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三百八十九章 国宴都是咸菜,泔水补充油水

“爷和我一直视二老为亲生父母和公婆,大嫂子就是我们爷的亲姐姐,也是我的亲姐姐,自然不必客套。”

宝钗打起圆场,还笑着道:

“这事其实也简单,就和荣府老太太说,咱们老太太想外孙,留他住一阵子就好了,那边必不会为难。”

李孟氏反应过来,也忙道:

“就是,我想外孙子了,接过来来亲近亲近,何况咱们一门双探花,送到这边你也可以放心兰儿的功课了。”

“何止是双探花?”

宝钗笑着接口,把众人说的一愣。

楚国侯府就李守中和冯一博,不是双探花还是什么?

“咱们府里可是两位帝师呢!”

众人一听,这才恍然。

李守中如今是太傅,冯一博也是少师,可不是一门师徒两位帝王师!

这还不算,宝钗还继续道:

“况且等林妹妹过门,爷说林老爷也会搬过来呢!到时候,咱们可就是一门两帝师,师徒翁婿三探花!”

众人闻言,顿时都露出会心的笑容。

李孟氏深喜宝钗的周全,此时笑着赞道:

“一博媳妇这么一说,还确实是这个道理!”

同样身为寡妇,李婶娘最能体会李纨的心情。

她明白自己刚刚有些想歪了,自然难免有些尴尬。

这时候见有人圆场,就也忙跟着附和道:

“不错,不错,兰儿身边若有三个探花,说不得将来就能考个状元出来!”

李纨借这个机会,已经整理了一下思绪。

她勉强一笑,有些为难的看着宝钗,口中迟疑道:

“可是……”

宝钗何等通透之人,不等李纨继续就已经明白她的担忧。

当下,宝钗便笑着道:

“大嫂子不必在意我,我每日就在屋里很少出来,今天也是听说大嫂子过来,才跟着凑个热闹,何况我也是兰儿的姑姑,姑侄之间哪里就这么外道?”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纨也只能半推半就的道:

“那我回去和我家老太太、太太禀明,再让人送兰儿过来吧。”

冯一博闻言,笑着道:

“何必折腾,我让人过去送个信去,说恩师和师娘留你们住几天就是。”

“这……”

李纨迟疑了一下,想着既然答应,不如就彻底些,便摇头道:

“那边还有不少事需我处置,兰儿自己留下就好。”

这边,李纨答应让贾兰在楚国侯府住上一阵。

另一边荣府之中的宝玉,很伤心但也很开心。

伤心的,是十几个是漂亮的小伶人都走了。

对他来说,大观园里又冷清了些。

开心的,则是多了两个高丽姬。

之所以是两个,是因为冯一博送个贾环的高丽姬,被王夫人找赵姨娘换了过来。

还美其名曰,自家培养的比外人更妥帖。

实则心中想的自然是:

环老三什么身份,也配和宝玉用一样的?

赵姨娘对此倒是没有,也不敢有什么意见。

她满心欢喜的,借机将早就相中的彩霞要了过来。

而彩霞原本就对宝玉无感,反而对贾环青眼有加。

被安排到贾环这边,她自然乐得接受。

若说也是皆大欢喜的事,可唯独贾环这个当事人心中愤恨不已。

但荣府之中,还没人敢和王夫人叫板。

所以他也只敢私下里发发脾气,把气撒在彩霞的身上。

这样的举动,难免让彩霞心中的落差感很大。

一时间,只觉得这偌大荣府,竟没一个爷们儿值得托付。

好在,还有赵姨娘和探春好说歹说的才勉强劝住了。

而宝玉本就是个没心肝的,又原本就对冯一博送给贾琏的几个倭女羡慕不已。

他前些日子就经常会去那边走动,或是叫来一起和姐妹们问问海外的事。

倒是让荣府的几人增长了不少海外见闻。

这一次得了两个高丽姬,参与也很快就将伶人们忘在脑后。

对于冯一博送个贾环,他也没什么想法。

同样的,他觉得王夫人重新分配丫鬟也是天经地义,并没觉得抢了贾环的。

毕竟宝玉也已经习惯了,荣府向来就是王夫人说了算,有好的也一向先可着他来。

这次的两个高丽姬,和贾琏的倭女一样。

都会说汉语,可以给他讲很多高丽的民俗。

他这边听着听着,心思就飘远了。

便想到该和姐妹们一起分享一下。

于是,他先让丫鬟去打探了一下,随后就带着两个高丽姬到暖香坞这边,来找探春和惜春。

贾府因为抄家的缘故,女卷们都暂时搬到大观园中居住。

贾母选了离怡红院最近的潇湘馆,王夫人则住了蘅芜苑。

邢氏在迎春原来住的紫菱洲,带着邢岫烟一起住。

赵姨娘搬进了探春的秋爽斋,还带着未成年的贾环一起。

探春和赵姨娘一见面就难免吵架,所以白天就经常拉上邢岫烟,一起避到仅剩的姐妹,惜春这边的暖香坞来。

宝玉此时带着二人,穿过藕香榭,来到暖香坞。

刚刚宝玉已经让丫鬟打了前站,所以探春几人对他的到来并未惊讶。

两边简单招呼之后,探春就好奇的道:

“这就是冯大哥送来那两位高丽的姐姐吧?”

对于王夫人将贾环的高丽姬要来送给宝玉,她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本来贾环就还小,没到收房姬妾的时候,有彩霞那样家中用惯的妥帖丫头伺候,才是最好不过。

所以宝玉带着两个高丽姬过来,虽有炫耀之嫌,她也没有冷脸相对,甚至还主动问起。

宝玉一听正中下怀,就一脸得意的道:

“没错!你们一定猜不到,她们是高丽国的名门之后,一个是礼部侍郎的女儿,一个是兵部尚书的孙女!”

高丽的行政机构基本照搬中原王朝,施行的是三省六部制。

这两个高丽姬,确实都是高丽高官的后人。

只不过,都是不受宠的庶女。

正因如此,才会轻易牺牲她们,被送来讨好冯一博。

宝玉这样的炫耀,让探春不由感慨道:

“海外属国的重臣之女都被送到冯大哥府里做丫鬟,可见冯大哥如今的权势之隆,已经远播海外了啊!”

邢岫烟和惜春闻言,也都点头表示认同。

实在是因为,贾琏屋里几个倭女之中,还有倭王后人。

说起来,相当于倭国的郡主呢。

当然,王室血脉在倭国也不算什么,好几个大姓都是皇别。

对于贾府这样的人家,海外的皇室血脉还比不过大魏的侯爵。

但这也足以让人唏嘘了!

宝玉听她们夸起冯一博,便连忙转移话题,让两人讲述高丽的民宿。

两人倒是毫不怯场,大大方方的开始讲述。

讲着讲着,就说到了高丽的饮食。

从民间的食物,说到了宫廷的餐标。

高丽礼部侍郎的女儿朴金秀,此时就一脸自豪的道:

“我母亲说,我们王上每餐都要吃铜碗宴,那就是帝王的享受。”

姐妹几人对视一眼,探春不由好奇问道:

“铜碗宴是什么?”

身为王室,用金碗也不为过。

就连荣府都有不少金银器皿,铜器虽然我有,却也不值得炫耀吧?

“是我们王上的宫廷宴席!”

高丽兵部尚书的孙女李秀爱接口,也跟着一脸自豪的介绍道:

“用高丽最为华贵的铜碗,盛装的各种小菜,有桔梗、豆腐、打糕、萝卜片汤……”

说到这里,她微微卡壳了一下,朴金秀忙接口道?

“还有明太鱼和参鸡汤,你们想想,只小菜就有六种,每餐都要吃八道菜,是不是丰盛至极?”

就这?

你管这个叫宫廷宴席?

大魏的贵人虽然也多以清澹为主,可也不能吃这样的粗茶澹饭吧?

就算村野乡间的地主乡绅,也不至于满桌都是小菜吧?

贾家几个姑娘和邢岫烟闻言,不由都面面相觑。

难道这些小菜用的是什么特殊手法?

如若不然,就算荣府的下人也比这吃的好些,乡下地主也会时常见见荤腥。

就算从穷苦日子过来的邢岫烟都觉得,自己虽苦,也不至于餐餐咸菜下饭吧?

好歹也是一国之主,就算是崇尚节俭,也不至于寒酸至此吧?

大魏崇俭的时候,都是减少菜品。

可高丽的堂堂一国之主,吃的却全是小菜和小菜?

所谓宫廷宴席八道菜,也就一道人身鸡汤听着能算个硬菜。

其他的,不是小菜就是鱼干。

哦,对了,还有白事宴席必不可少的豆腐。

所以,高丽是不是对“宴席”有什么误解?

一时间,以贾府众人的涵养,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了。

偏偏李秀爱见此,以为高丽王的宫廷宴镇住了她们,还补充道:

“也只有王上才会如此丰盛,我们平时也就有四道小菜。”

见她一副似乎在谦虚的模样,贾府众人更不知如何面对。

说小菜上不得台面,有点伤人自尊。

说你们真奢靡?却又实在说不出口。

好在,众人也算见识到什么叫小国寡民,什么叫穷乡僻壤。

好歹也让众人增长了不少见闻,再次印证了海外的贫瘠。

探春这时忽地想到什么,随后瞪大眼睛,差点掉下泪来。

宝玉听了高丽姬的介绍,也正自有些迷惑。

这时见探春忽地红了眼眶,便关切的道:

“三妹妹,你怎么了?”

“没……没怎么!”

探春忙别过头去,抹了抹眼角,挤出一个笑容道:

“许是被檀香熏了一下吧!”

惜春崇佛,屋里香火从未断绝。

所以探春倒也不是胡说八道,暖香坞里确实烟雾缭绕。

但她突然难过,却不是熏的那么简单。

之前贾琏屋里的倭女,就说起倭王过的不好。

最艰难的时候,三餐无以为继,死后都没有葬礼。

她当时听了,只当海外趣闻来着。

可今日,她又得知高丽国王过得还不如乡下地主……

探春顿时联想到,会不会是海外藩国都这么苦?

自己将来远嫁东海,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办啊?

不行!

我得找个机会求二姐姐问问冯大哥!

上次只顾着问及人品才华,却没问这些细节。

探春心中担忧,却不好在这里倾吐。

而宝玉自己也被暖香坞的檀香呛到了,倒也没怀疑探春的解释。

而且他此时心中对两个高丽姬充满了同情,决定用饭的时候,给她们加两个菜去。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铜碗宴在高丽真的已经算是不错了。

毕竟济州岛留下的高丽人,连黑龙军的泔水都不浪费。

驻扎济州岛的是黑龙军精挑细选的骑兵部队,餐餐不说大鱼大肉,也绝不缺少油水。

被高丽跟捡回去之后,下点面条就是一顿美食。

千百年后,说不定就能申遗一个“驻军火锅”什么的。

如果说高丽的宴席让贾府众人无语,后面讲到的高丽婚俗就让他们觉得害怕了。

如果说前面的流程,什么誓父母,醮礼,交拜礼,卺杯礼……等等,都是从中原王朝照搬的。

那高丽就是典型的,对着答桉都没抄好!

因为……

“……宾客们会送上鲜花和纸扎的花圈,并在上面写着吉祥话,以此表达对新人的祝福。”

贾府几人听到这里,都是一副地铁老头看手机的表情。

“你说花圈,是用鲜花和纸扎的,不会是……”

宝玉咽了咽口水,没有说出“丧礼”两个字,而是确认道:

“那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秀爱闻言,疑惑的道:

“就是用各种花扎成圆形,再贴上各种祝福。”

她一边说,一边还比划着。

探春听的更想哭了,不甘的道:

“贴的不会是白纸吧?”

朴金秀点点头,理所应当的道:

“当然是白纸黑字,白色在我们那里象征吉祥,就和……”

说到这里,她犹豫了一下,又忽地兴奋道:

“对了,就和过年时候的对联一样。”

好家伙!

结婚送花圈,就少了一个“奠”字。

过年贴白纸黑字的对联,不知道的以为是挽联呢!

就算你们想把中原学到的东西本土化,也该在弄清楚里面的含义基础上再进行改编吧?

要知道,改编可不是乱编啊!

你把小菜当宴席就算了,可把喜事改成了丧事了还了得?

这也太渗人了吧?

这一下,让探春对海外生活的向往消失殆尽。

剩下的,就只有欲哭无泪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