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虎啸 > 第二百章 蝴蝶效应

明末虎啸 第二百章 蝴蝶效应

作者:遥远之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3:32 来源:笔趣阁

不多时,兵部尚书张凤翼颠颠地前来,颤颤地在崇祯面前跪下, “微臣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

“谢陛下。”

崇祯注意到,这样大热的暑天里,兵部尚书张凤翼脸上却是一团青黑之色,神情颇为憔悴,甚至整个人都显得颇为佝偻。崇祯心下暗叹,现在大明到处兵荒马乱,战火遍地,可以想见张凤翼每日是何等操劳,这个兵部尚书,实在是个难做的职位啊。

崇祯示意让小太监给张凤翼搬来一个小凳子,让他坐下说话,受此恩宠的张凤翼一脸受宠若惊之状,再三致谢后,方斜签着身子坐了半个身位。

“伯起,你且看看这个。“崇祯让一旁的小太监将那封骆养性的密奏递给他。

张凤翼迅速地看完了,崇祯看到,这个兵部尚书的神情似乎在一瞬间陷入一种呆滞,手捏着密奏的纸页,双眼怔怔出神。

“爱卿,此为骆养性奏报之京师近来流言,伯起你是兵部尚书,对此可有何看法?”崇祯轻声询问道。

张凤翼仿佛在瞬间回过神来,他颤颤地站起,向皇帝拱手而道:“微臣以为,此事断不可轻忽,可将那李啸详细审查,如情况属实,当从严治罪。”

崇祯吃了一惊,这个张凤翼的处理办法,与温体仁所说,可谓截然相反。

见崇祯皱着眉头地保持沉默,张凤翼接着说道:“陛下,祸患常积于忽微,李啸纵往日有功,若真有投鞑之心,却不可不防啊。”

崇祯绷着脸道:“伯起,此事尚是流言,并无实据,如何可对李啸大加审查?”

“陛下,正因此事尚在流言阶段。方可防患于未然啊。若真等到李啸率众投鞑之际,朝廷复有何法可制!”

张凤翼说得急切,顿时咳嗽连声。

“伯起未免防患太过,朕恐此举会寒忠臣良将之心啊。而且。此事若真是鞑子所造的流言,到头来,最终损害的是朝廷与我大明将领的关系。”崇祯长长地叹了口气,他年轻而憔悴的脸上,满是忧虑。

张凤翼闻言一颤。正欲说话,崇祯却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伯起,若今后,鞑子每造一个流言,朕便对相关将领怀疑审查,则我大明能战之将必然人人自危,复有谁敢再为朝廷效力!” “陛下所虑甚是,臣只是希望防微杜渐,莫等到事情到了不可收拾之境再来处理,就麻烦了。”张凤翼低声回道。

宫殿中。一阵短暂的沉默。

“陛下,在下在想,此事,当可从两手准备。”张凤翼仔细思考了一番说道。

“讲。”

“第一步,立刻暗令山东巡抚李懋芳与山东副总兵刘泽清严密注意雄唐卫动向,如雄唐卫确有异动,可紧急出兵制止李啸投鞑。”

“哦,那第二步呢?”

“第二步,可相机将李啸调出雄唐卫,改任他卫指挥使。最好安排至山西、河南等地,一可让其发挥作战才能,二可将其与鞑子更远地隔开,李啸便是想投鞑子。想离开我大明之境,却非易事。”

张凤翼说完,心下自以为得计,他一脸期盼地望向崇祯皇帝。

谁知,崇祯听完他的计策后,却并没有多少开心之色。反而更是愁眉不展。

“伯起,你这计策看似防范良好,只是,朕只恐李啸会因此而寒心。”

“陛下,李啸不过大明之指挥使将领,难道竟有不能调动之理!李啸若果真如此,岂非更验证了其有不臣之心?”

崇祯顿时又陷入了沉默。

宫中一片死寂之时,忽然,殿外,有脚步声紧急传来。

一头一脸汗出如浆的司礼监大太监曹化淳,气喘吁吁地出现在乾清宫门口。

“曹大伴,为何如此急切。”崇祯急忙发问。

“禀皇上,奴婢接到监军卢九德的紧急奏报,说京营总兵王朴与河南总兵官左良玉不和,原定倪宠、王朴、左良玉、李卑、邓玘等将领一同聚剿流寇之计,因左良玉不愿与王朴配合,故意迁延不进,未能按时到达指定战场,导致流寇罗汝才部,趁我大军合围不密,窜出包围圈,一路东进,已入山东兖州之境矣。”

曹化淳气喘吁吁地说完,崇祯脸上已是怒色勃然,而张凤翼原本青黑的脸色,则又增加了一层土灰般的黯淡色彩。

原本讨论李啸之事,迅速地被转移到河南的战局上来。

“张伯起!那左良玉为一已私怨,竟至朝廷剿匪大计于不顾,着实可恨至极!你速速去调查此事,若情况属实,定当严办!”崇祯愤怒地对张凤翼吼道。

张凤翼立刻伏跪于地,口中连声说道:“属下一定严肃查事此事,请陛下宽心。”

崇祯其怒犹未遏,他朝着张凤翼继续吼道:“速令山东巡抚李懋芳与总兵刘泽清,调集山东兵马,一定要将进入山东的流寇全部消灭!”

“微臣谨遵圣谕!”

崇祯六年七月十九日。

流寇罗汝才部,率部下近4万之众,跳出明军的包围圈,全军一路东行,从河北开州之地,进入山东兖州府曹州之境。

罗汝才,陕西延安人,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为人狡诈多谋,反复无常,别号曹操。崇祯初率众起事,后为农民军三十六营主要首领。

外号被称罗曹操的罗汝才,高材却是相当高大,一张满布疤痕的国字脸上,两只三角眼炯炯有神,他身穿一身缴获的华贵山文甲,头戴六瓣明盔,系着红绸披风,手执马鞭,领军前行,模样好不威风。

手下大将东山虎一脸谄笑地附过来:“罗大帅,小的没说错吧,明军全部集中在河南,想一举聚歼我等,现在我等跳出这包围圈,来到了兖州之地,却是再无人能制了。”

“嗯,幸得你的手下禀明了消息,让军得以趁虚进入山东,现在我军已一路顺利到达兖州,岂非天意。”罗汝才仰天大笑。

有熟悉历史的读者肯定会问,这罗汝才不是一直在河南河北之地与官军激战,并最终南窜勋阳、襄阳吗?却为何,到了山东来了?

说起来,罗汝才能不按历史的真实走向南窜向湖北襄阳,却来山东,却是源于李啸的一次小小的改变历史的举动。

今年春际,罗汝才手下大将东山虎的属下一部,窜入山东蒙阴县的蒙山上,与当地匪部合流,相机攻占县城起事,后被蒙阴县令董加谟邀请李啸军迅速击败。

李啸不知道,正是自已的这一举动,竟造成了一场蝴蝶效应,成了罗汝才部进入山东的契机。

李啸军攻占蒙山之后,残存的十多名东山虎部属下立刻逃离,几经辗转,返回了河北之地,立刻向东山虎禀报了山东的实际情况。

因为这些人的提醒,东山虎随即向其他进入山东的匪徒下达命令,要他们密切注意山东的当地局势,随时禀报情况,若有不利,紧急撤回。

谁知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些从此开始不时向他禀报消息的匪徒,最终把山东之地朱大典刘泽清等人与雄唐卫指挥使李啸内战的消息告诉了他。

东山虎随即把这个消息告诉本营统帅罗汝才,头脑敏捷外号曹操的罗汝才,立刻知道,机会来了。

现在这山东兵马互相攻伐,不论谁胜谁负,其内部必然削弱空虚,那么,自已趁乱而入,当是极好的选择。

于是,在趁着王朴与左良玉不合的天赐良机,罗汝才部立刻跳出包围圈,一路向东行至兖州之境。

“传本帅之令,攻下曹州后,全军大掠三天,再向其他州县进军。”罗汝才一脸得意的冷笑,刷地拔出腰刀,向全军大声喝道。(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