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品侯爵 > 第二百五十一章 朕知错了

一品侯爵 第二百五十一章 朕知错了

作者:南云二十一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4:42:27 来源:笔趣阁

秦良玉的问题,也是无数其他朝廷官员想问的。除了李沐的身份以外,更重要的是,类似于这样的“天罚”还会不会再发生。

天罚的第二天,带头上奏折参劾李沐的吏部尚书王绍徽就改上辞官折子了,看那乞休奏折中的语气,分明是想一个人把此次上奏告发李沐的责任扛下来。

天启六年正月初七,朝中重臣齐聚内阁值房,因为天启平日里办公的乾清宫损坏严重,他便临时把百官进谏的地点移到了内阁。

原本内阁阁员的上班条件是非常恶劣的,盖因在永乐年间,原本的内阁大学士虽然听起来好听,可是不过都是五品官而已,这样的品级,又能指望他们在宫城内有多么奢华的办公场所呢?

可是随着内阁权柄日重,一点点的膨胀直至成为大明帝国实际上的宰辅,内阁大学士,也再度成为百官眼中宰相的象征,如果国家宰相们再蜗居在皇城西苑内那小小的值房中上班,未免有些太说不过去了。

于是从嘉靖年间的首辅大臣徐阶,高拱,直到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张四维几位强势阁臣的领导下。内阁的阁臣都在皇宫的文渊阁获得了更好的工作环境。首辅,次辅两位大人都有一个带着厨房的小院子,其他几位内阁大学士也都有了豪华单间,总算告别了一直以来两三位大学士挤一个炕头的单身宿舍生活。

而天启就把此次会议的地点改到了文渊阁的首辅值房中,让不少从来没有进过文渊阁的官员也享受了一把首辅待遇。

毕竟首辅大臣在现如今大明的权柄之盛,比起汉唐甚至犹有胜之。

也不知道李沐是刻意的还是无意的,竟是比起以往来的要晚一些。待到几位阉党的内阁大学士全都到弃了之后,李沐才和首辅大臣刘一燝有说有笑的走了进来。

看到李沐进来了,很多高官也是突然紧张起来,原本提审过李沐的刑部尚书冯嘉会更是直接站了起来,嘿嘿笑着搓着手,很是讨好的呼了一句:“参见首揆,参见李大人。”

现在的李沐,自然无需再对此等跳梁小丑假以辞色,只是转过身淡淡的看了冯嘉会一眼,轻轻点头就过去了。

冯嘉会虽然心有不满,但是却丝毫不敢表述出来。李沐闹这么一出,使得原本对于李大公子所说都是胡说八道的主流言论风向大转,更有一些士子把李沐之前所立战功的神奇事迹编印成册,有鼻子有眼的分析李沐为什么是太祖皇帝的亲选神将,不仅在大明的民间,甚至在官场上都流传甚广。

包括冯嘉会自己,身为刑部尚书,收到越来越多的关于京师发生的奇怪形迹的案件报告,对于李沐的身份都已经开始半信半疑了。

这一次灾变,老百姓损失惨重不说,很多官员都不幸在灾变中遇难,很多死难者的衣服和家中的金银器皿甚至飘到了西山和昌平阅武场中。让去验收的顺天府衙役都深感震惊。

要说刑部大堂审问的那天,天空异象还能硬说是李沐适逢际会,运气好撞上的话,那早在半月之前就被李沐预言的此次“天罚”,就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凑巧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李沐的身上,这个原本就让人觉得非同一般的太原郡公,大明朝赫赫有名的李战神,现在身上更是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如果他真的是太祖高皇帝座下的神将转世,自己等人又怎么可能是他的对手?

“皇上驾到。”值房内的尴尬和审视只持续了短短的数十分,小院外面便传来中官呼号的声音,大臣们纷纷起身,因为不是正式的朝会,也就没有跪下行礼,而是纷纷弯腰抱拳行半礼,齐声高呼道:“吾皇万岁。”

“各位爱卿免礼。”天启皇帝很是疲累的道:“这几日,大家都受惊了。”

“臣等唯独担心皇上的龙体啊。”左都御史崔呈秀第一个演起戏来,很是激动的道:“皇宫大震,让陛下受惊了,微臣真是罪该万死啊陛下。”

“崔爱卿起来吧。”经受大难的天启皇帝明显气质都改变了很多,对于崔呈秀的恭维似乎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反应,只是淡淡的回道:“朕没事儿,比起北京城里死难的大臣和百姓们,朕这点惊吓又算得了什么?”

“陛下,现在京师人心动荡,还是要先下旨,调五军都督府之京营入城安定民心,协助百姓恢复正常生活。”首辅大臣刘一燝缓缓开口道:“再者就是。。。陛下应该及早下《罪己诏》,安定京师和天下百姓民心。”

《罪己诏》就是让皇帝把天灾**的罪责揽到自己身上的诏书,等于是向百官和文官认个错,表示这些事情都是因为朕不好,朕以后一定会更加好好学习,为国为民,努力工作云云。

当然这都是一个姿态的问题,你也不能真的把所有的责任都怪到皇上一个人头上去。皇帝承担的是名义上的责任,真正倒霉的都是百官文武大臣。

“首揆所言极是。”天启皇帝点点头,转而眼神一转,看向站在一边沉默不语的李沐道:“李爱卿,如果朕知错了,那‘天罚’是不是就不再发生了?”

此话一出,所有人的眼神都聚集在了李沐的身上,这样可怕而神秘的大灾变,谁也不想再经历第二回。故而都颇为紧张的盯着李沐,生怕他又弄出什么惊人的预言来,那这一次,真是不逃命都不行了。

“不会了,陛下。”李沐心里知道,像天启大爆炸这种千年难得一遇的神秘大灾变,一次就足以给所有人造成心理阴影,要是再来一次,飞得让人彻底崩溃不可。不过在李沐的印象里,未来几十年内也确实没有其他的灾变发生,也就老实的承认道。

不过李沐转而话锋一转,颇为沉重的道:“不过昨日太祖皇帝托梦给微臣,言道因为朝中奸邪当道,国家四处烽火,官员贪婪无度,以致百姓冤情层叠,大明的冬天会越来越冷,北方诸省的干旱也会越来越重。除非政局有大的改观。。。否则。。。”

“否则什么?”

“否则依照天帝优胜劣汰的法则,大明国怍所存,亦不久矣。。。”李沐缓缓的一句,却震得天启半天没说出话来。

李沐这话,几乎就是直接告诉皇帝,如果再不刷新政局,立志改革的话,大明朝怕是有亡国的危险。

这些年冬天越来越冷,李沐自己知道是因为地球的气候状态处于特殊的小冰河时期,但是在别人的眼中不是这样啊。都到了这个时候,谁还敢说李战神的话是危言耸听?

通过这次天启大爆炸,李沐获得的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在中央朝廷内部无与伦比的巨大话语权,政治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一夜之间就走完了别人十几年都不一定能够走完的道路。当然,未卜先知的能力,除了李沐以外,大明天下,也找不到第二个人来。

“那李爱卿,你说现在该怎么办。”天启皇帝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问道,却把满朝文武惊出一身冷汗。

李沐现在等于已经和魏忠贤和阉党撕破脸皮了,现在皇帝等于是把操持阉党命运的生杀大权交到了他的手里。

“陛下,改变国运,绝非一日一夕之功。”李沐平息了一下有些冲动的心情。说真的,他确实想趁着这个机会,干脆建言皇帝把魏忠贤等阉党分子一起拿下。但是以天启的性格,李沐也知道不太可能,从他自己身上就能看出来。天启皇帝对于自己信任的朋友和家人竟然有着近乎放纵的信任,李沐第一次交接建奴,第二次交接反贼,第三次不敬圣上,哪一次都是够他死好几次的,但是天启皇帝却一次又一次的给了他机会。

换言之,对于魏忠贤,天启皇帝也很可能会一样给他机会。而魏忠贤这样的庞然大物,要么一击即倒,要么还是暂时积蓄力量为佳。

“家国大事,本不可一蹴而就。陛下前些日子所言之设立格物科考试,即为极其重要的强国之策。”李沐并没有纠结于现在对阉党的一网打尽,在李沐的计划中,他必须攥取更多的权力用于改革,只要有了皇帝的支持,让皇帝相信他才是那个真正改变大明国运的治世之臣。到时候趁着改革的大旗,名正言顺的拿下阉党众官自然轻易而举。

“爱卿有何良策,趁我大明诸臣工再此,可以畅所欲言嘛。”看李沐没有药直接对付魏忠贤的意思,天启皇帝其实还是深深松了一口气的。魏忠贤从小陪伴皇帝成长,很多时候代替了万历和泰昌两位先帝作为长辈应该扮演的角色。哪怕天启知道魏忠贤恐怕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老老实实的为国为民。但是让他现在就拿下老魏头,感情上还是难免接受不了。

李沐看着天启兴奋的样子,心中无奈的摇了摇头,感情用事,沉迷工器之术,对于常人来说不算什么大过错,有的时候还算得上是优点。但对于统治整个帝国的皇帝而言,这是他最大的短板。

大明的危机,当然不能责怪天启皇帝一个人,很多制度上的问题其实在开国之初就已经埋下,只是到了这个时候,大明帝国已经到了不改革根本维持不下去的地步。不作为的皇帝,本身就是不合格的。

“陛下,国朝内部之变,必须循序渐进,先从改革科举考试开始,增加律法,财银,工理等专业人才,再大力提高商法的力度!”李沐知道现在是绝好的改革时机,趁着大臣们还处于昨天的大灾变中没有反应过来之际,趁此提出这个大明改革道路上最艰险的部分,商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