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品侯爵 > 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行(中)

一品侯爵 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行(中)

作者:南云二十一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9:30 来源:笔趣阁

天启七年,六月二十日,昏迷多日的皇帝终于醒转过来,第一件事就是下诏,命大明太原郡公,平章军国重事,七镇总制,东阁大学士李沐,入宫觐见。

再一次步入紫禁城内,李沐也不知是何种感受。在西安待了快一年,突然觉得有些陌生了,上一次天罚,紫禁城各处殿宇损毁严重,就连皇帝本人都是躲在交泰殿的桌子下(据说这桌子因为是天启自己亲自做的,所以才坚固非常)才保住了一条命,可见其他宫室毁伤破坏之惨状。

李沐踏着处处开裂的地砖,穿梭在紫禁城内无数的工地之间,前面引路的太监,正是宫内内官监的大太监沈宝和,沈公公是内官监的大珰,平日里掌管采办皇宫所用的器物,别看听起来是个后勤部长。但是在宫里这么大部分人又不打仗又不生产的环境里,管理钱袋子的沈公公,走到哪里不都是被人点头哈腰的捧着。

对于沈宝和,李沐是专门送过些敬仪的,毕竟内匠坊的器具,都是内官监采买批复的,提前把沈宝和打点好了,也省的他在正经进货的时候做手脚。

既然和沈公公关系不错,李沐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打听消息的机会,看到两人走到个人少的去处,便赶紧压低声音道:“沈公公,您这回就给我透个底,皇上这身子。。。”

“哎哟,李阁老,您这不是让我为难嘛,咱们做奴婢的,又怎么敢非议皇上的事情。”沈宝和先是被问的一愣,然后赶忙否定道。

“公公,咱面圣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万岁的脾气,我也是知道一些的。向来皇上召见,都是奔着乾清宫去,今儿怎么改养心殿了?”

后世清宫剧中出镜率极高的“养心殿”,兴建于嘉靖年间,直到清代,养心殿的东西暖阁才隆重装潢,从而成为皇帝的固定起居之所。现在的养心殿,自嘉靖皇帝宾天之后,其实已经很久没有用过了。不过乾清宫边上的屋子,又不可能留给别人住下,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半荒废着。

看李沐问的真切,沈宝和也是颇为无奈,皇上一直以来都在乾清宫养病,唯独今天醒了以后,急急忙忙的就往养心殿跑,并且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召见李沐入宫,除了亲近的魏忠贤和皇后张嫣,其他人一概不得面君。

李沐仔细盯了沈宝和老半晌,觉得他可能真的什么都不知道,也就没有拉着他刨根问底,而是默默的跟在后面来到了养心殿的殿门口。

养心殿的规制不大,原本是嘉靖皇帝建来清修的地方。嘉靖在世的时候,乾清宫屡遭变故,一次火灾一次宫变,把皇帝搞出了心理阴影,就只好在乾清宫西侧另起宫室。后来连养心殿都待不下去了,嘉靖干脆搬出了紫禁城,跑到了西苑,直到驾崩的那天,才回来看了一眼。

李沐来到养心殿门口之后,不少内匠坊的内军换上普通太监服肃立两边,应该是皇后带来的那批人。李大公子看到自己人,心里还是暗暗的松了口气,一伸手,缓缓的推开了厚重的大门。

门内的光线有些暗,李沐抬眼一望,便看到一身明黄龙袍的天启坐在正中的矮榻上,张皇后低着头站在一旁,魏忠贤拿着个死活不愿扔的拂尘跪在皇帝夫妇的对面,也不知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瞅着似乎已经跪了有些时候了。

“微臣参见皇上,皇后,吾皇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千岁。”李沐做了这么多年的高官,规矩体统也懂得了不少,现在的他,在礼节上已然挑不出一丝一毫的毛病,浑然一副成熟稳重的重臣风范。

“李爱卿,你来啦。”天启皇帝原本坐在榻上,对着茶碗发呆,看到李沐进来,这才虚弱的开口道:“原本想你会早些回京来看朕,却没想到,等你来的时候,朕连床都起不来了。”

“皇上洪福齐天,龙体康健,只是偶感小恙,不日即可痊愈。”李沐赶紧恭声道。

“咯咯,李爱卿,朕的时间。。。朕的时间,不多了,今日召见爱卿,爱卿可知是为何事?”天启虽然气力虚弱,但还是笑盈盈的问道。

“微臣不知,请陛下教诲。”

“来,你来看。”天启硬撑着身体,费力的从榻上站起来,张嫣想去搀扶他,却被他轻轻推开了。皇帝慢悠悠的走到殿中一处木门旁,门那边就是寝宫东暖阁了。

“咯吱”一声,天启轻轻推开了东暖阁的门,李沐凑上去一看,一下子就愣住了。

展现在李沐眼前的,是一架带着巨大水桶的复杂器械,器械的尾端,还连着一个大水车,东暖阁的地砖上开了个小池子,水车静静的停在水中,仿佛江南水乡的园林内景。

是的,虽然把铁轮子换成了水车,但是李沐还是凭着直觉一眼就认出来,这货不就是以前历史书上画的蒸汽机吗?!

“李爱卿,这蒸汽机,朕试验了整整两年,如今终有成果!”天启提起这个巨大的机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张嫣也是第一次知道,上次天启不惜装病都要躲在宫里搞得小发明,原来叫做蒸汽机啊。

这个奇怪的机器,有什么用呢?能让堂堂大明天子,沉迷其中,废寝忘食,甚至有病在身都不愿放下,张嫣心里疑惑不已,只好转头向天启和李沐二人投去疑惑的目光。

“皇上,这。。。这是一场革命啊!”李沐看到这架熟悉又陌生的机器,不由得激动的打了结巴,蒸汽时代,是生产力极大飞越的时代,从有了这个神奇的机器开始,传统的手工业制造,将逐步开始向大工业化发展,以此带来的国力增长和进步,当真不可想象。

“可是你提的那个发电器,朕是无能为力了。”天启兴奋之余,也有些落寞的摇摇头:“否则假以时日,并非就做不到。”

皇帝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想必天启已经感觉到自己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衰弱的速度超乎想象,怕是老天爷不会再给他时间去研究一项新的技术了。

“皇上,您已经很了不起了。”李沐认真的看着天启,一字一句的道:“只凭这一项,大明历代先帝,皆不如尔。”

“哈哈哈。”天启听到李沐这显得“大逆不道”的话,深深的松了口气似的,一边笑一边说:“只希望后世史官,不要留一下一句,帝无大能的评价就好。”

“陛下过谦了。”

“李爱卿,这个皇帝,朕是做够了。”天启秀过自己最得意的作品,转身对李沐道:“朕不是个勤政的好天子,朕心里也有数,国家这么大,事务繁杂,千头百绪,朕想管,却每每晕头转向,糊里糊涂,管起来,倒还不如不管的好。”

天启也不是刚开始就这么懒的,起初的皇帝,倒还有勤政理事的决心,可是由于没有文化,天启发布命令指示,只能靠听读别人的拟稿来决断,内阁阁臣们因此操弄权势,完全把皇帝当傻子蒙。

时间久了,天启又不愿意全听别人摆布,只好不懂装懂,一纸草诏、半张上谕,经多次涂改,往往弄得文理不通,颁发出去,朝野人士看了啼笑皆非。比如有一次,江西巡抚剿平寇乱后上章报捷,奏章中有“追奔逐北”一句,原意是说他们为平息叛乱,四处奔走,很是辛苦。皇帝的太监胸中也没有多少墨水,念奏章时,把“追奔逐北”读成“逐奔追比”。解释时,把“逐奔”说成是“追赶逃走”,把“追比”说成是“追求赃物”。天启帝听了大发雷霆。江西巡抚不但未得到奖赏,反而受到“贬俸”的处罚。

巡抚没什么大事儿,皇上的脸却丢尽了,这一出,等于向全天下人宣告,大明朝九州万方的君父,居然是个连奏折都看不懂的文盲。

自那之后,天启知道自己没有治国理政的本事,便只好当甩手掌柜了。

“可是为我大明国祚社稷所计,朕也不敢讲神器全权托付于外廷。”皇权和文官,明则君臣有别,实则斗争不断,文官集团一点点的从缩头乌龟,到掌握权柄,最终甚至获得了封驳圣旨的权力,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对于皇帝来说,既是不是或缺的理政人才,又是让他寝食难安的心腹大患。

天启皇帝重用魏忠贤,是为朱明王朝所想,魏忠贤一个内官,无根的人,自然没什么窃据九五的想法。天启自己做不好,又不敢让文官全做主,一来二去,就搞成了如今的样子。

说到底,皇上文化程度低,也确实不怪他。万历朝的国本之争斗了二十年,若不是大臣们一力反抗,现在皇帝估计就是在洛阳就藩的福王了。不过这样一斗,皇帝的教育就彻底荒废。当时天启的老爹,泰昌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自己都朝不保夕,战战兢兢,随时可能被废。作为泰昌帝的儿子,天启就更没人关注了,从小到大身边就一个体己人魏忠贤,但老魏头本身大字不认得几个,自然也没办法充作皇太孙的教习。

按说泰昌皇帝登基后,总要管下孩子的学业了吧。谁能想到这位爷忍了这么久,登基刚一个月就暴毙而亡,真是世事难料。。。

“朕无甚大才,唯有这格物之术颇有心得,爱卿每每所提之构想,于朕而言均如沐甘霖,各种火器之普及,确实为我大明带来了胜利和尊严。所以朕只有尽些微薄之力,以让万民百姓,莫要怪朕这个,做的不知所措的皇帝。”天启说着说着,轻轻握住了李沐的手,转身对张嫣使了个眼色,张嫣便端来个极为精致的黑檀木匣。天启接过木匣,郑重的交到李沐手中,缓缓开口道:“李爱卿,这蒸汽机,是朕心血之作,朕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天启气动仪,一应图纸和用册都已准备妥当,盼你把他它出皇宫,发扬光大,既是为我大明百姓福祉,也是为了朕的身后名,时至今日,就让朕,自私这一次吧。”

“皇上。”李沐听到这里,突然觉得有些感动,赶忙跪下接过匣子,紧紧的抱在怀里,重重点头道:“微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天启其实在木工建造,机械组装上有极度非凡的天才。据说他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折叠床,最早的雪橇,最早的喷泉,在历史上,这位帝王所制作品,无不极其精巧,让人叹为观止,放到今天,自然会是一代匠作宗师级的人物。可是悲哀的是,他生下来,就注定要做天子。别人找工作,可以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擅长的,而他,只有接受这份天定的桎梏,一生都活在别人的嘲笑和鄙夷中,就连死后,也被人冠上一个“木匠皇帝”的诨号,仿佛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却没有人去关注,他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有多么耀眼的才华。

作为皇帝,他怠政懒散,几无作为,放任魏忠贤祸乱朝纲,是为昏庸之主。作为匠作大师,他铸造无数神兵利器,为大明诸镇将士提供精良的火器,以致李家军横扫**,边境平靖,百战百胜。

不是他不想做千古一帝,而是那些惯常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要求别人的文官们,从来都不会给他一个做明君的机会。

(关于天启皇帝做木工活的水平,很多史料都有记载,他在没人帮忙,没人指导的情况下,做出了无数精巧的让人想象不到的作品。他甚至自制了傀儡戏台,做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小傀儡,用拘卯,杠杆连接,稍稍转动机关,傀儡就可以移动,跳跃,演出戏来,再加上巧妙布景,活脱脱一个小电视机。

虽然历史上的皇帝可能没有造蒸汽机的水平,但是塑造天启皇帝这个形象,也是为了传达一种理念,即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只是很多时候被埋没了,而文官集团所代表的那些人,在现代社会中,也屡见不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