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品侯爵 > 第三百六十二章 泄密事件

一品侯爵 第三百六十二章 泄密事件

作者:南云二十一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4:42:27 来源:笔趣阁

用过早膳之后,就是接受圣旨的仪式,李沐对于这些形式上的东西一贯不甚了解,向来是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皇上的圣旨宣读完毕之后,秦王朱存机准时出现在李府的大门口参加晚宴,这平日里不出门的秦王,突然开始这么巴结李沐,是嗅到了什么不一样的意味么?

朱存机来李沐的府上是头一遭,但是李沐见朱存机倒不是头一面,这位秦王给李沐的印象,便是眼神中充满了朱家王爷里难得一见的精明之色。以李沐多年看人的眼光来说,这位秦王殿下大出息没有,小便宜上绝对是个不吃亏的主儿,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朱存机似乎毫不在意李沐那有些询问的目光,双方刚刚分宾主坐下,朱存机就主动开口恭维道:“平辽王驻在西安,为我大明镇守边疆重镇,劳苦功高,小王是半个闲人,几次想要叨扰,都不知道平辽王是否得空。数年之间,还是头一次上门拜会,确是有些失礼了,还望海涵一二啊。”

“秦王殿下真是太客气了。”李沐赶忙赔笑道:“王爷若是不嫌弃的话,喊我一声锦宁即可,大家都是皇上的臣子,在这边镇苦寒之地,王爷就不要太拘礼了。”秦王是亲王,爵位上比李沐这个郡王高了一级,当然还是要有些上下规矩,不过秦王倒是个讨巧的人儿,似乎有意在拉近和李沐的距离,不知道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哈哈,如此说来,小王就僭越,称呼一声锦宁了。”锦宁是李沐的号,一般用于同僚平辈间的尊称,秦王也是客随主便,只要能显得亲近一些就好:“锦宁啊,近日,通政司所发邸报上,说的那个传闻,你可曾有听说过?”

“传闻?”李沐先是奇怪的想了一会儿,而后突然有些明悟的道:“啊,王爷是说,大明西北和东南的文社集报中所发的新闻,通政司专门发邸报辟谣的事儿吗?”

“是啊是啊,就是这个事情。”秦王意味不明的道:“锦宁是大明南北第一文社复社的社首,这是朝中公开的秘密,锦宁倒是给我个准话儿,那文社集报上说的,到底是真是假耶?”

现如今,在大明朝的文官阶级中,除了李党和东林党,加上楚党,浙党等小党派以外,最大的超级组织就是复社。复社从天启年间设立起,至今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其专门吸纳参加会试的举子入社,大家互为臂助,在考试前互相帮助,在中式后引为同年,经过十几年的壮大,形成了一个横跨诸**派,几乎囊括了如今朝野大半中下级官员和部分高官的超级政治集团。

因为复社会在举子入京开始前提供大量的补助,甚至在京师开有十余家文社会馆为他们提供住宿,加入复社的众多好处吸引了大量士子成为复社的一员。无论现在大明朝廷中打上任何一个党派标签的官员,十有七八都在作为举子入京会试之前就已经是复社的成员,这个庞大的政治集团,以为文官阶级和应试举子谋取利益为主要目标,最大的政治对手就是司礼监和皇帝。复社的强大实力,也是李沐这两年对朝廷命令听宣不听调,但是依旧在西北稳坐钓鱼台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复社所发行的西北文社集报和东南文社集报也是大明朝最早发行的周刊报纸,因为时常披露一些宫闱秘辛而广受士子们的欢迎,在李氏集团的传统势力范围内影响极大。

而今年的四月份,文社集报上的一个消息瞬间吸引了全国士子和百姓们的目光,其主要内容是在崇祯六年,也就是两年前的时候,皇上曾经私下指使内阁大学士,现在的内阁次辅大臣周延儒,遣彼时身为南京礼部尚书的徐石麟徐大人,前往建奴大营,向蛮夷求和!

如今建奴已灭,辽东平靖,大明朝的情况却没有从根本上好转,中原和西南各省反而越发混乱。大明地方藩王横征暴敛,官员吏治一片混沌,直让人看不到任何希望,大量百姓迁往西边和东南各省,致使还受中央朝廷辖制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少。。。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央朝廷彻底失望,转而把希冀的目光投向了镇守大明多年,被大明诸镇军队和老百姓奉为神将的九边总制,平辽王李沐。甚至已经有人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若是大明朝的中央政府再这么**无能的衰弱下去,这二百年的朱明王朝,怕是要走到变天的边缘了罢。

而这一次,复社的报纸上,透露了大量徐石麟和建奴谈判的细节,徐石麟代表皇上和建奴媾和,提出割让辽东大片大明故土,更是答应对方拿下当时正在边疆带兵作战的李沐,以致导致建奴大军撤退时屠城宁远,死难百姓三十余万,兵士俘虏两万余人,简直把国家的脸面都丢尽了!

其实在那个时候,这样的条约也没什么不对,毕竟朝廷答应割让的土地本身就在建奴的占领之下,至于宁远屠城的真相,普通士子当然无从得知,大家都理所应当的认为,这是徐石麟和建奴蛮子谈判所致,这个罪名,他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加上不少事后诸葛亮的士子们,甚至写了些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文章,如果李督师当时被皇上免职了会怎么样。辽东诸镇崩溃,满清大军入关,到处都是敌军铁蹄践踏的烽火,说不定如今的大明朝,都已经是半个蛮夷的天下了!

此文一出,在南北士子们中激起轩然大波,通政司连发六篇邸报辟谣。但是这个世界上,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徐石麟又不是个隐形人,从南京出发到辽东议和,见过他的人多了去了,不少目击证人都站出来作证。甚至有人找到了尚在河套服苦役的一些建奴官员,证实了条约条款的真实性。

大明朝的士子百姓都是极为骄傲的,自立国以来,大明不割地,不和亲,不赔款,不议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每一个老百姓都知道的祖训,是整个帝国的立国信条。当初英宗朝的时候,瓦剌部扣关入侵,恰逢大太监王振祸乱朝纲,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怂恿皇帝御驾亲征,以致土木堡之变,损失明军主力七十万人,连皇帝都被瓦剌人抓走了,大明宁愿再另立一个皇帝,都绝不和敌军议和。最后于少保带两万精兵和四九城的所有百姓死守北京城,数次战胜瓦剌军队,迫使对方放回英宗皇帝,退回北方草原。

和身在现在中国的我们差不多,彼时大明百姓士子们对于此等卖国行径的痛恨都是一样的,徐石麟这一下算是捅了马蜂窝。徐大人因为“卖国”谈判有功,已经升任礼部左侍郎,可是如今连上朝都不敢去了。整日窝在家里躲灾,下场倒是很像近代五四运动前夕,参加巴黎和会后回国的交通总长曹汝霖。

复社这一手,重创了大明中央朝廷的权威,包括崇祯皇帝的能力都开始遭到广泛的质疑,那些士子就差顶着崇祯的脑袋问,作为开国以来第一位和蛮夷求和的皇帝,请问有何感想?忘了前宋给蛮族送岁币送到亡国灭种的前车之鉴了?

从根子上讲,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若是真的有朝一日,李沐能澄清寰宇,给大家一个过得下去的日子,就算让他当天子也无所谓。历史上王朝演变,二百年一循环,本是兴衰常理,没什么好奇怪的。李沐若是想做天子,比起满清当然要简单的多,毕竟大家都是汉人,李大公子还是太祖皇帝承认的神将下凡,这王朝演变到他李家的手中,也不是什么让人接受不了的事情,大不了换个东家,该上班还是去上班,他李沐就算是战神转世,还能不要读书人帮他治国嘛?

听到秦王提起这一茬,李沐一方面大致了解了这位王爷心里在想什么,秦王这是敏锐的感觉到了变天前的宁静,跑到李沐这儿来试探呢。另一方面,李沐心中亦是寒意阵阵,朝廷派人求和的事儿他是耳闻过一二,但是复社刊发此等文章的动作却不是他授意的!现在复社北京分社的社首张溥已经是礼部尚书,不可能随随便便的,在不和李沐商量的前提下擅自搅起这么大的风波。

而且这事儿在北京和辽东的文社集报上并未刊载,说明这两部分其实多少是蒙在鼓里的,故而此次泄密事件,肯定是某些别有用心的幕后之人精心策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重创中央政府的权威。若是崇祯皇帝最终顶不住压力服了软,那皇帝在士子和老百姓中的形象会变成什么样子已经可想而知。

“秦王殿下,朝廷主动派人议和的事情我是不知情的。”李沐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一脸希冀的朱存机,只好敷衍含糊的道一句:“殿下放心,皇上圣心独断,定会有所解释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