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国色江山 > 第三八八章 南下北上

明末国色江山 第三八八章 南下北上

作者:巨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3:02 来源:笔趣阁

雪花零落,寒风轻缓。

久违的太阳躲藏在海天之间灰白色的云层后面,映照出的陆离霞光仍旧令人感到丝丝暖意。

威海卫城东面的码头上,人头攒动,一片忙碌。

龙潭军枪兵营和辎重营将士已携带行囊尽数登舰,淘汰下来的2000余名登州降卒以及1,200余名应征工匠和家属也已携带下发的行李,登上四艘宝船式样的运输船。

龙潭军骑兵营将士正在友军弟兄的帮助下,将850匹战马和350匹挽马牵上两艘700吨级专用运输船。

在强劲的北风吹送下,从威海卫南下的船队只需六天时间就能抵达长江口的宝山港,登岸休息两天补充物资给养,将会再次登上东海舰队的运输船,直航瀛洲岛新竹屯垦区。

东海舰队司令官巴加斯等三名西班牙籍舰长正在与北海舰队的十几名欧洲各国教官依依话别。

龙潭军主将唐正林和镇抚官李玉罡等人围在朱道临身边喋喋不休,直到朱道临第三次催促他们登船,才恋恋不舍地向朱道临敬礼道别,和周围送行的弟兄们拱手致意,大步走向码头,登上交通艇前往停泊在码头外围、满载着重要装备物资的大型运输船。

上午九点四十分。

由4艘500吨级战舰和12艘大小运输船组成的船队扬帆南下,威海卫码头两侧只剩下5艘陈旧的小型划桨船和3艘十几米长的单桅帆桨船,一眼看过去,稀稀拉拉,毫无生气,让人有一种说不清的寂寥与失落。

为防备山东巡抚朱大典和登州军队索取缴获的大批战船,朱道临早在登州之战结束的第二天,便将66艘300吨以上的缴获船只一分为二。

35艘适合内河航行的战船交给魏国公麾下的江南水师,剩下的31艘已让参战海军带回江南上元港,交由虎山造船作坊进行维护改装。

其余65艘排水量在50吨至250吨之间的战船和运输船,全部配属给了北海舰队。其中20余艘战船和运输船用于日常训练,最近一个月两次往来于威海至青岛之间运送物资,剩下的船只一直停泊在威海港东面数里外的刘公岛西岸。

码头上送行的官兵逐渐散去。

郭中骏游目四顾,快步来到正在与徐文涛交谈的朱道临身边。请示道:“威海卫的几百弟兄再三要求加入我军,但鉴于归属问题,目前我军地位比较尴尬……属下没敢答应,请将军指示。”

朱道临想起威海卫那几百个衣衫破烂、用麻袋布裹脚仍然冻得瑟瑟发抖的懒散官兵,不由得连连摇头:

“罢了罢了。这回威海卫和青岛卫没有拿下来,这两地的官兵咱们没有管辖权。分些粮食和冻肉给他们,人不能收……”

“威海卫本属山东兵备道管辖,这几百老兵与之前俘虏的登州兵和东江兵不一样,除非皇上下旨把威海卫划入我军管辖之下才能收留他们,否则将来肯定要扯皮,说不定会再次成为山东官员攻击我们的把柄。”

徐文涛苦笑道:“唉,我大明军队日子过得都很辛苦,到了冬天日子更加难熬,与宁锦一线的士卒相比。威海卫这几百个老卒算是幸运的了。”

郭中骏表示明白:“属下这就去和他们解释。”

朱道临拉上徐文涛,一同返回暂时借住的威海卫城,路上问道:“刘公岛上的临时营房搭起来没有?”

“沿着中部山脚修建了六排数十米长的木头房子,由于材料不足,暂时只能用帐篷盖在房顶上,军械弹药和5,500新兵已经搬进去,目前仍在抓紧时间搭建两排木房子,建好之后就会宽松许多。”

“好在岛上树木繁茂,几千人花去五天时间砍下的木材足够日夜不停烧上一个月,否则还真熬不下去。”

“至少未来一个月内。其余官兵和东江军弟兄没办法搬过去住,只能继续挤在卫城里,这贼老天不知道怎么搞的,一年比一年冷。”徐文涛抱怨道。

“昨晚从天枢阁运来2,000吨水泥、1,500吨钢筋、200吨红糖、8,000套棉衣棉裤和翻毛皮鞋。都堆在刘公岛南面的海滩上,你让人去搬回来吧。”朱道临吩咐道。

徐文涛大喜过望:“我正愁没有钢筋水泥修码头呢,接下去可以开山炸石头了……还有红糖和棉衣棉裤,太及时了!属下这就坐船过去。”

望着徐文涛转身跑向码头的背影,朱道临心中一阵凄然。

如今正是小冰河期最为寒冷的时期,接下去20年都不会有暖和的时候。未来五年,严重的干旱将从西北地区延伸到中原地区和长江流域,接下来就是粮食绝收。

就是在这样的灾难下,各级官府不但不赈济,还要加大盘剥。为了活命,大明百姓只能造反,导致全国上下战火四起,瘟疫流行,就连远在南方数千里之外的广东地区也要普降大雪,水稻大规模减产,要是不抓紧时间准备,说不定自己都扛不住。

此后三天,朱道临都和东江军将校们泡在一起,有条不紊地协助东江军几位主官组建军令处、军务处、军需处和军法处。

50余名年轻有为的低级军官获得提拔。

跟随朱道临仅半年的7名优秀侍卫分别进入军令处和军务处担任参军,亲卫队副队长李玉鸣以总镇抚官的职务,兼任东江军的军法处长。

东江军的武器装备得到优先补充,20门威力巨大的臼炮正式装备炮兵营,全军将士尽数拥有精致的黑色皮甲和锁子甲,配备防寒棉帽和钢盔,结实暖和的翻毛皮鞋人均两双,辎重营车马完好,物资充足,领用的弹药足够打三次登州之战。

唯独没有战马的骑兵营,令东江军几位主官感到头疼。

原有战马大多让朱道临送到刘公岛和青岛训练新兵,只给直属军令处管辖的警备营斥候队百名精锐留下两百匹战马。

两个骑兵营1,150名官兵变成了步兵,主将吴季诚和骑兵营长齐恭良、孙长满急得蹦蹦跳,却又不敢再问朱道临:“要是皮岛上的散兵游勇没有战马怎么办?”(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