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不怂 > 七十四、打打打劫

大宋不怂 七十四、打打打劫

作者:七桃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6:33:08 来源:笔趣阁

当李申之通过各种花样百出的讲解,李宗之脑补了各种各样的花式逻辑之后,也不管到底科学不科学,反正李宗之最终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了擒纵机构对于时钟的重要意义。

达成这一个小成就之后,李申之迫不及待地向自己二哥提出了制造一个摆钟的设想。

所谓擒纵器,其最核心的本质,是把变速运动的计时工具限定成间歇运动。

最常见的擒纵器,也是最容易理解,最容易制造的擒纵器,就是钟摆。

伟大的九年义务教育告诉我们,一个物体做钟摆运动时,它的钟摆周期只受到其摆臂的长度和当地重力常数的影响。

而当地的重力又只受到当地纬度和海拔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微乎其微,当计算答案不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的时候,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于是可以假设,在某一个固定的地点,以及一个固定臂长的钟摆,其摆动往复周期是固定的。

对于宋人常用的计时器来说,不管沙漏也好,水漏也罢,其运行的速度都是不均匀的,那么便可以通过一个类似于钟摆的结构,结合齿轮的运动,来将其运动速度限制在固定的周期之内。

李申之向李宗之描述着自己所理解的摆钟原理:“二哥你看,这个摆钟是这样的,通过一个重物向下拖拽,拉动指针后面的圆盘转动,圆盘再带动表盘上的指针转动。指针转动一圈表示一天,如同日晷一般。”

李宗之点了点头,经过了水运仪象台的洗礼,这种简单的机械结构对他来说很容易理解。

李申之继续说道:“可是重物下坠之时,其速度会越来越快,指针转动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李宗之用自己的理解附和道:“其高愈上,其势愈猛,正是此理。”

李申之说道:“若是在其上加上一个钟摆擒纵器,每当钟摆摆至一侧最高点时,便能卡住齿轮让其停滞一瞬,从而止住重物下坠的势头,让重物重新从静止开始下坠。”

李宗之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道:“这样一来,钟摆每摆动一次,齿轮只能转动一格,进而指针在转盘之上也就只能转动一格。只需要设定好齿轮的大小以及钟摆的长度,再通过齿轮的比数调节,那么就可以用此物来计量时间,不论是阴天还是晚上,表盘上的指针便与日晷无异。”

李申之拍手叫好:“正是此理!”

可以想见,为了能够制造出合适的摆钟,李宗之一定能够发现钟摆的运动规律,进而发现李宗之钟摆定理。

兄弟二人设想的摆钟,其原理很简单,制造也不会太难,就是使用起来有些麻烦。

这种摆钟的运行,需要有专人操作,时不时地拨动力道衰竭的钟摆以避免其静止不懂,还得时不时地把重物重新复归高位,避免摆钟停滞不动。

然而在大户人家眼中,最不缺的就是人工。

家中奴仆丫鬟无数,就算专门安排一个人值守摆钟都没问题。

当李宗之还在醉心于摆钟设计的时候,李申之的思绪早已飘到了万里之外。

通过时间确定经度,再通过观星术确定纬度,这样经纬度的定位法,在陆地上用处或许不大。

华夏大地上经过祖先们上千年的活动,各地山川地貌早已繁现于典籍,各处界碑林立,只要愿意稍微下点功夫,至少在中原地区很难迷路。

这种定位法真正的用武之地,在海上。

当身处茫茫大海,展目四望不见任何参照物的时候,经纬度定位法可以准确地指示当前位置。

当然了,摆钟并不适合航海,波浪的摇摆会极大地削弱钟摆的准确性。

想要制造出适用于航海的钟表,还需要更稳定的擒纵器,比如弹簧游丝擒纵器。

这种发明制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先提出一个设想,让那帮有钱有闲的宗室子弟们慢慢研究去吧。

没过多久,李宗之便按照两人的设想带回来一个摆钟,虽然已经很努力地进行了小型化处理,但最终成品依然有一人高。

还以为李申之会一路带去陕州,然后带去应天府,没想到李申之只是记录了一下钟摆的长度,以及内部的齿轮比,便将这个摆钟留在了临安城的李府。

制造摆钟的原理很简单,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数据,很多细节需要通过不断地实验来确定。

李申之想要的,其实只是这些实验数据而已。只要有数据在,去了应天府以后这样的摆钟想造多少造多少。

额外叮嘱了李二哥,让科学院把擒纵器的小型化,去重力化当成首要研发题目,并且想李宗之透露了飞轮、弹簧、陀螺仪的基本理念之后,李申之暂时也无法教给他们太多的知识了。

剩下的东西已经超出了原理的范畴,而是技术的范畴。

从理论发现到产品制造,除了科学家的灵光一现的科学发现之外,还需要一代又一代聪明绝顶的工程师们,不断地去构建,去转化这些科学理论,甚至提出颠覆性的架构。

想要搞出工业革命,科学家和工程师缺一不可,这也是我国两院院士分为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的原因。

……

熟悉的生活总是戛然而止,新的机遇总是不期而至。

不知不觉中,李申之该西行了。

在一个漆黑的黎明,李申之带领着自己的队伍,踏上了西去陕州的宣诏之旅。

出门之前看了一下时间,凌晨四点。

这样的时间看起来舒服多了,不用每次都掐着指头从“子鼠丑牛”开始数时辰。

一行人轻装简行,没有通知任何人,城门刚刚打开,悄默声地出了临安城。

走了半个多时辰,到了城北李氏庄园的时候,与岳银瓶的嫁妆汇合:五十名背嵬军。

背嵬军化妆成仆役的模样,押着伪装成货物的新式军粮,重新整队出发。

还是自己最熟悉的班底,李申之带着贴身丫鬟金儿,小和尚李修缘,新科进士陆游,以及自己的发妻岳银瓶。

童瑜的肚子越来越大,留在临安城中养胎,没有带着北上。

张葱儿很想跟着一起北上,终究没有勇气将话说出口,只是默默地为李申之张罗好了一切后勤物资。

李申之虽然走得悄无声息,却牵动着临安城中几位重量级人物的心。

张浚早早地起床,乘着夜色在院中踱步。他距离启程还有些日子,筹备应天府的事情非同小可,没有急着动身。

思虑再三,张浚回到书房写了几封书信,选了几个靠谱的家丁快马加鞭地送去了陕州。

川陕防线是他一手缔造起来的,虽然张浚这个人军事能力渣了些,但是搞内政建设是一把好手,川陕的高级将官多为他所提拔。这些书信,便是送给那些他曾经拔擢过的官员。

当初让李申之去川陕宣诏,也是存有赌气的成分在里面。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张浚重新认识了李申之,最终这位正任君子还是放下了成见,打算依靠自己的影响力,帮李申之把这个坑儿填上。

赵官家站在寝殿门口,略有失神地遥望着北方。

或许在望应天府,在望开封府,在望二圣,亦或是望着李申之。

李申之走了,仿佛他的豪气也被带走了似的,怅然若失。

吴瑜从梦中醒来,不见了枕边人。披上衣服起床,她从身后给赵官家披上了一件狐裘。两人之间早已没有了夫妻生活,更像是人生道路上互助的伴侣。

却说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几个别有用心之人,也在关注着李申之的动向。

他们便是秦家的人。

自从秦桧在六部桥被斩首之后,秦家人仿佛被人遗忘了一般。

李申之对秦家的人只字不提,赵官家似乎也没有追究秦家人的意思。

一切的一切,都在暗示着这件事将被冷处理。

在赵官家心目中,秦桧曾经给他带来了和议的希望,给他带来了安全感,他始终念着这份好。

虽然说到了后来秦桧逐渐显露出了自己的勃勃野心,但总的来说赵官家感觉自己得到的更多。是以李申之替代了秦桧之后,他并没有为了拔高李申之而刻意地贬低秦桧,更没有对秦氏族人赶尽杀绝的意思。

要知道,当年岳飞冤死之后,岳家人可是被全部发配到了福建,直到赵构死了,孝宗皇帝赵昚掌权之后,才给岳飞平反,将岳氏族人召回。

赵官家能够如此对秦家的人冷处理,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林一飞依然每日上朝,只不过官员们都有些躲着他。

秦熺等几个人今年的科举算是黄了,纷纷落选。没了秦桧的密码加成,他们做的那些狗屁文章连解试都过不了,给个举人身份都是高抬了他们。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赵官家和李申之不追究他们,不代表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

这世上最惨的事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曾经什么都有,一夜之间又全都没了。

且说那林一飞便是如此,一再地被李申之打脸,还策反了他们家的走狗范同,从秦桧身死的那一天开始,他便恨不能生啖李申之。

只可惜临安城中戒备森严,李申之也一直出入朝廷大员的府邸,让他苦苦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再加之秦桧死后临安城中的官员们纷纷见风使舵,不再买他小林相公的账,让林一飞想要刺杀李申之,也找不到个帮手。

曾经在临安城中叱咤风云的小林相公,现在连临安府中的一个小小皂吏都指使不动。

而现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申之终于走出了临安城。

荒郊野外不太平,发生个什么意外实属正常。更让林一飞高兴的是,李申之竟然还乔装成商队出发,真是瞌睡有人送枕头。

林一飞很感谢赵官家,没有对秦氏后人清算,当年秦桧积攒下的巨额财富悉数俱在,足够秦家人好几辈子过上富家翁的日子。

如此巨额的财富,足够雇几个山贼土匪来在路上劫掠一番。

反观秦熺这个姓秦的假儿子,反倒每日里在家中吃香喝辣,借用酒精来麻痹自己,想要尽快适应秦桧不在的日子。

秦桧的原配王氏,曾经远近闻名的母老虎,竟然也像是蔫了一般,躲在家中瑟瑟发抖。

好在王氏原本的家族是北宋的大族,跟着南下之后还有不小的势力,倒是可以照拂他一二。只是他们母子二人不为秦桧发声的态度,未免让人有些心寒。

……

临安城北一百里地的一处荒地,按说这里不应该出现土匪,这里早被各家军们扫荡过好几遍,大股流寇被悉数剿灭,偶尔残留的响马也被乡勇们驱赶得无处躲藏,纷纷远走。

而此时,就有一股土匪,埋伏在路边。

林一飞担心李申之不走寻常路,为了能在距离临安城最近的一条必经之路上埋伏,专门从淮北找来了一股土匪,就是想打李申之一个措手不及。

据前方哨探来报,李申之一行人距离这里还有不到十里地,按照脚程半个时辰便到。

“大哥,我咋感觉心里有点不踏实呢。”

“有啥不踏实的,抢劫来往客商,咱们又不是头一次干,不就那么回事么?这次不过是替王公子杀个仇人而已,不会有多麻烦。”

王公子就是林一飞,这家伙到底还有些智商,用化名请的杀手。

“大哥,俺这次感觉不一样。你说那姓王的公子为什么给了这么多钱?要是这人好杀,他至于给这么多钱吗?”

“你他娘的就爱疑神疑鬼的,你当是咱们那地方人命还没馒头值钱吗?王公子可是临安城中的贵人。老子告诉你,那临安城里可富着呢,据说有钱人家都把金子和银子铸成大圆蛋蛋,两个人都抬不动。我还听说了,那银蛋蛋叫没奈何,金蛋蛋叫鬼见愁。咱们觉得钱给得多,是因为咱们没见过钱。这点钱财对于临安城中的富家公子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嘿,大哥,那咱们不如去临安城中干一票,抢他几个鬼见愁的金蛋蛋,总好过在淮北每天吃泥啃沙,也抢不上几个馍馍。”

“你脑子被鳖吃了么?那临安城中几十万的禁军你当是摆设吗?”

“哦,那算了。哎,大哥,咱们去了临安城中不用抢,咱们去偷啊。”

“嘘……他们来了。兄弟们,打起精神来,这一票干成了,给你们每人娶一个婆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