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法 > 第三百八十六章北上

朕法 第三百八十六章北上

作者:明日边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9:18 来源:笔趣阁

武国派出顶级统帅,曹伍陆,以及东英海最得力的兵团田横兵团,兵力之盛,让天下为之震惊。

赵国的宁中次、黑志泽,得知麻一诚与鸟川兵团被汉军消灭,当场震惊的说不出话。

麻一诚是武国久负盛名的统帅,而且狡猾无比,一直是武国将士的崇拜对象,如今身死人灭,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许多武国将士瞬间就崩溃了,为什么自觉无敌的他们,屡战屡败?

汉军为何这么强?

这根本就不符合逻辑!

虽是同一阵线,但与麻一诚颇有矛盾的宁中次,一时间竟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他预感自己,可能也快到那一天了。

如今曹伍陆亲来赵国指挥,大家都知道,对汉国的猛烈报复,即将展开。

决定两国命运的战争,即将打响。

他们能否活着回家,亦将有分晓。

燕都里,石霖非常兴奋,因为武国在明珠岛被打败了,从而引出曹伍陆、石井松率大军来征。

这意味着,石成、石聪的死期不日将至,他终于有机会收复全部的国土,可以亲手一刀一刀剐下这两个反贼的血肉,一解心头之恨。

真到了那时候,他与武国反目的日子也就到了。

石霖虽然能力平庸,但心怀大志,他可以惹辱负重一时,但决不会一直给东英海当狗,待到大局稳定,就是他反扑驱逐武军之日。

虽然禁军的指挥权,他已交给了黑志泽与宁中次,但马松、苏茂等将领,都对他忠心耿耿,只要他一声令下,所有的禁军还是会听命于他。

石霖的小心思,武国人心知肚明,但他们不会计较这些,因为在他们的手中,石霖别想翻起浪花来。

面对武国人大举渡海西进,王秦立即与大臣们商议应战之策。

这一战,是无法避免的,唯有全力以赴。

一些大臣,听到武国总兵力多达五十万,再加上石霖的十几万禁军,足足有六七十万,顿时吓得瑟瑟发抖,惶恐不安。

他们并不是担心国家前途与命运,而是担忧家族和自己的未来。

只有那些真正随王秦白手起家,走到今天的大臣,才会真的担忧大汉的未来。

这一战,他们能否打得赢。

正好,魏国主力西进,无力顾及东面,因此,王秦决意调动一切可战之兵,赴赵参战。

这场战火,只能在赵国境内燃烧,决不能让它们蔓延进大汉的疆域里。

做到真正的御敌于国门之外。

韩德率领的赵军精锐有十二万,龙治在河州的兵力有十万,刚刚经历大宁之战的禁军,还剩十万,王秦命令他们,全部前往赵国。

至于罗浩、邓伯的水军,还不能动。

因为山本一郎率领水军,出现在了明珠三岛的海域附近,大有入侵之意。

王秦知道,山本一郎是东英海用来牵制他的一颗棋子,如果水军留在明珠三岛,山本一郎则不会动,可若是将水军主力调走,山本一郎就一定会像只恶犬扑上来撕咬明珠三岛。

所以,罗浩、邓伯不能调动,就让他们在明珠三岛继续练兵整备,为日后进攻武国四岛做准备。

三支兵力加在一起,王秦的兵力亦有三十万。

如果穷极国力,王秦能调动的兵力更多,但是大汉负担不起。

王秦命程理、韩淝、马践留守京城,处理日常政务,他亲自前往河州,指挥大军作战,许平随行。

许平对此颇有微词,皇帝御驾亲征,他身为首辅,应该留在京城,统领百官,负责国事。

可王秦居然让他随行,这让他心里很是不舒服。

但皇帝这么做,也说明了对他的倚重和离不开。

许平略作收拾,便随王秦一道,赶赴河州。寻书吧

皇帝亲临河州指挥,汉军将士们闻讯军心大振,士气如虹。

离开繁华的京都,王秦和许平马不停蹄的来到南渡。

此时的南渡,已不是戒备森严,军队大量的撤离,只有一支千人规模的营驻守于此,南北往来的商队繁多,使得原来杀气腾腾的南渡,多了一些烟火味。

有人见商人络绎不绝的经过于此,就在附近做起酒水生意,慢慢的,又有其他人动了心思,也来此做小生意,最后形成了一个小集市,十分热闹。

王秦策马扬鞭,看着热闹的集市,心中感慨万千。

几年前的南渡,因为战火,到处都是累累白骨。

除了军队,寻常百姓根本不敢靠近,也不愿来此。

如今却是这番景象,实在叫人意外。

时间,可以冲淡一切。

而人,是最容易遗忘的,战争对他们造成的创伤逐渐愈合。

许平在一旁道:“陛下,时间不早了,趁着天亮,赶紧渡江吧!”

守卫南渡的将士,整齐的列于两旁,恭敬的静候王秦。

王秦将马鞭扔给身后的亲卫,踩上踏板,登上渡船,许平等人紧随其后。

江面还算风平浪静,大船行驶的并不颠簸,速度飞快,傍晚时分,王秦就已经抵达了北渡。

让王秦意外的是,离北渡口不远的地方形成的集市,竟比南渡那边还要热闹,哪怕是快要天黑,依然有人在采买东西,酒肆馆子很多,无论是商人,还是船夫、士子……都在里面纵情饮酒,谈论所见所闻的趣事。

他们丝毫没有因为大汉与武国之间的战事而感到害怕,对他们来说,再强大的国家,都已经伤害不了他们了,因为他们的皇帝是王秦,他们是国家是所向披靡的大汉。

此后几日,王秦虽然急于赶路,但对沿途的风土人情、百姓生活,还是极为关心。

经历多年战火的永安省,在大汉建国时,就像是一片废墟,虽然张淼下了大功夫治理,但成效并没有达到预期。

反而因为他毅然发动兼并江南的战争,而使永安省雪上加霜。

而现在,才两年有余,永安省就已经从战争的伤痛中走出,荒芜的土地得到了大量的开垦,百姓们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

各地的经济有了迅猛发展,永安省再次成为大汉财政的重要支柱。

王秦对这一切很满意,永安省的官吏们做的很好。

大汉每三年进行一次官员考核,是否升迁、平调、降职、罢免,都会通过他们任期内的政绩而做出决断。

可以想象,永安省的官吏们,大多都会得到升迁。

王秦暗暗决定,要将永安省的官吏,调出一部分,前往其他各省,尤其是一些发展缓慢的地方,急需像永安省这样的官吏治理。

河州。

龙治、高义、郭伯安等将领、官员全都列阵迎接皇帝,排面极大。

但王秦却不喜欢这样劳师动众,他虽是皇帝,但喜欢清净、简单。

“陛下!”

龙治已有好几年没见到王秦了,再次见到王秦,很是激动的跪拜在地。

他能有今时今日的一切,都是源于王秦的赏识和提拔,否则他只是一个流民。

知遇之恩,于龙治而言,这辈子都还不清,他唯有奋力向前,替王秦扫平一切障碍。

事实上,他做的非常好,大汉能有今日的万里山河,他龙治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王秦扶起龙治,笑着拍着龙治的肩膀,夸赞他在河州做的非常好,不仅守住了国门,还击败了强敌,使大汉扬眉吐气。

龙治受宠若惊,言道:“这些都是末将该做的,些许微末功劳,根本不值一提,陛下不该记在心里。”

龙治早就命人收拾好了原项然的王府,将它改为临时行宫,好让王秦和许平等人住进。

等一切安排妥当,王秦立刻召集各部将领,商议在赵国的军事部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