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品侯爵 > 第一百八十四章 宣大总督

一品侯爵 第一百八十四章 宣大总督

作者:南云二十一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9:30 来源:笔趣阁

李沐接到圣旨的时候,还正在杭州倚红偎翠的快活着呢,却冷不防锅从天降,让他跑到宣府去做总督,宣大是什么地方,北方边境啊,疯了吧不是?

“哥,你应该去,这是个机会啊。”李沐拿着明黄色的圣旨郁闷的时候,早已得知消息的李硕进来劝解他道:“东南的事情,海关有我,民政有洪巡抚,两大舰队有戚昌国戚将军,福建巡抚南居益也都是你的老战友,东南说到底于大哥已无发展之空间,此时去宣府,简直就是打了瞌睡送枕头啊!”

“大同新败,宣府不过三万多残军,东南三个省牧民上千万,又如何能相提并论?”李沐苦笑一声,摆了摆手道。

“大哥,九边和东南不同。”李硕伸出一根手指摇了摇,意味深长的说:“东南是朝廷财赋重地,向来原则上以稳定为主,自然不需要集结重兵,而宣大是面对蒙古铁骑的第一道防线,屯驻重兵以备不测,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哥,锦州不过撮尔小城,以为大业之基,实在是不足为依仗。”

“谁和你说我有大业了?!”李沐突然站起来,像不认识一般盯着自己刚刚年满十八岁,已经是东南海关副总长,眼看就要接受东南海关总长的弟弟。英俊帅气的李硕,依旧毫不退让的看着李沐有些惊慌失措的眼睛。

“大哥莫急,此话只我兄弟二人知道,不传第三人耳,若是泄露出去,我是大哥的亲弟弟,怎么连坐,都逃不掉我的小命。”李硕微笑着,仿佛轻描淡写一般道。

“李云和,我没有大业,也没有任何想法要和朝廷过不去。”李沐肃然道:“你年纪轻轻,就已经官居七品,一年时间,眼看就是六品了,前途无量,要是你还认我这个大哥,好好做你的官,不该轮到你想的事,就不要乱想!”

“我知道了。。。”李硕低下头,有些沮丧的道。

“不过有一点你说的对。”李沐静下心来,沉声道:“锦州一地,确实格局太小了,想要立身于朝廷纷乱,要么同流合污于当朝,要么就只有超然出身于事外,宣大,不失为一个好机会。”

天启五年九月十一日,原东南经略李沐卸下东南任上职务,转赴宣府接任冯嘉会的宣大总督一职,宣府,大同,是大明九边之中地位最高的三镇之二,虽然现在大明仍对边军统称为九边,但是大明的边镇实际上已经不止九处,包括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昌平镇、真保镇、山海镇、临洮镇十三处(后四镇是嘉靖年以后新设的,原先只有九镇),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驻军员额近百万,沿线长城一万六千多里,是大明和蒙古之间极重要的战略防线。

而宣大总督的主要辖区就是宣府镇和大同镇两座重镇,比起锦州镇这种新设的军镇不同,宣府和大同都是从弘治年间就已经设立了,至今也有百余年,宣府和大同都是城高池阔的巨型城池,历经上百年的战火考验和加固,早就被经营的如同铁桶一般。大同为什么会失,又为什么会丢的这么快,关外的东胜城何以没有丝毫预警?一切都让李沐觉得其中似有蹊跷。

宣府即宣化府的简称(位置在今河北张家口),在大明九大超级边镇之中,宣府位于整条防线的咽喉之处,过了宣府直达京师,中间无险可守,所以在九边之中,宣府镇、大同镇、延绥镇地位最高,现任宣府总兵官张晓原本也是上表请辞的,但是李沐执意挽留他,或许是李沐在大明南北闯荡多年,实在是威名极盛,所以也就收回了辞呈,留在宣府带兵了。

李沐带着十几个亲兵,紧赶慢赶,也花了整整一个月才到了宣化,令李沐颇为奇怪的是,一向来去无风,劫掠成性,打了就跑的蒙古骑兵,居然依旧盘踞在大同尚未前进一步,要知道,论装备,蒙古人穷得连口铁锅都能当传家宝留着,更不要说跟明军比装备了。

论士气,自从永乐爷北征蒙元把这些游牧民族打回大草原以后,蒙古人早就彻底丧失了夺取天下的勇气,现在的蒙古黄金家族也是以劫掠大明的生活物资为主要目的,至于城池之地,蒙古人向来是不要的。

宣化府巍峨的城墙已经近在眼前,尽管李沐对大明九边重镇的壮观程度有所心理准备,但是真正见到宣化府的时候,还是被这壮观的城墙给惊呆了,宣化府城池不大,大约不过杭州城的四分之一,但是城墙竟然高达四丈,城楼之处甚至有近六丈,相当于七八层楼房的高度,看得李沐心中更是疑惑丛生,蒙古那些拿着马刀茹毛饮血的蛮子兵,居然攻下了像宣化一般坚固的大同?难道蒙古人都是骑着天马飞进去的不成?

当然,宣府也不是只有一座宣化城,宣府全镇有边垣一千一百一十六里,边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冲口一百九十二处。各堡、边垣、要塞驻军员额八万余人,但是到了这个年代,八万肯定是没有的了,以李沐带兵多年,对大明军队这德行的猜测,号称有八万大军的宣府,怕是能有个三四万人就了不得了。要知道当年熊廷弼第一次总制辽东镇的时候,辽东镇纸面上的十一万大军可只有一万多人!

所以其实号称全国总兵力两百万的大明帝国,可战之兵撑死了也不过二十万左右,否则也不能被建奴那几个歪瓜裂枣打得死伤惨重。

“孙传庭到了吗?”李沐赴任宣府之后,衍圣公孔胤植也算是一条路走到黑了,李大公子跑到宣府这么远的地方喝西北风,这小子竟然有模有样的拿着行李干起了师爷的行当。

孔胤植人老实,不会耍滑头,但不代表他的智商有问题,老实人认真起来最可怕,连李沐有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孔胤植办事,过程确实满长,但结果从来滴水不漏。

“孙巡抚早就到了,他在代州(山西)老家闲着,接到命令就赶过来了,也就三四天的功夫,现在怕是等着不耐烦了。”孔胤植笑着道。

“让他准备一下,跟他说我有要事相商,想好了再来。”李沐神神秘秘的对孔胤植道。

“我会让人通知他的。”孔胤植点头道。

“这宣府的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糟啊。”李沐揉着太阳穴,有些疲惫的说:“明面上八万大军,我一眼就看出这名册里全都是水分,人数和兵甲,器具,粮秣,全都对不上,我估计能凑够三万多人,就算是谢天谢地喽。”

“战场上的事,我就不懂了。”孔胤植毫不避讳自己的短板,摆手道:“这些事还是你自己去烦心吧。”

“我现在就是奇怪,这些蒙古人到底窝在大同干什么?”李沐奇怪的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