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虎啸 > 第一百六十八章 人口即财富

明末虎啸 第一百六十八章 人口即财富

作者:遥远之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33:59 来源:笔趣阁

刘扬壮面带疑虑地对李啸说道:“大人,现在新增这么多人,却不知该怎么样安排方好?”

李啸笑道:“现在我军初创,正是处处需要劳工人力之际,如何有嫌人多的道理。这些人,我自会好好安排。”

李啸拿来纸笔,对刘扬壮讲述了如下人力安排计划。

1、炭厂原有的工匠除留2名为技术指导外,其余工匠全部调出进入砖厂,保持一座炭窑的生产量,员工可增加60人,保证每周出炭1万斤。

2、砖厂原有一座砖窑,再扩建4座大型砖窑,员工可增加600人,保证每周至少出产15万块砖以上。

3、冶炼场中最早的试验高炉现已废弃拆毁,现在新建者皆为30立方米贴有高铝钒土耐火砖高炉,筹建至2座,炼钢炒炉增加1座,员工需增加1500人。保证每天出产熟铁25吨以上。

4、焦煤厂现有1座小型煤焦炉,扩建1座大型煤焦炉,增加员工400人。保证每天出产焦煤30吨。

5、水泥厂现有一座中型生产炼窑,扩建3座大型生产炼窑,增加员工1200人。保证每天至少产出10万斤水泥以上。

6、南和区开荒农田2250亩,安排150户,每户15亩,约380人。

7、北兴区开荒桑田9000亩,安排900户桑蚕户,每户十亩,约2250人。

8、缫丝厂建立,从松江府等地引进100辆立式缫丝纺织机,这种一人一灶,二人俄釜打丝头,二人值盆主绰的五人共作大缎车,每台可日缎茧30斤,可招500名女工,按一万亩的桑园规划。可保证她们基本上一年到头都有活干。

9、用工大户锻造场,为尽快增加产量,要尽最大可能增加水力锻锤,大批招收学徒工。加快盔甲、武器生产进度,同时开始打造生活用品、农具等钢铁制品。李啸初步准备让2500人进入其中做事。

李啸停下笔,对刘扬壮说道:“这是我雄唐所准备立刻开始进行的项目,你算算,现在可以安排多少人了?”

刘扬壮低头盘算了一番。然后兴奋地报出数字:“大人,若这些项目都如是进行,则共需劳力9390人!李大人您真有本事,这一下子安排了劳力近一半了。只是,还有这10091名劳人要如何安排呢?”

李啸目光闪烁地说道:“接下来,是我们将要在蒙山规划成立的项目,我打算筹建蒙山工业区,利用当地资源,把一些不属机密的工厂就地开设,这就是我作的人力安排。”

1、蒙山煤矿厂:用工2000人。

2、蒙山瓷器厂:用工800人。

3、蒙山铜矿厂:用工1000人。

4、蒙山金矿:用工300人。

5、蒙山河砂厂:因为长时间在河中挖砂十分损害工人健康。暂不招工,先让蒙山的522名削去耳朵的俘虏做这样的苦役。

李啸笑道:“刘扬壮你算算,现在又要用掉多少劳力?”

刘扬壮立刻笑着回道:“这个好算,又用了4100名劳力。那么只剩下5991名劳力需要安排了。”

李啸接着说道:“接下来,为了方便蒙山与雄唐所本部的联系,我还要设立运输队,大概又要100人。”

未等刘扬壮说话,李啸又说道:“现在只剩5891名劳力, 我打算把他们全部当成建筑劳工,分配步骤如下:

1、拔1000人。与原先的400多名修军队设施的工人一起,尽快把军屯区的各类军用设施修建好。

2、拔1000人,紧急扩建现在的4所初级学校,以每所学校可以方便接纳至少800名学子为标准。

3、其余之2791名建筑劳工。兴建从西壮区到东升区的雄唐大道。最终将明光大道与雄唐大道联在一起,成为我雄唐所的交通主干线,让我雄唐所的产品,可以从蒙山一直快速运到东升区港口。

4、待上述工作皆完成后,集中人力兴建东升区两座港口,一座民用。一座军用。

5、港口建完,大力修理各区的居民小区经济适用房,以代替现有的居民草棚,全部设为三室一厅两层楼模式。为尽可能集利用土地,保证规划完美,方便日后其他项目开展,居民小区集中兴建,居民个人不得随意单独建房。所建房屋只能用比造价略高的价格卖于居民,不可与民争利,不可用房地产绑架人民。”

刘扬壮大笑道:“这下人力全部安排完了。李大人果然心思细密,思虑周到啊。只是,若全部建筑项目皆完工了的话,这些建筑劳工又该如何安排呢?”

李啸站起来,目光深沉地望向窗外,缓缓而道:“本官一直认为,人口才是一个国家最大的财富。唯有人民,才是财富的真正创造者。吸取百姓膏血榨取民脂民膏后,却又痛恨人民,嫌百姓无用累赘,视人民为沉重负担的官府,最终会被人民无情地抛弃。”

随后李啸转身说道:“不必等到项目完成,本官就还有众多项目要开展。象盐场、枪械厂、火炮厂、弹药厂、造船厂等工厂都要陆续兴建,都要相当数量的劳力。当然,这都要等到试验成功之后方可开展。到时这些人,都是可以安排下去的。”

刘扬壮想了想说道:“大人的规划确是极好,只是这样一来,投资建厂与工人工资,这银子可就花花地出去了。”

李啸心下粗算了下,现在投资建厂、开垦荒地、各类投资加起来,算10万两银子吧,全体公职人员、工人与民伕的工资加起来每月差不多25000两,一年就是30万银子。而军队差不多一年也要3万两银子月饷开销。

这样一来,不包括伙食吃饭费用,李啸的雄唐所这一年的花费就要达到43万两银子的纯支出。

若再加上以3万人计算的伙食开销,以一人一年吃6石的米粮,每石米粮算5两价格计算,再加上采购鱼肉的银钱数,则需要近百万两。

这样相加的结果,整个雄唐所的纯粹开销达到了每年近150万两。

一个多么巨大的数额啊,难怪刘扬壮的表情如此忧虑。

李啸笑道:“这花出去的银子,可都是为以后赚更多银子作准备,有出才有进嘛,目光放长远些。”

李啸说这些话,是有底气的。

因为他的进项,将远比出项来得多。

而李啸的进项有哪些呢?

李啸心中也进行了简单的一项计算。

首先,生丝一项,若按10000亩产一千担生丝来算,卖给洋商每年可赚18万两。而有条件直接出口的话,则为最少40万两。

这还是今年的所得,而如果明年兴建了绸缎坊的话,按一千担生丝产660担丝绸,约可可产出丝绸52800匹。卖国内可有792000两,若卖到国外,最少可达190万两!

也就是说如果丝绸行业充分运作并进行海外贸易的话,光是丝绸一项就可抵销李啸的全部开销,甚至还可赚40万两。

那么,还有年产9000吨熟铁的钢铁行业呢,哪怕只按卖最差品质熟铁锭的价格,刨去用煤成本,按每吨50两的国内价格来计算的话,一年也有近45万两的收入。如果制成那些顶尖的盔甲,武器,以及生活用品之类,一年所得至少要翻5倍,就有225万两以上!

那么除了丝绸与钢铁这两项支柱产业外,除去水泥、内燃砖、枪炮这些李啸为技术保密而限制出口的产品外,他还有瓷器,铜制品,金矿,马匹,盐,商税,农税等,都会成为稳定的财源。

刘扬壮的眼神依然带着疑惑,李啸却拍着他的肩膀放声大笑。“你放心吧,雄唐所日后财政,只会越来越富裕。”(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