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国色江山 > 第三七五章 皇帝的烦恼

明末国色江山 第三七五章 皇帝的烦恼

作者:巨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56 来源:笔趣阁

崇祯五年的腊月,比起往年来更为寒冷。

由于处于历史上最严寒的小冰河期的缘故,气温现在估计已经在零下二十度左右,城里城外的大小河流早已冰冻数尺,时阴时晴的天空中,不时出现漫天飞舞的风沙,万民期盼的瑞雪久久不至,灰茫茫的大地上看不到些许生机。

午时已过,威严肃穆的皇帝仪仗回到了紫禁城养心殿前,脸色苍白的崇祯皇帝下了暖轿,径直进入大殿之中,回到温暖的御书房便坐到铺上厚厚锦垫的龙椅上,无力地靠在椅背上,幽幽叹息。

本想上去为皇上更衣的几名内廷太监,吓得肃立一旁,不敢动弹,司礼太监张彝宪悄悄向曹化淳使了个眼色,曹化淳微微点了点头,上前两步,低声禀报:

“万岁爷,朱道临将军麾下6名新军将校今天一早便离开京城,经陆路赶往天津港,然后乘船返回威海,成国公、长兴侯和隆平侯父子亲自送到朝阳门外。”

崇祯皇帝听了缓缓睁开眼睛,有些惊讶地问道:“魏国公和英国公没去送行?”

“两位国公爷没去,但家中小辈都去送行了。”曹化淳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唉!”

崇祯皇帝又是一阵幽幽长叹:“老曹、王承恩,还有张彝宪,你们说说,朕只授予平定叛乱、劳苦功高的六名新军猛将区区游击将军的衔头,奉国将军朱道临会不会认为朕言而无信,从而心生不满啊?”

堂中五名大太监面面相觑,立即垂下脑袋,谁也不敢回答这个诛心的问题。

看到崇祯皇帝忧心忡忡地望了过来,秉笔太监王承恩只能硬着头皮上前回答:“奴才以为。以朱将军的性格,定会心生不满!”

众人大吃一惊,崇祯皇帝也不由坐直了身子,眼神里透着一丝凝重:“继续说!”

忠心耿耿的王承恩大胆直言:“奴才始终看不透朱将军,不知道他是否如文臣们所说的那样居心叵测,作恶多端。却知道他是个守信用的人……”

“此次∝style_txt;朱将军不要朝廷一文钱,亲率18,000新军,千里迢迢,兼程北上,抵达登州仅数日,便与魏国公麾下江南水师齐心协力,一举剿灭数万叛军,尽数诛杀和生擒数十叛将,平定历时一年有余的大规模叛乱。确实履行了数月前他对万岁爷做出的承诺。”

“可是,却因为山东地方官员的弹劾,满朝文臣的百般阻挠和抨击,朱将军没有获得任何奖赏,就连如今谁也不愿意干的东江镇总兵一职,也差点儿无法通过廷议……”

“奴才相信,朱将军在了解内情之后,定会心生不满。奴才非常担心他一怒之下甩手不干了。”

崇祯皇帝听完又是羞愧,又是恼火。却不知该如何处置才合适。

朱道临确实文武双全,功勋卓著,可胆子太大,性格太野,连朝廷任命的即墨县丞和千户官他都敢杀,把即墨蒋氏家族劫掠一空连根铲除不算。还把即墨县令抓起来痛打五十大板,若不是他迅速将内情呈报上来,并附上地方豪强和官员贪赃枉法、无法无天的确凿证据,说不定崇祯皇帝也会和震惊愤怒的满朝文臣一样,把无法无天的朱道临当成乱臣贼子对待。

最令崇祯皇帝担忧的还不是朱道临的胆大妄为。而是朱道临在登州之战中展现的非凡军事才华和雄厚实力。

登州之战如今已经传遍天下。

朱道临的满腹韬略和江南新军的强悍战力,令朝野上下一片震惊。

年轻的崇祯皇帝接到捷报时的惊喜,很快便被惊慌所取代,猛然发现朱道临的实力远比自己估计的还要强大,正如几名阁臣和身边心腹太监私下里担心的一样,朱道临不用朝廷和地方各级衙门一文钱,就能轻轻松松组建人数过万、装备精良的强军,而且能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样一支强悍军队却不属于皇帝和朝廷所有,怎么不让年轻的崇祯皇帝深感忌惮?

哪怕没有与朱道临势不两立的东林党阁臣的再三弹劾,没有几位心腹太监私下里的议论,崇祯皇帝也会生出猜忌之心。

朱道临如果是个忠臣还好,若真像朝中文臣所抨击的那样“无法无天、居心叵测”,将来的危害恐怕要比被他砍下脑袋的孔有德、耿仲明等叛逆大上百倍!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顾虑,崇祯皇帝才会公然违背当初对朱道临做出的承诺,利用文臣们的愤怒与反对,巧妙施展“顺水推舟”之计,任命朱道临为有名无实的东江镇总兵官一职,赐封六名登州之战中功勋显赫的武官为游击将军,下达诏令责成朱道临两个月内率麾下18,000将士开赴皮岛和广鹿岛接防,却丝毫不提之前许诺的金州卫、威海卫和青岛卫,更没有关于大明海防总督的只字片语。

崇祯的目的,就是要看看朱道临有何反应,看看朱道临到底是个忠臣,还是个居心叵测的乱臣贼子?

系列打压计策实施后,年轻的皇帝才忽然发现,自己似乎忘了正在大兴土木的瀛洲岛和宝山卫!

孤悬海外的瀛洲岛太远可以暂缓考虑,但不能不顾虑到至关重要的宝山卫。

今后想以便捷的海运取代弊病丛生、积重难返的漕运,必须把雄踞长江口的宝山卫牢牢地抓在手里才行,而要控制宝山卫,就必须先控制朱道临,否则,一旦朱道临恼火之下甩手而去,规模庞大的宝山港建设计划立刻会停下来,被年轻皇帝寄予厚望的海运取代漕运也就变成泡影。

年轻的崇祯皇帝此时无比纠结,要想朱道临拿出巨额家产兴建港口,制造海船,就要给朱道临足够的好处才行……可自己违背了亲口对朱道临许下的诺言,如何能获得朱道临的真心报效?

若朱道临真像王承恩所说的那样“一怒之下甩手不干”,岂不是全盘皆空了吗?

满腹焦虑的崇祯皇帝猛然站起,快速走出几步,再次停了下来,在周边太监们无比担忧的注视下沉思良久,开始迈开步子来回踱步,最后停在窗下的矮柜前,呆呆凝视矮柜上栩栩如生的帆船模型,一动也不动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