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三百四十三章 这些年,贾家造的孽

见冯一博的态度有些敷衍,对自己的忠告也并未放在心上。跆

忠顺亲王微微皱了皱眉,就继续道:

“说起来,我也知道你和贾府走得近,但咱们现在是自己人了,我就不得不多提醒你两句了。”

一听这话,冯一博忙坐直身体,正色道:

“王爷请讲,冯渊洗耳恭听!”

见他这个态度,忠顺亲王才满意的点点头,哂笑道:

“虽然贾府有宫里那位娘娘撑着,看似未来可期,无人能撼其根基,但要我看,他们却不一定能等到那个未来。”

“哦?这话从何说起呢?”跆

冯一博故作惊讶,又猜测道:

“莫非是宫里其他的娘娘……”

除非景顺帝又有子嗣,不然荣府就是未来可期。

“不不不!”

不知道是不是涉及皇嗣的原因,软椅中的忠顺亲王像是撵苍蝇一样,挥了下手,才解释道:

“宫里就只有那一个皇嗣,其他妃嫔依旧没什么动静,估计一时半刻的,也很难再有什么动静了。”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笑着道:跆

“不过,贾家却不干净,就看宫里那位想不想动。”

贾家不干净?

冯一博的第一反应,是宁府那边出了什么事。

自从贾敬归天,贾珍越发无人约束。

可话说回来,一个整日里只知享乐的纨绔,又能惹多大的祸事?

要说他淫遍阖府女眷,冯一博肯定相信。

可要说他做出影响整个家族的出格之事,似乎又不至于。跆

难道是贾蓉新娶的媳妇……

可这种狗屁倒灶的事,大多只能捕风捉影。

即使被弹劾了,也不至于牵连得荣府倒台吧?

与此类似的还有贾赦。

只是贾赦上面还多了一个史老太君拘着,反倒更老实一些。

尤其是国丧期间大操大办,送迎春入门导致降爵之后。

贾母大发雷霆的骂了他一顿,贾赦就更老实了。跆

虽然依旧吃喝玩乐,却很少招惹什么是非。

见冯一博一脸的疑惑,忠顺亲王也没卖关子,就直接道:

“比如这次让你推不过情面的贾琏,他的身上可是有几条人命呢。”

一听这话,冯一博顿时就是一愣。

“哦?还有这样的事?”

说起来,贾琏和生父贾赦一点也不像。

也许是经常跟着贾政出去办事,叔侄二人在性情倒是有几分相似之处。跆

只是他不喜读书,没有贾政的迂腐。

又在王熙凤的压迫下,多了几分急不可耐的色相。

导致他无论在府中,还是在都中的纨绔圈子,名声都很一般。

可冯一博知道荣府内情,也了解贾琏的性子。

虽也是个纨绔子弟,却秉性纯良忠厚。

在勋贵那样乌烟瘴气的圈子里,简直堪称道德楷模了。

若非如此,冯一博也不会和他相交。跆

虽说他没了王熙凤压着,这几年越发随性。

怎么也不至于搞出人命吧?

“别的不说,只说他收了长安府三千两银子,就让长安节度使云光出面,逼迫党争失势的前长安守备退婚,最终导致人家的儿子和未来媳妇双双殉情。”

关于云光此人,冯一博倒是有所耳闻。

他家祖上贾家的旧部,本人也算开国一脉的中坚力量。

若说贾府有求于他,想来是无法推却的。

可若对方还是长安守备也就算了,好歹算是长安节度使的下属。跆

即使答应了,也就是在节制下属。

可现在,人家已经党争失败,回家养老,成了前长安守备。

那就不是逼迫原下属这么简单了!

这样党争之后,还赶尽杀绝的做法,向来为官场所不耻。

若是没有其他隐情,就只为了三千两银子。

那这事做的就太不地道了。

“虽然旧党已经退出朝堂,但毕竟曾经在朝为官,这几年那边一直在暗中收集证据,只等着贾府稍有破绽,怕是就要给其致命一击。”跆

龙鳞卫监察天下,各州府皆有爪牙。

就算是长安那边渗透的不深,这样的闹得满城风雨的事,也必然引起龙鳞卫的关注。

忠顺亲王对此,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

甚至以新晋勋贵和开国一脉的关系,前长安守备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也很难说没有龙鳞卫暗中帮忙。

说到这里,他语重心长的劝道:

“所以我才说,你和他们不要走得太近,免得将来树倒了,把你刮擦到就不值了。”

对于事件的真实性,冯一博毫不怀疑。跆

忠顺亲王没必要在这上面骗他。

只是对方显然也有自己的目的。

这是让他和开国一脉保持距离,和新晋勋贵这边更亲近一些。

冯一博也只是惊讶于贾琏身上竟有这样的事。

忠顺亲王一看他难以置信的模样,眉毛一挑,问道:

“怎么?你不信?”

冯一博摇了摇头,苦笑道:跆

“王爷的话我自是信的,只是贾琏素来为人宽厚,所以我有些惊讶于他会做出这样的事。”

换贾府任何一个人,哪怕是宝玉做的,他都没这么惊讶。

难道真的是他看走眼了?

莫非贾琏是一个,看似人畜无害,实则暗地里是个为了利益,草菅人命的狠角色?

“这还算不了什么,毕竟不是他下手杀的人!无非是牵连到了旧党,有些隐患罢了。”

忠顺亲王看着冯一博,又冷笑道:

“可他那个亲爹就不一样了!”跆

“哦?难道荣府的大老爷搞出了人命?”

冯一博微微皱眉。

听这话的意思,自己便宜老丈人贾赦,竟牵扯了人命官司?

“虽不中,亦不远矣!”

忠顺亲王也不卖关子,直接就说起这事的过程。

“今年你出海不久,大概是三四月的时候吧?”

他的记忆力没得说,不然也处置不了龙鳞卫那样的缜密的事。跆

微微出神想了一下大概时间,就继续道:

“贾赦因为降爵之事,被贾府老太君痛斥一番,也不知怎么就想到了,要讨好大明宫那位。”

大明宫那位,自然代指太上皇。

贾赦这是要烧冷灶?

冯一博摸了摸下巴。

因为老太妃降爵,找太上皇要回来。

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跆

他回来之后倒是一直没去贾府,也不知道这事成了没。

不过,听忠顺亲王的意思。

不管成没成,都不是什么好事就对了。

“应该是想要个恩赏,把爵位升回来吧!”

忠顺亲王咂咂嘴,似乎此时才想通此事。

或者说,原本他并没太当回事。

此时一边讲,才顺便分析了一下。跆

“他不知从谁那听说,大明宫那位当时正在玩扇子,于是他就四处让人打听起好扇子的下落。”

这是投其所好。

应该是让王夫人找元春打听的吧?

或者,直接问和贾府有旧的戴权,也不是不可能。

“后来,好像是从哪个古董商那里,真就知道了几把古玩扇子的踪迹。”

忠顺亲王似乎亲自见过那些扇子,还回忆道:

“那些扇子可都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跆

他显然是在大明宫看到过,不然不会记得这些细节。

至于那个古董商,也有些来头。

他名叫冷子兴,是荣府王夫人陪房周瑞的女婿。

不过这样的小细节,忠顺亲王自然没必要关注。

“可等贾赦循着消息,找到扇子的主人,发现对方穷的连饭都快吃不起,却偏偏怎么也不肯卖祖传的扇子。”

说到这里,他还回忆道:

“那扇子的主人叫什么……对了!叫什么‘石头呆子’,贾赦让人拿钱去买,他就只说:‘要扇子没有,要命一条!’”跆

忠顺亲王说完,失笑摇头道:

“没想到这人一语成谶,差点因此丢了性命。”

感慨了一句,他又继续讲道:

“一开始,人家不卖,贾赦也没有办法,后来兵部的贾化听说,就给他定了个法子。

先是派官差去讹这石呆子拖欠官银,将拿他到了衙门里去。

这下借口让他偿还,就把石呆子的家给抄了。

那些扇子抄了出来,就做了官价给了贾赦。”跆

“大明宫那位一见,果然高兴的很,贾赦这才得了恩赏,免了降爵的处罚。”

提升爵位困难,但免于处罚就只需皇帝一句话的事。

太上皇开口,景顺帝自然不能不给这个面子。

听闻为了几把扇子,就搞得石呆子家破人亡。

冯一博眉头紧锁,又忽地问道:

“那个石呆子死了?”

只是他先前说贾琏间接沾染人命,贾赦更甚。跆

所以,冯一博的思维惯性,以为贾赦沾了人命。

这才觉得石呆子是家破人亡。

可此时想起忠顺亲王只说抄家,没说弄死石呆子。

家肯定破了,人兴许还在。

“应该是死了吧?没死也差不多了吧?”

忠顺亲王自然不会关注这种小事,随口又道:

“在狱中大半年,就算是精壮汉子也废了。”跆

也就是说,可能还没死。

冯一博将这事记在心里。

“石呆子死不死,其实无所谓。”

忠顺亲王摆了摆手,觉得冯一博关注的点不对。

“贾赦敢拿这样沾血的扇子给大明宫,你觉得若是那位知道了,会怎么处置他呢?”

还用问吗?

以太上皇那个喜好虚名的性子,要是知道了这扇子来路不正,定然要加倍惩治贾赦。跆

抄家灭族可能还不至于。

但治个欺君之罪,直接把爵位一撸到底。

那就有很大的可能了!

其实,这事之中还有个小插曲。

就是贾赦弄来扇子之后,还问贾琏:

人家怎么弄了来了?你这个废物怎么就弄不来?

贾琏当时只说了一句:跆

为这点子小事,弄的人家倾家败产,也不算什么能为。

这话说到了贾赦的痛处,顿时火冒三丈。

当时他自觉理亏,并没有发作。

可没过几日就寻了个由头,劈头盖脸的把贾琏揍个半死。

就连脸上都打破了几处。

从那之后,贾琏对贾赦算是彻底怕了。

这事忠顺亲王没说,就暂且不提。跆

只说忠顺亲王一看冯一博的表情,就知他被自己所言镇住了。

想了想,他又继续爆料道:

“若是你知道他们父子在平安州作为,恐怕就不会将这点小麻烦当回事了。”

一个涉及旧党,暗中潜伏查证。

等着给贾府致命一击。

一个涉及皇宫,牵涉欺君之罪。

可能让荣府爵位一撸到底。跆

这样的麻烦都还算小,那还有什么样的祸事才算大?

难道贾府还能造反不成?

而且,听忠顺亲王这话,还是父子二人一起参与的。

冯一博微微皱眉,直接问道:

“哦?还有什么大祸事不成?”

难道自己不在这半年里,贾府因为元春得势,也跟着猖狂起来?

不至于啊!跆

前几日同贾琏喝酒,他还是原来的模样,并无太大改变。

还是潇洒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若是得志猖狂之人,在他面前也不会一点不漏吧?

忠顺亲王听他问起,就道:

“山东两府这几年灾害频发,你是知道的。”

这事冯一博当然知道。

不仅知道,他还让人过去移民来着。跆

“先是大旱,后来又遇黄河改道,你不是也借机收拢了不少难民吗?”

眼见忠顺亲王似笑非笑的看向他,冯一博微微皱眉,追问道:

“这与贾家父子有何关系?”

涉及东海郡挖大魏墙角的事,他自然不想多提。

好在,在这样的事上,忠顺亲王只点到为止。

他只是让冯一博明白,他是知道东海郡的所作所为的就好。

“黄河改道之后,冲毁无数农田,唯独原来的河床成了沃土。”跆

忠顺亲王讲起平安州的事,神情微微有些古怪。

“按理说,各州府本该以此安置被冲毁良田的灾民。”

说到这里,他还轻轻叹了口气。

只是不知在为那些灾民担忧,还是在感慨黄河改道的沧海桑田。

又或者是其他什么……

“可贾家这对父子,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竟前后两趟,以贾家名义去那边找了平安州节度使。”

贾府门生故吏遍布各地,长安节度使是其中之一。跆

平安州节度使,也是其中之一。

说到平安州节度使,忠顺亲王还叹了口气,道:

“其中一次,平安州节度使甚至还在外赈灾未归,他们也不管赈灾的进度,就硬生生的让人把他给叫了回来。”

说到这里,忠顺亲王都难得一脸凝重,轻声道:

“他们父子借着黄河改道之机,侵占了平安州境内的原本河道,当作良田高价转卖,借此从中渔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