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女伯爵 > 097【举世皆浊我独清】

大明女伯爵 097【举世皆浊我独清】

作者:莺影莹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22:14:49 来源:笔趣阁

“坐地起价……说笑了吧?起了价卖给谁?”

“对啊,他们坐地起价卖给谁去?”

“总有人会接手的嘛,你们想想典铺子,每典出一次不都会涨一次价吗?一个道理啊,只要不是最后一个接手的,总还是能赚到钱。”

“诶,这说的有道理,但还是回到刚才问题……谁会去买?”

方四维听着他们三人的议论,有些走神儿……半天,好久没说话嗓子有些哑,于是清了清嗓子,开口问道。

“那位贾老爷现在如何了?”

“贾老爷?”师爷不明就里:“他现如今都不外出,想来是躲在家中以免有人骚扰之。”

“本官问的是他手中的地,之前的卖家还在赎回?”

陈林想了想,回道:“这几日来办理文书册的人少了一些,估计贾老板他手上即便还有地,恐也不多了。”

“哦……”方四维哦了一声,半天又道:“你们说的有些道理,本官想这土地拍卖啊,一年一次就好,不能随时随地都搞。别的地方咱不清楚,但**这里,私田还是多于官田。所以,本官的意思,得事先做个规划,不能想起那片地就拍卖那片地……”

“那怎么做规划?”

“具体本官还没想好,反正这事不能急躁,石头城也不是一年建成的,总得一点点来。好比今年我放出去多少土地给百姓耕种,按率我才能拍卖多少土地……这样才能即保黎民百姓生理,又保我县每年的赋税按时足额上缴,还有余钱可以留下。”

“堂尊说的在理,那这次拍卖还搞吗?”

“再做一次,县里如今银钱不丰,用钱的地方又多,今夏的洪水又致我县的坍江之灾,东南从新江口起到我县的司徒圩,约坍有十余里,这修水利总得用钱吧;不光水利,还有我县的社学也要扩建校舍、兴修粮仓……这些都得要钱呐。”

“也是,那这次又打算拍卖哪片地?”

“我看县城西有一片荒白田,就不知那里有多少亩?”

县丞汪颖想了想,回道说:“我县去年登记的荒白田有二十二顷八十八亩九分,那一片地不算最大,大约五六顷。”

“就那片地吧,正好也是有条驿路通来安。”

“还是如上次那样先发通告么?”

“对,时间就定在……五日之后。”

“卑职晓得了。”

“另外……这次交易允许使用即期会票,上次全是现银,一是太麻烦了,二是风险也大。”

————

曹淓毓听说消息时笑了:“这方县令倒是有见识。”

荃叔也笑着道:“可不是,省得搬运银两也麻烦。”

“南京恒昌号的大朝奉是谁?”

“主子,是李朝奉,要不让他先找县衙的人谈谈?看能不能指定我恒昌号作为……”

“就这么办,三日之内说定这事。”

“是,老奴明白。”

五日之后,第二场的土地拍卖会如期举行。

而就在开始前这五日内,整个**县,乃至江北的三县都为之轰动,因为有第一次的成功,而且江北的江浦、**、仪真同为一个经济区,所以两县的知县也来到**县衙观摩整个拍卖过程。

他们当然也想跟着做,如此轻松,仿佛办这么一场拍卖就能百万到手。

曹淓毓这次就没有出面,而由荃叔代为出席,拍卖也十分顺利,最终顺利以三百五十两一亩的价成交。结果是不出意料,但是也有意料之外,就是价格居然又涨了五十两,二是这次的买家是两淮总商的江家。

王家的牙行成了最热闹的地方,每日人们来这里打探各种消息,真的假的,道听途说的,成群的人聚在一起讨论地价,猜想价格最高能攀到多高。之前从贾老板手中赎回土地的人,虽然多花了不少钱,但万幸又卖了一个好价钱出去,还是比之前赚了至少五倍的利润……

这好比是一场盛宴,也像金陵三月的天妃宫庙会,到处是朝圣的人群、充满狂欢喜庆的情绪,当然也有人沮丧、后悔、羡慕、嫉妒……

三日后,牙行外那张告示贴上的最新价格又更新了,最贵一块地的地价竟陡然升至四百两一亩!

犹如一道闪电劈下来,在场的所有人都被劈焦了,而且还是外焦里嫩!那种震惊简直无以复加,因为前些日子也才几两十几两的水平,今日一下竟翻了数十倍,甚至一百倍?

这世界彻底疯了……

范秀才自从搬到了城西居住,便开始专心读书,也很少再关心其他的事情,而今日进城来,却是为了老娘开的食铺去税课司办理额课。

**县的税课司就在县衙以西,拐角过去就是王家牙行和报馆所在的那条主街骑鹤街。县级规模的税课司并不大,一般就是正厅三间,耳房、门房各一间,除此就是官廨、吏舍、厨房。人员不过大使一人、吏一人、巡拦若干,巡拦是职役,佥点的是民间百姓,因是职役所以不给俸禄。过去大使、吏员的俸粮都是巡拦供给,只是后来才改成由本地的官仓关支。

范秀才来到门厅外,不曾想见到的竟是人头攒动的景象,他有些惊讶,赶忙拉住同来的一人问道:

“兄弟,这税课司怎么还比铺户的生意还兴隆?”

那人一听失笑道:“何止是生意兴隆……你不知道他们都是来干嘛的?看来你不是来办契本工墨的。”

“啊?不是,小生来办额课的,”范秀才大感诧异,指着他们又问:“他们全都是来办红契的?从多久就开始这样的?”

“多久?应该有些日子了吧……你既是来办额课的,恐怕得等了,如今税课司人就两个,每天光办契本都办不完。秀才你要是不急,不如再过些日子来,或者等巡拦上门时再说,真不必跑税课司了。”

门摊税一季才缴一次,范秀才急倒是不急,只是没想到是这样。

民间田房典买是‘买卖田宅头匹皆赴务投税’,也就是都归税课司管,立契券时,需经官府印钤白契变成红契,才受法律保护,收百之三的从价税。

想来等也无意义,范秀才只得无功而返,离了税课司打算再去书坊看一圈。才刚拐过街角,就看见王家牙行大门外立了一群一群的人。

他如今还依稀记得那些日子经历的起起伏伏,悲喜交织,今日一见这般景象还是仿若梦里一般。

“诶?这不是那日的秀才公吗?”一个老者突然挤到范秀才身边。

范秀才转身一看,原来竟是那日好心劝他的老伯,笑着道:“这位老伯,正是小可。”

“听说你家的地卖了个好价钱,当初我说什么来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这不就应验了吗?”

“呵呵~是啊,还要多谢老伯那日的宽慰,哎……”范秀才内心感慨,一时竟不知怎么说了。

老者见状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你是幸运,别人也羡慕不来,拿着钱往后好好过日子就成。你瞧瞧那边那些人,有几个能像你一般的幸运?还成天坐着发财的美梦。依我说,如今这地价高的这般离谱,没人操纵那才怪了!那都是有钱人玩得东西,咱普通百姓玩不过人家的,看个热闹就得了,别真参合进来,否则真的就是家破人亡啊。”

范秀才一听不住点头道:“是啊是啊,小可自从经历了那一回,就再也不想经历二遍,只想着好生读书,守着家人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老者点头赞道:“对的,这才是正途啊。”

今日一事无成,范秀才最终返回家中,坐在书房里,内心思绪万千,又似腹有千言……

摆上文房四宝,一番铺陈,摊纸、研墨,然后挽起袖管,毛笔蘸满墨汁,在纸上默写下一篇《渔父》。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氵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呼?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默写完放下笔,范秀才这才觉得心情舒爽了不少。

第二日,

地价再一次陡然直升,最高价竟攀到了四百五十两一亩,世皆哗然……

赌坊为此又重新开了赌局,世人好赌,缙绅士大夫同民间百姓一样,视赌博为风流之举,下注者小至金银珠宝,大至田地房产的都有。

南京淮清桥以北的逍遥楼(注)还专门在赛马场设了赌棚,即赌局,每一棚内,有专门的‘赌师’主持棚内的诸般赌博事务,也有市井‘莠民’穿梭其间。

古珏可谓玩家宗师,什么掷钱投壶、双陆抹牌、藏勾猜枚、弹棋骨牌无一不通。

赌与他来说只是玩乐,并非以此为生。

(注):逍遥楼本是朱元璋所建,凡不务本业及逐末、博弈、局戏之人,会将之禁锢在此逍遥楼中,美其名曰‘逍遥牢’,明初法律严苛,即使有人只是下棋打双陆也可能被处以‘断手’之刑。此处引用只为取其名,而非其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