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二百十五章 杀戮果断赵阎王

王濬在上庸的一番布置,也是使出了自己的全部本领。

不过,等一回到府中,瞧见自家夫人徐氏,王濬脸上伪装的很自信的笑容,终于垮了下来。

面具是留给外人看的,在自家人面前,王濬不想再那样辛苦。

“夫君,那赵阎王真要打过来?这三郡守住了,也自罢了,若是守不住,可还有其他考虑?”徐氏关切的来到王濬身旁,帮着捏了捏王濬酸痛的肩膀。

王濬舒服的哼了一声,微眯上眼睛问道:“是小武来过了吧,这话是他托你问的?”

小武就是徐武。

徐氏的亲弟弟,在这个时代,扶弟魔这个称号虽然没有,但在徐家姐弟之间,由于相差了十余岁,徐氏对徐武也是关爱有加。

王濬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尽人事,听天命。这能不能挡住汉军,我王士治说了不算,要他赵元忠说了才算,你和小武说一声,要是真守不住,就降了吧。”

徐氏一惊,敲打王濬肩膀的手也停了下来,以她对王濬的了解,这位向来从容不迫的夫君可从来没有这般没信心过。

就算前一阵失了阆中,王濬也没多少的沮丧,怎么仅过了一年不到,就没信心成这样了。

王濬没心思理会徐氏的惊讶,对于能不能挡住赵广,他心里是真没底,对付赵广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事先的布置再精妙,也可能还会有漏洞没发现。

但当着众人的面,尤其是两位蛮王的面,王濬又必须表现的信心百倍,要不然的话,这仗就不用打了,干脆直接投降算了。

文鸯、王含率军直奔房陵而来。

按文鸯的想法,房陵区区小城,大汉天军到来,那还不是和谷城一样,一战破城,不费吹灰之力。

岂料想,这一回他碰到的守城之将,虽然也姓徐,但此徐非彼徐,徐武的能力比徐胤要高出不止一筹。

更重要的是,徐武还很听王濬的话,让坚守不出就坚守不出,任文鸯怎么挑衅,也始终紧闭城门当缩头乌龟。

文鸯气的在城外连骂了徐武两天,连他老子徐邈也带上了,最终还是无济于事。

城中,徐武也被文鸯骂的火大,文鸯你太不像话了,你老子文钦、我老子徐邈,当年都是魏国的官员,相互之间也算认识,彼此还来往过,徐兄文弟都相称过。

这骂人多少也要讲讲情份不是。

徐武老爹徐邈这个人,甚称多才多艺,官做的很大,大司农、司隶校尉、光禄大夫。

在作画方面,徐邈也是能力出众,据说他的画已经到达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有一次都没认出来,这画作是徐邈所仿。

还有一点,徐邈这个还好酒,并且发明了一种叫“景山枪”的温酒器,景山是徐邈的字,酒器以枪为命名,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枪状的酒器。

总而言之,徐武是很为自己老爹徐邈自豪的,这种情况就是古代版的“我爹是徐邈”。

所以,文鸯骂徐邈,对于徐武来说,是奇耻大辱,这比骂他徐武还要杀伤力大。

“哼,要不是姐姐千叮嘱万嘱咐,今日非得让你文次骞好看。”徐武心中抱怨着,暗暗的给自己找台阶下。

老爹徐邈虽然厉害,但却又是个酒鬼,徐武也不惧他多少,在徐家他真正畏惧的人,说来让人不信,竟然是王濬的夫人,徐邈的女儿徐姜。

徐姜这女子不简单,夫君王濬都是她自找的,徐邈有一次请同僚佐吏,徐姜悄悄躲在内室观看,也就是相亲,在看中了王濬之后,跟徐邈一说,一门亲事遂成。

要知道当时徐家是蓟地的大族,王濬家在弘农虽然也算可以,但和徐家那根本不能比,徐邈能把女儿嫁给门弟比自已低的王濬,足见其爱女心切。

家有一姐,如有一虎。

未经姐姐毒打和教训的弟弟,不是好弟弟。

徐武这个弟弟,在徐姜面前,那就是大气也不敢出的小受气包,这次到新城来投奔姐夫王濬,也是经了徐姜的同意,要不然的话,徐武还在家中窝着呢。

文鸯骂阵无果,遂决定举兵攻城,结果房陵守卫森严,城垣又多是周围山上青石垒就,汉军几经冲杀,伤亡甚多,仍无法攻上城头。

文鸯亲自带兵冲杀了二次,也一样毫无结果,个人本领再大,在集体的力量面前,也一样显得很弱小。

攻房陵不克,文鸯、王含遂又转向汉水用兵。

待再往房陵上游进军一阵,前面晋军已是连舫大船横于汉水之中,将水面遮的严严实实,中间是巨舫,犹如移动堡垒,只要汉军稍一靠近,就是一顿密集的弩矢射来。

更令文鸯抓狂的是,这连舫还会移动,他要是动作慢一点,说不定连人带船就都陷到晋军的船阵中了。

水战,着实不是文鸯的强项。

连连受挫的文鸯在无奈之下,只能弃船登岸,在房陵的东面、汉水北岸先扎下营盘,等待赵广率中军到来,再作计较。

七月二日。

赵广率中军到达房陵。

在察看了房陵城防和汉水上的连舫大船船阵后,赵广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王濬这老家伙不简单呐,在短短的一年不到时间内,竟然鼓捣出这么一套水陆连环防御手段来。

“大将军,怎么办?这房陵城易守难攻,江上又有大船阻挡,要是强攻,我军伤亡不小,而且时间也拖不起。”马融一脸着急的说道。

他委实没有想到,在河东、凉州这些大阵仗上没有翻船,到了房陵这个小地方,却被挡住了去路。

赵广沉吟了好一阵,王濬这一招着实让人感到不好对付。

好在,赵广的统帅术已经到了10级,姜维的偏师他救之不及,对付同一战场上的不利局面,有系统帮忙,赵广对战场形势的判断更加的准确和清晰。

“王濬这是要御敌于国门之外,我们要是打死仗、呆仗,就趁了他的心意。我汉军要想取胜,就先要运动起来,要有置死地而后生的勇气,要敢于穿插迂回到敌人的后方,攻占薄弱的城池,消失落单的敌卒,唯有如此,方能取得全胜。”

赵广点指向房陵、上庸和新城周围的广阔地带,对着麾下苦着脸的众将说道。

“运动战?大将军的意思,我们和晋军比速度,比耐力,比谁更容易出错?”马融眼睛一亮,不自禁的问道。

赵广赞许的点了点头,道:“所以,房陵,我们围而不打,汉水连舫大船,我们也不用理它。我们要打就打王濬最薄弱的地方:上庸。”

“文鸯,你率一部精兵在孟兴的引导下,沿汉水走陆路,往上庸进军,沿途之上若遇敌阻拦,能战则战,若不能战,不必理会,留给后来队伍。”

“王含,你部在房陵一带驻守营寨,若城中守敌前来偷袭,坚守营中,维系好我军与谷城联络即可。”

“其余各部,遍插旗帜,与我一起从汉水两岸向上庸、新城进军,沿途所需粮秣补给,就地解决,若有反抗,尽屠之!”

赵广杀气腾腾,连续下达多道命令。

杀戮虽然血腥。

但也是一种有效的震慑手段。

自古以来,提到降伏异族,都会用“恩威并施”这个词,而究竟是恩多一些,还是威多一些,则要看具体的情况。

新城三郡自三国鼎立以来,就始终叛降不定。

忠诚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就是一个笑话。

在孟达被杀之后,生活在三郡的民众,大多是昔日魏国、晋国的将士家眷。

即便是有原住的大族,也多是墙头草,今日降,明日叛,和当年背叛刘封、孟达的申耽、申仪一样,这样的人留着也是隐患和祸害。

趁着这次进军三郡的机会,杀掉一批以后可能反叛的人,震慑一批动摇不定的人,笼络一批对汉国有投靠想法的人,是赵广平定新城三郡的主要策略。

当然,这样的杀戮势必会激起强烈的抵抗,特别是在性情果烈、暴燥的蛮族那里,汉军会遇到蛮族部落的反击,但赵广并不惧怕,也无意退缩。

竹溪蛮巴氏、覃氏这些部落,一直是不稳定的根源,必须被同化和分化掉。

以新汉现在的国力,也根本不惧在新城三郡打一场小规模的山地歼灭战,正好汉军多次部队补充了不少的健儿,让这些初上阵的年轻人见见血,也是练兵的一种方法。

等新城这里的蛮族都死光了,赵广正好可以把关中快速增长的人口迁移到汉中、新城三郡来。

关中的土地有限,能够承载的人口也有限,凉州、陇西是汉人和游牧民族杂居的地方,从历史来看,农耕和草原民族的斗争会始终持续。

河东一带是汉匈交界的区域,预计以后大小战事不断,土地再肥沃也不适合居住。关东是晋国的地方,赵广一时也无法染指,蜀中的开发已经快到极限。

比起条件更为恶劣的南中、汉中和新城三郡虽然可耕之地较少,但有矿产可以开采,大汉矿业的发展也需要强壮劳力的支撑。

蛮兵俘虏可是上好的采矿劳力。

巴单程、覃盘这些个蛮族首领此时还不知道,赵广这个真阎王已经在盘算着,把他们部落中的青壮男子当作免费的劳力来使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