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法 > 第一百零八章返京

朕法 第一百零八章返京

作者:明日边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3:32:11 来源:笔趣阁

铁蒙接到乐平郡主,按照原计划,是要将乐平郡主等人护送回广惠,可还没来得及出发,朱繇从江北发来信函,让乐平郡主继续前往淮京。

这令乐平郡主十分费解,最后还是王秦解除了乐平郡主的疑惑。

大都督要返京了!

楚四世和他的死忠们在朱繇面前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根据江北最新军情显示,河州被五路大军围攻,范闲坚守不出,最后在曹建忠的贿赂下,守城的武将偷开城门,放楚军入内,十几万顺天军被奋勇争先的楚军打的大败。

范闲亦在战争中不知所踪,建立不到一年的大顺政权宣告灭亡,当然,自始至终,范闲的大顺也没有得到各国的认可。

那些跟着范闲得以鸡犬升天的官吏们,无论出身来历,都在战斗中被楚军诛杀。

朱繇要用这场血腥的战斗,来进一步增加自己的威望,尽管他未能亲身参与指挥这场战斗。

河州重归大楚防下的意义绝对要比消灭反贼范闲的意义要重要的多。

河州是大楚防御赵国的第一要塞,若是被赵国控制,则江北必失。

虎成的吴威在得知河州失陷后,主动打开城门,归降朱繇。

泗县的张淼在权衡利弊后,答应了朱繇的招揽,和杜世杰率三万顺天军归降。

这件事令王秦大为意外,同时十分激动,这意味着他们不再是敌对阵营,相见的时候,还能在一起谈笑风生。

江北终于在年关前得以平定,朱繇的初步计划实现。

下一步,他便要率得胜之师返京,完成他多年的夙愿。

而江北初定,民生凋敝,赵国大军又陈列北境,虎视眈眈。

这意味着留守江北的武将必须沉稳可靠,能应对多方面的复杂局势。

同时,还需要一位善于处理政务且足智多谋的文官辅助。

只有这样,朱繇才能放心回京全力应对杨氏。

经过深思熟虑后,朱繇任命项然为大将军,统筹江北一切军务,主要是防范北方的赵国,不让聂正邦有机可乘。

在此前,聂正邦率几十万骑兵打算趁楚国江北动乱之际,趁火打劫,攻占楚国的江北地区,将楚国的力量赶出苍江以北。

楚国占据江北十四州这些年,一直都是赵国心中的痛。

它就像悬在头上的利剑一般,令赵国掌权者寝食难安。

因为楚国占据江北,随时都可对赵国发动进攻,而赵国面对楚国,几乎并无什么地利可守。

只要楚国愿意,甚至可以派兵突袭至赵国的腹地。

万幸的是楚国自开国皇帝后的几任皇帝,全都没有进取之心,只贪图享乐,守着江北这块重地却不愿利用。

但现在不同了,朱繇是一位有开拓野心的人,一旦彻底掌控大权,必定会效仿那些一统天下的大帝,积极开疆拓土。

赵国紧邻楚国,必定会是朱繇的首攻目标。

因此,随着朱繇的渐渐壮大,赵国皇帝越发寝食难安,夺取江北十四州,成了他当前执政的第一要务。

可惜,聂氏家族成了赵国的第一权族,经常掣肘赵国皇帝的施政和决策。

聂正邦不经朝廷同意率几十万骑兵南下,赵国皇帝虽然无奈,但也默许。

只要能夺取江北,不让楚国在苍江以北有立足之地,也算是间接实现了他的想法。

可惜就在这节骨眼上,突然爆出了聂正邦之弟,聂正波,勾结武国奸细,意图在燕都发起政变,推翻石氏的统治。

就在政变前夕,聂正波的同党苏袁担心政变失败,会殃及自己,所以选择了告密。

赵帝勃然大怒,立即出动御林军将聂正波及其同党全部抓了起来。

赵帝本想借此理由将聂氏一族一网打尽,奈何聂正邦手握重兵在外,一旦反攻燕都,赵国百年基业或都将此毁于一旦。

可谋逆之事古往今来都是不可宽恕的大罪。

如果赵帝不杀聂正波,那皇室颜面何存?

以后皇帝的命令还会有谁遵从?

石氏岂不成了天下人的笑话?

然而赵帝亦知道图谋聂氏,必须循序渐进,不可彻底翻脸,因为时机没有成熟。

所以,赵帝将聂正波谋逆一事暂且压下,并以此迫使聂正邦回京,他要用这件事来夺取聂正邦的部分权利。

聂正邦得知弟弟聂正波和武国人商议发动政变,当场吓得魂飞魄散,也顾不及江北这块肥肉,赶紧率兵回京。

他的家人都在燕都,如果赵帝一怒之下,失去理智,将他满门抄斩,那可就完了。

当然,聂正邦也明白,赵帝应该不会斩杀他的亲眷,毕竟他聂正邦手上还有几十万骑兵,双方若是反目,对谁都没有好处。

聂正邦回京处理聂正邦的烂摊子,使江北避过一场大战,对朱繇来说,真算是鸿运当头,天神庇佑。

朱繇命朱蓬率五万大军,作为先锋,率先返京,而他则在后方处理一些琐碎的政事。

武将有项然为主,副将则有邱老三担任。

文官的人选,朱繇思考再三,最终决定由张淼出任。

张淼擅长政务,由他治理江北,不出三年,江北必可恢复昔日的繁华盛景。

而张淼不随他回京,也可避免一些尴尬。

毕竟张淼的身份太多了。

曾是大楚重臣,对杨氏忠心耿耿,却被奸臣诬陷,继而成了死囚重犯。

后来又帮助范闲造反,建立了大顺政权,还当了丞相。

如果范闲肯听张淼的话,又怎会落得覆灭!

而朱繇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平定江北。

如今,张淼归顺朱繇,等朱繇建立新朝后,必定又是重臣。

如此算起来,张淼前后给三个朝廷效力,并都能成为重臣,也算是传奇。

在朱繇返京的前一夜,张淼和朱繇秉烛夜谈,对新朝的建设和未来天下大势进行交流。

张淼劝朱繇推翻杨氏,建立新朝后,一定要休养生息,千万不可与武国、赵国发生战争。

在这一点上,朱繇与张淼的想法相悖,朱繇一直都是强硬派,他对楚四世向各国妥协的做法素来是不满的。

而且朱繇的内心,以虞朝的开国皇帝虞晓为榜样,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更重要的是,武国在东海活跃的越来越频繁,两国势必会有一战。

这不是忍让就可以避免的。

张淼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见劝不动朱繇,张淼叹了口气,“我知道和武国的一战不可避免,但以楚国现在的状况,纵然可以击退武国,也会是惨胜,我希望,这一战,能拖就拖,毕竟我们的准备还不充足。”

朱繇点头道:“老张啊,你说的我都明白,但有些事并非我们想怎样就能怎样的。”

张淼想了想,“对了,有一个人,你必须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