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品侯爵 > 第一百八十五章 军衔制

一品侯爵 第一百八十五章 军衔制

作者:南云二十一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4:42:27 来源:笔趣阁

宣大总督全称为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节制宣府、大同、山西三抚三镇。其实从名字上看,总督是个临时差事,通常是在特殊时期,有朝廷指派对应的官员民政军政一把抓,以为了协调地方事务,增加工作效率,而宣大总督是从嘉靖年间就已经加设的官职,至今已经几十年过去了,早就成为了常设的地方督抚之一。几十年的成规下,对宣大总督的品级也已经有了定案,一般官职为从一品,因为在大明九边重镇之中,宣大的防务最重,地位最高,所以总督便一直是从一品的高官。

宣大总督在明面上,有宣府镇驻军八万余人,大同镇驻军六万余人,太原镇驻军六万余人,总计二十万大军,在九边沿线上无出其右,也被称为“中三边”,当然大同镇损失两万就把大同丢了,可见事实上各镇军兵都没有纸面上那么美好。

在宣大总督的总督府中,李沐总算看到了这位明末传奇的将领,现在的孙传庭刚刚三十三岁,比洪承畴大了一点,不过对方已经是浙江巡抚,这个和洪承畴,卢象升一齐镇守陕西迎击农民军的传奇名将,现在还不过是一个没上过战场的新人,之前只不过在河南永城县做过一任知县而已。

孙传庭一身整齐的官服,年轻而刚毅的脸上有一袭整洁漂亮的美鬓,这个时代当高官要蓄须,李沐才刚刚二十多岁,自从上任东南之后,也开始慢慢的蓄须了。孙传庭带着一丝好奇的目光打量着眼前的总督李大人,如果说三十三岁巡抚大同的算船艇是坐高铁的升官速度,三十二岁巡抚浙江一省的洪承畴算是坐飞机,李沐这个二十五岁总督宣大的速度简直就是坐外星飞船!更不要说他还有上柱国,晋阳侯,詹事府左中允这一系列的光环。(大明内阁大臣的培养之路就是从翰林院到詹事府,再到内阁司值郎,进六部熟悉政务,成为侍郎,尚书,最后入阁为大学士。詹事府是内阁进阶之路上必点的技能点之一。)

“督师,下官奉旨巡抚大同,但是现在大同镇只有残兵数千,下官特来向督师请兵,不要督师的人,也不要督师出力,只要督师给点饷,其余的下官自己去做。”孙传庭倒是个烈火性子,李沐半晌没开口,孙传庭倒是第一个忍不住了,主动开口道。他这个大同巡抚虽然是魏忠贤恶心他故意给的个光杆司令的职位,但是对于孙传庭来说,原本在吏部做稽勋郎中,真是受够了朝政黑暗,但他一个小小的郎中,也轮不到他说那么多有的没的,只好辞了官,回家去躲避大漩涡一样的混乱朝纲。可是在他的心中,却未曾有一刻放下复兴大明,为国奋战的野望。

李沐看着孙传庭主动请缨的样子,不由得哈哈的笑出声来,这位孙伯雅,在崇祯年间自己请缨做了陕西巡抚,看来孙先生真是本性不改,一直简直本色啊。

看着李沐发笑,孙传庭的心里却一沉,早听说这李大人是阉党中人,孙传庭原本是不想和这样的人合作的,但是李沐征战南北,历经辽东、山东、福建各地大战,战功显赫,在大明封疆之中是当之无愧的扛把子。他原以为这样的大将该是有几分家国天下的气节,不料却也是枉顾忠义的奸邪之流。

“孙大人,本官不仅给你饷,而且你要多少,有多少。”李沐停下笑声,一副老子有的是钱的暴发户姿态,毫不犹豫的道:“一年时间,我辖之宣府,大同,太原三镇之内军户,随意你勾选,银子不是问题,最好的天启二式步枪,我也可以提供给你,时间到了,我要看到至少三万能征惯战的精锐之师!”

“督师,这。。。”孙传庭一下子被李沐的大手笔惊呆了,让他募兵,那自然是对他的信任,总督三镇的李沐肯定有这个权力,只是这三万大军所需多少银钱粮秣,他真的心里有数否?就算是孙传庭能把军饷压到最低,但是那毕竟是三万人,就是一个人一个月发二两的例银,养这支兵也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孙大人,钱,你不用担心,我不怕你笑话,和你透个底,我总制东南数年,手中银钱还是有一些的,都是朝廷批准的,干干净净的关税。”李沐赚的钱,自然不能说全然是干净的,但是李大公子取之于公,用之于公,每年截留关税一千多万两,自然不能放着在那当假山看。

其实李沐现在的财力,别说三万,就是三十万,也不是就养不起。不过一来李沐现在手下还没有那么多能够绝对信任,控制军队的亲信将领,二来,军队数量太多也确实太惹人眼,李沐在锦州镇手握五万精兵就深为朝廷所忌,要是李沐真的手握几十万重兵,估计也就离死不远了。。。

“大人以国士待我,下官当敢不用命!”看李沐的样子不似作伪,孙传庭激动的嘴唇都打了哆嗦,虽然他不知道李沐何以如此信任他,但是有人信任的感觉终归是非常幸福的。

在原来的历史上,孙传庭一无所有,从陕西榆林招兵,榆林在这个年代穷到水都喝不起,却硬是让孙传庭拉起了一支百战之兵,在大明成为排名前五的精兵之一的秦兵,不过现在从山西三镇招兵,肯定是要改名叫晋兵了,不过只要是精锐,李沐才无所谓他叫什么呢。

“还有一点,孙大人,我麾下的兵,必须都要推行军衔制。”李沐实际上是从山东见到自己的锦州镇部属之后开始在锦州推行军衔制的,后来延伸到东南两个水师舰队中,现在孙传庭的新兵自然也要有相应的标准。

“敢问大人,这。。。军衔,是为何物?”孙传庭疑惑的问道。

“军衔即为品级,以定军士之上下尊卑。”李沐肃然沉声道:“我大明虽设武官品级,但级别太少,职能不明,战时一有将官死伤,大队士卒群龙无首,一触即溃,实在可惜。”

“那这军衔,也有高低之分否?”孙传庭问道。

“然也,我之新兵,军衔仿照秦制,分为二十级,这个事情,你不用担心犯忌,皇上是知道的。”李沐和天启密信交谈过很多事情,天启皇帝的内匠坊开设之后,现在的皇帝一下子从工程师兼任起教授,有模有样的教起学生来,那个成就感一天天无处宣泄,时常让锦衣卫传密旨于李沐,李沐也就趁机和皇帝提了这个问题,天启自然无有不准。

“秦制军兵,分为二十阶: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封关内侯,二十封彻侯。”对于熟读史书的当代进士出身的总制军务的各位官员,这倒是耳熟能详的部分了,李沐掰着指头一个个的数完了,才满意的对孙传庭道:“百户为五级大夫,千户为七级公大夫,游击为九级大夫,参将为十二级左更,总兵为少上造或大上造,巡抚为大上造或驷车庶长,总督为大庶长,剩下两级现在暂时空置,为战功显赫者所留。”李沐说着,还从袖口里掏出大庶长的玉质腰牌和臂章,并且在孙传庭愣神的时候,把驷车庶长的牌子给了他。

孙传庭看着自己手上精致的玉牌,上面用古纂字写着“驷车庶长”几个大字,还有一个臂章也写着自己的军衔和姓名,臂章顶部,用一行金丝小线绣着“宣大镇”三个大字。

“以后宣大镇所有诸军,军饷,田地尽按军衔分发,你是驷车庶长,月饷六百两,战时加倍,一级公士,月饷一两五千,战时加倍。其余军衔者,按序递增。”(明代天启年间,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人民币五百到六百元左右,一名普通士卒一个月拿到将近一千元其实已经很高,当时老百姓只要能吃口饭就知足,甚至都不想着能吃饱,买新衣等其他商品都是在过年才有的项目,每个月一千块钱就算是不错的工作了,不能以现代的生活水平去衡量四百年前。)李沐定下了各级主官的收入,又继续道:“十二级左更以上诸将官,房产都由总督府出面解决。所有升迁均以军功为标准,对于这些,我在杭州就写有《军衔条例》,另外还有我在锦州时,由我和熊老督师写的《步兵操典》,你照章办理即可,如有不明,随时来问我。”

“下官。。。遵命。”孙传庭一时还需要好好消化一下李沐带给他的信息,晕乎乎的就领命出去了,看着手上两本书,苦笑一声想道,这位大人,还真是和别人不一样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