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品侯爵 > 第二百六十五章 泰丰票和苏杭票

一品侯爵 第二百六十五章 泰丰票和苏杭票

作者:南云二十一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9:30 来源:笔趣阁

“大人请看,现在陕西和固原两镇的军兵四万多人,已经围着澄城和白水建立起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孙传庭指着地图上的两座城池道:“只是白水和澄城反贼数量庞大,为防首恶王二,种光道二人逃脱,我军一直围而不攻,未敢妄动,等待大人裁决。”

“伯雅,你无须事无巨细都向我汇报。”李沐摇摇头道:“这种典型的围剿战,你孙伯雅该是心里有数,只要以重炮迫之,再对王二,种光道所部反贼许以重利,只诛首恶,不用几日,他们自己不降,手下也会逼着他们投降的。”

“嘿嘿,大人所言极是。”孙传庭赞同道:“只不过是为了尽快平定陕西之乱,想借大人的名头一用嘛。。。”

“借我的名头?”李沐听了孙传庭的话,这才笑骂道:“你倒是鬼精的很,拿着我的大旗省炮弹呢!”李沐不是吹的,现在李大公子这面将旗,在战场上对敌人的威慑力,不下于数百门重炮,可以想象的是,李字大旗一竖起来,不少造反的农民军怕是要惶惶不可终日了。

“好了好了,这事儿我应下了,进城进城。”李沐挥挥手道,当先就带着随从入了城。

虽说陕西大旱,民生凋敝,赤地千里,但是西安城作为西北第一大城,却还依然有几分恢弘气象,市民们往来穿梭,熙熙攘攘,仿佛一座城门隔出了两个世界。外面饿殍遍野,里面安居乐业,世事不公,真让人扼腕叹息。

李沐进了城,就打发大队官员回去了,西安毕竟是府城,治安还是不错的,除陕甘总督孙传庭,陕西巡抚曹允桢,和西安知府赵伦依旧陪伴在李沐的身边,其他官员则纷纷返回官署,各司其职去了。

李沐对大明北方边境大城市的印象,一个是太原,一个就西安了,西安城的规制比太原更加宏伟,想必是因为其拥有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毕竟大明对于收复河套这件宏伟野望,还是一直耿耿于怀。

李沐带着三位高官和十几名护卫在街上“微服私访”,不过和电视剧上那种微服私访扮猪吃老虎不同,这一众高官护卫的,就算是傻子也知道他们的身份不一扮,老百姓远远的看到,都会纷纷躲开去,否则万一冲撞了个脾气不好的官老爷,岂不是吃不了兜着走。

李总制饶有兴趣的看着周围的市井气色,却忽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惊呼,抬头一望,就看见一个穿着士子衣衫的年轻人惊呼道:“哎哎,我的钱!我的钱!”顺着那人的眼光看过去,之间空中一张薄薄的纸片飞舞着,被风吹得四处乱飘,直直的往李沐的方向扎过来。

那年轻人追着自己的纸片跑,眼睁睁的看着那纸片飞到了李沐的手边,刚想靠近就被郡公府的卫士们挡住了,只好使劲儿踮着脚,伸着头干着急。

李沐捡起地上的纸片,不由得仔细的端详了一下,这纸质地优良,看上去是用的精制砂纸于内,外面裹上上好的纸浆制作的,正面用纂书和楷书写有十晋整,低下有小字注明“票面金额,见票即兑”。反面是大大的“泰丰票号”四个大字,还有票号大朝奉和掌柜的印鉴。

“这是什么银票,怎么没见过?十晋。。。这是说的什么意思?”李沐好奇的问道。

“大人,这是泰丰票啊。”孙传庭在一边搭腔道:“咱大明原来的宝钞不是。。。不好用嘛。”孙传庭有些支吾的说。其实早在洪武年间,大明朝廷就仿照宋制发行纸币,但是因为没有近现代经济理论基础,滥发纸币造成了通货膨胀,使得宝钞在短短的十几年间迅速沦为废纸,虽然后来历代皇帝均有发行,但是信用已经崩溃的宝钞很难再被社会承认了。

“这泰丰票,就是一种买银子的票券,现在的银价,大概是十晋可以买一两白银吧。”孙传庭想了一会儿道:“不过银价每天都在变,具体的就得去交易行看了。”

为了解决银钱难以携带的问题,大明很多大的票号发行有自己的银票,这种银票都是整数存取,功能大致相当于现在社会的银行存折中的定期存款。虽然方便了大宗交易,但是由于票号规模不够,或者小额银票防伪监督困难,一直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统一的银票体系。

而山西晋商的泰丰票号所发行的泰丰商票,无疑很好的开始解决这个问题,泰丰票因为发行了大量五晋,一晋,五十原的小票券,渐渐的已经被很多老百姓采用为常用商票,不知不觉拥有了货币职能,而晋,自然就是这种货币的单位。

现在的大明,南方普遍使用由杭州银号发行的苏杭票,北方普遍使用由泰丰票号的泰丰票,原本也算相安无事,但是自从杭州银号接到李沐的命令,开始在太原和西安开设分号,在北方地区发行苏杭票开始,两大财团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苏杭票也是这个道理,不过他们写的是元,百元是一两银,用起来其实方便一些,毕竟老百姓的日子,还是精打细算的,像这种十晋的票子,很难用的了。”孙传庭一边摩挲着那张商票一边解释道:“这泰丰票在西安城是有专门的交易行的。”他见李沐感兴趣,不由得多说了几句:“只要老百姓想要现银,就可以拿着票面去交易所兑换银钱,不过银价是浮动的,今天是十晋一两银子,明天或许是十一晋,也或许是九晋,又或许是十晋多五十原,说不定的。如果换的好,低进高出的话,甚至还能小赚一笔,但是大体比较稳定。其他的,由泰丰商行出售的诸如黄金,盐巴,粮米等物资也和泰丰票的价值划等号。”

“哦?”要说刚开始听泰丰票号发行商票,李沐只是有些赞叹的话,听到孙传庭说这泰丰票居然还和银价划等号,还是被惊到了,杭州银号的苏杭票,那是根据李沐亲自制定的票券规章发行的,后来荷兰东印度公司经理罗荷来到大明后,李沐重金聘请他做杭州银号大掌柜,这才有了新的苏杭票。泰丰票建在苏杭票之前,居然就懂得汇率的奥妙,之前还真是太小看古人了。

李沐等人拿着泰丰票钻研,外面的年轻人等不及了,开始不住的哀求卫士道:“各位大哥行行好,我手上就剩那一张票子,那是给小妹买药的钱啊。”

卫士们自然铁面无私,急的那年轻人直掉眼泪,过了良久,李沐总算是看到了这只可怜的热锅上的蚂蚁,赶忙把票券递还给他,随后问道:“这位小兄弟,叫什么名字啊,你说给妹妹买药,是有什么困难吗?”

李沐是有一颗做好人的心,当然也不可能追求天下大同,只是心情好的时候,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也算是为子孙后代留个善缘,享受一下提升思想境界的快感嘛。

那年轻人见李沐年纪不大,却一口一个“小兄弟”,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但看对方扈从如云的样子,怕是地位不低,得罪不起,故而恭敬行礼道:“回大人,学生亢青岩,现在是西安府生员。”

“亢青岩。”李沐仔细想了想,好像没什么明代名人叫亢青岩的,这才淡淡的笑道:“十晋泰丰票才不过一两银子,你身为廪生,按理说有国家禄米,怎么会落魄至此?”

“大人,成也泰丰,败也泰丰啊。”亢青岩叹一口气道:“这泰丰票原本用起来很是方便,老百姓也都习惯了,大家纷纷拿银钱换了这票券,有的还和票号签了死存的协议,普通物品也就罢了,奈何舍妹生了重病,需要求些名贵药材,泰丰商行明确规定只能用泰丰票去买,但是他们定的价,换成白银,比起往日贵了十倍不止!现在各种粮食物资都在悄悄的涨价,短时间内还看不出什么,日后会不会出大乱子可说不准哟。”

李沐听到这亢青岩说的头头是道,倒是起了一丝别样的兴趣,接着问道:“所以这泰丰票,谁也治不了它喽?”

“能治,但非一家能和泰丰票号平起平坐的大商号,做不了这个事儿。”亢青岩条理清晰的道:“只要能以各种商行名义,向泰丰票号贷出票券,市场上票券减少,必然会刺激泰丰加大发行量,只要泰丰的发行量一大,再用泰丰票大量换取他们的白银,如果他们的白银比价不变,必然会致银库枯竭,引起大范围恐慌。如果泰丰票价值缩水,白银比价下跌,我们就可以再回购低价的泰丰券偿还贷款。这样一来,一借一还,泰丰券贬值不说,银库还被掏走一大半,至于能掏走多少,就看对方的实力,能借出多少泰丰券了。”

这一段话,听得孙传庭等高官云山雾罩,却把李沐惊得一愣一愣的,这种卖空本币攻击固定汇率的手法,正是后世金融战争的典型操作,却不想从四百年前的一个普通士子的口里传出来。亢青岩,这到底是何方神圣?

“只是这样一来,苦了山西,陕西的老百姓。”亢青岩最后总结道:“一生积蓄,转瞬之间,可能就烟消云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