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女伯爵 > 044【调结构 下】

大明女伯爵 044【调结构 下】

作者:莺影莹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22:14:49 来源:笔趣阁

“要证明结构不合理,还得再看其他三项,一是盐课,二是关税,三是杂课。”

“阑司珍还是画柱状图来解释吗?”

邬阑笑笑,又抽出第二张大纸,然后将它挂在木板上展平。

三人一瞧,纸上画了三个大饼,杨鼎臣一下没忍住笑了:“原来是大饼……看得我好像饿了。”

李道汝嫌弃地看着他:“你自己画个大饼就不饿了。”

“好了诸位,这图呢,叫饼状图,这样很直观,比如盐课这幅饼图里,两淮盐就把这大饼划拉走了一大半,河东、两浙又划拉走两大牙,剩下的长芦再切掉一牙,其他的什么云南福建山东,就所剩无几了。”

“其实盐课好统计,每年基本1百万出头,算是比较固定的收入。接下来再看钞关,户部掌握了七个钞关,其中临清占到近四成,河西务(天津)占到近一成,这就半壁江山了,再加上崇文门,所以钞关收入中,北方是占了大部分。这同时也说明,这些年的商贸其实是向北方在流动,而非北方向南方流动。”

“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以后做买卖的机会在北方啊,这都不懂?”

“再看第三幅,杂课收入……”虽然图是邬阑自己画的,可每看一次,眼里都不禁露出难言的意味。

“单看两个直隶,杂课所占最重,哎,这不由得让我忆起当年创业的艰辛呐……”

李道汝知道这个梗,只是不好笑出来,于是只有紧紧抿住嘴,尽量让表情显得正常。

“好了不说这个,继续画大饼……”

“依这三幅图所示,咱们呢就把金额累加起来再看,盐课是117万1619两,钞关是40万2308两,杂课是32万9049两,再加上去年田赋的统计,1619万7189两,总计是:1811万167两。”

哎,邬阑看到这数字,不禁直摇头,说句不好听的,赛马场再过两年的发展,也能达到这样的规模,而这个,竟是一个如此之大的国家的全年收入!

“诸位有什么想法吗?”邬阑问道。

“说不出来诶,好像挺多的,又感觉很少,如果不是少也不会收支不抵啊。”

“这里还要说明一下,这是全部折银之后的数据,因为赋税里有相当份额是本色收入,为了好统计才全部折银,而折银率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只有按照户部的汇估价来进行换算。”

“阑司珍,有没做过支出的统计?”

“有,等等,”说完邬阑又从一堆纸中抽出一张,同样挂在木板上。

“还是做的饼图,比较直观,分了这样几项:边镇粮饷、宗藩、内府供用、营卫官军俸粮、官员俸禄。在看此图之前,我还要再说明一下,这个账只是户部的账,不含工部、兵部、礼部的收支。

“明白了,”

“就以百为率,其中边镇粮饷为百分之45,营卫官军俸禄百分之14,内府供用百分之20,宗藩禄粮百分之20,官员俸禄……可以忽略不计。”

杨鼎臣不由奇道:“为啥要忽略不计?”

“因为它少啊!就像本官堂堂正六品,每月居然只有七斗米的俸禄,折合银子三钱五分!”

“哈哈……”李道汝终是没忍住笑了:“不对吧,阑司珍,你现在国子监监生,每月还有一石米呢。”

“哦,对吼……”邬阑这才想起还多了一石米,一共一石七斗,工资翻倍了啊!

“好了,继续这头,边镇粮饷和营卫官军俸禄姑且将它们归为一体,我称之为军费开支,这个军费占了近六成。至于为什么这么多,这是陛下和相关部门该关心的事,我们只做分析支出构成。”

“内府和宗藩没得说,就是这官员俸禄嘛,我认为应该大大的提高!”

“看来朕的女官对朕颇有意见啊……”

一个磁磁的嗓音突然在空间中响起……邬阑第一反应居然是外发信号?

四人扭头一看,豪嘛,一大帮人都在门口挤着听壁角。李道汝三人下了一跳,连忙起身上前去行礼。

邬阑也没料到皇帝带着一大帮人在偷听,她眼珠转了转,在心里寻思开了,刚才有说过分的话吗……好像有,没有?”

她讪讪的走上去,行躬身礼,道:“陛下您百忙之中还拨冗前来,实在让此地蓬荜生辉啊。”

“嗤……”永明帝略带嘲讽,道:“你这成语还能一串一串的说,看来最近读书卓有成效啊!”

“嘿嘿,那是那是,主要还是国子监的老师们认真负责。”

“行了,你也甭废话,继续画大饼吧,朕接着听。”

邬阑不禁奇怪:“陛下,您从哪开始听的呀?”

“从柱子就开始了……”

“哦。。。”

四人又回到原位,然后再一帮人挤进来,整个文渊阁书库里顿时显得满满当当。邬阑只得挪到木板那里,站着继续讲解,而李道汝三人也被挤到一边,又显得有些拘束。

“讲哪了?哦对,支出说完了……”

邬阑抽出最后一张纸,同样挂在木板上,展平。

“这就是统计出来的收入构成,诸位可以看看,还是以百为率,其中光田赋就占了百分之90!然后盐课占百分之7,关税占百分之2,杂课占百分之1。”

“刚才分析了收入少的原因之一,是田赋在减少,而田赋又占了总收入的九成,也是导致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那么我不禁就要问了,有没可能不让收入减少呢?”

“你只说了原因之一,还有别的原因吗?”永明帝突然问道。

“呃……有的,只是田赋占主要因素,第二个原因其实要考虑财政收入的货币化问题。”

古德海也随着永明帝一同前来,邬阑他们讨论的是户部财政问题,所以他自然听的很专注。

“这怎么解释?什么叫货币化?”

“银两铜钱宝钞这些统称为货币,财政收入过去以实物为主,自一条鞭法之后,银子才逐渐增多,但占比还是很少。就以去年的户部账来看,收入当中可分为实物收入和货币收入,其中货币收入只占了百分之42,但是再看支出,其货币支出接近百分之50。账虽然可以做平,也可以全部换算成银两,但实际却是要真金白银的拿出来,货币支出多于收入,自然会导致现金流短缺,也就是白银短缺,就会显得捉襟见肘,但是账上却显示不出来。”

古德海听明白了,但灵光一闪,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那要是将俸禄全部改为本色……这个现金流估计能省不少。”

首辅李琚也在场,他一听古德海之言,连着咳嗽几声,以示提醒。

“咳咳,古尚书啊,阑女官刚才也分析了,官员俸禄的支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你这样能省几个银子?”

邬阑简直没有语言能够再形容。。。

“嗯哼……邬阑,继续,”永明帝及时发声。

“再回到大饼图,刚才说到田赋收入占了百分之90,那么能不能做一个调整呢?比如增加其他项的收入,减少对田赋的过渡依赖?答案自然是可以。先看盐课,这部分收入相对固定,调整空间不会太大,所以就只有关税和杂课收入。而这两项又有一共同特点:都是对商品或者服务进行征收,可以归为一类,我姑且称之为‘流转税’。”

“为何叫流转?”

为何叫流转?邬阑一下不知怎么解释了,她想了想,干脆这样说:“关税不就是对船进行征收吗?船难道不是流动的?坐商虽然坐着卖,但所售货物却是通过船运来的……”

“哦………………”古德海恍然,却还是没懂。

“咳咳,邬阑,朕知道你的意思了,继续说思路就行。”

“陛下,臣最后再总结一下,要想改变财政入不敷出的窘境,最好是立足于现有的规模,进行结构调整。具体就是增加关税和杂课的占比,减少对田赋的过渡依赖,这就是我们制定发展规划的思路。”

“好,接着说,”

“那么所有的规划都围绕这个思路来,怎么增加关税?怎么增加杂课?不可横征暴敛,就谈怎么提高收税的增量。”

“增量,怎么理解?”永明帝问道。

邬阑没有急着回答,而是静下来思考了片刻,才郑重答道:“陛下,收税,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权利,同样也是义务。而对于大明的每一个士农工商者来说,缴税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权利。”

永明帝微微一笑,道:“何为权利?何为义务?”

“简单点讲,国家收税该收,我作为子民依法纳税,这就是义务。但义务之后,是不是也可以让国家也给点优惠政策呢?能让我的生意越做越红火,钱越挣越多,这样我将来不是纳税也纳的更多吗?当然,也要允许在合法的情况,能合理避税……”

永明帝就知道不能给她机会说话,给她机会就‘胡说’:“行行行~朕知道了,继续!”

“再简单点吧,建立经济开发区!”邬阑也‘毛’了,老不让自己说这是咋回事嘛!

“好!两日后,朕等着你来诏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