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女伯爵 > 055【西苑观戏】

大明女伯爵 055【西苑观戏】

作者:莺影莹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22:14:49 来源:笔趣阁

西苑非一日而成,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此处既有森林草木的荫翳之美,也有烟波浩渺之胜,较之围城之内的紫禁城,这里无疑是自在的,也是辽阔的,抬头望去,不再是层层叠叠的黄瓦红墙,而是宽广的天地。

西苑与紫禁城仅一步之遥,但别小看这一步,它意味着没有规矩的约束,身为皇帝也可得暂时的自由。没有案牍的劳神,没有君臣之间对立,没有按部就班的上朝,也没有经筵日讲的枯燥,更没有做丈夫、父亲的责任。

城外的人想进去,而城里的人想出来,这话用在皇帝身上也再合适不过。只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只不过是没有围墙的城,与其微服出去,不如建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理想国’。

而西苑就是明朝皇帝心中‘理想国’,当然朱仲檐也莫不如是。

他好看戏,这似乎是嵌在骨血里的基因,就像戏曲里的帝王角色,他不过是在扮演自己,假如非要给皇帝的戏剧人生取一个名目,不如就叫《逃出紫禁城的…天》。

六月初二,本是皇后令旦,照规矩宫里先办了一波,至六月初五,永明帝又驾幸西苑玉熙宫,与众臣游宴其中。

内廷的戏剧并非礼部和教坊司负责,而是由钟鼓司负责,实为三波人,钟鼓司、四斋和玉熙宫,有传奇、打稻、过锦、水傀儡、狮子舞、杂技诸戏。

内廷也会搬演外戏,诸如弋阳、昆山诸家俱有,本来都是内臣各率其曹,但恰逢杜玉奇进京,是以,此次的游宴同样邀请了她与她徒弟雪衣。

搬演设在玉熙宫,而这之前,皇帝与一众大臣已欣赏了打稻和水傀儡戏。

这类都属于祝厘性质的杂戏,像那打稻戏,就是演民间官吏征租、词讼等事。过锦属于雅俗并陈,全在结局有趣,似讲笑话一类。而水傀儡戏就讲究了,其排场豪华与行头砌末的讲究,无不体现皇家的考究与繁复。

水傀儡所用木偶皆由质轻的木质雕成,有海外蛮夷、仙侠、将军、士卒等像,高二尺余,用五色油漆涂画,每一个都栩栩如生。底安一榫卯,以竹板承之。演戏则在水池中,用纱围屏隔之,操纵木偶之人在围屏之后,半身入水池,在水下游移转动,而且水池内亦有活的鱼虾蟹、螺蛙鳝、萍藻之类浮水上。

钟鼓司的掌印就领着一班内臣次第让人物托浮水上,游斗玩耍一番,再配上鼓乐喧嚣,而另有‘配音’之人,在旁宣白题目,替傀儡登答,赞导喝彩……

一场水傀儡戏,其人物器具由御用监制备,水池鱼虾等,内官监制备,围屏帐幔等,由司设监制备,锣鼓等,由兵仗局制备……如此一场戏,就动用了六七个监局共同承应,而这等规模的水傀儡,也只有宫廷才能完成。

永明帝和一众臣子看的兴致盎然,于是觥筹之间,似乎君臣关系也融洽了不少。

然而李琚看的明白,这一切只是表面上的和谐。

君臣关系的嬗变,是自秦开创大一统之后,就已经与先秦儒家的构想背道而驰。法统之下的尊主卑臣的君臣关系,总是以一种生硬的形式存在。

朱元璋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以文官为其治国体系中的中坚力量,但又无法解决人性中的私欲,他好用峻法,重典治国的后果就是,朝野上下一片肃杀。

这种酷政也造成士林普遍的忧惧心态,试想若是士人普遍缺乏政治主体意识,又何谈得君行道?

而不郊,不庙,不朝的万历,君臣关系已至极度疏隔甚至变本加厉,上与下交争,朝与野异议。主上对谏臣动辄施以廷杖之辱,臣下不惜讪君卖直来博取清名。士人之间亦好相互攻讦,竞气矜名,道德已沦为士人交争,获取政治资本的工具和手段。此中情势,为万历时的政圮德荒做了最恰当的注解。

其实李琚隐约摸到了嬗变之下的君臣不和,大都源自官僚这个群体组织。无论宋还是明,官僚无不是一个精致而复杂,庞大而且等级制度分明的组织系统。

当组织从一种手段变成一种目的,其首要目的就变成了维护组织本身。而官员的注意力则从实现‘得君行道’的社会职能,转到官僚组织自身的规则上。所以官员宁愿在等级尊卑,地位升降,利益分配,关系协调,组织效忠等事情上,耗费大量的资源和精力,来维护其合法性和存在的必要。

永明帝对于官僚的不满,或许在于前车之鉴,他是希望文官能在社会性上提供更多的公共管理,而非只是追求组织利益,尤其痛恨那种以学术败坏导致的士风败坏,而来侵夺天子之权,这本身就是对皇权的僭越。

社会发展至今,皇帝反而不希望官僚群体的意志就完全成为国家意志,尽管他自己本身也是这个群体的‘合伙人’,这是他作为帝王体现出来的矛盾的一面。

也许这也能解释他某些异乎寻常的举动,好比任用女子为官。同时李琚也明白,永明帝他虽不好峻法,但对于官僚群体的出界,未必不会下狠手惩治。

换戏的空挡,钟鼓司掌印进前来禀,说玉熙宫那里已准备妥当,

永明帝一听大为高兴,对诸臣道:“诸位爱卿,就随朕一同前去吧。”

杜玉奇是沈香班名伶,沈香班是昆班,而且深受太后老人家的喜爱,在西苑之前,皇后的令旦庆典上,已经搬演了几出。

杜玉奇拿捏最好的是《牡丹亭》里的“离魂”,而今天搬演的两场,一场是皇帝亲点的一折“劝农”,另一折则是“春香闹学”。

“劝农”讲的是南安太守杜宝下乡巡行乡间,劝课农桑之事。‘中国伊古以来,以农桑为本,内治之道,首在劝农’。

而“春香闹学”则说侍女春香为杜丽娘的伴读,儒学生员陈最良是教她的老师,因讲课枯燥无味,又长久闭守学堂,小姐深感烦闷,春香则仗持小姐在侧,再三扰乱学规,弄得老学究非常生气。

整出《牡丹亭》里隐喻了一个世界,恰是当下现实社会的真实反应,戏里的三个男性人物:杜宝、柳梦梅和陈最良堪称当下读书人的缩影。杜宝已入仕途,柳梦梅尚在路上,陈最良则白发蹬蹭,他三人几乎囊括了读书人奋斗一生所面临的一切情形。

柳梦梅以才自诩,一出场就带着蟾宫折桂的梦想;陈最良读书最是刻苦,最终不过是一介腐儒;既是杜宝,得仕之后文韬武略治国平天下,只是他一登场即唱:

“西蜀名儒,南安太守,几番廊庙江湖。紫袍金带,功业未全无,华发不堪回首,意抽替万里桥西。还只怕君恩未许,五马欲掷踢……”

一曲满庭芳,似乎还道不尽其仕宦生涯的忧患与疲惫之感。

李琚每每听到此处,心中都不胜感慨,就像说的自己一般,所谓‘弥天都是网,何处有闲身’?

他年纪大了,人年纪越大越发喜爱回忆当初,想当年他李琚还是皇帝亲点的探花郎,样貌英俊潇洒,意气是何等风发?父亲就问过他:

“吾儿可知为官之道?”

他答父亲道:“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见,则以天下为己任,隐,则隐于山林、隐于市井、隐于庙堂……”

他满以为能换来父亲的嘉许,只可惜父亲只有沉默……

汲汲于功名利禄,生活变得了然无趣,到头来活成连自己都讨厌的样子,每每对镜端详,那苍老的眼神,深深的法令纹,眉头隆起的川字,无一不是岁月对自己的‘奖励’。

所以他明白了父亲的沉默,原来代表了一种悲哀,就像看着自己明明在走一条不归路,却始终无法开口劝阻……

李琚有些恍惚了,明明只是一出《牡丹亭》,偏生出楞多的感慨?

他无奈笑了笑,从袖中掏出方巾,摁了嗯眼角,再把方巾对折,放回袖袋中。

而此时台上,净(农民)唱:啊啊啊哦呵!闾阎缭绕接山岭,春草青青万顷田,日暮不辞停午马,桃花红杏啊呀竹篱边,啊啊啊哦吓……

白曰:啊呀,好滑吓!

“锁南枝”:泥滑喇,脚吱沙,短耙长犁在怀内拿,夜雨撒菰麻,天晴出粪渣,香风合奄鲊。

众人:过来,见了太老爷。

净(农民):是哉,到有舍官府拉里,让我放下子锄头拉介,嗳喳来,太老爷拉朵上头,农夫叩头哉。

生(杜宝):你歌得好。

净(农民):无啥好听个。

生(杜宝):夜雨撒菰麻,天晴出粪渣,香风合奄鲊。父老们,可知粪是香的?焚香列鼎奉君王,馔玉炊金饱即妨,直待饥时闻饭过,龙涎不及粪渣香……

“哈哈,好一个龙涎不及粪渣香!”永明帝听到此处也是笑了。

众人见皇帝都笑了,便也跟着一同笑了起来。

李琚笑叹:“都说庄家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臣倒是听过一个笑话,说一乡民在十里外赶集,肩上挑着几十斤担子,刚出集镇,即欲解手,此乡民不愿将粪留在荒山野岭,愣是强撑着疾行十里,便在自家粪池,后来十里八乡都盛赞他,真是个会过日子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