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法 > 第四百七十七章迁都

朕法 第四百七十七章迁都

作者:明日边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3:32:11 来源:笔趣阁

大明城,深宫之中。

灯火通明,守卫如笔直长枪纹丝不动,静的可怕。

值夜的太监、宫女小心翼翼,走路无风。

王秦批阅完一大堆的奏章,略显疲惫的揉了揉眼睛,多年如一日的他已经习惯了在深夜里批阅奏章,然后直接在身后的榻上小憩一会,参加早朝。

早朝结束,还要同内阁商议一些重要事宜,在这之后,还要接见一些从外地到京述职的官员,有时忙的早饭、午饭都没时间吃。

直到现在,王秦都没有午饭的习惯,穷苦百姓,一天只有两顿,哪有午饭一说,想到这里,王秦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民生大事,关系国家社稷,民是水,君是船,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一日,一名外地入京的官员,多次向王秦呈奏,希望可以面君。

外地入京的官员,七品以上,才有机会面君,而这名官员,只有八品,只是一名芝麻绿豆的小官。

按惯例,是没有资格面君的,在吏部走一趟,就可以离开了。

但他心怀大事,一个劲的赖在吏部不肯走,执意要面君。

吏部的官员拗不过他,便向皇帝呈报了此事。

王秦对待官员,速来一视同仁,并不以职位高低,而有轻视或怠慢。

如今的天下,早已不是门阀世家的天下,而是寒门崛起的时代,只要有才能,皆有出头的可能。

王秦自己也是出于微末,从荒莽中奋起。

有些人只会是一时蒙尘。

见此人铁了心要面君,王秦倒是有些好奇,便安排时间,接见了他。

面君者,姓刘名元,卢县执掌刑狱的典史,官职虽末,却有远大理想,认为当今天子开明,国家一片光明,必有他施展才华的空间。

得到传召,刘元有些忐忑,走进这幽深的皇宫,心中没来由的颤动了一下。

压迫是他的第一感觉,像是无形中在他身上上了一道枷锁。

王秦见到刘元二十多岁模样,点了点头,刘元行过大礼,王秦示意他不必拘束,让他说明来意。

刘元也不含糊,直接说道:“卑职是来劝陛下迁都的。”

迁都……

王秦脑袋有些懵,这人还真是异想天开,自古以来迁都是何等大事,国家的都城,不仅是国家的政治中心,还是军事、经济、文化的核心,牵一发而动全身。

现在的大汉都城,王秦经营的可谓是稳若泰山,不仅有沧江之险,还有重兵把手,是目前天下间最繁华的城池。

如果此时迁都,不仅会损害无数人的利益,还有可能动伤国本。

待天下大定几年后,王秦才会考虑迁都的问题,魏国的西京,才是国都的最佳之选。

至于眼下,魏国仍在苟延残喘,西京还不在大汉之手,谈何迁都。

就算打下了魏国,迁都也需时日。

刘元道:“我知道天下人的眼中,真正的帝都自古以来只有一个西京,但时移世易,我认为天下的重心已经发生转移,陛下要想天下稳固,当迁都至天下中心。”

“何为天下中心?”

王秦不觉有些荒缪,他开始觉得接见刘元,纯属浪费时间。

刘元道:“魏国与亡赵交接之地,江北往西百里的洛城正是天下核心!”

“若迁都于洛,不仅可使江山稳固,还可更易集中力量,消灭残魏、沙罗,北定草原!”

王秦没有段然否决,而是眯上眼睛,仔细的想了一会。

刘元的话,不无道理。

洛城方圆百里皆是平原,是天下往来的中枢,如果不是战事,洛城的潜力不可限量。

最重要的是,因为眼下的都城离前线颇远,导致各方面的运输、传达都不是很通畅。

虽然离前线近了点,但更有利于王秦和朝廷对战争做出判断和支援。

王秦对刘元道:“迁都自古以来都是大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明日我会在早朝上询问群臣,内阁也会讨论,你先下去吧。”

刘元有些失意,可转念一想,皇帝能接见他,这至少是个不错的开头啊。

更何况迁都确是一件大事,皇帝要考量的事情太多太多,不可能因为他这个人微言轻的人而头脑发热做出这么重大的决定。

还能拿到朝堂上讨论,已然说明了对他提议的重视。

刘元这么一想,心满意足的离开了皇宫。

次日。

王秦询问大臣,迁都洛城如何?

大臣们错愕不已,只要天下大定,迁都去西京是**不离十的,可是眼下迁都洛城是什么意思?

目前的洛城,谈不上帝都之姿,而且路途遥远。

他们早已习惯了江南的柔情和繁华,并在这里安家置地。

现在若是跑去洛城,岂不是一切都要重头开始。

但是也有人看出了洛城的潜力和重要性。

洛城距离前线很近,若是将朝廷牵了过去,必能减短战争的时日。

而且洛城为天下中枢,地理位置不言而喻,只需假以时日,必可为天下之首。

朝堂上罕见的炸开了锅,大臣们议论纷纷,绝大多数人都不赞成迁都去洛城,只要一小部分人认为可以迁都。

看着大臣们争论不休,王秦早就料到会是这个结果,所以只是摇摇头。

待散场后,他将内阁大臣召集,询问他们的看法。

得到的结果亦是如此,都认为眼下迁都不合时宜,容易被小人有机可乘,并且迁都是一件耗费民力、物力的大事,绝非一时之快。

但可以派人前往考察,或是建立一座行宫。

王秦思前想后,他迫切的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对于迁都洛城带来的某些便利,十分心动。

于是他决定亲往洛城考察。

并在朝中挑选了一些大臣随行。

得知皇帝打算亲往洛城考察,一时间,引起了朝堂不小的震荡。

民间的反应也是极大的,很多嗅到商机的商人、地主,闻风而动,比皇帝的动作还快,几乎只是一个眨眼的功夫,他们就前往了洛城,提前圈地占铺。

王秦没有迟疑,很快就动身出发了。

皇帝的卫队只带了五千人,算上大臣及其随从,也只有六千人不到。

他们逆江而上,船行了十日,就抵达了洛城附近的平原。

当王秦第一眼看到这肥沃平原时,就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洛城的官员早就提前得到通知,早早的前来迎接。

因为王秦严禁扰民,不得耽误百姓生产劳作。

所以官员们没有发动百姓一道前来,可即便如此,依然有无数的百姓蜂拥而至,只为了一睹皇帝的风采。

自秦亡后,不仅是因为王秦是迄今为止最为雄才大略的皇帝,更重要的他对待百姓亦最为宽容,深受百姓们爱戴理所当然。

在洛城官员的迎接下,王秦巡视了洛城。

洛城民风朴素,四通八达,却有帝都的潜质,而且距离魏国不远,在这里,更有利于支援前线军队。

王秦突发奇想,他决定留在洛城不走。

当木已成舟,谁也改变不了。

喜欢朕法请大家收藏:朕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