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虎啸 > 第一百四十二章 桑田与启发

明末虎啸 第一百四十二章 桑田与启发

作者:遥远之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3:46 来源:笔趣阁

八天后,一脸泥水的郑如宝兴冲冲地跑到李啸处,大声告诉他,到现在为止,一千亩盐碱地已改良完成。

“如宝,做得真不错。我李啸没有看错人啊。”看着一脸泥水的郑如宝露出憨厚的笑容,李啸十分感慨。

“李大人如此看重小人,小人定当尽心全意为大人效力。“郑如宝连声说道。

“那桑苗可曾买好?”李啸想了想问道。

“大人,小人改良土地的第二天,就和李长材大人去安东卫城定好了,是产量较好的鲁桑。按10棵桑苗1钱银子购买,共买了130万棵,花了13000两银子。可把那卖桑苗的店主给乐坏了,他告诉小人,说他是从整个山东才弄到这么多桑苗呢。”郑如宝笑得真咧嘴。

“价格倒还合适,不知道产出会是多少?”李啸又问。

“大人,按小的经验,一亩地可种桑1300多棵,产桑叶1500到1600多斤,每亩地的桑叶产量可养蚕虫10斤,得到生茧100斤,最终可缫丝10斤。而且桑树寿命长,若成活后,可有十多年的丰产年限呢。”一连串的数据从郑如宝的嘴中侃侃而出。

李啸心下甚喜,看来这个郑如宝真是个种桑养蚕的行家呢。他说的数据与明朝松江府的资料大抵相同,可见此人应该没有说谎。

“如宝,那现在一千亩桑田要管理的话,需要多少桑蚕户?”李啸又问道。

“种桑养蚕,相比种粮食的农活要轻松点,两个成年劳力至少可管理20亩地,但因为现在我们桑户与蚕户为一体,这样的话,一户人家2个成年劳力管10亩地还是可以胜任的。除了可收获桑叶用于养蚕外,另外桑树所结的桑椹,也是可作为粮食吃呢。”郑如宝笑着说道。

李啸笑了,他知道。这桑葚在古代,一直是做为粮食食用的,当年南北朝时期,燕成武帝慕容垂缺粮之时。就曾强迫桑蚕户进献桑葚以充军粮,结果饿死桑蚕户无数。

“哈哈,这桑椹就留给桑蚕户自已吃吧,本官不会如此与民争利。那就如你郑如宝所说,我拔给你100户家属。来管理这些桑园吧。”李啸也笑了起来。

“多谢大人,现在正在桑树泡种之际,可利用这段时间先将家属所住的草棚修好。”郑如宝建议道。

“很好,此事我安排李长材去办理,如宝,以后这些桑蚕户由你统一管理。等过几个月桑树开始出叶后,我还会及时建立缫丝厂,到时统一收购桑蚕户的蚕茧。”李啸朗声说道。

“谢大人,在下定会更加尽心尽力。”

一周后,桑苗根系已长全之际。100户桑蚕户的草棚业已搭好。被选中的100户家属,共256人带着行李与农具,欢天喜地地离开了马耆山。

李啸兑现了自已的诺言,让在这次改良盐碱地中表现最突出的家属前去,这样一来,马耆山剩余了1569名家属。

这些家属临行前,李啸告诉他们,这些桑田乃是雄唐所公产,因他们表现突出,才授与他们耕种的权力。要这些桑蚕户努力耕种。不可抛荒,不可转卖。现在种植的桑树由雄唐所的存银中出,不用他们另外交钱,只是若以后桑苗死亡的话。才要自已出钱去重新种过。在产出蚕茧后,第一年每亩交蚕茧10斤为税金,从第二年开始,则每亩交15斤,从此永为定例,不再加税。其余蚕茧则由蚕桑课统一按市价收购。而桑树所产的桑葚。则留给桑蚕户自已食用。

李啸的的话语,迅速地被桑蚕户们的热烈欢呼所淹没。

一张张激动的笑脸望向李啸和他旁边的郑如宝,让他们二人都充满了成就感。

看着郑如宝带着这些桑蚕户离开后,李啸忽然想起,应该去看看铁场挖矿的情况了。

他随即带着李长材前去。

这几天,随着各地民政司分所的建好,付铁、刘一显、李忠文等人均按计划去了各民政司分所任职。当然,每所由14名伤残军士所组成的镇抚大队也随之前往。

李啸安排,现在南和区的民政司分所长不再由李长材兼任,而是让卖完刀剑回来的常正担任。这样,李长材便可留在身边,随时听侯安排。

一个多时辰后,两人来到了马鬃峰不远处的挖矿场。

这一天风很大,犹然清冷的寒风呼啸地刮着。整个挖矿工地上灰尘漫天,呛鼻难闻。敲打凿击之声与监工呵斥之声不绝与耳。一辆辆装满了铁矿石的板车,顶着漫天的风沙,艰难地拖往炼铁高炉的位置。

很快有辅兵向颜均报告了两人的到来,颜色均一脸兴奋地跑了过来。

“不知两位大人前来,颜均有失迎讶。”颜均笑着拱手说道。

“颜作头,这些俘虏做事如何?”李啸问道。

“回大人话,这些俘虏来这里干活,开始之时,颇有怨言,不过,被军兵们打过一顿后,都老实了,现在干活还算卖力。”颜均回答道。

“颜作头,这些人干这挖矿苦活,也实为不易,平日里,伙食方面也尽量弄好些。”李啸看着一个用布包了头面摭挡灰尘,从自已面前用力推着一辆装满矿石的板车走过的瘦弱俘虏,皱眉说道。

“大人,你放心吧,我也知道干这重活不吃好是不行的。他们的伙食,与马耆山的家属们都一样,我还额外给他们加了另外份量的鱼肉,绝不会让他们干垮的。”颜均赶紧回答。

“颜作头,你看这些矿石,里面含铁有多少?”李啸手里拿着一小块赤红色的铁矿,想了想问道。

“禀大人,以小人经验,约含铁一半。”

李啸知道,颜均所谓的含铁一半,其意为内含50%的铁普通铁矿。

“颜均,现在一天一人可挖多少矿石。”一旁的李长材问。

“现在设备缺乏,基本上,一个人一天可挖二百斤吧。”颜均面有难色地说道。

李啸心下暗暗计算了下,一人一天200斤,700个俘虏一天也能挖个7吨了。如果挖上一个月,就有21吨铁矿可以挖出来了。

前世读机械系的李啸,选修过冶金科目。他知道,哪怕按现代工业的要求,如一吨含铁量为50%的普通铁矿,因矿砂中的残铁不可能尽脱,再加除杂与去除水分,最多也只能炼出450公斤的钢铁。

当然,现在明朝的工业水平来说,钢铁产量只会更低。李啸看过介绍明朝产铁状况的书,在明朝很多地方,因为工艺原始,一吨含铁量为50%的普通铁矿只能产出不到300公斤的铁,如果矿石中含硫磷砷等杂质多的话,能产个200公斤就不错了。

李啸心下决定,不能完全照搬明朝的生产方式,自已一定要开始研究最能与明朝现有技术相结合,但能更快更好地生产钢铁的方法。

李啸犹在沉吟,却听得颜均叹道:“李大人,现在若要重新再建高炉,又得去安东卫城或附近县镇购买砖头泥灰,若是这些东西,都能自已造就好了。可以省一大笔钱呢。”

颜均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却瞬间点燃了李啸脑中思维的火焰。

对啊,为什么不能自已造?

雄唐所不久便要各处都要大规模建设,砖头与泥灰当是需要大量生产的东西。

若还只是在外面买,成本太高不说,定购运输都要耽搁时间。

现在自已盐碱地已改良完成,人力充裕,工匠亦有,所缺的,也就一点技术而已。

那么,我用前世的学识,应当可造出比这个时代更好的砖头,泥灰,哦,也许应该叫它水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