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二百二十二章 两个汉国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第二百二十二章 两个汉国

作者:晶晶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0:08 来源:笔趣阁

公元269年的春夏之季,在司马炎等晋国朝臣的暗中支持下,刘渊在晋阳建汉国,自称为汉王,并遥遵舅父刘禅为太上皇。

这个时候,刘禅因为重病,神智已不清晰。刘渊恰恰就是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只要刘禅不出声,他这个便宜外甥就当的心安理得。

至于刘禅的那几个在洛阳苟活的儿子,刘宣上次去送上门的财帛,可不是白给的,刘璿、刘瑶他们要想过衣食无忧的日子,还得依靠匈奴人的施舍。

刘渊当上汉王之后,也是遣了刘宣、崔游到洛阳,在给司马炎的国书中,更是极度谦虚的自称为“儿皇帝”,并认司马炎为父。

这一套路让赵广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只不过,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皇帝石敬塘是向契丹人称儿皇帝,而现在换成了匈奴人刘渊向司马炎而已。

实力决定一切。

刘渊现在还没有向司马炎叫板的实力,但他又迫切的想要从并州一隅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先建国,亮身份,再发展,是刘渊谋国的三步策略。

建国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投,有了汉王的身份后,刘渊觉得他和高祖刘邦之间的关系,似乎又密切了一层。

当然,这只是刘渊心里的一种期许。

司马炎支持刘渊建汉国,也是一次阳谋。

晋国支持匈奴汉国的条件,就是刘渊必须与赵广开战,通俗的来说,就是匈奴人是小弟,司马炎准备让刘渊这个小弟与赵广再过过招,消耗新汉的实力,要不然的话,他大晋亲自上阵,输了面子上实在难看。

更关键的是,司马炎已经输不起了。

新城三郡被赵广拿下后,汉、晋之间的边界线就剩下了弘农和荆州,这两个地方都是晋国的重要核心地区,万万丢失不得。

两个汉国并立,双方各自都将对方称为伪汉,两边都争着说自己是正统,一时间,关于谁是真谁是假的争论成为士族上层争议的焦点。

新汉这一边,早在五年前就建立,对外都是称为大汉、新汉,自不可能因为刘渊的妄称而改名。

刘渊这里,为了彰显正统,当然不肯服输把“汉”这个国号拱手相让。

双方最后比拼的结果,就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赵广对此也是甚为恼火,刘渊这是活的不耐烦了,你一个匈奴胡虏,攀附一个刘姓也自罢了,竟然还要称自己是汉室宗亲,还要建立汉国。

新汉诸将也被匈奴人这一无耻行径气的不轻,特别是位于上郡、河东一带与匈奴人接壤的地方,傅佥、王濬领着本部骑兵与胡骑小规模接触战不断,双方剑拔弩张,一场大战即临。

其实,按历史文献的记载,刘渊建立的汉国,史书上一般称之为赵汉、北汉,或者匈奴汉国,等刘渊死后,其子刘聪、刘曜建立的国家已经不再称汉,而是被称为“赵”国,也就是五胡十六国中第一个大国:前赵。

刘渊这二年来,借着赵广与司马炎、孙皓大战的间隙,在并州不断扩张,除了匈奴五部之外,羌氐羯各部大小势力也被刘渊纳入麾下。

在文臣方面,有汉人谋士文立、崔游投奔刘渊,为其出谋划策,匈奴诸胡这边,也有刘宣、刘宏、呼延翼、呼延攸、单征等人辅佐,可以说,养精蓄锐之后的匈奴,与刘豹刚刚去世时已经大不一样。

此次刘渊出兵河套、九原一带,也是文立、崔游、刘宣等人一力游说的结果。

阎宇被杀之后,文立在刘渊身边低调了许多,因为他仔细一盘算,凡是和赵广作对的人,最后的下场都不怎么美妙,数来数去,他文立算是从头到尾活的最长的一个。

这么一想,文立惊出了一身冷汗,在谋想如何对付赵广时,文立首先想到的,就是先立于不败之地。

出兵九原。

依托匈奴诸胡在骑兵作战上的优势,与赵广再较量一个高下,是文立最后想到的招数。

不得不说,有时候汉奸的危害真是蛮让人无语的,就比如汉朝初年的中行说,也和今天的文立一样,给匈奴人出谋划策,最终让汉王朝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一主意献上之后,刘渊、刘宣、崔游等人商议了良久,最后认为文立的意见很是在理。

马鞍、马蹬等骑兵征战的装备匈奴人现在不缺,铠甲、兵器等辎重也基本做到了与晋国、汉国一样,刘渊等人觉得,又在河套主场作战的话,胜算会大的多。

河套一带,隶属九原郡,属并州刺史部,与匈奴五部相距不远,相反,新汉远在关中,与河套之间远隔着黄土高原,其间的道路只有失修已久的秦直道通行。

长安。

赵广自从去年南征新城三郡之后,就一直留在关中,这时因为姜维从洛阳突围之后,还没有从河东回来。

按姜维的想法,河东这里是汉、晋、匈奴三方争夺的焦点,又有解池盐的巨大财富摆在那里,早晚就会成为战事爆发的导火线。

汉军要想守住这里,就需要好好规划一下如何布防,在这方面,姜维是行家,魏容也需要向老将军好好的学习一番。

对于姜维的这一判断,赵广也是赞同。

不过,现在刘渊的匈奴汉国建立了,而且还出兵河套,要是赵广不能给予打击的话,遗祸无穷。

为应对北方战事,赵广也是急令姜维、魏容、寇林、罗宪等大将到长安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如何讨伐赵汉之事。

姜维、罗宪等蜀汉旧日老臣一个个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大将军,刘渊这胡虏窃我汉名,若不给予重点打击,则大汉威仪不再、大汉之名不存,诸胡要是纷纷效仿,皆称自己为汉室宗亲,个个都建立汉国,我等有何面目,去见先帝和列祖列宗。”

魏容、马融、诸葛尚等年轻一辈将领也一样很不爽,他们没有想到,匈奴人会这么狡诈,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都能用上来,还妄称是刘禅的外甥,也不知是从哪里论起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