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品侯爵 > 第一百八十三章 蒙古入寇

一品侯爵 第一百八十三章 蒙古入寇

作者:南云二十一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4:42:27 来源:笔趣阁

与此同时,离杭州万里之遥的长城边关,隶属于大同府的边军们正在城墙上闲聊着天,自从嘉靖朝时,蒙古三娘子钟金哈屯和大明修好以后,边境已经四十多年没有打仗了了,万全右卫的这些边军们,大多一辈子都没有见过战火。

农历八月初八,按照中国人来说,应该是个吉利的好日子,没过几日就要过中秋节了,很多在中秋那天休沐的士兵都在想着要不要给家里人带些吃的用的,毕竟在长城上当值不容易,军饷比起内地的卫所兵自然要高得多。万全卫的兵,多少还是能买得起一点吃喝的。

“什么声音?”就在大家热火朝天的讨论着过节的喜悦时,突然有人听到了一阵滚滚的雷声,站起来茫然四顾,晴空万里的时候,哪里有要打雷下雨的意思?

雷声越发的大了,越来越多的士兵凑到长城边上往远处望去,却见长城之外,竟然突然卷起漫天沙尘,看得直让人目瞪口呆。

“是骑兵!是蒙古人!”不知道哪一个眼尖的士卒第一个望见了滚滚沙尘下掩藏的骑兵,不由得开始奋力叫出声来,慌乱的舞着双手道:“东胜城怎么回事?何以没有丝毫预警?!快,大家快拿武器!点烽火!”

万历年间,在长城之外,蒙古人和大明议和之后,为表和平之诚意,在大明工匠的帮助之下,蒙古于关外筑归化城,大明于关外筑东胜城。城池的兴建,让大量蒙古贵族改变了游牧的习性,转而开始向往安定的城镇生活,也因此大大减少了和大明之间战争的频率。

东胜城驻有两千边军,按理来说蒙古入寇,肯定是要放烽火预警的,却不知为何这一次,蒙古骑兵杀到了长城边上才被发现。

大明天启五年,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动员精锐蒙古铁骑三万余人,先是攻克了一直属于阿拉坦汗和他的后人的归化城,夺银佛寺,再克东胜城,从万全右卫攻破长城闯入关内,兵峰直指大同!

(林丹汗入寇确实是史实,但是历史上发生在天气七年。)

消息传到朝廷,让朝中大臣一下子慌了手脚,现在朝政大多被阉党把持,六部九卿的主要堂馆几乎都是阉党门下,这些人捞偏门赚黑钱是一把好手,但是论到抵抗蒙古入侵,那真算得上是两眼一抹黑。

首辅大臣韩爌这几天也是被折磨的心力交瘁,魏忠贤在这种真正的国家大事上基本就是废物一个,一没有主见,二没有办法,只能和天启两个抱在一起发愁,一筹莫展之后,只好来找韩阁老。

韩爌这个首辅做的,真是味同嚼蜡,自己的学生基本都被魏忠贤贬的贬,免的免,权威丧尽不说,也毫无地位可言。很多事物魏忠贤根本就不和他说,对于九边重镇的情况,韩爌身为首辅,竟然对于边军之驻防,缺额情况不甚清楚,现在万全右卫被攻破,大同危急,开平危急,韩阁老甚至不知道大同还有多少兵!

无论如何,军国大事绝非儿戏,就算是韩爌心有怨气,也不得不强打精神看起兵部送来的军情奏报,整整三天几乎不眠不休,已经让年事已高的韩阁老心力耗尽,疲惫不堪了。

“陛下,宣大总督冯嘉会总制河南多年,调度全局的能力应当毋庸置疑,大同总兵陈少乾有精锐边军两万余人,林丹汗入关俱是骑兵,要是攻城略地应该不是大同边军的对手。”乾清宫内,韩爌坐在一个锦墩上,气力已经颇为虚弱,但还是强自忍耐道。

“首揆,大同归大同,京师不会有问题吧。”万全卫丢了,从长城到京师一马平川,几乎无险可守,大明朝天子守国门,京师就是前线,蒙古入关,一日三警,对于朱家的皇帝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所以天启对万全卫的事情并不着紧,却是非常关心京师的安全。

“陛下多虑了,京营驻军五万不止,加上京师城高池阔,陛下英明神武,林丹汗三万骑兵,不可能对京师下手的。”韩爌摇摇头道:“只是此次林丹汗入寇颇为奇怪,大明和蒙古已经四十年未启战端,不仅我们措手不及,从归化城陷落来看,蒙古方面,其实也有非常大的阻力。”

“首揆是说,蒙古实则并非上下一心,所以,林丹汗这次是自取灭亡吗?”天启松了一口气,稍微轻松几分道。

“如果大同镇能顶住,一切就都还说。”韩爌眉头紧皱,强笑一声道。

大同最终还是丢了。

八月十七日,前线战报传来,大同失守,大同驻扎的两万多驻军几乎全军覆没,总兵官陈少乾殉国,宣大总督冯嘉会已经上折请罪,估计免职是跑不了了。

可是就算免了冯嘉会的总督一职,大同身为九边重镇之一,防区东起镇口台,西至鸦角山,六百多里的长城,要是就这么不管了,以后京师岂不是夜夜有警,岁岁难安了么?

“为今之计,必须掉一员干将,迅速整顿宣大兵马,把林丹汗嚣张的气焰压下去!”现在在乾清宫里说话的,却是内阁次辅刘一燝,刘阁老坐在这里,盖因首辅韩爌操劳多日,终于支撑不下去,已经病倒了。首辅缺席,次辅刘一燝只好代韩爌当值,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平日里嚣张跋扈,有事没事都要插一脚的东阁大学士顾秉谦,却像个哑巴一样一言不发。

“内相,我有一人,或有大用,如果能召唤而来,定能扭转乾坤。”刘一燝顿了良久,终于还是开口道。

“何人?”

“原吏部稽勋郎中,孙传庭!”刘一燝沉声道。

“孙传庭?可是两年前扬言有我在朝,不复为官的那个孙伯雅?”魏忠贤冷哼一声,颇为愤恨的道:“此人诽我名声,自恃清高,怎么能大用于边镇,况且他一个吏部稽勋郎中,从五品的官而已,就算是到了宣大,又怎么可能做总督?”

“内相,国难当头,破格越级也是权宜之计啊!”刘一燝深思熟虑多日,才选了这么一个靠得住的人选,在他看来,国家有难,难道还要顾及有才之人的品级够不够吗?

“这样吧。”魏忠贤想了想,也是觉得万一刘一燝真的举荐了一个人才也不一定,一个五品官,自然不够堂堂九千岁去记恨他,只是魏忠贤这个人,瑕疵必报,孙传庭既然说过他一次坏话,那就一辈子讨不了好儿!想到这里,魏忠贤打定主意道:“让东南经略李沐转任宣大总督,孙传庭接任大同巡抚,有我大明两位良将配合,自然是手到擒来,敌酋授首啦。”

大同已经陷落,驻军全部殁尽,大同巡抚当然就是个光杆司令,空有名头而无一兵一卒,让李沐去做宣大总督,倒是有几分实权,只是这一回情势危急,李沐远在东南,等到了宣府,也不知道战事已经是个什么样子。看来随着李沐的声望越来越高,魏忠贤终于要开始对他下手了!

李沐是刘一燝的学生,刘阁老自然是不愿意让他离了东南,跑到宣府这个火架子上去烤的,但是现在魏忠贤势力庞大,天启又盲目信任李沐的军事才华,这两人一唱一和,自己反对也没有用。

看刘一燝低头默认了,魏忠贤快意横生,内阁大学士又怎么样,不还是乖乖的听我差遣?魏忠贤爽快一笑,对身边的小太监道:“那就让翰林院拟个旨,让李沐去宣大把担子挑起来,东南的乱子现在也平的差不多了,他这个经略,也算是功成身退,把他的监察御史升一级,按规矩进詹事府任左中允。刘阁老举荐的孙传庭迁兵部右侍郎巡抚大同,我和皇上,都等着他们的好消息!”

(第四卷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