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 > 第一百五十一章:阿斗奇谋,诸葛神算

“捷报!”

陈到信步走进书房,汇报道:

“启禀大王,公子率军横扫了越嶲郡,越嶲夷王高定向永昌郡逃窜。”

“关兴阵斩贼将李承,为糜芳将军报了仇。”

“我军大胜。”

陈到字字铿锵,令刘备容光焕发,脸色恢复了红润。

诸葛亮领军去了,刘备只好强撑着病躯处理政务。

所幸蒋琬、费祎能力都不错,能够为他分忧。

“唉,子方跟着孤颠沛流离二十多年,好不容易稳定下来,没想到竟遭逢如此大难。”

刘备发出阵阵叹息,他最初收到消息时,简直难以置信,根本不知道如何向糜竺交代。

现在斩了凶手,也算是迟来的慰藉了。

岁月变迁,刘备此刻愈发能够理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含义。

他与曹操斗了三十多年,最终还是没有分出胜负。

乱世,终究还是延续到了下一代。

“公琰,劳烦你替孤走一趟糜府。”刘备吩咐道。

“遵命。”蒋琬拱手道。

刘备给了糜芳一些无足轻重的赏赐,以表心意。

等到糜芳的尸首回到成都,他还要亲自前往祭奠。

年纪越大,刘备越看重君臣的情谊,能够陪着他走过几十年的臣子已经不多了。

“此次南中之谋,公子和军师已经筹备了很久,汉军必能连战连捷,王上不必担心。”费祎看到刘备情绪低落,出言劝慰道。

“南中的蛮夷孤有何惧?只是阿斗和孔明这一次脚步迈得太大,孤担心收不了尾。”刘备沉声道。

法正听到这句话欲言又止,犹豫了半晌后,叹道:

“无端招惹江东孙氏,恐怕不是明智之举。”

费祎一惊,似乎捕捉到了什么,又不甚明白。

“文伟不是外人,知道也无妨,不必避讳。”刘备目光柔和地望向费祎,非常满意他近期的表现。

法正瞥了费祎一眼,解释道:“此次南中之谋,囊括了交州地区。”

费祎心神震骇,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态,他向法正微微拱手,以示请教。

“孙权攻打荆州时,趁机将振威将军接入江东。”法正解释道。

费祎恍然一悟。

振威将军即刘璋。

刘备占据西川后,优待了刘璋,任命他为振威将军,迁至荆州。

后来孙权攻打荆州,迎接了刘璋,可谓是如获至宝。

“孙权狼子野心,对荆州图谋不轨也就算了,竟想染指益州!”费祎义愤填膺道。

谁都知道,刘备是从同宗刘璋手中夺取的益州。

孙权掌控着这张牌,也就掌控了进入蜀中的大义。

他完全可以振臂高呼,声称为刘璋主持公道,进而入侵蜀中。

“王上恩威著于四海,益州百姓信服。孙权此举必然无功而返,但其心可诛。”法正坚定道。

“所以公子和军师要顺势图谋交州,给孙权当头一棒?”费祎震撼道。

这一步棋,他竟没有想到。

“不错。”

“他们设计了一个局,就看孙权会不会上钩了。以孙权的贪婪,他不可能放过此次机会,就算没有直接出手,也会想尽一切办法,给我们增添麻烦。到时候,我军便有了夺取交州的大义了。”

法正心有余悸,觉得如此奇谋确实可怕。

他唯一担心的是,这会不会刺激到孙权,引发大规模的战役。

按照刘禅的计划,他只是想夺取交州部分地区,威吓孙权,没有全面开战的打算。

汉中国最终还是以北伐作为主要目标。

这个尺度非常难把握,因此法正曾劝说放弃此谋,平定南中,不招惹江东,安安稳稳地发展。

不过诸葛亮却罕见地赞同刘禅的谋划,觉得必须敲打孙权,以稳固北伐。

让孙权在交州吃一个闷亏,有利于北伐时后方的稳定。

“公子提出奇谋,军师负责完善……”费祎口中呢喃着,越想越觉得可怕。

“南中就任由他们折腾吧,若事不可为,孤再出面调停。”

这是刘备的底气所在,他已经安排好了退路。

孙权不至于为这点小摩擦,掀起新的大战吧?

如果他真的敢,刘备不介意好好收拾他。

而事实也正如刘禅、诸葛亮谋算的一样,雍闿的“投诚文书”送往交州后,立即引起了吕岱的重视。

吕岱是继步骘之后的交州刺史,被孙权任命为安南将军,执掌交州的军政。

荆州爆发大战时,步骘率交州部队参战,导致交州空虚。

桂阳、浈阳贼寇王金聚众在交州南海郡谋逆,作乱为害。

吕岱率郡兵平定了王金之乱,生擒王金,稳固了交州,彻底坐稳了交州刺史、安南将军的位置。

而今益州郡大姓雍闿传来“投诚文书”,他不敢怠慢,一边整顿交州兵马,一边将书信送往孙权处。

孙权兵败荆州后,视为奇耻大辱,一直在厉兵秣马,等待下一次大战的到来。

他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投入到政务之中,处理完政务后,每隔三天还要视察军营。

割让江夏时的窘迫,以及关羽临江时的嘲讽,深深地刺激着孙权。

“我还年轻,刘备、关羽之流迟暮,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恰在此时,他收到了交州刺史吕岱绝密的汇报。

“越嶲夷王高定举众叛。”

“牂牁太守朱褒举郡叛。”

“益州大姓雍闿驱逐郡守,攻打永昌郡。”

诸军声势不下于十万众!

这意味着什么?

南中将陷入一场水深火热的战乱中。

刘备军经历了汉中之战、穰城之战、荆州之战等等,府库必然耗空。

而今面对南中的叛乱,汉中国如何应对?

最重要的是,汉中王刘备因为天下驾崩悲戚过度,病重不起。

这不是绝佳的机会吗?

孙权立即召来吕蒙、陆逊、诸葛瑾等人,共商大事。

他将雍闿的文书,传递群臣,静静地等待。

等到群臣传阅完毕,孙权目光灼灼地望着他们。

陆逊第一个站出来,提出质疑道:“主公,雍闿只是投递了文书,而没有派遣使者,其中很可能有问题。”

“什么问题?”孙权一怔,收敛了对蜀中幸灾乐祸的笑意。

“投诚文书,亦可以作假。”陆逊沉声道。

嗡!

孙权浑身一震,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

“这怎么可能?谁这么无聊,竟写假文书?”

在孙权震撼的目光中,吕蒙反驳道:

“文书不太可能是假的,没人会给自己添麻烦。”

“更何况,凭借雍闿的实力,绝对不是汉中国的对手,他除了对外求援,别无他法。”

陆逊心中也只是猜测,听到吕蒙这么说,他便没有继续坚持。

孙权七上八下的心,顷刻间放了下来。

“我军到底要不要介入南中之乱,如果要介入,如何做到不动声色?”

这么好的使绊子机会,孙权当然不会错过。

“依臣下之见,此事江东不宜派兵参与,我军无力支撑起大战。如今曹丕在北方称帝,天下动荡,贸然与曹丕结盟,会被天下唾弃。”陆逊道。

原本按照江东的策略,最佳的状态便是与曹魏结盟,寻找机会复仇。

谁能想到曹丕竟然弑君称帝,孙权要是继续交好曹魏,恐怕会被士人唾弃。

江东各大世家,如今都没有从曹丕的壮举中回过神来。

孙权要是敢和曹魏结盟,或者俯首称臣,可能会导致君臣离心,得不偿失。

因此,他只能选择观望,等到这件事的影响衰减,才能继续考虑。

江东无力两线作战,北方仍需囤积重兵。

这时候派遣军队到交州,参与南中之乱,确实不太聪明的样子。

“臣以为,此乃天赐良机,利用好了可以重创汉中国。若我军什么都不做,叛乱一定会被终结,届时我军将面对一个更加强大的刘备!”吕蒙语气铿锵。

作为江东鹰派的代表,他觉得应该抓住机会。

孙权心神一凛,长期的战争给江东带来了重创,否则他不会同意互市恢复元气。

看到刘备的发展比江东还好,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

“子明,你有什么计划?”孙权神色凝重。

“臣以为,当任命雍闿为永昌太守,给予他一定的帮助。”

“并任命刘璋之子刘阐为益州刺史,随臣前往交州坐镇,见机行事。”

吕蒙认为在江东很难把控局势,唯有到交州亲自确认,才能做出最终的抉择。

这两个任命对孙权来说不痛不痒,随着天下大乱,各种职位都成了虚的,杂牌将军数不胜数。

于是,孙权同意了吕蒙的建议,派遣他前往交州,必要的时候,可以调动交州的兵马。

吕蒙火急火燎奔赴交州,刻不容缓。

信使先行一步,将雍闿的任命送至刺史吕岱处,吕岱再派人转送益州。

几经辗转后,文书落到了诸葛亮手中。

“任命雍闿为永昌太守遥领郡,孙十万真是好大的手笔啊。”

伴随着一声叹息,诸葛亮将文书放到案几上,他觉得汉军该采取必要的行动了。

赵云:“……”

孙十万?

以前军师不会这么轻浮的,都怪阿斗这家伙,毛病多也就算了,还会传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