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法 > 第三百六十九章争位

朕法 第三百六十九章争位

作者:明日边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3:32:11 来源:笔趣阁

石成刺杀太尉苏怓,大大震惊了赵军上下。

这位小王爷想干什么?

难道他不知道如今正是赵汉交锋的关键时刻吗?

身为三军的最高统帅苏怓一死,几十万赵军将群龙无首。

苏怓的心腹大将们,得知消息后立刻哗变,率兵冲击临时指挥府,叫嚷着要杀掉石成,替苏怓报仇。

青龙的探子,则赶紧返京汇报此事。

苏怓的死,影响极其恶劣。

传出去,必定会引起超级大地震。

陈鸿等一众将领,早就严阵以待,苏怓的心腹们这边哗变,他们那边立刻集结兵马前往镇压。

双方爆发了一场血战。

其中苏怓的心腹,为首的名叫苏茂,他是苏怓的堂弟,与陈鸿都是苏怓的左膀右臂。

如今陈鸿公然背叛苏怓,转投石成门下,并替石成镇压他们,苏茂气急败坏,指着陈鸿的鼻子就是痛骂。

“当年若不是太尉赏识你,提拔你,哪里会有你的今天!”

“可你却不思报恩,反而相助石成,杀害太尉,意欲谋反!”

“你真是天下最卑鄙无耻的小人!”

苏茂的话并不能刺激到陈鸿。

陈鸿反而斥责苏茂:“太尉大人与陛下,不顾赵国百姓死活,穷兵黩武,早就惹的天怒人怨,如今小王爷要拨乱反正,正江山社稷于清明,此乃顺应天意和民心之举,你若是识相,就赶紧投降,否则叫你死无全尸!”

“你这个反贼,太他妈的嚣张了!”

苏茂怒道。

说罢,他挥舞长矛直扑陈鸿,陈鸿亦不甘示弱,举起钢刀,就和苏茂厮杀在一起。

两批将士,本都是一军,如今却反目成仇,杀的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然而,还有更多的将士,选择了旁观,他们还没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论帮谁,都有极大的风险。

南春州陷入了夺权之乱,寿州方面顿时安静了,再没有赵军前来车轮般的进攻。

此时,距离龙治所说的二十天,已过去了十九天。

高义和汉军将士们,为成功守住了寿州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城中的一些百姓,则失望的禁闭家门,心中凄凉一片。

与此同时,龙治果断率军增援石成,大多数赵军望风而降。

在石成的授意下,南春州的城门打开,汉军长驱直入,帮助石成围剿苏茂等人。

苏茂大败,只得舍弃南春州,率领部分心腹将士,狼狈的逃出南春州。

石成以重塑山河为口号,召集剩下的将士,宣布讨伐无道昏君石霖。

陈鸿等人在下方表示坚决拥护。

而赶来的汉军,则表态大汉愿全力支持石成,早日恢复赵汉两国的友好关系。

石成聚集叛军约十万人,向各地发布檄文,声讨石霖的无道行为,逼迫石霖退位。

在燕都的石霖闻讯,当场气晕吐血。

在当前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石成竟然阴谋造反,杀害了国家的中流砥柱苏怓,如此大逆不道的行径,人神共愤啊!

最可气的是,陈鸿等人竟然助纣为虐,跟着石成一起造反。

当初就是心太软,早知今天会是这个局面,当初就该杀了陈鸿。

罗兆道:“陛下,石成出使了一趟汉国,就阴谋作乱,并获得了汉国在背后力挺,这很有可能是汉国人蛊惑石成导致的。”

石霖冷冷的道:“汉国人蛊惑固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石成一直都觊觎帝位,当年他争位失败,一直都不甘心,这些年韬光养晦,就是在等时机,我就是心软,没有杀了他,还有陈鸿!”

心软,是帝王大忌。

石霖犯的并不只是心软,而是太优柔寡断,该果断的时候,犯了迷糊。

罗兆道:“如今石成聚集了十万叛军,准备北上,又四处发布檄文,逼迫陛下退位,陛下,此时此刻,国家命悬一线,唯有调西面的禁军回援,而陛下您,更应亲征,镇压叛军。”

石霖咬着牙点点头:“为今之计,只有朕亲征了,只是,将西面的禁军调回,那防御魏国的西面就空虚了,倘若魏国乘虚而入,我们又该怎么办?”

罗兆思索道:“魏国现在是坐山观虎斗,暂时不会出兵的,我们当前应以解决石成这个燃眉之急为主。”

石霖和罗兆一番商议之后,立即调回西面的二十万禁军,加上燕都各地的守备力量,凑足了三十万人,打算要在最短时间内,镇压石成的叛乱。

此时,石成率军北上,沿途裹挟四处逃走的新兵和民众,不分男女老幼,队伍迅速扩大到了二十万人。

石霖对石成恨到了极点,他的叛乱,将使赵国陷入无底深渊。

赵国此时已经大乱,官府无力约束民众,百姓们的日常生活遭到破坏,匪患、盗贼丛生,经济贸易等活动基本归零。

赵国大部分的青壮,都成了战争的棋子和牺牲品。

苏茂率领部分将士逃到石霖面前,一边哭诉苏怓死的多惨,一边痛斥石成的恶行。

石霖见苏茂报仇心切,又有勇武,当即任命他为先锋,率兵征讨石成。

而石成亦派出陈鸿,率兵为先锋,直扑燕都而去。

两军在距离燕都三百里的洪州相遇,展开了一场激战。

最终陈鸿兵败而逃,苏茂率兵追击,与石成的大军遇上,被反杀的大败而撤。

石成造反,终究不占大义,尤其是他裹挟无辜民众,作为军队掩体的行为,更遭到了无数人的谴责。

行军途中,一些将士纷纷掉队逃走,使得石成的大军迅速缩水。

石成见状,心急如焚,这样下去,没等和石霖决一死战,他就要成光杆司令了。

他只得赶忙向汉军求助。

汉军是他造反最大的助力,本来,他不想借助汉军的力量达到目的,现在看来没有汉军是不行的。

汉廷方面,王秦命龙治和韩德,派遣一支精锐,协助石成。

只要扶持石成当了赵国皇帝,大汉就等于间接控制了赵国。

在战略上,大汉于西,掌握了蜀国南川,控制了正牌皇帝刘鼎,对蜀占据主动权。

于北,间接控制赵国,在国际大环境下,又有许平的远交策略,联合沙罗、风神部、鲜丽族。

只要战略设想一一实现,大汉的影响力将是恐怖的。

作为霸主的魏国,地位将受到极大的动摇和挑战。

汉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扶持石成。

成水华见状,亦有同样的打算,既然石霖不怎么听话,还不如换了,倘若让汉国占的先机,将石成成功推上帝位,那么,对于魏国来说,就多了一个棘手的敌人。

因此,成水华命校事,立刻在赵国物色人选,决定以魏国的影响力和实力,推举一个亲魏之人成为赵国皇帝,以此来遏制或破坏汉国的计划。

校事的办事能力极强,很快就找到了石霖的弟弟石聪。

石聪,是石霖的五弟,母亲原是宫女,出身卑微,因此不受赵国先帝的重视,石霖继位后,就给石聪封了个王,赐了一小块封地,打发他去混吃等死了。

但石聪却不甘心就这样混吃等死,私下里一直笼络豪杰义士,广交侠客,在民间颇有威望。

人,只要有野心,就有被利用的可能,若是无欲无求,那才是最可怕的。

魏国校事,在得到成水华授权后,立即与石聪进行了联系,开始蛊惑石聪造反。

而石聪见到皇帝和藩王刀兵相向,国家大乱,正有匡扶社稷的打算,与魏国一拍即合,表示愿意和魏国合作,参与这场夺位之战。

魏国立即派送了大量物资,援助石聪。

石聪有了魏国这个强力外援,信心十足,立刻打出肃清山河,匡扶社稷的旗号,召集豪杰义士,讨伐石成,同时逼迫石霖退位让贤。

赵国由原先的两雄争霸,变成了三强相争,谁都没有笑到最后的机会,偏偏谁都认为自己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