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虎啸 > 第七十四章 如何封赏

明末虎啸 第七十四章 如何封赏

作者:遥远之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33:59 来源:笔趣阁

(); 此役,陈友德全军覆没,二百多人被杀,三百多人俘虏。李啸军阵亡8人,重伤5人,轻伤9人。

战果让李啸很满意,毕竟,这次参战的500多人的部队中,很多是由辅兵转为战兵的军士,还有相当多的是从登州当地招募的流民战兵。

可见,现在这样的老兵带新兵的训练方法,是相当有效的。如果不是这次机会来得突然,不得不紧急作战,而让这些人更加充分地训练的话,李啸有把握伤亡人数还要少得多。

李啸下令,如同上次一样给战兵们赏赐与抚恤,战死军士,每人一律发抚恤银子20两,伤兵每人发抚恤银子10两,另全部参战将士无论生死,每人赏银10两,队长与哨长每人赏银30两,内应苟言记首功,赏银100两。全部赏赐于回安东卫后下发。

苟言一脸喜悦,连连称谢,心下暗自庆幸自已及时改换门庭投得明主。

接下来,李啸本想如上次豫家沟一样,不砍叛军之头,而让他们留个全尸,让他意外的是,这次他遭到张行猛、雷傲、上官云杰等人的坚决反对。

“总旗,这些叛军恶行累累,死在他们手里的百姓怕不知有多少。这样的作恶,砍头实已为轻惩了。而且,朝廷以首级记功,不砍首级如何可行?就算总旗大人仁德,把尸体体全送登州大营,但五百多具尸体,如何有这么多板车来运?望总旗三思。”三人一齐跪地,拱手请求。

李啸沉默了,他明白自已这所以这样做,还是深受前世的影响,毕竟他不希望士兵成为嗜杀的野兽。只是,在这残酷的,你死我活的明末乱世,自已的人文关怀,会不会只会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会不会只会成为自已发展的桎梏?

自已还是太急了,这毕竟是几百年前的时代,在没有掌握强大的实力情况下,自已强行代入现代的人文观念,而没有考虑实际的环境和年代,应该说,这是一种错误。

以后肯定要更改这样以首级记功的野蛮方法,但现在,还是要服从大多数人的想法与意见,这才是明智的审时度势的做法。

李啸点头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但他还是加了一句:“那陈友德的尸体,不用砍了,给他留具全尸吧。”

在一片撕心裂肺的哀嚎与求饶声中,砍断颈骨的卟卟声连绵响起,最终,归于寂静。

全军首先回返高龙堡,李啸让张行猛取出100两银子,送给朱高山北侧的鳌山卫明军指挥官,感谢他们的配合。

张行猛应命而去,李啸下令,就地掩埋那些无头尸体,约一个多时辰后,尸体埋完。阴后,李啸全军回返高龙堡。

士兵们将五百多个血淋淋的首级装满了三辆大板车,陈友德的尸体和剩下近百个的叛军首级混放在单独一辆板车上,而李啸阵亡的军士则仔细摆放在另外的板车中,准备运回高龙堡附近安葬,另外,轻重伤员也分乘板车而回。

黄昏之际李啸全军抵达高龙堡,走近堡门时,李啸微笑地看着吴之菡欢喜上前迎接他们回来。

“谢谢吴姑娘前日及时送来这些大盾与长枪,今日阵战,我军方能大获全胜。“李啸凝视她的眼眸,真诚地感谢。

“这话说得让人舒服,唉,李啸,你要明白,这些大盾与长枪可以本姑娘亲自监督打造的呢,看你以后怎么谢我。”吴之菡飞了李啸一个白眼。

她顿了顿,又低声说道:“李啸,你这次定这么多武器,虽有我哥作保,但这些余款,你可是要尽快给工匠们付清啊。”

李啸点点头,微笑着拍拍她的肩膀说道:“之菡勿忧,我自有办法。”

这次李啸定这批武器,总价为12500两银子,除了已付的300两银子与上次吴之菡带工匠前来拉货时付的1500两银子外,李啸还需再支付10700两银子。

问题是,他再无任何银钱可用。

上次若非吴三桂亲自作保,李啸根本没办法从工匠手里接收这批武器,从这一点来说,李啸又欠了吴三桂一个大大的人情。

李啸内心感慨,这打仗,光是武器开销,便是要花钱如流水啊。以后自已一定要找到生财之路,这样方可不让自已的发展被钱财所制约。

至于如何还款,李啸其实心中亦有如下打算,首先,今天缴获的500多种刀剑盾枪之类战利品全部卖给海商蔡守,另外,估计这次胜仗之后,上面亦有赏赐,可以用来支付一部分。若还有缺,看看先从蔡守处借一些,等回返安东卫后,以贮存的绫罗绸缎抵给他。

随后,李啸迅速安排人埋葬军士,看望伤兵,同时安排战利品归仓,全军吃饭休息,那些首级与陈友德的尸体则放于堡垒内一处,由专人看管,准备明天一早便送往登州大营。

是夜,李啸全军欢宴,胜利的喜悦让堡内每个人都喜笑颜开。

次日凌晨,李啸安排张行猛、雷傲等人守堡,他带着上官云杰和几十名战兵,押着首级和陈友德尸体,连同几大车刀枪剑盾,前往登州大营。

李啸首先去了蔡守在登州大营外的商铺,很幸运,蔡守正在里面检查帐目,两人相见后,便立刻切入正题。

一番讨价还价后,这些刀剑枪盾,蔡守统一以6两银子一件收了,共计银子3000两,蔡守当场付清给了李啸。

随后,李啸对他说了,所购武器的缺额,蔡守闻言,忙说道,此事不难,李总旗若有不足,可以暂在他处相借,并同意李啸回返安东卫后用绫罗绸缎抵消所借金额。

“蔡掌柜大力支持,李某谢过,还望以后彼此多多合作。”李啸微笑道。

“李总旗仁义之人,小老儿有幸与李总旗做生意,真是缘份难得,还望总旗大人日后多多照顾在下生意。“蔡守那细眯眼又笑成了一条缝。

离开蔡守处,李啸和上官去杰二人,押着那几车首级与陈友德尸体直奔刘泽清处。

说来也巧,下人进帐通报李啸等人前来时,刘泽清正与山东巡抚朱大典商议军情。

朱大典,浙江金华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因山东局势糜烂,适逢原山东巡抚谢从治战死,朝廷遂将时任右佥都御使的朱大典提拔为山东巡抚,朱大典治军颇严,又于上月至今连续击败敌将耿仲明,斩杀敌将陈有时,终将这叛军的最后据点登州围得有如铁桶一般。朝廷大悦,遂提拔其为右副都御使,并继续兼任山东巡抚一职。

闻听李啸斩杀陈友德,斩叛军首级500时,朱大典与刘泽清皆是一惊,两人面面相觑了一下,彼此都从对方双眼中看到不可置信的神色。

刘泽清心下沉吟,这李啸,真是不简单啊,原本已把他闲置在高龙堡自生自灭,谁知此人竟然仅凭手里这几百兵将,又立得如此大功!

朱大典轻咳一声,对传令兵说道:“速领李啸进见。”

李啸留上官云杰在外看守首级车辆,随后自身随传令兵入觐,入得帐来,只见得朱大典正端在中军帐上首,身着正三品的文官常服,前胸绣着孔雀的补子,头戴金边乌纱帽,腰系淡绿玉纹花带,足穿厚底乌面朝靴,鬓边露出花白的头发,一张尖瘦而且满是皱纹的倒三角脸,眉毛稀淡,下面一双眼尾很长的三角眼倒是炯炯有神,两侧脸颊无肉内凹,下额上的胡须稀疏花白。

朱大典的样子,倒是与明史中描述得颇象。李啸暗想。

李啸想起来,明史中记载的这个朱大典,是个很奇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是文官,却擅长指挥作战。他极其忠君爱国,清兵攻入浙江老家后,他全家自尽殉国,但他却又极其贪婪好财,就职凤阳时,把当地搜刮得财尽民穷怨声载道。现在,这是一个充满矛盾难于评价的人物活生生地坐在自已面前。

“你就是李啸。”一声清朗低沉的话语从朱大典口中缓缓吐出。

“正下正是李啸,在下祝两位大人官运亨通,公侯万代!”李啸一脸恭敬。

朱大典与刘泽清相视一笑,朱大典的声音又不徐不急地响起:“李啸,听说你斩杀陈友德,斩得叛军500多人,可是事实?”

李啸将此次作战的简略经过对他们讲了一遍,最后补充说道:“属下不敢有欺,此为确实之数额,在下已将那陈友德尸身及叛军首级一并押送到营外,请大人验看。”

“哦,果真如此,那足见李总旗之战功卓著。泽清,走,出去验看一下。”朱大典脸上浮起灿烂的笑容,转头对刘泽清说道。

三人出得帐来,朱大典一眼便见得那板车上堆叠得满满的首级头颅,不觉脸色一变,一旁的刘泽清脸上亦是一脸惊讶。

朱大典快步来到车辆旁,他在陈友德的尸身旁站立良久,一脸怪异的表情,说不出是欣喜还是悲伤。

朱大典是个细心之人,叫过了多名反正后的叛军士卒来验看,基本上都确认,这就是叛军,很多士兵见到那些原本在一个饭锅里搅勺,现在却已尸身两处的叛军首级,还悄悄地流下了眼泪。

朱大典一脸喜悦地望着李啸,脸上的笑容如此灿烂,宛如一朵迎风而开的秋菊花。

“李啸,你做得很好,此次功劳甚大,我当奏明朝廷,为你表功!”朱大典拍着李啸健壮的肩膀大声说道。

一旁的刘泽清脸上也立刻露出了笑容,含义复杂。

“李啸,你先退下吧,我与刘总兵商议后,再给你回话。”朱大典说完,转身对旁边的传令兵吩咐一句,便让士兵带李啸和上官云杰去一旁的帐房中先休息。

中军帐中,朱大典与刘泽清上下而坐,朱大典犹自对李啸的战功称赞有加,而一旁的刘泽清却渐渐地眉头紧锁。

“李啸有如此军功,以我之意,可奏请朝廷,升李啸为千户,并且,除这些斩获首级,按朝廷议定规矩每个首级折给5两银子外,还需再请赏银,如此,方可激励将士之心,为大明奋勇杀敌矣。”朱大典望向沉默不语的刘泽清,抚须言道。

刘泽清脸上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随即消失,他低声说道:“大人之意甚好,只是,我怕那李啸恃功而骄,日后恐会愈加骄纵,难于管束啊。”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