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不怂 > 一百三十四、超级换家

大宋不怂 一百三十四、超级换家

作者:七桃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6:33:08 来源:笔趣阁

应天府府衙大堂。

鲁达站在大堂中央陈述着事情的经过,一众大小相公们围坐一圈,静静听着。

他们没有人插嘴,没有人中途问话,听鲁达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相公们的猜测已经无限接近于事实。

正如他们的猜测一样,鲁达中途接到三圣之后,与义军兵合一处,护送三圣。

这时鲁达发现二圣仿佛长长松了一口气,也不知道为什么。

再然后,便是金人来袭。

金人的进攻很猛,那金人将领自称王伯龙,其勇猛是鲁达平生所未见,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险些丢了性命。

金兵突袭只为抢人,并不怎么杀伤宋军。抢到三圣之后便疾驰而归,一刻都不停留。

宋军在金军的第一轮进攻之后被冲散了阵型,只能任由金人离去。

随后鲁达快速收拢部下,想着追上金人扳回一局,怎奈被金人设伏偷袭了一把,损兵折将之后只得退了回来。

连打了两场败仗,鲁达觉得自己没脸再见应天府的父老乡亲,头脑一热,便借口拉屎支开亲随,到林子里寻了棵树上吊。

再然后就是被邵继春给追上救了出来。

鲁达说完之后,李申之抢在众人之前说话,问邵继春道:“邵家哥哥,你是怎么找到鲁达的?”

邵继春将自己一路上的见闻以及分析过程说了一通。

能从蛛丝马迹之中发现线索,甚至没有线索也能凭空分析出线索,众人对邵继春的智谋有了新的认识。

张浚更是生出了提拔重用的心思,盘算着先把他安排到那个职位上锻炼一番。

殊不知李申之对邵继春的用途早有打算,这可是李申之好不容易寻到的一个宝贝疙瘩,可舍不得给张浚去用。

两人说完,李申之继续发表意见:“那王伯龙是金人第一猛将,鲁达这一仗输得不冤枉。就算是岳家军在此,也难保此番不失利。”

先给事情定下调子,这仗输了是因为双方实力悬殊,再正常不过,这样鲁达便不会被追究责任。

李申之抢先说话,就是担心张浚或者赵瑗先发表出与他不同的意见,到时候很难再圆回来。

而他先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候不论是张浚,亦或是赵瑗再想发表意见的时候,都要先好好考虑一下李申之的想法。

李申之才是应天府的精神核心,他自己对这一点也有着清晰的认知。

人贵自知,不仅仅是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样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

张浚见李申之有意为鲁达开脱,便说道:“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咱们商量商量该如何应对?”

赵瑗一脸苦色,心中无比的凄凉。在他看来,没有对策。与其思考无用的对策,不如想一想回到临安府之后怎么面对赵构的怒火。

虽然李申之对于三圣别被劫走的事情不怎么感兴趣,但是完颜宗弼这一波奇袭的操作,着实让他深为忌惮。

他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作为军力弱势的一方,竟然也犯下了高傲自大的毛病。

接连打了几场大胜仗,尤其是奇袭占领开封府,逼着金人灰溜溜地撤走,让宋人多少都有些骄傲起来。

在这种逆天大胜面前,任何人都会感到骄傲。

他们应该骄傲,所以他们也应该吃亏。这波被偷袭输得不亏,这是一个将领成长过程中必上的一课。

只是千想万想也没想到,完颜宗弼临败之际,还能给李申之好好地上一课。

这一课,让李申之深深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性。

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金人即便败成了那个样子,依然可以插入宋人的腹地来一场精准突袭。

想一想若是他们的目标是李申之,他并没有足够的把握能逃脱,让人不寒而栗。

任何人,在任何时刻,都有可能阴沟里翻船。

如果金人偷袭的对象是他李申之,他有什么能耐逃得生天?

除了寄希望于奇迹之外,别无他法。

同理,岳银瓶的奇袭或许真的能干掉完颜宗弼,进而改变宋金对峙的局势也未可知。

亦或者完颜宗弼只是想像鲁达一样安安静静地上一个厕所,结果就这样丢掉了性命,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一点都不稀罕。

在古代欧洲,得益于奇葩的卫生管理习惯,和城堡的厕所设计,据说欧洲贵族上厕所被刺杀的死亡率比上战场都高。

王伯龙作为金国第一猛将,一直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次劫掠三圣的成功终于为自己挽回了一些面子。

当二圣见到王伯龙之后,出奇地乖巧听话,全程配合王伯龙的安排。

赵桓苦恼地说:“在开封府的时候就不该跟着义军,哦不,跟着叛军出城。我就说么,宋军怎么可能打得过金军?早晚还得败回去。”

渊圣皇帝没有一点皇帝的架子,在金国多年的历练让他也学会了如何去讨好别人,以及如何当好一个奴隶。

赵桓在那里唠唠叨叨地说个没完,无非是想向金人表达一下自己的忠心,以及为自己跟着宋人妄图逃脱金人的控制进行辩解,那全是自己一时糊涂犯下的错误,以此来祈求金人对他的原谅。

然而王伯龙没功夫搭理他,只是一门心思地赶路。

赵桓在他的眼中的价值还不如一只狗。若不是都元帅点名要这家伙,真想一刀砍了干净。

宋人的皇族他又不是没砍过,脖子软得一批。

听到后来实在是烦了,干脆找了块布蒙住了赵桓的嘴巴,落得个清净。

反观韦太后便显得十分镇定。在这种危急时刻,她一介女流之辈反倒要比她不成器的儿子要有骨气得多。

因为她知道,身为宋国皇帝的生母才是她最大的利用价值。只要赵构还是宋国的皇帝,只要赵构还认她这个母亲,那么她就是安全的,金人也不会太过为难她。

而若是赵构不认她,亦或是赵构被废黜了,那么韦氏无论再如何讨好金人,其身份也不过是一个宋国来的女人罢了。

充其量是一个有些姿色,保养得体,可以当个**的女人。

事实上韦太后在金国也的确嫁过人,嫁的是个贵族,据说还生了个孩子,为史书所讳。

安静的韦太后获得了应有的待遇,一路之上没有受太多的罪。

这个将近半百的妇人知道,这一次她一定能够平安地回到故土,只是不知道赵构会付出多大的代价。

……

当赵构得知三圣被劫走的消息之后,罕见地在朝堂之上直接大发雷霆。

长久以来被相公们压制的憋屈,在这一刻彻底地爆发了出来。

往常他但凡说李申之个不是,相公们必定会据理力争地反驳。

朝堂的相公们虽然口气说得很谦卑,态度却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好不容易抓住一次机会,身为一个合格政治家的赵构,决定利用这次机会狠狠地打击一番李申之。

“原本和议已经谈好,老老实实地把三圣接回来就好,非要逞能!”

“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没能力打胜仗就不要轻易开战!”

“如今可好,三圣被金人重新掳掠回去,和议还得重头再来,你当那金人是好相与的吗?”

赵构一句接一句的骂,惊得满朝文武一片寂静。

这时,李光出列了。

李光向来是忤逆赵构的主力,这次他出列,官员们的心全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他与赵构的冲突升级,殃及在场的池鱼。

李光说道:“官家,张相公经营应天府,不仅巩固了边境城防,还将开封府重新收了回来。从战报来看,应天府一战歼敌无数,逼得完颜宗弼北退千里,也是有功在身。虽说丢失三圣之责无法推脱,但也不好将其一杆子打死。”

开口把张浚扯了出来,没有直接说李申之,李光这番话成功地把赵构的话给带偏了。

赵构闻言,冷笑道:“怎么,李相公这是打算先给他们论一论功劳吗?”

赵构口中的“他”带了一个“们”,努力地想把话题再给拉回来。

李光不卑不亢:“臣不敢。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先敲定一下与金人和谈的人选。这一仗打完,紧接着就该与金人谈判了,还要尽早谋划。”

一说到与金人和谈的人选,赵构的怒火先消了一半。

倒不是说他想通了,而是怕了。

自打秦桧死了以后,李申之成了宋金和谈的唯一代理人,让赵构对李申之又爱又恨。

刚刚还将这家伙臭骂了一通,和谈的时候却又不得不依靠李申之,赵构的内心很纠结。

皇帝也是要面子的,总不能前脚刚骂了李申之,罪名还没说明白呢,就要重新重用的道理。

李光不理睬黑着脸的赵构,静静地等着官家发落。

李光的心里装的是家国大事,他只在乎家国的未来怎么走,所以今天最重要的事情是敲定即将到来的和谈事宜。

至于皇帝怎么想,他不在乎。皇帝就不应该有个人感情,也不应该有自己的好恶。当皇帝的更是要把自己与家国融为一体,燃烧自我,成就家国,才是一个合格的好皇帝。

与李光的耿直不同,老油条范同的心思颇为活泛。在李光与赵构的交锋中,范同发现了一个提高自己存在感的良机。

范同出列说道:“官家,臣以为这议和之事,还得李申之出马。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祸是他闯下的,就让他将功赎过,从金人那里讨回三圣。”

赵构追问道:“如果讨不回呢?”

听到赵构追问的口气,范同心中大喜,说道:“如果讨不会,按军法处置。”

赵构满意地点了点头,依然阴沉着脸道:“善。”

撮合成了这件事,范同觉得晚上得好好庆祝一番。方才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是一则一石三鸟之计。

就和谈使者之事,李光希望是李申之,赵构虽不情愿,却也希望是李申之,而李申之自己更是当仁不让。

可偏偏这三者心中的人选是统一的,却没人率先说出来。

李光不主动举荐李申之倒不是为了避嫌,而是他认为选择权在皇帝。他若是直接举荐,实属越俎代庖,不合规矩。

李光是最看重规矩的人。

赵构则不必说,刚刚骂了人家,转眼就让人担当重任,有损官家权威。即便是需要举荐李申之,他也需要有个人先把这个提议说出来,然后他再“勉为其难”地同意。

李申之远在千里之外,想举荐自己也来不及。

他范同在此时恰到好处地出面,即给了官家台阶下,也顺便交好了李申之,还顺道解决了李光提出来的难题,简直完美。

殊不知范同的一生,总是逃不过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怪圈。

他总是这样,事事想着左右逢源,可这看在别人眼中又何尝不是首鼠两端?

看似处处给自己留了后路,表现出来的却是对任何人都没有绝对的忠心。

这样的人能当上副宰相,已经到了天花板了。

大方略敲定,相公们很快拟定了细则。

给李申之下的诏令很简单,不惜一切代价换会三圣。如若不成,对李申之均军法处置。

对于军法处置这一条,李光并没有反对。

身为帝国宰相,规则大于人情。

回到后宫之后,赵构终于重新燃起了怒火,愤怒地摔砸着东西。

吴瑜是他的贴心人,劝慰道:“九哥,那李申之虽然混蛋了些,但好歹也能打几场胜仗。由他在应天府盯着,想必金人也不敢南下吧。”

这样的话也就吴瑜敢说,但凡换一个人,恐怕脑袋就得搬家。

赵构苦涩地摇了摇头,说道:“他能保住应天府不失,可他防不住金人南下啊。我大宋能打仗的将军那么多,可是有几个人能真正地防住金人?”

吴瑜心中微微叹息一声,知道赵构这是真的怕了。

金人能越过宋人的防线将三圣劫走,焉知金人不能越过宋人的防线,将他这个官家给劫走?

如此荒诞的想法,正是赵构内心之中最真实的想法。

万一呢?金人偷袭临安城,谁敢说没有一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呢?

只要有一万分之一的可能,甚至一百万分之一、一千万分之一的可能,这件事就是可能发生的,就不得不防。

早在金兀术搜山检海捉赵构的旅途中,赵构就被金人吓破了胆子,听到“金人来了”就浑身直哆嗦。

当见识到金人强悍的渗透突袭能力之后,他觉得在皇宫之中都不甚安全,脑海中甚至闪过一丝迁都的念头。

吴瑜无法马上改变赵构的恐金症,只能以后再慢慢来,期待着枕边的男人还有雄起的一天。

……

朝廷发给应天府的诏令还在路上。

当应天府将实情上报之后,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劫回三圣实在是太难了。

且不说应天府有没有实力从金人手中劫回三圣,就算他们组织了人马前去追击金人,也必然会遭遇完颜宗弼的埋伏。

金人好不容易将三圣劫走,必定会周密防守,不给宋人一丝的机会。

几位大小相公们只能寄希望于岳银瓶和武松,希望她的偷袭能有意外的收获。

岳银瓶出发的时候,金人还没有偷袭三圣,所以岳银瓶和武松是最有希望提前越过金人的埋伏圈,事先埋伏在金人前进的途中。

未知的才是最难防的。

当完颜宗弼将目光放在三圣身上的时候,殊不知自己也成了别人的目标。

他是万万想不到,竟然有人能比金人骑兵逃跑的速度还要快,能够提前埋伏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

当稀里糊涂地打了一仗之后,完颜宗弼的脑袋被蒙上了布袋子,一路颠簸来到了应天府大堂的时候,他的脑袋依然是懵懵的。

一道电光从脑海之中闪过:好像有人曾经说过,所有战术推演的最终归宿,就是换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