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女伯爵 > 027 【说经济】

大明女伯爵 027 【说经济】

作者:莺影莹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09:18 来源:笔趣阁

“哈哈,邬大老板果然快人快语!”

李道汝真的笑了出来,没料到能干如斯的邬阑是这样的‘贤惠’,也不知她将来的夫君该高兴好还是……

“也对,毕竟女子总得有个依靠才行,在家有父母兄弟依靠,嫁了人只有夫家可以依靠,所以无论掌家之权也好,夫君的宠爱也好,总得抓住一头吧。”

“呵呵……”邬阑笑着道:“难道不是别人都在依靠我吗?我还需要依靠别人?”

她手下的点茶功夫并没停下,这会时间又点好了两杯,一杯递给李道汝,一杯自己饮,饮下回味半天,似很满足,这才慢悠悠的继续道。

“不反对男子纳妾,是确实反对不着,至于我将来的夫君纳不纳……其实这是个悖论。就像你方才说,嫁了人只有夫家依靠?而事实是,我将来有没夫家来靠都能衣食无忧,跟现在没有多大区别,既然夫君无法给我‘更多’,还要给我‘添麻烦’,那我为什么还要找一个累赘绑在身上?”

李道汝一听哑言失笑:“你说未来夫家是个累赘?”头一次听这样的理由,他只觉得不可思议。

“难道不该……”

“李检讨,我今天过来不是来跟你讨论夫家问题的,”邬阑笑眯眯的提醒着,心里早生出了一丝不耐。

“哦……”李道汝一下反应过来,似乎谈的有些出圈了,今天本该是请教来着。

尴尬之间脸上逐渐浮起一团赧色,道:“对不住,在下实在孟浪了。”

又拿起茶盏想饮,发现盏里已空,只得再放下……一时间竟不知再作甚么好。

邬阑瞧着他的窘样,笑笑:“无妨,也就是看文章有感而发而已,你也算不得孟浪。那文章看完了,你也可以说正事了吧。”

“是,今天正是来请教的,就想问问,陛下说的‘发展规划’,我想了三天都没有一丝头绪。”李道汝收敛起异色,正经问道。

邬阑早猜到他来的目的,遂问:“先说你打算怎么写?”

“说实话,在下毫无头绪。”

邬阑思索片刻,问他:“李检讨,你怎么理解‘经世济民’?”

李道汝想也没想就很快答道:“出自《抱朴子审举》‘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而见范生怀治国之略’,也谓之经邦济世,阑司珍问来是想说……”

“但也可这样理解:经,乃发展之意,济,乃分配之意。分配什么?自然是财富,也就是说,发展经济的过程就是财富的再分配过程。为何是再分配?已有的财富算作存量财富,已经存在的。有存量一说,自然有增量一说,增量的财富来自哪里?来自经济的持续发展……”

邬阑这一通自问自答,听得李道汝有些迷糊:“能具体说说嘛?在下实在有些……”

“这样吧,我举例来说,一条漕河为沿漕省份创造了无数财富,但天下财富不可能尽汇于一条漕河,总有其他的创造方式,那便是增量。增量的财富可来自工商业的大发展,但工商业要大发展,就得依托便捷的交通和信息的传递。”

“我明白了,也就是陆运是新财富的来源?但……又怎么实现分配?”

“财富的分配不是某一个普通人所能决定,它需要国家力量的介入,或者是政治势力间的利益角逐,这点今天暂且不表,只说朝廷该如何获得财富,还有你该怎么写规划?”

“如何获得?”

“当然是通过收税的方式。至于怎么写好规划,肯定不是写锦绣文章,得有理有据,也不能拍脑门子写,得依据真实情况。就拿北直隶的路线来讲,一条是从顺天府到河间府、济南府、兖州府、徐州、凤阳府、滁州,再到应天府;还有一条线是到保定府,再从保定到真定、顺德、大名,再南接河南的开封府,这是一条往西的路线。”

“首先你就要了解这些府、州过往三年的田赋、商税多少,盐课多少?以及土地、人口有多少,地价房价几何?地里种的什么,米价菜价如何?甚至天气怎样,运输靠哪种畜力,每日能跑几趟车等等……诸如这些具体的信息。”

“了解以后就要进行分析,这两条线路中,有哪些行业参与其中,分别达到了什么样的规模,估算经济总量大概多少,带来多少税收,然后将所有信息综合在一起,大致能得出一个经济的基数。假如说每年按一定比率增长,比如增长一成,又将达到什么样的规模等等……”

李道汝听到此处,已是半懵半醒的状态,脑子浆糊了:“太多了,但是……我该从何处去了解这些具体的?”

“户部啊,这些数据信息在户部的会计录里都有,比我说的还详细。只是你可能要去求一求户部堂官,但估计也不会为难与你。”

“哦……”

“其实规划就好比建房子前都会先做个‘烫样’,然后房子再按照‘烫样’来修。”

“诶,你这样比喻倒是恰当,也就是我规划出来是啥模样,将来那里就是啥模样?”

“对,所以不能乱来,真得老老实实了解之后再做规划,务求实事求是。”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

“以马车运输业为例,通行条件提高以后,一年能实现多少石的运输能力,运输的商品总值有多少,按照老的征税办法能收多少税……”

“但货物有那么多种,我怎知其价格几何,如此计算恐怕难。”

“选取几样有代表性的商品,价格可以参考汇估备考,也可以查时估价,其实牙行是最好的,找几家规模大一点的牙行,他们做居间的肯定买和卖都清楚,从那里得到的数据应该更精准,户部只是一个总账,没有精确到某一类商品。”

“最主要的还是商业、仓储和运输业,计算出一个能达到的规模,然后再看,每年能为沿线的府、州增加多少税收?商业能达到什么规模?能解决多少百姓吃饭问题,地价又能达到什么水平等等……”

李道汝听完,不禁感慨道:“以前不知,总认为读圣贤书就可以经世致用,今日经你一说,才知原来学问还能这么做!”

邬阑道:“读书让人明白道理,但实践才能出真知,沈大师也曾经说过。你还记得他曾在抚莱阁茶舍里上过的那一课?当时我可是听的壁角,都记得清清楚楚呢。”

李道汝笑着道:“当然记得!还是在灵岩论辩前夕的那次,恩师的教诲怎敢忘记?”

稍顿,又问道:“不过还有一问,还得请教……该采用何种税收方式?难道与钞关不同?”

“漕河上设立钞关征的是各种船料税,也就是按船的长短来征,还有户部管理的七个钞关中,只有临清和北新兼榷商税,其余是专榷舟船。这一套征税制度显然不适合用在陆运征税,漕运主要还是漕粮运输,商船每年也就100万石的量,所以只设两个钞关来榷。”

“但陆运不同,首先陆运肯定以商运为主,好比两京一线,每经一府、州都可设置税关,采用一处完税全路通行的方式,可借鉴漕运设置循环税票来备查。而且按货物价值比例征收,这种从价从量征收,就比按尺寸大小征收合理的多。”

其实邬阑在尽可能用好理解的语言来阐述现代征税制度,当然也只是粗浅的一些理论,李道汝毕竟只是设计方案。

“按货值来征,是否会收的太高?反而让商人对陆运望而却步,转而再投漕运?”李道汝听得十分认真,而且边听还在边思考。

他能问出问题,说明他不仅听了进去,还有了自己的思考。邬阑蛮欣慰,又道:“收税不在多少而在合理,当然没有附加其它的情况下才说得上合理。按货值来征的话,因为这部分税可以转嫁,转嫁到买家身上,所以,无论征税方还是缴税方都是容易接受的。”

“其实你也无需担心,做买卖的人算得来这笔账,包括运费也是。好比大宗货物还是走漕运划算,运费相对便宜,陆运的优势在于节省运输时间,一般价值较高又周转快的货物走陆运就优势巨大,再加上道路通畅,马车增加了载荷,反而会摊薄成本,陆运只要能减少一成的费用,必定不会再选择漕运。”

“也就是说,只要路上马车一跑,漕运肯定会受影响?”

邬阑点头:“是,之前那些漕运官员的担心和反对也不无道理,不过……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过时的制度总会被淘汰,这叫天命不可为,所以人呐,还得要与时俱进。”

李道汝听了这番话,忍俊不禁,道:“好一个与时俱进!感觉在你口中他们仿佛都是垂垂迟暮的老人。”

“人若久不动弹,定是百病缠身,漕运就是这样,只是它体量太大,一时半会是好不了的。”

“也对,所以寄希望于陆运……”

“该是寄希望于改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