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不怂 > 一百零三、平平无奇的战阵

大宋不怂 一百零三、平平无奇的战阵

作者:七桃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6:33:08 来源:笔趣阁

却说正当赵士褭这厢的众人商议之时,泗州厢军越逼越近。

紧张的形势一触即发,压迫得使团中竟然有人想逃。

对面可是实打实的一千人,个个看上去膀大腰圆,孔武有力。反观自己这边,看似五六百人,真正可战之兵只有一百。

事已至此,众人也顾不上分析来人到底是什么人,出于什么目的。

火烧眉毛先顾眼前,先能活下命来才是关键。至于其他的,随后慢慢再说。

禁军的统制觉得打不赢,梁兴觉得能守住,两人之间意见有分歧。到底是战是逃,这时候需要赵士褭来拍板。

赵士褭看向李申之,李申之定然是不想逃的,那样便会功亏一篑,之前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费,那么多的铺垫将会化作乌有,辛苦一场,到头来一场空。

李申之决定要守,便是赵士褭的意思。

怎么守?还得李申之拿主意。

“大宗正,事急从权,还请大家听从我家这位随从指挥。”李申之一把拉过梁兴,对众人说道。

他没有公开梁兴的身份,假称是自家的随从。赵士褭在从临安城出发之前,就早已猜到了梁兴的身份,也始终没有点破。大家心知肚明,是以赵士褭对梁兴的军事素养非常放心。

赵士褭大手一挥,对着梁兴说道:“你且与禁军统制在一起,所有指令通过他下达便可。”

让梁兴直接指挥禁军,有诸多不便之处。兵将之间从来没有配合过,缺乏默契,再加上禁军之中或许也有不服之人,更加增加了梁兴调配军力的难度。现在正是紧要关头,万一指挥系统出现问题,对在场之人就是灭顶之灾。

通过禁军统制来传达命令,只需要说服禁军统制一人便可,他传达出的命令,禁军中人必然不敢违拗。

梁兴和禁军统制纷纷领命。

梁兴正准备下达军令,布置防御阵型,那统制却忽然说道:“大宗正,此刻禁军士气低迷,还请大宗正为大伙儿鼓鼓气。”

宋军的尿性,赵士褭太熟悉了,已经爬上城头了,都能回头跟主将要赏赐。要是主将不给赏赐,他们能自己从城头上撤回来。

赵士褭不计较禁军的“勒索”,当即掀开车帘,就站在马车之上,大声说道:“尔等只需奋力杀敌,待出使回京之后,每人赏银百两,官升二级。”

这里的官,指的是级别。宋代的官员等级非常之多,少的时候有三十多级,多的时候有五十多级,所以升两级官并不多,对士兵们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鼓励。

大宗正的口碑相当的硬,禁军们将心放回了肚子里,纷纷准备战斗。

禁军统制也看向了梁兴,等待着命令的下达。

梁兴跃上一匹战马,昂首挺胸,宛如将军一般,环视四周。他也是赵宋官家任命的正经统制,级别上跟禁军的统制平级。更兼之常年征战沙场,不论是气质还是派头,全都压过禁军统制一头。

禁军统制不自觉地退后了半步,以副官的姿态站在梁兴的战马旁边。

行走了一路,梁兴一直在观察使团的成员,这支禁军的成色早已了然于胸。士兵们该怎么安排,如何排兵布阵,心里大致有了盘算。

再加上作为将领的职业敏感性,刚才魏良臣前来的时候,他就观察好了地形,对于哪里可以布置阵地,哪里可以快速行军,一旦出现敌军该怎么对阵,怎么迂回包抄,心里大致预演了一遍。

拿到指挥权,梁兴迅速进入角色,作出了如下布置:

二百老弱病残负责传递箭矢,运送伤员。

二百老兵油子负责举盾牌。不求有多大效果,只要能保证自己不被流失射中就行。

将另外一百可战之兵分成两队,每队五十人,有禁军统治亲自负责。

每队之中各有长枪兵和弩手若干,藏身在老兵油子的身后。

老兵油子并不是战斗力不行,而是他们极度自私自利的心理,在战场上出工不出力,十成力能使出半成,就算是良心发现。

可谁要是因为这个小看了老兵油子,很可能吃大亏。

老兵油子再不堪,也是“老兵”。在无数战斗中能活下来的人,必有其过人之处,他们的战斗素质和对战场形势的敏感度,远超一般人。

禁军统治又领了十个人在身边,充当执法队。

梁兴传令,把军中战马全都聚拢在了一起,带领十多个本部人马(同样是李申之的随从),组成了一个骑兵小队。

剩下的各府家将仆从聚拢在赵士褭身边,充当预备队。

一番调度有模有样,转眼之间摆好了阵型,颇有一番精锐的姿态。

李申之将这一幕幕看在眼里,忽然明白了培训基层军官的必要性。

梁兴的一番布置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严格说起来,只是中规中矩。

但许多基层军官连这个都安排不好。说到底,还是基层军官的训练不到位,打仗全凭“感觉”。

殊不知,在尔虞我诈的战场上,“感觉”是最不可靠的玩意,那是狡猾的敌人早已研究透彻的人性弱点。

除非是天赋异禀的将领,天资平平的人,越是相信“感觉”的人,死的越惨。

对于平庸的将领,作一个莫得感情的工具人,反倒是最好的选择。

若是每个军官都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战斗部署和作战任务,即便没有名将光环,也足以在这个乱世立足。若是运气好一些,还有可能成长为一代名将。

说起梁兴的一番布置,不得不简述一下古代军队组织制度。

古代军事的组织单位,始终秉承着“什伍制”,也就是五人小组是最小作战单元,他们相互扶持,相互监督,跟民间连坐的邻居差不多。

两伍叫一什,行军时这十个人在一个灶里吃饭,也叫一“伙”,大概类似于现代的一个班。

再往上的军事单元,都是基于这样的基本单位叠加而成,或叫一师,一团,一军,一营,一都,一队,根据时代不同各有差异。

到了唐代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叫“队”的基本编制,对战争开展的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队,五十人,却并不是简单的五个“什”组合起来。

这一队之中,有队正(一把手),有队副(二把手),有旗手(三把手,兼职执法官,《长安十二时辰里》周一围饰演的龙波就是旗手),这三个人组成了一队的领导团队。士兵们也分长枪兵,盾牌兵,弓弩手,五十个人各司其职,组合在一起便成为一支合成化的最小作战单元。

战斗时,队正依据不同的战场形势组成战斗阵型,大体结构是盾兵顶在最前,长枪兵站在盾兵身后,弓弩手再后,最后是一支骑兵小队。

其组织形式与现代的“连队”大致相同。

宋代虽然对唐代的军士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基本的作战单元,却予以了不同程度的保留。

直到明代戚继光大放异彩的“鸳鸯阵”,也是脱胎于此。

梁兴的布置,就是一套唐军的标准布置。

平平无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