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女伯爵 > 016 【诣阙上诉】

大明女伯爵 016 【诣阙上诉】

作者:莺影莹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09:18 来源:笔趣阁

邬阑对这位漕运总督的印象不佳,觉得此人城府太深,又或者他是极聪明之人,世俗且老道,善于表现,而且伤人于无形。这种人,邬阑一般都敬而远之,若是碰上恐怕自己分分钟就会败下阵来。

今日早朝时的场景就像一组组镜头,在脑海里来回闪过,她始终心有疑虑,这一个个义正严词的朝廷命官、封疆大吏,他们口口声声心系百姓,仿佛百姓就是他们口中那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但历史唯物主义又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如果以阶级的观点看待百姓和朝廷官员,他们之间的矛盾必然产生于不同利益诉求之间的博弈。

由此也可以猜想,这些口口声声为百姓的朝廷命官,其背后的目的可能并不止于此,但他们又为了什么?还有那个漕运总督,他究竟怎么想的?

所以邬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只是思考半天,却一无所获。哎,她无奈叹息一声,心想,自己终究只是个厨子,还上升不到人类思想导师的境界啊。

此刻,她坐在乾清宫上书房里那张她专用小黑书案之后,已经发了很久的呆,幸亏皇帝不在,要不然又要被‘无端指责’,皇帝就是这样,每个月总有这么几天,挺烦人,好在他还有后宫佳丽们可以温柔呵护他,顺便给他消消火。

邬阑知道永明帝又去了钱昭妃那里,就不晓得与储秀宫一墙之隔的翊坤宫里的主子,也就是皇贵妃会怎么想?

其实皇贵妃邬氏是她的姑母,皇帝严格说来还是她的姑父。不过后宫这些事情,邬阑可不敢八卦,也不想无端招惹麻烦,所以保持缄口是最好的。

邬阑呆坐了很久,最后决定结束胡思乱想,还是找一个人为她解答心中疑惑,所以她选择出宫……

人已到了东华门,却碰见了急匆匆的小火。邬阑见他跑得满头大汗,有些惊讶,遂问道:“你着急忙慌的干嘛去?”

小火一见是她,连忙跑过来,又神神秘秘道:“正说要去寻阑司珍呢,小的刚才听说,通政司那儿好像出事了!”

邬阑先是一愣,忍不住顺口就说:“小火你咋老这样神秘兮兮的?”

呃……小火一下不知该如何回答。

邬阑又道:“还有啊,通政司能出啥事?”

从没听说通政司还能出事,就是要敲登闻鼓也不在通政司。

“具体小的也不清楚,不过还听说,连西城兵马司的人都出动了。”

这下邬阑更摸不着头脑,皱着眉头又问:“这就更不对了,通政司旁边就是锦衣卫,怎么兵马司还要出动?能有啥人敢在锦衣卫眼皮子底下闹事?”

“呃……”小火又被问住了,只有道:“听说是一群不知哪里来的百姓,人还不少呢。”

“百姓?”换邬阑愣了,但是瞬间就联想到今日早朝时,那位漕督最后说的一句话……

脑子里立马闪过好几个念头,突然,她哎呀一声,似想起什么,连忙对小火道:“小火,你立刻赶去贾哥胡同,去找报馆的人,让他们赶紧去通政司那里。”

转念一想,又道:“不行不行,你这样去太远了,怕来不及……”

“小的可以叫马车去,”小火应道。

“诶,对啊,有公共马车!”邬阑一喜,又连忙从袖袋里摸出一把碎银子塞到小火手里:“赶紧叫车去,花销算我的。”

小火也没推脱,接过碎银子又道:“好嘞,小的知道该怎么做。”

小火又急匆匆的离去,邬阑立在原地想了片刻,觉得自己不妨也去通政司看看,不过先得回家换身衣服才行。她打定主意后便迅速离开东华门,出东安门也叫了一辆马车,向十王府旁的金银胡同赶去。

邬阑早在进京之前,就已在京城购置的两栋小宅子,也是机缘巧合,价格还非常合适,相当于捡了一个大便宜,现如今这京城的房价早就又涨了上去。

金银胡同最里边就是她的宅子,是栋二进院落,买时还破破烂烂的,重新修葺一番后还像一个院子。前院是张伯及她两个徒弟,小董和阿囧三人在住,后院才是邬阑的居所,以及嬷嬷和她的贴身丫鬟,艾有为共同居住。

住的人不多,所以显得特别宽敞,即便后来添了几个下人也足够大。邬阑如今大半时间都在宫里,很少回来,而嬷嬷和她两徒弟平素里也忙碌的很,所以偌大一栋宅子,时常都是静悄悄,仿佛没人一样。

邬阑到了宅子门口,下了车打发了车夫,赶紧就往宅子里走。门敞着,张伯正好在门口,邬阑都无暇招呼,只匆匆说了两句就径直往后宅去。弄得张伯也一惊一乍,半天才搞清楚她要做啥。

到了后宅也是,如一阵风刮过,里里外外就像花瓣落英缤纷一般,下人们只见一阵风呼啸而过,然后发丝飞扬,都不知道发生了何事。

艾有为也被突然回来的邬阑给搞蒙了,见她又是翻箱倒柜,又是挑挑拣拣……姑娘这是要干嘛?

邬阑终于挑出一件袍服换上,又不知从哪抽出一顶幅巾,胡乱束在头上,一通瞎捣鼓好不容易才理顺了,还多亏了艾有为帮忙。

现如今都流行将男子袍服改小后穿着,而后头上戴幅巾,其实也不分妇女还是女孩,都喜欢这样。起初只是在江南地区流行,如今京城女子也流行这样打扮,虽是男子样式,可并不刻意遮掩女性特点,况且还有很多变化,并不限于男子着装的刻板形象。其实这样还蛮好看,至少邬阑很喜欢这么穿。

抽空艾有为问道:“姑娘你这是要到哪儿去吗?”

邬阑顾不得给她解释,只是叽叽咕咕说了一通,艾有为也没听明白,还想问清楚呢,发现邬阑早已经跨出了院子。大门外,张伯驾着马车已等候在此。

出了大门,邬阑又迅速跳上马车,而后张伯吆喝一声,马车便向胡同外驶去。

走的是半边河街直达东长安街,过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便达千步廊以西的五府办公之地,除了五府还有太常寺、通政司及锦衣卫衙门,都设在此地。

邬阑一路来并没看见小火所说的兵马司的人,到达时,通政司外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倒是有寥寥几个兵马司模样的人站在不远处。而聚集的人中,有一些好事居民,还有不少其他衙门的大小官员,甚至京城各报馆的人也有不少混在其中,其中就有《北商报》的‘记者’。

张伯将马车停在不远处的十字街边,她就在车里向外观望。

京城很多报馆,诸如各省提塘报馆,各类京报馆,都对通政司熟悉无比,朝廷邸报就是由此下发至六科,再由各提塘官转抄。但通政司的职能并不只限于此,凡四方臣民上实封反应情况,提出建议,申诉冤枉或检举不法等事,通政司都要在登记本上写清楚缘由,再带状子奏闻……这便是通达下情的职能。

邬阑见通政司门外确实有一群百姓模样的人,男女老幼约三十多人左右,而通政司已有左参议一人出来接待。人群为首者乃一耆老,正伏阙陈请,虽听不见他说了什么,单看他精瘦的身板和粗壮的四肢,俨然是长期做苦力之人。

左参议手中接过他呈上的状子,略扫一遍之后再折好,听完陈情后又与他说了几句,像是在安慰和答复。随后这群人便再次伏地磕头,神情间既含焦虑也有感激,甚至已有妇女孩子在低头啜泣。仿佛只有这样,他们往后的生活才算有了保证。

邬阑坐在车里,静静关注着外面发生的一切,脸上神情却是越来越凝重,她隐隐猜到了这一群人来自何方和来诣阙的目的。

半晌,她叹了一声,这一声叹息显得既无奈,又愤然。无奈,是这一群人都是苦命人,如果所料不错,他们便是来自漕运最底层的漕工和漕民。

而愤然,却是对着像漕运总督这样的大官。一个正三品的封疆大吏,手中权力无边,却带着一群苦命人来京城诣阙上诉?这怎么听都像天方夜谭。

漕工进京诣阙,无非是想请求禁止陆运而保漕运利益,这位却是隐藏自己心底最阴暗的勾当,将它美化成为民请命?这不是裹挟民意为己谋利又是什么!

不用猜也可以想象得到即将掀起的舆论会导向哪里,而且这一波舆情极有可能会延续很长时间,直至举行廷议。邬阑在后世本就是网络红人,深谙舆论给人带来的压力,所谓三人成虎,即便高高在上皇帝也不可能完全漠视它。

况且明朝也是言论相对宽松的朝代,臣子都能公开批评皇帝,何况诣阙?这本就是朱元璋定下的祖制。

能想到利用舆情来达到目的,这位漕运总督不简单!

邬阑觉得心情有些不好,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又让她感觉迷茫,甚至有些想打退堂鼓。此时的她,完全没了去年在应天敲登闻鼓的那股子冲劲儿。

末了,她央央的对张伯吩咐道:“走吧……”

张伯听到她的话,想了一会,又问:“姑娘想去哪里?”

去哪里?对邬阑来说,这又是一个看起来简单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难题,她想回她曾经来的地方……

此时她只感觉惆怅万分,却又无法排解,只有道:“去广和楼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