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称孤道寡 > 第七十一章 钢铁、大棚、瓷器

三国之称孤道寡 第七十一章 钢铁、大棚、瓷器

作者:地坤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34:41 来源:笔趣阁

(); 感谢书友皇室之人、云淡风轻燕、**1204、逍遥洪荒大帝的打赏支持!

求收藏!求推荐!

——————————————————————————————

时间进入九月,刘坤命文丑率一万新军士卒,奔赴富力城,协同关羽攻击鲜卑东部,要在天寒之前结束战争。

命张颌率一万新军士卒,奔赴鲜卑王城,协同典韦攻击鲜卑西部,也要在天寒之前结束战争。

九月底,蒲元为众将锻造武器完毕,前来将军府,表示;想了解化铁为水,并使之成钢的学问!

靠电力炼钢炉炼钢,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刘坤早就有意建造炼钢炉,逐对蒲元道:“大师若有意一窥炼钢全貌,不妨亲手建造一座炼钢炉!”

蒲元一直认为,炼钢炉是主公师尊玄机子炼制的法器,没想到凡人也可以制造!

想到可以亲自建造一座高炉,实验化铁为水,使之成刚之法,蒲元心情十分的美丽,当即表示;乐意,非常乐意!

蒲元来到之后,刘坤便从现实,收集了不少建造高炉的资料!钢铁冶炼,无非就是化学反应,以及温度的掌握。

新中国早期,全国全民大炼钢,几乎村村有高炉,可见高炉炼钢的原理并不复杂。

幽州地处北方,铁矿分布很多,这里发展炼钢的条件,还是不错的。

若要建造大高炉,必须要有强力的鼓风机,汉朝自然制造不出强力的鼓风机。

从现实拿来?那和直接使用现实的炼钢炉有什么区别?

刘坤思虑良久,决定先建一个小型高炉,配置一个用用马力拉动的鼓风机。

若是可行,日后可改为水力鼓风,如此一来,炼制钢材便能脱离现实世界的支持。

研究资料发现,高炉炼钢污染也不小,不可多建,暂时已掌握技术为主。

掌握技术之后,先在鞍山建立一座炼钢厂。鞍山在辽东郡境内,正是刘坤的势力范围,通过后世的资料得知,这里的铁矿,质量相当的好。

想要炼钢,首先需要炼制冶金焦,冶金焦是高炉焦、铸造焦、铁合金焦和有色金属冶炼用焦的统称。

按照这个时期的采矿条件,炼制这种冶金焦的煤炭,只能去并州挖掘,为了保密,采煤之事先放下,以后占领并州再说。

汉末条件有限,只能制造简单的炼焦炉,两天之后,泥瓦匠按照刘坤的图纸,将炼焦窑炉建成,刘坤从现实拉一车炼焦煤。

在炉窑内不隔绝空气的前提下,借助窑炉边墙的点火孔点火,将堆放在窑内的炼焦煤点燃,大约需要八到十天,焦炭成熟,从人工点火孔注水熄焦——冷炉——扒焦。

不得不说,古人泥瓦工的手艺顶呱呱,首次炼焦便告成功!

有了焦炭,刘坤便试着开始炼钢,炼钢高炉已建造完毕,为了在汉末能够推广,高炉只有50立方米,算是非常小了。

试造了一个小型的蓄热室,蓄热效果不错,刘坤让工匠比着葫芦画瓢,再次建造了三个蓄热室,轮流给高炉送风。

自然界中的铁,多是以铁的氧化物形态,存在于铁矿石之中,高炉炼铁就是用还原的方法从铁矿石中提取铁。

原版的化学公式,蒲元自然看不懂,刘坤便将其译成白话文,交给蒲元。

十月中旬,一切准备完毕,高炉之下堆积了不少的焦炭和铁矿石。

点火之后,在蒲元的指挥下,十数工匠把铁矿石、石灰石等材料,从进料口倒入。

前来观摩的人不少,不过也只是刘坤的亲信力量,这个消息,刘坤并不打算透露的外界。

蒲元命令:“时机已到、启用蓄热室。”

不多时,铁水从出料口流出,所有的人,脸上的神色都变得兴奋起来。

有现实资料做后盾,土法炼钢并无难度,铁水凝固之后,铁匠实验示范,表示全是好铁。

既然能够烧制出合格的铁水,合金更加简单,谁叫刘坤手中有现成的配方呢。

刘坤交代蒲元,以现有的炼制材料为基础,尽快的培养一批炼钢工匠,以备日后使用。

十月初一,下午申时,刘坤正在将军府的后院,指挥下人建立蔬菜大棚。

坤本人是肉食动物,几乎是无肉不欢,冬天有没有青菜,对刘坤的影响并不大,

每过数天,他都会回现实一趟,可以从现实带回一些青菜,所以一直没有考虑过自己种菜。

现在有了儿子,刘坤对现实的蔬菜质量不太放心,打算自己种,再说,他只须带些材料过来,种菜什么的,又不用自己动手。

刚好后院有一块一亩大小的空地可是使用,管家已经派人对清理完毕,刘坤拉回一车大棚骨架和塑料薄膜,指挥众人安装。

夫人来到,对刘坤悄悄的道:“我父亲来了,有事与将军相商,请将军移步前厅!”

外舅来到,自然不能慢待,刘坤将建造大棚的事宜交给管家,同夫人直奔前厅而来。

相互寒暄完毕,刘坤问甄逸:“不知外舅前来,所谓何事?”

历史上的甄逸,本是病怏怏的身子,若按照历史进程,此时差不过要死了!

但是,谁叫人家找了刘坤这么一个贤婿,有了现实的特效药,汉朝所谓的疑难病症,真心不是多大的事。

甄逸此来,是因为上次送甄宓回家,顺便送给甄府一箱碗、盘餐具,这箱现实世界的精品瓷器,引起了甄逸的注意。

汉朝的烧瓷技术已经成熟,但是种类相当单调,一般是青瓷和黑瓷,实在是谈不上美观。

直到隋唐时期,瓷器发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并产生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花、透雕镂孔等瓷器花纹装饰技巧。

五代时期,瓷器制作工艺已经相当高超,属北瓷系统的河南柴窑有‘片瓦值千金’之誉。

柴窑是后周柴世宗官窑,已算的上是瓷器的巅峰之作,有文赞曰;‘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雨过天青云**,这般颜色作将来’

这一箱子餐具,虽说是现代工艺批量制作的瓷器,虽然无法和以上所述的精品比较,但同汉朝时期的瓷器相比,绝对称的上精美绝伦。

瓷器不同与玻璃,刘坤已经将玻璃定为奢饰品,从不低价贱卖,所以销量有限,然而瓷器却不同,谁家吃饭没有碗呢。

甄逸有超越常人的商业眼光,立刻从这套餐具中发现了商机。

对于刘坤来说,这也是一个好买卖,甄家有烧瓷的工人,刘坤只需将烧瓷的配方交给甄逸,毋须操心,便有钱财滚滚而来,何乐而不为!

当即对甄逸保证,回头便向师傅讨要配方,由甄家负责制造于出售,利润依旧是五五分成。

技术也不能全给甄家,刘坤先给一种,若是甄家做的好,日后慢慢的更新换代不迟!

莫看大汉的穷苦百姓,一个个的吃不饱,穿不暖,世家大族的家中,有的是钱。

甄逸又找到了一条生财之路,开心的离开了将军府,心里YY道:若是全国百姓,都用我甄家瓷器,该是多么大的利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