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法 > 第八十章破虏

朕法 第八十章破虏

作者:明日边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3:32:11 来源:笔趣阁

湖郡,王秦遇刺的消息传到太守府,顿时引起一阵轰动。

朱大山当即从军营里点齐两千人赶往榆县。

姚中书则将郭树平请来,两人屏退左右,讨论道:“将军遇刺,你觉得会是谁做的?老万?”

郭树平摇头道:“老万虽有些手段,但决不敢派人行刺!老万的女婿死了,你知道吗?”

“俞斌死了?”

姚中书吃惊道。

郭树平道:“你啊,这么大的事情居然都不知道,这个郡丞当的也太失败了吧!”

姚中书苦笑道:“我这两天一直都在忙着清点府库,外面发生的事情就没怎么上心,俞斌是怎么死的?”

郭树平面露难色道:“是那夜,王秦将军攻城时所杀,老万一直将这件事隐瞒,直到前日才对外宣布,并安排人将俞斌的尸体送回茶县!”

姚中书猛拍大腿,道:“那就对了,一定是俞家所为,只有他们才有这个实力和胆子敢行刺王秦将军!”

“我立即休书一封,跟王秦将军说明此事。”

姚中书立刻提笔磨墨,给王秦致信。

郭树平忧虑道:“茶县俞家势力庞大,只怕这次王秦将军有麻烦了。”

“俞家势力再大,若是查明是他们行刺王将军,但凭王将军手下的那几千人,也能将他们给拔除了!”

姚中书思索道。

榆县。

朱大山带兵只用了半日的功夫,便抵达牛村,并将牛村乃至五竹山封锁。

邓东想从杀手的尸体上找到线索,然而忙活了一天,一点头绪也没查到。

王秦不想因为遇刺一事耽搁此行的目的,在伤好了一点后,便召集榆县的官吏商议。

他提出要从五竹山上引水下山,浇灌牛村的田地,从根本上解决牛村耕地的用水问题。

一众官吏听完王秦的计划,纷纷目瞪口呆。

五竹山上却有溪流穿过,但要将山上的溪水引到牛村,这中间隔着一座山,破山引流,工程之大,犹如登天。

王秦命人取出地形图,指着一处较为薄弱的山势道:“此处薄弱,可在此下手,我们将人手分为两批,从两端向中间凿破!如此事半功倍。”

“将军,如此一来,所需人手庞大啊!”

邓东及在场众人皆被王秦的想法震惊。

王秦笑道:“朝廷每年都要征发徭役,如今已是深秋,就当是派发明年的徭役,凡是到场出力的人,一日提供三餐,并可酌情补偿一定的工钱。”

“榆县的府库怕是支撑不了这么庞大的开支。”

邓东忧虑道。

“那就从郡里的府库出。”

王秦斩钉截铁道。

湖郡不仅府库充盈,而且文鸿和他同党被抄家后,更是搜获了大量的财富。

在钱财和粮食方面,王秦并不担心。

“不光是榆县,湖郡各县,都要大兴水利,水渠要拓宽,河道要清理,荒芜的田地要翻新,肥沃的平原要开垦。”

王秦滔滔不绝道。

邓东等人听完后齐声喝彩,都称赞王秦年轻有为,文武皆备。

王秦对这些官场的奉承话以前接触的并不多,可自打到了湖郡后,每天类似的话听了不下百遍,耳朵都快磨出茧了。

王秦道:“既然你们都觉得我说的对,那还不快去动员县里的青壮们赶紧开工。”

随着一声炮响,轰轰烈烈的破山引水计划动工了。

邓东集结了半个县的青壮参加了这一工程。

没多久,姚中书给王秦写的信到了,同时抵达的还有朝廷对王秦的任命。

朝廷封王秦为破虏将军,兼湖郡太守。

这等于将湖郡的军政大权全部交到了王秦一人的手上。

破虏将军的封号,意义与责任重大。

原来,随着深秋临近,寒冬将至,湖郡往南的几个大郡因为粮草短缺的缘故,爆发了数场流民起义,起初规模较小,都被当地的官军镇压下去,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饿肚子,加入流民的人数越多,官军弹压不住,上报给了朝廷。

朝廷早就将兵权交给了朱繇,就算想镇压这些流民起义,也是有心无力。

楚四世只好将镇压流民起义的任务交给了朱繇,让朱繇搞定。

而此时,朱繇在江北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只需临门一脚便可收复江北,哪里顾得上那些流民。

任务又被分派给了柯巴。

但柯巴坐镇淮京,一时间也走不开。

柯巴眼睛一亮,想到了王秦。

王秦虽然初出茅庐,但年少多智,杀伐果断,做事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是个将才。

只需多多培养,假以时日,必成国之栋梁。

所以,柯巴通过朝廷,封王秦为破虏将军,兼湖郡太守,一方面负责湖郡的治理,另一方面,镇压湖郡南边地区的流民起义。

湖郡的地理位置关键,是淮京通往南方诸郡的咽喉地带。

因此,镇守湖郡的人选,极为重要。

淮京的诸多大臣都以为柯巴会亲自前往南边平乱,即使不去,也会挑选一名有能力的心腹前往。

但出人意料的是,柯巴任用了名不经传的王秦担此重任。

一时间,人们纷纷猜测这个王秦到底是何人?

能受到柯巴如此青睐和重用。

淮京,皇宫。

楚四世最近心情愈发郁闷,因为朱繇一党彻底掌握军权后,越来越无法无天,做事完全不与朝廷商量。

有些事,楚四世都是事后才知道,甚至根本不了解。

比如,文鸿谋逆一案,朱繇根本没有上报朝廷,直接派兵征剿,在抓获文鸿后,甚至都没送回淮京受审,便诛杀文鸿九族,等事情做完,才上报了朝廷。

这让楚四世很恼火,因为在他眼里,文鸿是张华的得意门生,所以也是忠于他的臣子,又怎会谋逆?

这必定是因为文鸿敢与朱繇作对,所以朱繇特意寻了个由头,便弄死了文鸿。

这还不算,朱繇一方面在江北带兵打仗,另一方面却又派心腹柯巴带领一支精锐回防京师,惊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都言朱繇有不臣之心。

张华、苏源等大臣连日来,不断上书楚四世,希望他早做决断,争取在朱繇翻脸前,先下手为强,摆平朱繇,还大楚河山一片太平。

想法是很美好,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是难于登天。

楚四世至今都是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收拾朱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