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品侯爵 > 第一百零二章 团圆

一品侯爵 第一百零二章 团圆

作者:南云二十一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9:30 来源:笔趣阁

李沐救回了陈然,自然不可能一直守在松江府,毕竟东南各省事务繁多,他董其昌那点家产,还不够李沐拿出宝贵的时间盯着他一个人。

只是三跃这一回是动了真怒,这个四川来的厮杀汉子,平日里除了保护公子和公子的家眷以外,其余都是满不在乎的样子,这下子算是踩到了他的逆鳞上,无论怎么说,非要使绊子把董府整倒。李沐对于一直忠心耿耿的亲兵队长,也是给足了面子,让三跃有什么招就往外使,但是不能直接打上门去,其他的出了事,都有他晋阳侯府兜着。

天启三年的新年已经越来越近了。

李沐站在经略府的门口,李妍儿和若菡分立在他的两侧,伊宁依然乖巧的站在公子的身后,灵动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

“来了来了,公子,来了。”三跃去了松江,这回只留下另一个兄弟担负李沐的亲卫,不过这是个白杆兵都是跟着李沐走南闯北的老人了,无论哪一个在身边,倒也不觉得有什么不习惯的。

这边说着,远远地由经略府的卫士簇拥过来几架装饰精美的马车,当前一个翩然白衣的少年,玉树临风气质不凡,侯府上不少新进的小侍女,眼里都是满满的小红心。

待到那少年走近了,看到门口等待着的李沐,赶紧麻利的跳下马来,轻快的走到李沐的身前,笑道:“大哥,好久不见。”

“云和,我觉得这也没多久没见你啊,怎么就长得这么高了?”李沐的眼前,自然就是他的弟弟李硕,原本李硕就是十六岁的年龄,男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发育的速度非常之快,对于李沐来说,李硕只要几个月没见一次,几乎都认不出来了。

“哥哥,哥哥!”这边兄弟两刚打了个招呼,那边马车里就跳下来一个娇美可爱的少女来。少女穿着一身蓝白长裙,头上一支白色的珠钗,整个人充满了活力,身材更是凹凸有致,动人的颜色让李沐的笑意更浓了。

“小嫣,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成何体统?”李沐还没说话,李硕就已经开口了,那娇美可爱的少女,自然是李沐十六岁的堂妹李嫣了。

李沐倒是不觉得李嫣有什么逾矩之处,但是李硕毕竟是从小世家出身,比起李沐这样半路冒出来的水货,当然是更注重门风体面的。

当然,这也是没错的,在这个时代,门风体统是家教良好的象征,李沐也不想什么都搞得标新立异和别人格格不入的样子,也就没有出言阻止李硕。

“哼,硕哥哥就知道凶我。不理你了哦。”李嫣自然是不带怕的,李硕之比她大了一岁,女孩子发育的早,李嫣也并不比李硕身量差到哪里去了,傲气的一抬头,一点都不以为意的样子。

合着这小子在这冲大瓣蒜呢!原来他也拿这个刁蛮的妹妹没有办法啊。李沐有些幸灾乐祸的想道。

李嫣倒是个娇憨的性子,好在娥恩哲性格严厉,倒也没把这丫头给惯坏了,只是在伯母看不到的情况下才敢得意一下,平日里还是很规矩的。

“呀,两位嫂子,小妹有礼啦。”李嫣拉着李沐一阵撒娇之后,对着李沐身边的两位金枝玉叶就是一个万福礼,搞得两人都吓了一跳,赶忙回礼之后,脸都红透了。

“伊宁伊宁,你比我大还是比我小了?”伊宁和李嫣是一般年岁的,只是李嫣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她,见过两位公主之后,又把目标对准了楚楚可怜的小伊宁。

“奴婢不知。”伊宁的汉语水平在李沐的悉心教导和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之下,已经有了非常可观的进步,至少日常对话的时候,还是大概能听得懂了。

“我知道我两一年生的,你说你是几月的?”李嫣兴奋的问道。

“大约是十月吧。”伊宁有些不肯定的说。

“大概是十月?伊宁你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吗?”李嫣奇怪的说。

“不知道,从来没有听爹娘提起过。”伊宁还是低着头,小声的说。

“可是每年不都应该过生辰日子的么?”

“我。。。没有过过生日,爹娘也没提过,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伊宁有些难过的说道。

“啊?真的?”李嫣看着伊宁难过的小脸,自己也有些难受了,赶忙抱了抱伊宁,然后又笑着说:“我也是十月的,十月二十四,以后我们两个就是一家人啦,有什么事,跟姐姐说,有姐姐。。。额的大哥在,没人敢欺负你。”

“噗嗤”一声,刚有点难过的伊宁被李嫣这毫无底气的话逗得笑了出来,点着小脑袋道:“嫣小姐真是菩萨心肠。”

“好了好了,你这丫头,这是什么地方,这是东南首牧的府邸,别没有个正形的样子。”李嫣正像个百灵鸟一样叽叽喳喳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听起来温柔的女声,一下子让李嫣安静了下来。

“大母。。。”李嫣娇怯怯的回头看去,正是李沐的母亲,现在晋阳侯府的老夫人娥恩哲。

“娘,小嫣也是难得出来一趟,你就不要为难他了。”李沐开口道,算是帮李嫣解了围。

待到李家众人进入府中之后,落在后面的白杆卫士,凑近李沐身边,很小声的说道:“公子,辽东那边,真的已经凶险至此?”

自从上次熊成传信给他说辽东有变之后,李沐就秘密的把锦州侯府的家人通过海路带到了江南来,他李沐现在是东南经略,不可能回到辽东是处理朝鲜的事务,所以为了防止局势不可控制,自己还是要做最坏的打算。

“现在还不知道,应该还没有。”朝廷每日都有发往全国各级官署的官方邸报,功能大致相当于后世的政府内参,如果有辽东和朝鲜的重大变故,邸报上肯定会有消息。

何况虽然李沐已经离职辽东,但是对辽东的控制力还是有的,朝鲜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不可能一点都不知道。

“我看邸报上说,王化贞要走了。”中庭的大树下,李沐和李硕两人坐在树边的大理石的篱笆上,轻声的说着话,李硕虽然刚刚年满十八岁,但是在李沐不在的日子里,也作为男主人打点了不少家族事务,现在看来,能力非常值得认可,且由于是自己的堂弟,更是值得信任的。

“王化贞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非要上书请辞巡抚一职。按理来说,这段时间,建奴那边消停了许多,辽东算是难得安静了几天,正是他这个巡抚做的惬意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却突然执意要走。”李硕分析了一下形势,也是心中纳罕不已。

“传言接任的是谁?”李沐沉声道。

“据说是原来的山海关兵备袁崇焕,让他继任巡抚。”李硕道。

“袁崇焕,袁崇焕。”李沐低低的念叨着,思绪不禁回到了那年在朝鲜,在朝鲜领议政的值房中,看到的那张纸条。

“怎么了大哥?这个人有问题?他的履历还是很清白的啊,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在邵武做了两年知县,自己毛遂自荐去了山海关做镇守,据说招募了一万多精锐的募军,看起来还是很有些才能的。”李硕道。

“云和,一个人的才能多少,自己非常重要,但是一个人的人格,是比才能要重要千百倍的,如果此人心有歹意,那么才能越大,反而越是祸害!”李沐道。

“大哥觉得这个袁崇焕有问题?”李硕问道。

“现在说这个还为时尚早,但是我还是要去信熊督师,这个袁崇焕,不得不防!”李沐肯定的说。

“沐郎。”两人说话间,门厅下已经换上正式会客华服的若菡袅袅婷婷的走了过来,巧笑顾盼间,仿佛冬天的寒冷都被她融化了不少。

佳人缓缓走到两人面前,李硕赶紧起身道:“见过大嫂。”

若菡也知道这个小叔子最是重礼数的,当然在这个时代,礼数周全是会给人留下非常好的印象的,若菡也是满眼欣赏的看了看李硕,点头道:“我来是告诉沐郎一声,前厅来报,郑家家主来访。”

“郑芝豹?他终于想通了?”李沐冷笑一声,施施然站起身来,对着李硕点点头,两人一同前往前厅去了。

前厅的知足二字的大牌匾下,郑芝豹有些坐立不安的喝着茶水。前些日子,把自己和李沐的对话和大哥郑芝龙一说,那边几乎是破口大骂,要不是看在郑芝豹这么多年勤勤恳恳为家族服务的份上,说不准大耳刮子就抡过来了。

郑芝龙是常来往日本,朝鲜和山东这些海上航线的大海商,现在在辽东和朝鲜,李沐的势力已经大到他们不可想象,郑芝豹毕竟常年在香山澳(澳门)通商,不知道现在辽东的李氏有多可怕。

李沐本人,更是辽东大地上百战百胜的武神存在,郑芝龙觉得自己颇有些精兵强将,但是肯定是不能和数万满蒙铁骑相提并论的,只要郑芝龙还要上岸做买卖,李沐这个人就绕不过去。

这边李沐刚一出来,郑芝豹就赶忙站起身来,对着李沐施礼道:“草民见过柱国。”态度比上次见面好了数倍不止。

“坐吧。”李沐挥挥手示意免礼,带着李硕在上首坐了,郑芝豹这才屁股挨了半边椅子,小心翼翼的坐回了凳子上。

“大人,草民这次前来,是尽最大的诚意,代表郑家,来和大人谈合作的。”郑芝豹谈及合作,也放低了声音,认真的说道。

“郑员外来谈,是答应本官的条件了?”对于郑芝豹这样的海商,就要恩威并济,决不能让对方看扁了自己。

这是**裸的利益斗争,每一寸都是千万两实打实的白银,绝不可能和和气气的善了了。

“大人所提之条件,我们是可以接受的。”郑芝豹也没有多矫情,老老实实的说:“只是不知大人对加大通商力度,增加通商口岸之后,朝廷水师是否有足够舰船护航,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此话何解?”

“大人,现在我们通往吕宋(菲律宾群岛),南洋,天竺(印度),安南(越南),暹罗(泰国),朝鲜,日本,甚至弗朗机(葡萄牙),英吉利(英国),罗刹(俄罗斯)等国的航线就有七十多条,每天往来商船六百余艘,大人若是要为所有商船护航,可知需要多少远洋战船不可?”郑芝豹有些故意显露实力的说道,在海权并不突出,海军几乎没有的大明,郑家的实力,已经不比朝廷水师差多少了。

“这个不劳你操心,你们只管把该交的交上来,其他的自然我自然有我的考虑。”李沐沉声道。

“大人,我们既然是合作,还是请大人赐教,否则我们也不敢将身家性命,交到朝廷水师的手中。”郑芝豹并没有退让而是梗直了脖子说道:“那荷兰国人,红毛子的战船都配有数十门精良火炮,大人可是不知道他们的厉害哟。”

李沐突然站起身来,目光如电,猛地一扫,在战场上淬炼的气势勃然而出,吓得郑芝豹往椅子里面缩了一缩。

“我要重新启用龙江船厂,我已经派人往兵部衙门索要宝船图纸,我中华海上威严,曾经领先于世界,子孙不肖,把祖宗的脸都丢尽了,只要龙江船厂重开,以我们的实力,又何须惧怕那些泰西弹丸小国?”李沐自信的说道。在近现代国家没有成型,世界大部分国家还处于封建体制下的时候,国土和人口就是实力的象征,论动员能力,大明确实低下,但是欧洲此时称作列强,未免有些名不副实。

大明的人口之多,经济之繁荣,文化之昌盛,是这个时代的欧洲,远远不能相比的。

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率领宝船200余艘,水手两万七千人,诸国震怖,奉为上国。

两百年过去了,大明的海上荣光,不仅南洋诸国已然不记得,连我们自己,都快忘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