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品侯爵 > 第三百三十一章 黄河决口

一品侯爵 第三百三十一章 黄河决口

作者:南云二十一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4:42:27 来源:笔趣阁

崇祯五年六月初十,京师,紫禁城东暖阁内。

如今的司礼监内相,掌印太监曹化淳曹公公,正拿着一封暗黄封面的军报奏折,一边念一边偷偷的瞄着皇帝的脸色。

这是援剿总兵贺人龙的奏报,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等部连陷洧川、鄢陵、襄城,河南全省,湖广大半,几乎遍地烽火,到了今年五月,十几路起义军竟然胆大包天的围了洛阳!

早在去年年中,崇祯便下旨让陕甘总督杨鹤总制河南,湖广,四川三省军务,让贺人龙为援剿总兵,领主力官军三万余人,围剿河南一地的起义军,结果越剿对方实力反而越发强大起来。到现在更是占据河南,湖广的半壁江山,官军被迫分散留守洛阳,开封这样的主要城市,对其他地区的起义军已经明显无能为力,不得已之下,转而向朝廷求援。

其实,如今朝廷的实力,也并不是像历史上那样虚弱,西北军和辽东军都拥众十余万,但这两方都属于听宣不听调的典型范例。西北军包括宣大镇,太原镇,陕西镇,固原镇,甘肃镇加上西北大理寺的寺兵,有将近十八万精兵。但是朝廷根本指挥不动,崇祯虽然这两年不遗余力的在给西北军掺沙子,但是一直没有进入到这些利益集团的核心阶层。西北军实力极为强大,朝廷又不敢逼迫过盛,只好求着哄着让孙传庭派兵支援一下河南的战事,但是孙传庭倒是光棍的紧。直言河南,湖广战事非其辖地,只是严令不许任何起义军进入陕西山西境内,其余的事情便放任自流。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西北军有李沐这个大靠山,这位是先帝亲封的大明紫云神武将军,世袭诚国公,在军中威望之高,遍数天下,都难有人能望其项背。看这回李府嫁妹妹,整个西北军都出动了,这些总兵官加起来,手握精锐十几万,若不是来京城道贺而是来造反的,说不定朱明天下都已经改朝换代了!

当然,西北军求一求哄一哄,好歹还会出工证明一下自己还算是大明王师,但是辽东军那就更是高冷,崇祯曾经的心腹,蓟辽总督袁崇焕兵威极盛,这么多年就像乌龟一样缩在宁远辽西一带的龟壳里,打死不愿出城一步。

崇祯以前悉心培养袁崇焕,天启朝的时候,为了抱住他辽东经略的位置也是费劲心思。如今做了蓟辽总督,竟然和辽西将门沆瀣一气,把朝廷命令抛诸脑后,百般推诿,让崇祯心中愤恨无比。

但是如今的局面,偏偏又形成了尴尬的平衡,西北军和辽东军两家作为大明最强大的两股军力,相互牵制,勉强维持了脆弱的和平。若是对其中一方下手,另一方趁机做大,成为朝廷唯一的依靠。那仗着垄断地位还不知会膨胀成什么样子,所以皇帝也不愿意出手干预这个平衡。

但是,若是鄂豫两省的情势继续败坏下去,免不了要从其他镇调兵,一想到这事儿,崇祯皇帝真是一个头顶两个大。

曹化淳念着念着,东暖阁门外,秉笔太监王承恩慌慌张张的跑进来,手中捧着封奏折,一下子跪倒在地,双手把折子抬的高高的,对崇祯急声道:“皇上,皇上,河南,湖广,四川三省总督杨鹤八百里加急,报黄河突然在孟津决口,河道总督陈恕已带兵往河南治河,但如今河南局势不稳,大批饥民流离失所,恐怕。。。恐怕。。。”

“什么?!”崇祯皇帝猛地站起身来,瞪大了眼睛,怒吼道:“崇祯三年,朝廷拨款白银六百万两给他陈恕治河!当时他还跟朕保证,说两河河堤已经固若金汤,可保河南,山东两省五十年无虞,现在才过了两年!孟津就决了口,陈恕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皇上。。。”曹化淳见崇祯怒骂不止,还是小心翼翼的提醒道:“如今您就算是要处置陈恕也不是时候,还是赶紧请大学士入宫议事,拿出个条陈来才是啊。”

崇祯骂骂咧咧的一阵,嘴上已经把河道总督杀了一百次,最终还是强自冷静下来,疲惫的挥挥手道:“传旨,召内阁诸位大学士速到乾清宫议事。”

“诺。”曹化淳在一边应下,赶紧给王承恩使了个眼色,两人就赶忙出去传旨,留下崇祯一人,怔怔的望着窗外发呆。。。

虽然这两年托李沐下重手解决建奴的福,边防奴患轻松了不少。但是大明朝内部的事情就没有一天消停过。

河南,山东,湖广诸省到处都是叛军,仅河南境内就有大小叛军三十余支,起初这些叛军大都脱身贫民,战力羸弱,朝廷本没有多放在心上。谁知到了后来,朝廷财政越发困难,河南官军的军饷都发不出来,大量官军哗变起义,以致叛乱席卷数省,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

不仅中原之地,西南各省亦是战火连连,西南土司奢崇明刚刚平定不久,彝族土司安邦彦又再次起兵,这次闹得比前一回动静还大。崇祯二年,安邦彦率十万叛军拿下了贵州首府贵阳,举国哗然。同年,崇祯皇帝让朱燮元领云贵总督,率贵州,云南,广西三省七万多官军进剿安邦彦。来来回回互有胜负的打了两年多,如今尚未有所结果,朝廷靡费军资数以百万两计,却又不知道胜利的曙光在哪里。

黄河决口,必然导致已经濒临崩溃的河南,山东两省经济雪上加霜,陷入绝境。到时候老百姓无法生存,难保不会加入起义军举起反旗。中原大地的战况将会更加糟糕。

当然,西北诸省的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西北各镇都常有叛乱,诸如王嘉胤,高迎祥,罗汝才这些反贼头目大多出身陕西,陕甘宁一代看上去军力强大,实际上又要外防蒙古,又要屯垦河套,剩下的堪堪足够镇压西北局势。要是调西北军南下,陕西一带出了什么问题,朝廷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其实皇帝心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调辽东军入关。锦州镇如今虽然元气有所恢复,也扩充到了五万军兵,但是驻地遥远,内调困难。无论怎么看,关宁军都是最合适的人选。崇祯皇帝要求也不高,十二万多关宁军,只要能调个三四万兵入河南作战,把局势稳定下来,以后的事情,就让杨鹤慢慢头疼去吧。

内阁大臣们还没到,皇帝就自己定下了计划,其实后面的讨论已经无关紧要了。反正在崇祯的眼中,他的计划定然是最完美,最有效地,任何不能理解他心意,不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臣子,都是倦怠无用的奸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