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虎啸 > 第一百一十八章 晋升同知

明末虎啸 第一百一十八章 晋升同知

作者:遥远之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33:59 来源:笔趣阁

部队整编完毕,李啸随即又安排军兵家属入住。到现在为止,整个高龙堡中,全体军兵家属已达1900多人。

因现在堡内烧剩的好房子极缺,只能优先保证让老人与孩童入住,其余家属只能同挤在帐篷中暂以栖身。

看到高龙堡内拥挤混乱的模样,李啸心中极其盼望马屿的船队早些到来。他在心内盘算,在这一周之内,马屿的船队应该会到了。

当日接近黄昏之时,运送百姓尸体回村的刘扬壮后勤队与关质的枪兵丙队沉默归来。

刘扬壮告诉李啸,附近村子,几乎都被李九成叛军烧杀抢掠过,状况极为凄惨。大概有三分之二多的百姓尸体有人认领,共赔出安葬银子795两,其余尸体估计可能已是全家阖灭,故无人认尸,最后不得以全部火化掩埋。

李啸表情凝重地接过刘扬壮交上来的剩余银子,心下暗叹,这战争中的百姓,真真轻如草芥,何其可怜。古人云,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诚不余欺也。

三天后,在新兵与家属们熟悉了高龙堡的生活环境后,李啸亲自组织开展新兵诉苦大会,已有丰富经验的他和手下将领,很自然地将这场诉苦大会开办得极成功。

李啸没想到的是,这次的诉苦大会中,最受震撼的是三个葡萄牙人。

三名葡萄牙人被火器总头赵杰强拉过来观看,开始三人犹是满心不情愿,但很快,他们被深深地震撼了。

他们惊奇地看到一个接一个的战兵或家属站到人群中央,痛哭流涕地哭诉自已遭受的不幸与压迫,纷纷表达了加入李啸军的感激与幸运。最后,全体成员如山呼海啸一般,发自内心地高喊“为天下穷苦百姓而战!”“灭亡鞑子,消灭匪寇,打倒恶霸!”“效忠李千户!”“跟随李千户征战到底!”等口号。

身处这样狂热洗脑的氛围中,三个葡萄牙人顿时感到自已浑身的血液,似乎如那些战兵一样,处于沸腾的状态。

“我觉得,这位李千户,可能更适合做一个传教士,他的话极有煽动人心的力量。”三个人沉默地回到自已的房间后,萨琮首先开口。

“也许,我们应该向罗马教廷推荐这样一位来自东方的人材。”阿弥额尔揶揄道。

“哈哈,你不担心他抢了那些只会照本宣科的红衣主教的饭碗吗?”萨琮眉毛跳跃着回答。

“二位先生,鄙人觉得还是等我们获得了自由,再来讨论是否向罗马教廷推荐此人,会更合适而体面。”拂朗亚兰达皱着眉头打断了他们兴致勃勃的交流。

“嘿,亚兰达,不要总把他当成登州那可恶的孔有德一样看待好不好。至少,他从未拷打过我们,也从未让我们挨过饿,甚至从未骂过我们一句脏话。而且,今天我亲眼看见,他可远比孔有德更受那些士兵爱戴。”萨琮摊着手对拂朗亚兰达说道。

“我也赞成,我在想,如果我们能给这位千户带来更多的帮助的话,他也许会给我们可观的报酬。”阿弥额尔附合道。

“哦,二位先生的意思,是要我们为了几块金币,放弃自由和白种人的高贵尊严,去向这关押我们的李啸摇尾乞怜吗?”拂朗亚兰达反唇相讥。

三人的谈话不欢而散。

李啸上报叛军首级后的第三天,山东监军高起潜的奏章,被司礼监秉笔太监曹化淳紧握在手中,他一路颠颠地小跑着,快步向乾清宫而去。

曹化淳,祖籍江苏徐州,明永乐二年家族迁居顺天府武清县王家坨,十二岁入宫,因为人机敏勤谨,受大太监王安赏识,被分派入信王府中陪伴侍奉五皇孙朱由检。朱由检当皇帝后,对这位陪伴自长大的太监感情极深,亲切地称呼他为曹大伴。崇祯五年时,曹化淳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并兼任东厂提督。

山东叛军全力突围的消息,深深震动了大明朝廷,也让崇祯皇帝大为震惊。

原本他以为,叛军只会在登州城中苟延残喘,最终会被明军海陆合围加以消灭。却没想到,看似瓮中之鳖的叛军,竟然还有这般力量,能够兵分两路,共计18000的精锐兵力突围。

年轻的皇帝有种被大臣深深欺骗的感觉。

多少拼力搜括穷苦百姓,好不容易得来的宝贵粮草银两,源源不断地填入了剿灭山东叛军这个巨大黑洞,竟然只能换来这个结果!

接到紧急军情奏报的皇帝,悲愤莫名。他在奉天殿中,对正好从陕西进京述职的兵部尚书张凤翼失声大吼:“张伯起!你不是对朕说,登州叛军剿灭在即吗?为何现在叛军又大败官军,重新突围?汝之话语,岂非戏言!”

张凤翼一身冷汗淋漓,连连磕头谢罪,他连忙向皇帝表示自已会亲往登州,去好好查办下面剿贼不力的将领。他这番表态,多少平息了一点皇帝的怒火,随后张凤翼赶紧找了个理由,离开了这杀机四伏的奉天殿。

只是,没等他起身前往登州,长期粮饷不足的宣大镇士兵闹饷哗变,更有传闻说后金又要从宣大入寇,于是,救火队员张凤翼不得不放弃前往登州的想法,在给山东巡抚朱大典下了严厉的谕令,要他限期剿灭突围的叛军后,便心急火燎地直奔宣大镇而去。

这寒风呼啸的大冷天里,一路小跑的曹化淳微胖的脸上冒起细密的油汗,但他不敢停下来稍喘口气。因为自山东叛军之势又起后,心忧如焚的崇祯皇帝严令他若接山东的军事奏报,绝不可担搁,需得第一时间交给他。

跑得气喘吁吁的曹化淳,终**速地进入了乾清宫,随后恭敬地将高起潜的奏章送到了崇祯皇帝饭桌案旁。

边批阅边吃饭,是皇帝最新养成的习惯。

这个衰老溃烂内忧外患的大明帝国,有多如牛毛的紧急奏章要批阅,年轻的皇帝心力憔悴应付不暇,为了节约时间,从前段时间开始,他开始边吃饭边批改奏章。

他的午膳极简单,一小碗黄米饭,几盘小菜,一小碟酸腌雪里红,一小碟油炸花生,便是一个当时统治着世界上最大帝国的君主的正式用餐。

实在寒碜得让人惋叹不已。

《明史》中记载,崇祯皇帝为了筹备军饷,生活极其俭朴,平日里,吃穿用度,都是尽量节省,甚至衣服破了,都是让堪称贤内助的周皇后缝补。而崇祯朝的最后几年,皇帝的俭朴更是到了让人无语的地步,他甚至地把自已的银制夜壶都让太监拿去卖了换银子筹军饷。

而真实的历史总让人叹惋,这位俭朴度日,勤政程度堪比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崇祯皇帝,最终却只落得个身死国灭的悲惨结局。

“陛下,这封奏章,是山东监军高起潜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曹化淳语调谦恭地说道。

崇祯皇帝哦了一声,接过奏章看了起来。

曹化淳紧张地观看皇帝的表情。

这段时间以来,皇帝看完奏章便发怒的样子,他见得太多,甚至有好几次皇帝失态将奏章摔在他的脸上,好象他曹化淳是专门带来坏消息一样。

脸色发黑憔悴的皇帝,睁着浮肿的眼皮,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阅读奏章。

曹化淳惊喜地发现,今天的皇帝,随着阅读的深入,脸上竟然迅速地浮起激动的红润,最后竟然猛拍一掌在桌案,从凳子上弹地坐起。

“好,好,好啊!”年轻的皇帝扔下奏章,抚掌大笑。

见到崇祯皇帝笑得如此舒心,曹化淳心下阳光灿烂,全身释然。

“消灭6000精锐叛军,总共斩首4000多颗,端的好一场大胜!曹大伴,你终于给朕带来了个好消息了。”皇帝面色潮红,双手拳掌相击,激动地来回踱步。

此时,有小太监来报,说首辅周延儒有大捷奏章上报。

皇帝大笑道:“玉绳此来,定然是收到了朱大典的捷报了,传他觐见吧。”

果然,一脸阳光般灿烂笑容的首辅周延儒乐颠颠地走到皇帝跟前,随即下跪,大声向皇帝禀报了同样的消息。

“爱卿平身,朕已知了。”皇帝的亲切笑容,让连日受于巨大的精神压力的首辅周延儒心下有如喝蜜。

崇祯皇帝翻看奏章,朱大典的奏章上,斩首人数与分配倒是与高起潜的相同,只是,他的奏章将他自已吹捧得如此厉害,让皇帝不觉皱眉。

对于朱大典的刻意邀功,崇祯皇帝洞若观火。他在心下冷哼了一声,朱大典,你还真好意思给自已贴金啊,若你真有这样诸葛亮般神机妙算,为何这登州的叛军至今仍不得剿除。

年轻的皇帝合上奏本,陷入了沉思。

这一次,朱大典与高起潜的奏本中,又共同提到了那个李啸。

这个20岁的李啸,竟又斩得1000级首级!

虽然朱大典的奏章,竭力把李啸描写成一个粗愚武夫,但崇祯皇帝却在想,消灭陈友德,渡海攻下鞑子海堡,现在又消灭了李九成6000精锐叛军,这三场让整个大明王朝都感觉提神荡气的战斗,次次都有能这个李啸参与,足以说明此人绝不简单。

崇祯皇帝对李啸的兴趣,比前两次更加浓重。

皇帝下了决心,等登州战事结束后,一定要让李啸进京一见。

“传朕旨意,着兵部速速验明首级,随即押往京师,朕要再去太庙告祭列祖列宗。另外,需对有功人员重加封赏,以慰众将士力战之心。两件事都需尽快办好。好了,玉绳你下去草拟吧。”皇帝连声下旨,他仰望灰濛濛的天空,双眼却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之色。

“微臣谨遵圣谕。”

李啸开完诉苦大会后,过了三天,接到了让他前往登州大营的通知。

朝廷晋升他为卫指挥同知的升赏正式下发了。

朝廷这次晋升速度之快,让习惯了大明朝拖沓办事的李啸,心下一时颇为惊奇。

不过他很快想到,估计是朝廷为了振奋人心,方能这样以最快的速度办理晋升事宜吧。

登州大营,朱大典的军帐内,兵部派出的官员,给正跪伏阶前的朱大典、刘泽清、吴三桂、李啸等一行人宣读升赏的圣旨。

李啸对圣旨中嘉奖晋升自已那一段话印象颇深。

“。。。。。。山东安东卫千户李啸,阵战英勇,功绩迭立。此番官军轸灭巨贼李九成,李啸所部出力甚多,斩首过千。朕览奏报,不胜欣悦。乃效皇祖有功必赏之命,晋升李啸为指挥同知之职,赐散阶怀远将军,加荣衔轻车都尉。并赏纹银1500两,锦缎200匹。李啸所部有功将士,俱谕所司从优议叙。望尔毋骄毋矜,戮力中兴。眷元戎之骏烈,昭露布之貔熏。钦哉!。。。。。。”

“微臣李啸,领旨谢恩。”李啸脸色平静地从笑意盈盈的兵部官员手中接过圣旨。

其他的人的升赏情况为:山东巡抚朱大典加升散阶一阶,升为正四品中顺大夫,副总兵刘泽清加升散一阶,升为正三品昭毅将军,辽东参将吴三桂加升散阶二阶,升为安远将军。

也就是说,除了李啸升了官位外,其他各人都是升了散阶,这说明虽然皇帝对这次大捷很高兴,但在还有孔有德等大部叛军未灭,叛军老巢登州还不知何日克复的情况下,皇帝仍然是很不满意的。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希望通过只升散阶不加官位的方式,督促这些登州剿贼的主要将领,使出全力尽快剿灭叛军。

皇上的良苦用心,这些人精一般的官员自然心下尽知,只不过,朱大典与刘泽清等人表面欣然接受朝廷安排之时,心下却对李啸这唯一实际晋升者,愈发妒恨。

李啸晋升为安东卫指挥同知后,他手下的主要将领,如张行猛、雷傲、上官云杰等人,皆晋升为百户,另有多名队长晋为总旗,一些甲长则晋升小旗。

李啸随后换上了官衣,他头戴铰金边紫纹玉束发冠,身穿绵密潞绸制成,前胸后背均有猛虎啸林图案补子的大红官服,腰系乌角银钑花缠玉带,足穿黑犀厚面直缝官靴,腰间配上义字号的汲伏虎盘云花金银腰牌。这块腰牌制作极精细,上钑双云龙,下钑二伏虎,龙虎之间,刻有古隶文的同知二字,腰牌首尾有圆窍,用鲜红丝绦贯穿,挂在腰间,尤添神气。

这位英武俊朗的20岁指挥同知,除了那些如吴三桂之流的天生就有官位的世袭将门子弟,大明朝中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另外,按现在叛军首级每个25两的时价,李啸上报的1000颗叛军首级换得银子25000两,除此之外,朝廷复有赏银8000两为额外之赏赐。

整个高龙堡在一片沸腾中,举行了盛大的欢宴,庆祝李啸及手下各将领的晋升。

是夕,李啸大醉。

第二天清晨,从朦胧中醒来的李啸,接到了水师已到高龙堡海岸的禀报。

“好!传我之令,全军收拾准备,回返安东卫!”

4000多字更新,各种求,给作者多点信心,多谢各位读者大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