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不怂 > 四十四、宇文虚中

大宋不怂 四十四、宇文虚中

作者:七桃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9:48 来源:笔趣阁

皇城司中热闹非凡,宫中也不太平。

以前的柔福帝姬,现在的福国长公主,不论是身份还是经历都很敏感,她的下场,牵动着许多人的心。

秦桧便是其中之一。

虽然没有截获蜡丸,但也并不是没有一点收获。

从他的情报渠道得知,屡次往南宋传递重要情报的人,是宇文虚中。

宇文虚中原名宇文黄中,虚中这个名字还是宋徽宗赐的。

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进士,到了靖康年间已经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国防部副部长),位列宰执。

宋金开战之后,宇文虚中四处奔走,收拢溃兵,联络义军,用自己的一双脚加一张嘴,竭尽全力为大宋积攒家底实力,南宋朝廷最后能站稳脚跟,宇文虚中功不可没。

到了建炎元年(1127年),赵构派宇文虚中去金国出使,被金主完颜宗翰扣留在云中(山西省大同市),想要收为几用。

从秦朝开始的汉胡战争中,来自北方的胡人政权,特别热衷于扣留汉人的使者,留为己用,还往往委以重任。

被扣留下的人中,有宁死不从的如苏武;

有半推半就的如李陵;

有委以重任,为胡人出生入死的如张弘范;

有屈身事胡的如赵孟頫;

还有许许多多的两不相帮的人,他们只帮助胡人打别的胡人,不帮胡人打汉人。

宇文虚中比较聪明,他属于虚与委蛇。

跟金国周旋的时候,宇文虚中屡屡送出关键情报,就像龙潭三杰一般的高级特务。

吴玠吴璘兄弟能在仙人关、和尚塬痛击金军,固然离不开吴氏兄弟的扎实的军事能力和川军的超强战斗力,但是宇文虚中把金军的军事部署及时传递给南宋官方,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也正是坚守住了四川,南宋才得以苟延残喘一百多年,直到被元军攻克川渝。

就是这样一位心怀故土的忠义之士,对金国的任命和赏赐来者不拒,现在已经成了金国的翰林学士、知制诰,兼太常卿,封河南郡国公,“国师”,其地位比之在宋时还要尊荣。

所以在愚忠之人眼中,宇文虚中被当做没有骨气之人。

正是因为以往的种种忠义表现,宇文虚中的情报才会显得如此重要。

冯益拼命要保护它,赵构无条件相信它,秦桧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阻止它。

这一次秦桧失败了。好在不是全无成果,秦桧觉得,既然没有截住情报,那么消灭掉传递情报的人,也算大功一件。

若是普通间谍也就罢了,宇文虚中位高权重,所能掌握的情报无不是金国核心机密,连他秦桧都不知道的情报,危害太大了。

从这一点来说,秦桧与宇文虚中倒有些相似,互为映射。

柔福帝姬也是跟秦桧一样逃回来的。她若出了什么问题,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危机。

秦桧现在有两件事需要办,一件是去见金使,告诉他们宇文虚中的情况,让金主早做提防。另一件事情是去一趟皇宫,见赵构,试探一下官家对于南归宋人的态度。

……

当秦桧到皇宫的时候,赵构也接到了几个情报。

来自冯益的消息,柔福帝姬确认是假的。冯益声泪俱下地向赵构认错,请求官家赐他一杯毒酒。

来自大理寺卿何铸的消息,岳飞之案依然没有进展,谋反的罪名不成立。

来自禁军杨沂中的消息,临安城内接连发生了几次小火灾,有一次差点烧到太庙。幸亏禁军反应迅速,扑灭及时,没有引发更大的损失。

赵构的处理也很有艺术性。

先是将冯益臭骂一顿,然后轻飘飘地罚了一年俸禄,让冯益滚回皇城司好好办案。

所谓高高举起,轻轻打下,骂得冯益如沐春风,喜出望外,兴高采烈地滚回了皇城司。

若是没有这一遭主动认错,等到韦太后归国之后,假柔福帝姬事发,冯益将会被罢官,贬出临安城,终生不得录用。赵构终归还是念旧情,留了他一条性命,让他富贵平凡地了此一生。

对于大理寺的何铸,赵构并没有表态。有些话只能跟秦桧说,不能让何铸知道。

唯有禁军杨沂中的消息,让赵构犯了愁。

此刻官家的内心非常矛盾。

他很想表现出一副亲民爱民的形象,帮助百姓改善生活设施,另一方面有觉得国家正在建设阶段,哪哪都需要钱,实在是国库也不宽裕。

临安城的火灾泛滥,早已成了家常便饭。

跟随行在南下的人太多,临安的城市建设规划也很随意。

对于随行的百姓如何安置,官府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措施,只是大致划定了一片区域之后,任由百姓自行安置。

百姓们就地取材,搭建了大片的茅草房。

一年又一年过去,帝国的经济逐渐恢复,百姓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木草搭建的房子也零星地出现了砖瓦的身影。

然而木头和茅草搭建的房屋,依然占大多数。

到了秋冬季节,气候干燥,茅草屋几乎一点就着。若不是有着数量庞大的禁军随时待命,恐怕临安城早就烧成了一堆灰烬。

想要克服火灾隐患,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把木墙换成砖墙,把茅草顶换成瓦。

简单却又不简单。

临安城内的御街还是一条土路,皇宫里也只有一座大殿,哪来的那许多银钱去改善民生。

还有一个办法也能解燃眉之急,那就是将城内的棚户区迁到城外去。可是赵构又不想背上不体恤百姓的恶名。

官家与杨沂中讨论了半天,最终还是没拿出个什么章程。

杨沂中说道:“官家不如将此事放在明日的朝会中议一议,兴许相公们有什么好办法?”

赵构冷哼一声:“还是算了吧。不说还好,一说起来全都跟朕哭穷。”

杨沂中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后选择了沉默告退。

他老早就打算让禁军参与到临安的建设和宫殿的修筑之中,但是官家对此一直没有表态。身为聪明人的他知道,官家自有官家的考虑,他不宜一而再再而三地说。

可是这位官家最信任的殿帅,见主上如此愁眉苦脸,面对临安的困局一直想不到解决办法,逐渐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哀叹一声,只能让禁军继续加大巡查和值守的力度,力求把火灾掐灭在萌芽之中。

……

冯益兴高采烈地回到皇城司的时候,李申之与高世荣正在进行第三轮友好磋商。

“我念你科考在即,不愿与你深究。你且回家去,此事就此罢休。你若要那铁匠铺子,给你便是。”高世荣尽管对自己妻子的身份产生了怀疑,但那是自己的家事。

就算要处理柔福帝姬,也要等他回家,与自己的高堂商量之后,拿出个章程来,慢慢处理。为此他宁愿稍微做出点让步。

今日与李申之这个纨绔在皇城司大闹,太有失体统。

谁知李申之根本不领情:“那铁匠铺子本就与我签好了买卖协议,是你们横插一杠子来捣乱,怎么反倒显得是我欠你们似的?”

李申之从高世荣的话中听出了妥协,便更加地有恃无恐。

高世荣气急败坏:“你休要猖狂!虚知即便没有长公主,我高家也不是好惹的!”

这便是**裸的威胁了。高家在临安也算是个不小的家族,颇有点势力,不然也不会杀出重围娶了帝姬。

高世荣想告诫李申之,就算帝姬是假的,他们高家脱离了帝姬之后,依然可以收拾李申之,让他赶快见好就收。

李申之冷笑一声,不理他。

冯益大致了解了下双方沟通的成果,说道:“高防御,你可知罪?”

高世荣狡辩道:“本官有何罪,还请冯干办明示。”

冯益轻轻一笑,右手在案上虚虚一划,说道:“李申之购买铁匠铺,双方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已经签订协议。长公主府的人半路杀出,强行截胡,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朝廷法度,可有此事?”

你说这个罪呀?我还以为你说帝姬是假冒的,高某知情不报呢。

高世荣心里稍稍轻松,说道:“本官认罚。该怎么办,冯干办拿个章程吧。”

冯益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按说此事不该皇城司管,但又犯不着让你们再去临安府衙多跑一趟。本官作保,你且按五倍价钱赔给李申之,此事就算罢了,你看如何?”

高世荣心念一转,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劲。

他现在只想着赶紧离开这地方,回家赶快想想对策。既然冯益提出了和解,条件也不甚苛刻,答应了便是。

五倍赔偿虽然有些坑,但这点钱在他眼中不过九牛一毛,不值一提。就算争,也仅仅是为争一口气,与钱财多少无关。

“本官身上未带那许多银钱,不如等本官回府之后取了再送来如何?”高世荣说罢,看了管家一眼,说道:“他们就留在这里做人质。”

冯益右手三指搓着没有胡须的下巴,说道:“人就不必留下了,万一有个什么好歹,本官也不好交代。不如高防御留下一个信物,随后只需要派个下人将钱送来,再顺便取回便是。”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结案就差最后一哆嗦。

高世荣担心再出什么岔子,便答应了下来。

从腰上解下一块玉佩,交给皇城司:“此玉就算直接拿去卖,也值他五个铁匠铺子钱。还请冯干办好生保管,若是有什么闪失……”

冯益不耐烦地打断道:“半个时辰之内,本官保证这里无人进出。若是超过半个时辰还不见人来,高防御好自为之吧。”

说完,冯益朝李申之使了个眼色,回后厅去了。

高世荣也不啰嗦,领着管事扭头就走。

李申之收到冯益的眼神,悄默声地跟去了后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