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称孤道寡 > 第一七五章 名次排定 旱情堪忧

三国之称孤道寡 第一七五章 名次排定 旱情堪忧

作者:地坤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3:39 来源:笔趣阁

刘坤见在场诸位举子,无人继续颂诗,逐宣布道;“既如此,命题做诗到此为止,第一题仅有周瑜和张松的诗作令朕满意,各得一分,诸位且听第二题。

第二题为对联,朕共处三个上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者可得一分!第一联的上联是;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为柴。”

话毕,刘坤示意众学子续对!

张松稍作沉吟,上前一步道:“回陛下,松对;长巾帐内女子好,少女更妙!”

此对一出,殿堂内传来一阵窃笑声,张松的尊容,配合这句下联,确实令人忍俊不住。

刘坤呵呵一笑道:“立意颇俗,对仗也不算工整,山石对长巾,古木对女人,怎么看也行不通,此联不行!其他人还有下联吗?”

周瑜上前一步,施礼之后朗声道:“瑜有一联;白水泉边林火焚,因火生烟!”

刘坤点头赞道:“山石岩前对白水泉边,古木枯对林火焚,此木为柴对因火生烟!此联对仗工整,且颇有意境,实数佳联!朕宣布;第一联的一分为周瑜所得。”

周瑜满面喜色的退下,刘坤继续道:“朕的第二联是;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片刻之后,顾雍上前一步道:“雍有一下联;靑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刘坤抚掌赞道:“好!元叹不愧是蔡国老得得意弟子,此下联之对仗极为工整,且意境优美,颇为不俗,第二联的一分为顾雍所的。诸位请听第三联;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片刻之后,周瑜再次上前,道:“瑜对;木之下为本。木之上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刘坤腹章赞道:“好!公瑾虽然年幼,却是才思敏捷。灵气非凡,此联对的不错,朕宣布,第三联周瑜再得一分。”

此时的周瑜年方十八,虽书卷气十足。少年的朝气却并未被全部磨灭,周瑜被陛下称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少时之后,刘坤正色道:“对联比试到此为止,吟诗作对小道耳,乃是闲来消遣娱乐之举,朕宣布;第一题和第二题的比试之中,周瑜得三分,顾雍和张松各得一分。这个分数会加入第三场考核之中。

接下来,才是正题!

朕出三道策论,第一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第二题: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第三题;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每篇策论得最高分为三十分。最底分为零分,由诸位考官每人给举子的策论评分,平均总分最高者为状元,其次为榜眼。再次为探花。”

关于策论,刘坤本来只要考第三题,后来想了一想,又觉得不妥。

作为大汉朝得皇帝,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大臣们解读出无数种意思。

若只考第三题,会不会让大臣以及官员们,甚至是天下人认为;朕只重视能力,而不重人品?

因此,刘坤加了第一题和第二题,向天下人表示;朕取才用仕,首重人品,其次心性,再次才是能力。

陶谦、蔡邕、田丰以及数位考官带着举子们去偏殿书写策论,华歆出列奏道:“启奏陛下,自去年腊月以来,青州、冀州。衮州、并州四地,不曾有一场雨雪降下,现在已经到了麦田浇水的季节,若是半月之内无雨降下,这四洲之地,小麦的收成堪忧!

另外,若是干旱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大旱之后必有蝗灾!”

刘坤皱眉道:“朕这两年一直大力筑造造龙骨水车和渴乌,并让各地修缮河道,导入河水灌溉农田,这些措施用不上吗?为何还会造成田地欠收?”

华歆回道:“启奏陛下,今年旱情非比寻常,不少的地方,河中无水可用,龙骨水车、渴乌自然是排不上用场。”

刘坤沉吟道;难怪最近无数的信徒,求朕保佑他们风调雨顺,原来已经干旱到了这种程度!!

河水用不上,朕只能施法降雨了,雄虺那厮倒是控水专家,这种劳心劳力的事情,应该交给他做。可惜,雄虺被朕派去支援吕布,一时半会儿也无法回来。

唉!朕只有亲自出手了,不过施法降雨,必须搞的正式一点,这也是巩固信徒信仰,和增加信徒的好机会。

念及此处,刘坤大手一挥道:“此事朕已知晓,三日内若再无雨将,朕会亲自前往各地,施法降雨,爱卿不必担心!”

下午,学子们的考卷出来,顾雍平均分数为87分,张昭的平均分数为八十七分,周瑜得分数为八十二。鲁肃的分数为八十五。

这个时代的人讲究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即便是最满意的卷子,也不会给出满分,能够得到87分,已经是最高的分数了。

看来汉朝大儒们最满意的两份卷子是张昭和顾雍的,顾雍有加一分的优势,总分八十八,状元非其莫属。

那么如此一来,张昭便要屈居榜眼了,怪可惜的!

或许是因为周瑜年轻,学问上沉淀的不够,三道策论的分数稍微差了一点,然而有了加三分的优势,得分仅有八十五,与鲁肃持平,二人并列探花吧!

殿试完毕,刘坤宣布;录取的八百学子,全部进入大汉学校,学习算学与新式记账之法,学成者择地封为县令,考察其施政能力。

至于原来的县令,施政优异者升迁,施政平平者调离,施政不佳者致仕或者降职!

刘坤之前也曾试图推行记账之法,却成效不佳,汉朝的记账之法相当混乱,账房做出的那些账本,十个官员有七个看不懂。

虽然做账房的人都知道,皇帝陛下推行的记账之法简单明了,他们却不愿意用。

这些人认为;东家看不懂账本,才是账房的生存之本。一旦整个大汉全部使用皇帝推行的记账之法,他们多半要失业。(未完待续。)

ps: 感谢拼搏的小磊两张月票,无敌皇上十点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