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品侯爵 > 第三百五十九章 官居一品

一品侯爵 第三百五十九章 官居一品

作者:南云二十一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9:30 来源:笔趣阁

崇祯六年的六月,京师收到了李沐在辽东取得的与建奴主力决战大胜的消息,满城百姓欢欣鼓舞,其在战场上使用白磷弹杀伤敌军的消息更是被人传的神乎其神,无数版本的各色演义小说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在京师各大饭馆茶楼间广为传播,这些故事经过艺术加工后来甚至传到了日本和安南等国,李沐也成为了整个大中华文化圈老百姓们耳熟能详的明星人物。

为庆贺前所未有的大胜,朝廷特加三日休沐,官员均可放假庆祝,内廷将于六月初六日,出资九千两白银,于紫禁城大明门燃放三万发各色烟火,盛邀全城百姓前往观礼。

六月十四日,两万名建奴俘虏被押送回京参加献俘仪式,刑部裁凌迟者七百人,斩首者九千四百余人,余众全部流放河套筑城,为帝国的边防建设添砖加瓦。

庆祝活动持续了半个月,内阁大臣们却为李沐的封赏犯了难。

消灭东虏,平定辽患当然是开国以来数得上号的巨大功劳,按照前例,诸如张辅平定安南,都是封国公,世袭罔替。但是李沐本身已经是诚国公,大明的勋贵之首,再往上封就只有封王一条路可走。

当然,难就难在这里,太祖皇帝祖制明训,非朱姓者,不可封王,大明开国以来的异姓王诸如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黔宁王沐英,那都是开国大将,而且全部都是死后追封的王爵,且不可世袭。太祖皇帝祖训摆在那里,谁也没有胆量破这个先例。当然,在李沐之前,也没有哪位大明将领,能百战百胜光靠军功一步步的积功至此,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问题。

其实李沐虽然取得了平辽大胜,但在很多成熟的老官僚眼中是极为不智的。他李沐能战,战则能胜,这件事儿全大明无人不知,没必要非要将建奴赶尽杀绝证明自己,若是将自己置于赏无可赏,封无可封的境地,实则比起毫无建树来的更加危险。

内阁几位大学士吵成了一团,却没想到朝廷的圣旨直接下来了,崇祯皇帝不知道是不是体恤下面人的难处,干脆直接帮他们做了决定,李沐功劳卓著,为国殚精竭虑,封平辽郡王,左迁特进荣禄大夫,太子太傅,位列文官之首。

这一下,连内阁几位大学士都惊住了。如今李沐的武职荣衔是平章军国重事,为正一品列武臣之首;爵位是平辽王,为超品列勋贵之首,文职是太子太傅,为正一品列文臣之首;实权职位为大明总制九边诸镇军务兼理粮饷,为正一品列封疆之首。这样的官员,别说遍数大明开国以来,就是遍数整个华夏有史以来,都堪称皇帝之下的第一人,正经经过选拔和斗争的臣子,要么从文要么习武,从来没有人能将文武大权操于一身,可是偏偏李沐做到了,而且,如此可怕的官员,今年竟然刚刚年满三十三岁。

首辅大臣韩爌甚至亲自写信,希望李沐对皇上的封赏坚辞不受,在久经风雨,见多识广的韩阁老看来,这封赏的旨意哪里是赏赐,简直就是一张催命符啊!

但是李沐也不知道是存了什么心思,不仅毫不客气的接受了封赏,而且没有按照常例回京谢恩,反而带着大军返回西安暂时驻扎了下来。

不仅如此,李沐还特意将一家老小从京师接到西安,摆出一副要在西安扎根的态势,既没有越轨之举,也没有回京述职。

当然了,在朝中高官看来,李沐不愿回京,当然是不敢回来,崇祯皇帝这次捏着鼻子封他一个平辽王,连祖制都打破了,当然不是因为有多喜爱这个臣子,而是想用这种方法捧杀之。他李沐年纪轻轻位高权重,现在顶着大胜的光环谁也说不了什么,但是时间久了必然遭人嫉恨,难道到时候还不能借着别人的手将他拿下么?当初魏忠贤何等猖狂,只要大势已成,还怕他不束手就擒?

不过,对于真正能接触到国家秘辛的大佬们来说,李沐接受平辽王的封赏确实不智,但是皇帝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却更蠢。。。魏忠贤这种货色岂能和拥兵天下的李沐相提并论?魏公公无论表面上看起来有多权势滔天,本质上只是扎根于皇宫,依附于皇权的寄生虫罢了。而李沐是真正的扎根于大明各地督抚,依赖手中大量嫡系而忠诚的军队成长起来的,这样的人,崇祯皇帝想用处置魏忠贤的方法处置他,未免有些太自以为是了。

不过崇祯皇帝这个人,一贯来是听不得别人意见的,就算不少大臣真的说的是金玉之言,在皇帝的眼中,只要不能领会其领导精神的大臣,都一概属于无能之辈。首辅大臣韩爌,次辅大臣来宗道苦苦相劝皇帝,要么让李沐回京驻扎,要么给他一个别的任务,比如让他继续带兵去平安邦彦之乱,然后在同时对李氏官员采用缓缓掺沙子的手段予以内部分化,一点点的消除李沐的影响力。

可以说,首辅和次辅两位阁老的意见是极为中肯的,李党大势已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拿下的,就算是皇帝,也容易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只有先将李沐遣去边疆,然后从李党一系的官员下手,慢慢的剪除羽翼,减少他在中央朝廷的影响,然后再另派高官接受李氏的军队。整个过程,少则三五年,多则七八年,至少可以维持朝廷的权威和稳定。

但是急于求成的崇祯皇帝根本就听不进去,在册封李沐为平辽王的同时,就忙着将兵部左侍郎吴孔嘉,刑部左侍郎华琪芳转到都察院,剥夺其行政职权,甚至指使周延儒让御史参劾文华殿大学士张子续,希望他自己请辞。让温体仁偷偷联系士子,想复制大明宫门前一呼百应,对方应声求饶授首的景象,既能拿下李沐,又能满足崇祯的自尊心。

不过这样的做法,显然没有达到效果,魏忠贤那是什么玩意儿,阉奴一个,恶贯满盈,名声都臭大街了,士子们反他也是必然之势。可李沐乃大明朝声名显赫的神将,无论在百姓和军队中均威望极高,就算温体仁许以重利,也少有士子愿意出头做这个人人喊打的事情。。。

当然,崇祯的计划刚过了没多久,就被河南,山东两省流民平而复叛的事情打乱了。李沐对于两省叛军的强势镇压,并没有改变,山东,河南,湖广,陕南这些地区粮食短缺,老百姓无法生存的现状,随着李沐带兵北归,以工代赈的计划再次被贪婪无耻的大明地方官搞得一塌糊涂,没了活路的老百姓只好再次从贼造反。这一次,孔有德正式在山东举起反旗,张献忠在河南再次反叛,刚刚平静下来一点的大明朝,再次陷入无尽的血雨腥风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