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抗日之超级战兵 > 第231章 击毙常岗宽志

抗日之超级战兵 第231章 击毙常岗宽志

作者:破锋八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32:32 来源:笔趣阁

常岗宽志一声令下,一百多名鬼子立刻随着常岗宽志一起冲了出去,这帮鬼子现在也是看开了,既然难逃一死,那就只有拼死一战了,在这帮鬼子的字典里可从来没有‘投降’两个字。[燃^文^书库][].[774][buy].[](百度搜索更新最快最稳定)//中b.

“来的好!弟兄们,杀呀!”李国韬见那帮鬼子竟然主动的冲了过来,顿时兴奋的大声喊道。随后抬起手中的冲锋枪,对着已经距离不远的鬼子扣动了扳机。

“哒哒哒~!”汤姆逊冲锋枪发出一阵清脆的枪声,喷吐出一条火舌,冲在前面的鬼子顿时被密集的弹雨扫倒了一大片。

不过一个三十发的弹夹在几秒钟之内便打空了,李国韬始终没有停止冲锋,等到子弹打空了,鬼子也冲到了跟前。李国韬根本来不及更换弹夹,直接迎了上去。

“八嘎丫路!”一名鬼子眼看着这个可恶的支那人,刚刚开枪射杀了好几名日军,顿时大声怒吼着挺着刺刀对着李国韬刺了过来。

李国韬一个侧身,轻松的躲过了鬼子刺过来的刺刀,一把捉住了鬼子的枪,抬腿就是一脚,直接踹在了鬼子的肚子上面,鬼子惨叫一声直接向后倒飞了出去。

李国韬趁机一把夺过了鬼子手中的枪,调转枪头,这时另外一名鬼子也挺着刺刀刺了过来,李国韬举枪一档,然后向下一压,直接将鬼子的刺刀压了下去,随后上前一步,一个漂亮的突刺,锋利的刺刀直接刺入了鬼子的肚子,在鬼子的肚子里面一绞,随后快速的拔出了刺刀,刺刀上竟然带出了被搅烂的一截肠子。中

肚子上被划开了一道口子的鬼子,惨叫着倒在了地上,白花花的肠子混杂着血水从伤口处一下子涌了出来,流了一地,鬼子疼的在地上滚动了一下,浑身抽搐了几下便气绝身亡了。

这时候其他的战士们也已经冲上来,和鬼子们绞杀在了一起,双方展开了一场十分惨烈的白刃战。

“杀!”在轻松的干掉了一个鬼子之后,李国韬怒吼一声,挺着刺刀向着另外一个鬼子冲了过去。在这样的混战中,李国韬强大的战斗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左突右刺,转眼间便已经有好几个鬼子倒在了李国韬的脚下。李国韬总能捉住机会,将鬼子一击必杀。

旁边不远处的赵云飞同样杀的不亦乐乎,大刀灵动的在空中不断的飞舞,溅起一股股鲜血,鬼子也一个接一个的倒了下去。相比之下赵云飞更为擅长白刃战,因为只有在白刃战中,他那一手精绝的刀法才能完全发挥出来,刀王的称号那可不是吹的,鬼子在他手里,罕有一和之将,赵云飞如同虎入羊群一般,挥舞着大刀,直接杀进了鬼子的人群之中,一时间血花四溅,断臂乱舞,转眼间鬼子就倒下了好几个。

相比之下常德德功夫就要略逊一筹了,不过这个家伙也是难得得一员猛将。手里挥舞着一口鬼头大刀,勇猛无比的杀入了鬼子的人群之中,仅仅是这股气势已经令鬼子为止胆寒。虽然他的刀法比不上赵云飞,但是也同样不含糊,普通的鬼子也罕有其对手,一口鬼头大刀左劈右砍,很快也砍死了三四个鬼子。

李国韬手里握着一支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三两下便将面前的两个鬼子刺倒在地。抬头一看,只见不远处,几个鬼子正将一个老鬼子围在中间,那老鬼子手里举着一把指挥刀,身上穿着一身将官服,在战场上十分的显眼。整个**混成第二旅团只有一个将军,那就是旅团长常岗宽志。

李国韬立刻毫不犹豫的向着常岗宽志所在的位置冲了过去,这时一名鬼子挺着刺刀向着李国韬冲了过来,李国韬二话不,举起手中的三八大盖直接扔了出去,三八大盖如同标枪一般直接飞了出去,狠狠的插在了鬼子的胸口上,将那个鬼子直接钉在了地上。

随后李国韬快速的从腰间掏出一支盒子炮,打开保险,掰开了击锤。李国韬手里的这支盒子炮,是二十响的,又称快慢机,这虽然是一支手枪,但是可以调到连发状态下,当做冲锋枪使用。

李国韬一看此时距离常岗宽志所在的位置还有十几米远,于是快速的将手中的盒子炮调到了速射挡,右手持握盒子炮,手心向上举枪,伸向左前方,对准了那一群鬼子,随后果断的扣动了扳机。

“哒哒哒~!”一阵清脆的枪声响起,一串密集的子弹向着那群鬼子直接扫了过去,由于枪口的上跳作用,使得盒子炮从左前方直接扫射到了右前方。三四名鬼子立刻惨叫着中枪倒地,就连被围在中间的常岗宽志也连中两枪,惨叫一声扑倒在地。

盒子炮其实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手枪,但是一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盒子炮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盒子炮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而盒子炮的生产也不生不死的拖了四十年,毛瑟厂估计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的各式各样的驳壳枪。而其他国家仿造生产的数量则几倍于此。各**队不采用驳壳枪并不是因为该枪的质量不好,而是因为1。该枪价格太高,

2。装备欧洲军队当手枪则尺寸太大,

3。作为冲锋枪又不易控制枪口上跳,

4。全自动射击前须将木制枪匣组合到枪身上作为枪托,以控制枪口上跳,操作复杂,携行较难。实在是不上不下、左右为难。

西方不亮东方亮,所谓瑕不掩瑜,驳壳枪真正被使用者所喜爱的是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各派军阀相互征战,急需要武器进行作战,而当时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国出口军火,但驳壳枪作为手枪则不在此列,因此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

最有意思的是,中国人想出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不仅解决了枪口上跳难题,而且将它转化为全自动速射的扫射优势--枪手右手持握驳壳枪,将枪机扳至速射档,手心向上举枪,伸向左前方,扣动扳机,枪口的上跳作用使驳壳枪从枪手左前方扫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举枪时从右前方扫射至左前方;左手持枪时完全相反--这真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李国韬刚才使用的就是这个方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