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称孤道寡 > 第十一章 对联引来管宁

三国之称孤道寡 第十一章 对联引来管宁

作者:地坤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34:41 来源:笔趣阁

readx;气血对炼体的作用如此之大,刘坤决定以后不要士兵献血了,士兵每日也在炼体,万一损伤根基,岂非得不偿失。

过完年号召难民献血。每献一次可得两斛粮,每天仅限十人献血,每人一月只准献一次。

难民中干活的青壮每天只有三斤米发放,汉代三斤米只有750克,一个人吃是绰绰有余,可是谁没有拖家带口呢。两个人只能勉强够吃,三个人就只能吃个半饱了。

有了献血给粮这个政策,献血的人即可解决温饱问题,而刘坤也有了鲜血的来源,可谓两全其美。

不过一定要让卢详做好检查,有病的人坚决不准献血。

三国世界只有一个冰柜,没办法储蓄太多,每天献血数量够自己和武将们练功使用就可以了。

过些日子需要外出征战黄巾,还需要在现实冷藏一些血浆,以备在外面可以随时使用。

刘坤大半夜都在思绪翻飞,过了子时才迷迷糊糊的睡着。

次日早起练功、吃饭、输血之后,刘坤走在街上觉得冷冷清清,怎么一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呢,今天是大年三十耶,大家应该高高兴兴、热热闹闹的吧!

刘坤拐弯来到府衙,找到简雍,让他给自己写了几幅对联,准备回去贴到大门上。

门盈喜气喜盈门,屋满春风春满屋

五福临门千秋盛,八方进宝万代昌

门迎百福福星照,户纳千祥祥云开

刘坤开了一个头之后,府衙内众人的才情已经被调动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的出来好多对联;

“听我这个;吉祥如意福满庭,富贵平安喜临门!”

“我也来一个;家添财富人添寿,春满田园福满门!”

“我的、我的;春到堂前添瑞气,日照庭院起祥云!”

“福满人间家家福,春回大地处处春!”

“我也想到一个好的,你们谁能对出下联?”

“说说看、说说看!”

“天增岁月娘增寿!”

“春满乾坤爹满门——呃!你小子坑我....”

“打他!”

“打!”

过年就应该是这样的气氛才对,刘坤亲自将对联贴在府衙的大门上,见到的人纷纷效仿,这个时代纸贵的要命,而且没有红色的纸,刘坤的纸都是现实拿来的。

没关系,我们的劳动人民是最具智慧的。锯一块木板刷朱漆,而后上面写黑字。

不会写字的人还占大多数,没关系,今天郡守高兴,让府衙的人帮忙写。

于是郡守府衙内、凡是会写字的人,都被求对联的人围的水泄不通,刘坤觉的这样才有年味,不错!

还缺爆竹,刘坤又到现实买回几箱爆竹、烟花,夜色降临之后,一个个烟花飞上天空爆炸,吸引的全城人出来观看。

(大帝歪传记载,大帝于光和六年末,中平元年初,于府衙门口张贴春联,夜里燃放烟花,以庆贺其造纸术的提高和火药的发明,劳命伤财、可见一斑!)

若是刘坤知道日后有人如此记载,一定先把他爹给阉了!

正月初六,刘坤见大家过了年之后,似乎把玩对对子的乐趣忘了,决定正月十五搞花灯大会,彻底让大家知道了对子怎么玩。

正月初十,刘坤在现实带回大、中、小三个玻璃灯笼挂到门口,让门房对来往的众人解释;这三个灯笼是花灯盛会的奖品,谁于十五日晚对上郡守出的三幅上联,这灯笼就是谁的!

为此刘坤特意出了一本书;《厚德对韵》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这几个琉璃灯笼晶莹剔透,凡是见过的人皆深爱之,为了得到灯笼,纷纷下功夫研究对联。

还有不少爱热闹的人,见郡守喜欢搞花灯,咱们也搞,没有琉璃的,我有纸糊的,没有纸糊的,我有竹草编的。有些人不会出对子,就出些谜语让大家猜。

终于到了正月十五晚,府衙前这条大街上到处都是游玩的人,其他人的灯笼也纷纷亮相。

刘坤将准备好的上联,贴在府门外的琉璃灯笼上,众人纷纷围了过来,有人大声念了出来;

“天上月圆,地下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寂寞寒窗空守寡。”

“烟锁池塘柳。”

这几个对子,虽然一个比一个字少,却是一个比一个难!

(大帝歪传记载,大帝于中平元年正月十五举行花灯盛会,以彰显其制作玻璃之功,此举劳命伤财、百姓苦不堪言。)

这个写大帝歪传的人,明显对刘坤有意见,此时刘坤尚不知道,不然一定先砍了他。

此刻人越来越多,三个玻璃灯笼之前已是水泄不通,众人纷纷摇头,太难了,这几个对子真有下联吗?

“我来对一个!”

有人对上了,周围顿时寂静了下来,真有人对的上吗?

刘坤循声望去,是一个25岁左右的年轻人,士子打扮,身高八尺,须眉甚美。此人从没见过,口音也不像幽州人。

“足下请了,不知足下姓甚名谁?从何而来?”

“在下姓管名宁,字幼安,途经此处,见此地甚是热闹,特意前来一观,没想到竟有如此雅事!”

管宁管幼安刘坤当然知道,他没事的时候就查看三国时期的名人资料,’一条龙‘华歆、邴原、管宁三人都在榜上有名。

资料上显示管宁和邴原二人,汉末大乱的时候避居辽东,没想到此刻出现在这里。

“原来是一条龙的龙尾管幼安,久仰大名、如雷贯耳,请上前来!”

管宁指着最小的灯笼道:“昨夜年尾,今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好!”

“真对上啦,去年年尾,今年年头,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人群中议论纷纷,见有人对上一个,似乎打开了思路,纷纷研究下一个。

“对的好!不亏是龙尾管幼安,对仗甚是工整,这个灯笼归你了。”

“不好不好,我这句对子若是年初一对出来,可谓上佳,此时怕是有些牵强!”

“对子本就是过年的时候贴的嘛,幼安兄不必纠结,相逢即是有缘,欲请兄到吾家中一聚,不知意下如何!”

“不知足下如何称呼?”

“吾姓刘名坤,字厚德!”

“原来足下就是造出新型纸张,并且全国低价售书的昌黎郡守刘厚德,失敬失敬!”

“区区小事,不值一提!”

刘坤将对联之事交给门房,告诉他;若有人对上,就进来通报!

而后邀请管宁进了郡守府,管宁一边走一边对刘坤道:

“这些书对足下而言或许是小事,对大汉的莘莘学子们则是大善,吾和根矩正欲办学,有了足下的书籍,可谓事半功倍呐!”

郡守府中,刘坤和管宁相对而坐,交杯换盏。

“不知幼安兄欲在何处办学?”

“尚未有合适的地方,如今的太平道势力越来越大,搞不好会有动乱,我和根矩想找一个安宁的地方。”

看来明眼人都知道太平道的心思,只是瞒住皇帝而已。

“不知管宁兄觉得我昌黎如何!”

“实不相瞒,虽然阁下把昌黎搞的有声有色,这里却是乌丸等胡虏随意来去之地,不好、不好!”

“幼安兄不要忙着拒绝,先听我道来;其一,我城内数千精兵,上次乌丸三万人进攻昌黎,被我统统拿下,安全问题尽可放心!”

“哦!竟有此事,如此安全问题也可以略过,既然有其一,想必还有其二,厚德兄不妨一一道来!”

刘坤拿出一本三字经,交给管宁,道:“这是我编辑的启蒙书,还请幼安点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刘坤已将书中汉末后期的事件删除,管宁越看眼神越亮,直到全部读完,起身对刘坤深施一礼。

刘坤急忙阻拦,却听管宁道:“尊驾此书于幼童启蒙有大功,当受吾一拜!”

“幼安兄再看看这一本千字文,”刘坤打算彻底征服管宁,又送出一本修缮过的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管宁一口气看完全本,连声高呼:“妙!”

“厚德兄大才,此文不仅可用作识字,其文更是磅礴大气,直指大道,令人萌生无穷感悟,当受吾一拜!”

刘坤道:“幼安兄,我欲成立一个有体系的正规学院,一直没有合适的人执行此事,既然幼安兄和根矩也要办学,何不来我昌黎?”

“正规学院?还请厚德兄明言!”

“我准备在昌黎各县成立启蒙学院,六岁以上的孩子皆可来读,不需缴纳任何费用,并由我负责孩子的吃饭问题。”

“而后在昌黎建中学院,将各县成绩好的孩子择优入取,带来昌黎免费教导。”

“厚德是否还是更后的没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