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水芸县迷案 > 第175章 身世

水芸县迷案 第175章 身世

作者:清波淼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9 01:13:18 来源:笔趣阁

两人重新会合。

站在街边,李武没有多说什么,而李信也没有多问。

他们同时低头看了一眼,被抓住的小六子。

又再次抬头对视一遍之后,两人这才押着小六子,默契的走进了旁边的一条胡同里。

不过进入胡同后,李信和李武并没有走上太远,他们的目的只是找个人少清净的地方,好好审问一下而已。

毕竟大街上人多眼杂,实在算不上是一个审问的好场所。

走到了胡同儿里的一处不算宽阔的地点,李信和李武一人站在一边,正好把小六子堵在了中间。

这也是为了,避免对方找到机会偷跑。

两人站定后,一直押着小六子的李武,胳膊一甩,直接把对方扔到了墙根儿。

而小六子也是撞到了墙上,一个踉跄差点摔个跟头。

过了片刻,等小六子起身后,李信却看到对方,并没有去揉搓刚刚撞到墙壁的膝盖,反而是一个劲儿的在胳膊上揉个不停。

见到如此情形,李信也是明白了李武现在的心情。

此时李武对他应该是动了几分脾气的,刚刚一直抓着小六子胳膊的那只手,估计也是用了不小的力气。

自身的怒气如果不是到了一定程度,李武可很少会这么做的,就连在街上抓到了扒手,李武都很少会这样。

随着小六子起身,李武也再次上手,直接把他按到了墙上,

“你小子还挺能跑的啊?

抬起头来,还认识我么?”

那充满不善的语气,让外人听来,下一刻李武可能就会直接动手打人。

但是李信很了解李武,李武不会为了这点儿事,去真的殴打一个小孩子。

所以李信没有去伸手阻拦,只是站在旁边静静的看着。

果然,在李武简单的恐吓之下,小六子整个身子都蜷缩到了一起,看样子他也准备了好挨打。

也许是因为小六子的年纪不大,也许是之前被李武抓疼了,这时看起来真的像是被吓到了。就连他的身体,都开始轻微的不断发抖。

而李武的语气依旧凶狠,一声历喝。

“给我站起来。

说吧,你是什么情况?今天你要是不把自己的底细交代清楚,那就别想竖着走出去。”

看到小六子被吓的够呛,李信知道是时候该自己出场了。

其实他们本来就是默契的做戏罢了,上次包子那件事儿,李武心里确实是有一些堵得慌。

不是因为损失的那几个包子的钱,而且因为被骗了,导致李武有点儿难以接受。

但却还的没有到,为了这个事儿,真的去对小六子动手的地步。

刚才的表现,也是两人长久以来的默契,一个扮演红脸儿,一个扮演白脸儿。

通常也都是李武先吓唬吓唬,等李信问的时候也能更加轻松省事不少。

当然也分情况的,并不是所有人都用这一套。

如果他们真的需要动手教训一个人的时候,也就根本不需要在演这出戏了。

李信看小六子被吓唬的差不多了,就上前一步拦住了李武。

“好了、好了,你先歇会儿消消气,我来问问他情况再说。”

走到了对方面前,李信才出声问道:

“小六子?

我没记错的话,你是叫这个名字吧?

你有没有大名儿?”

沉默了片刻,李信却一直盯着他,可能小六子也是觉得,没有其他办法了,跑也跑不掉,最后只能老老实实的回答。

“没有了,大名儿还没来的及起,我爹就没了。”

见到对方开口,李信也就放心了很多,只要肯说话那就简单多了。

不过李信没有继续追问,因为从小六子刚刚的那句话中,李信知道了这是一个悲剧。

而有正常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悲剧不要刚一谈话的时候,就直接开始就询问,这时候怎么问都不合适。

甚至连他的家人都不要问,最好连评价都不要,完全不要接这个话题。

也许一次普通的感慨,让别人听来没什么问题,但在对方听来,可能就会觉得你是在嘲笑他。

总不能问他“你爹是怎么死的,或者你爹是什么时候死的吧。”

最好是先随便聊一些无关紧要的,等他放松一点后,再慢慢地去问一些敏感问题。

李信当然可以强行继续这个话题,对方也不能把李信怎么样。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大概率小六子会直接不回答,甚至彻底闭嘴什么都不再说。

所以李信也转换了问题。

“哦,你是哪里人啊?据我们调查,你可不是这附近的。”

这句话当然是李信瞎说的,他根本没有调查过。

但是没关系,如果说对了,可以侧面证明自己有人脉、有背景。

如果说错了,也正好给他个借口,让小六子反驳李信,哪怕他只是不屑的笑话一下李信都行。

那句话的对错,其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让小六子继续开口、继续回应,而不是咬死了牙关,什么都不说。

只要说话那就比不说话强,说的多了总会流露出一些信息来。

哪怕就算说的都是废话,也是有很多信息可以获取的。

比如口音,嗓音年龄,说话习惯,有没有什么口癖,以及观察说话时的身体动作、表情、眼睛等等表现,甚至可以猜测对方的心理活动。

这些都对获取陌生人或者不太了解的人的身份信息,能提供很多的佐证。

果然小六子回话了,

“我是跟着流民,从南边很远很远的国家来的。”

刚一听到这个回答,李信就有几分不信。

他一个几岁的孩子,怎么可能跟着流民活着跑这么远。

不过李信思绪稍微一顿,随后猜测到,也可能是因为小六子年纪的问题,对距离的感知太模糊了,村子或镇子以外的地方就已经远到天边了。

随即李信疑惑的问道:

“流民?你家是遇到什么灾了么?你这个年纪,跟着流民可是跑不太远的。”

李信问出来后,小六子就停住了,静静地站在那里,过了好一会儿才继续说道:

“嗯,家里遭了水灾。

父亲直接被大水冲走了,母亲后来靠给大户人家洗衣服,来养活我和妹妹。”

随着叙述,小六子的声音也越来越低沉,最后渐渐的完全没了声音。

李信虽然很同情,但是他知道问题还没有问完,目的也还没有达到。

于是接着问道:

“哦,那后来你是怎么离开家里的?又是怎么变成流民的?”

又是长久的沉默,小六子才继续开口。

“洗衣服根本挣不到钱的,而且一洗就是一天,我和妹妹经常吃不饱饭。”

说着说着,小六子就开始哽咽了起来。

“大半年后,母亲就病倒了。

家里没钱看病,也没钱买棺材。

所以我花了两天挖了个坑,铺上了干草和树叶。.

最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