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女伯爵 > 037【六合县】

大明女伯爵 037【六合县】

作者:莺影莹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22:14:49 来源:笔趣阁

‘驴车事件’后的两天,国子监在悄悄发生着一些改变,虽然这种改变并未引起多大震动,但让人惊喜却是肯定的。

什么能让人惊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来一顿美食。好比这日午膳,可谓是太学开校以来,最让人意外和惊喜的事情。虽然食材还是那些食材,只是改变了烹饪方式,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好。

玉米当仁不让是美洲人的主食,没有之一,所以Taco才会流传至今。其实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在处理玉米时加些碱面使之软化,软化后的玉米面拍成饼子烘烤。烘烤之后Taco柔软而有弹性,而且能包尽天下一切荤素食物。

这日午膳说来也很简单,就是Taco,配了一份甜酱,几片熏肉,外加一份时令小菜,凉拌长命菜,又叫马齿苋。宫里五月也会吃马齿苋,还吃加蒜过水面,还有端午的粽子。

国子监饮食是管饱的,所以这顿可想而知,只要是能吃的皆被一扫而空。熏肉无法充足供应,但甜酱和马齿苋又不值几个钱,用Taco蘸上甜酱或者包上马齿苋,一样能大快朵颐。

其实曾懋林的感受最深刻,因为他清楚这种改变是怎么来的,但同时也庆幸,自己选择了站在邬阑这边,所以才有这样美妙的回报。

知恩图报是邬阑一贯坚持的原则,与人为善也是她为人处世的标准,这在生存压力极大的古代,尽管它显得是那么不合时宜。

邬阑并没有凭借手段黜落馔堂的膳夫,而是真的派了抚莱阁的大厨来指导交流,那可是邬阑亲自调教出来的厨艺高手。体现大厨水平的高低,并非是会做食材昂贵的大菜,而是会用极其平凡的食材做出天下最美味的菜式。

美洲舶来的玉米能在海拔高、气温低、缺水的山区扎下根,但有明一代也只限于山区,直到晚清才突破山区,在富庶的江、河中下游地区广泛传播,甚至突破长城进入内蒙和东北。

舶来的物种想要让人接受并且快速传播,最好的办法是以此来制作美食,就像加了碱的玉米更好吃,所以后来的传播速度也更快。

邬阑的确有加快玉米推广的想法,但仅凭一己之力完全不可能,所以就想着改变思路,利用一技之长来做。首先要考虑的是将玉米转化为汉人自己饮食能接受的方式,比如清香的玉米饼、细腻的玉米窝头、蓬松的玉米发糕、筋道的玉米面条、香甜的玉米烙、酥脆的松仁玉米等等。

这些在抚莱阁及海底捞都作为常备小吃来供应,有些甚至还声名远播,像松仁玉米,早已成为南京各官方酒楼、秦楼楚馆的必备菜式。

在新菜式风靡应天府南京的同时,其周边地区同时也在扩大种植范围,好比**就是如此。

**隶江北,其境东、北多低山丘陵,封城逼仄,物产硗瘠,桑蚕不登于筐茧,田亩不足于耕耘,蓄畲所就复与他郡相灌输。所以才会民多商贾,但大都俭约敦朴,虽近金陵,唯此不像金陵之奢靡、时尚,江北犹存古风。

邬阑的家乡就在滁河东南片的灵岩山脚下的西陈,临篁河,距县城不过五里路,向东有一条驿路经横梁可达仪真的青山三十里铺。而南京的赛马场则建于练山,此地原本就是马场,属于南太仆寺管辖。

向西经县前总铺过梁塘铺、骆家铺可到达浦子口的西门铺,此处是江淮驿下的一个急递铺。江淮驿是南北陆路孔道上一节点,南下到江东驿至南京,北上经浦口东葛驿、滁州滁阳驿可到清流关铺。清流关是出入金陵必经之地,北控江淮丘陵,素有‘京道’之称。

过了清流关是大柳树驿,此驿是皖东连江接淮重要驿站,这条连接帝京与帝乡的路上,有完善的行政和军事设置。之后再是池河驿,此乃南北官道上中途食宿、换马的驿站,过了此驿又是临淮县红心驿、凤阳会同馆。

再从凤阳府出发,一是经宿州到徐州,过徐州黄河东岸驿可达兖州府滋阳县昌平驿,再至德州安德马驿,过了德州就是顺天府地界。二是经宿州到河南归德府、开封府再北上可至太原。

此条路线便是跨越南北的主要陆路。

而**相邻的仪真又是长江如漕的第一入口,湖广、江西等处的运粮船及两淮运盐船皆从南门码头出入漕。沿江停泊的船只层层叠叠,船桅密集,白天打眼望去犹如森林,夜晚则灯火辉煌繁星漫天,有谚语称‘船到仪真小,人到扬州老’,亦有‘真州城南天下稀,穿河东吃河西’之说。

漕运实实在在给仪真带来了繁荣,商贾巨富也多半云集于此,漕帮的一个重要堂口也设在南门河西街上。

话说邬阑在报馆约见李道汝的第二日,谢三多便从天津返回京师,结果还没喘匀气又被舒代宗叫来贾哥胡同。

舒代宗先把事情交代一番,又将邬阑的信件交于他,而他想了想也就答应下来。之后舒代宗再细细叮嘱一道,这才让他着手准备钱粮衣物,准备再次外出办事。

谢三多骑马走陆路日夜兼程,他单人单马行进得很快,不消四日功夫,便已经坐到了**县衙黄师爷公房里的‘宝座’上。

黄师爷自然认识他,去年邬阑还在**时就多有交集,但黄师爷好儒雅,对他这种‘粗俗的武人’时常要嫌弃两句。

“你这武人怎么还是这德行?”

谢三多悠然自得……

“你下来!”

谢三多撩起衣服袍角掸掸灰……

“你大老远从京城跑来就是坐着不说话的?”

谢三多这时摇摇头,语带戏谑,调侃道:“小董师傅常说你黄师爷能言善辩、能说会道、口若悬河、伶牙俐齿、油嘴滑舌……”

“哟,不错啊,成语学了不少?”

“嗤……爷虽习武,但也是文武兼修!”

“别废话了,有事说事!”

谢三多这才慢吞吞的拿出信件,又将事情经过简单交代了一遍。

黄师爷一听,表情渐渐严肃起来,考虑了一番,道:“这事我得和县尊商量一下,还不忙做决定。”

谢三多也干脆道:“明日爷再过来。”

黄师爷又想起他大老远来,还是要尽一尽地主之宜,问道:“晚间安排个席,给你接风?”

谢三多想也没想就拒绝了:“免了,爷待会去马场溜溜。”

都到这里了难道不去马场?傻的才吃你衙门办的席。

黄师爷索性不劝了,只说随他,然后又客套两句便将这粗鲁的武人送出了公衙,而后又急匆匆的衙门后堂去。

**县衙带有后宅,后堂过去是仪门,仪门两侧是东西耳门,从西耳门入可到花园,花园再往里走就是后宅。此时方四维正和妻儿一起,忽听有人来报说师爷急事找他,他有些纳闷,这个时候衙门都下值了,师爷此时来找难不成有大事?

虽说纳闷但也没耽误,跟妻儿交代了两句便出了后宅,径直往仪门走去。

出了仪门就是衙门的后堂,五开间,而方四维的日常办公地就在东里间,也是他处理机要事情的地方。进到东里间就见黄师爷已在,而且来回不停的踱步,似乎心事重重。

黄师爷想得太入神,没听见动静,忽然间抬头才看见方四维,愣了一瞬,然后开口就说:“有大事了!”

就在黄师爷喊出‘有大事’的时候,谢三多已经走利涉街出了北门,往天长县方向去。其实从**县衙有一条北向驿路接天长县瓜蒌铺,这条路类似于县级公路,其道路配置就比主干线的驿路差许多,包括路况。

**北面是群山丘陵地貌,风景倒是不错,而练山就在这条路上,它与平山连成一片。**县内的马场大小有十九座,练山马场算是规模较大的,有十七顷十三亩多。而小的就很小,像灵岩山场就只有一顷四亩大。

马场荒废的很多,事实上十九座只是南太仆寺登记在案的马场,而实际有些已经荒废,而有些却是官田私占。即便是现存的马场,抛荒的地也很多,因为朝廷的牧马政策改变了,而南方又不盛产马匹,也就没必要存在那么多马场。再者山地并不太适合种植庄稼,如此就更没人愿意佃田,除了邬阑。

以至于在她租下这片马场前,整个**县的草场岁赋不过四十六两九钱三分二厘二毫九丝一忽,姑且算作五十两吧。

谢三多并不着急,他慢悠悠的骑着马,一路走来,一路欣赏。让他惊讶的是,现如今的**县变化大大出乎他意料,也就半年时间没来而已。

好比这条通往赛马场的道路明显宽了不少,而且路两旁大至酒楼客栈茶楼、小至豆腐铺、茶摊,仿佛是一夜间冒出来的,还有各行各业的小贩,就沿着道路两旁叫卖,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也让这条路的人气及旺。

此时天色渐渐暗淡下来,眼见两旁立的油灯都亮了起来,而且蜿蜒一路,把灰色的天空都照的如同白昼。

灯下被照亮的地方更是人声鼎沸,嘈嘈杂杂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简直让人无所遁形。往来各色人等,要么骑马坐轿,要么坐上最新式的四轮马车,来往穿梭……

简直好不热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