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龙起荆襄 > 一百三十三章 尿素石膏

汉末之龙起荆襄 一百三十三章 尿素石膏

作者:路漫漫求索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6 13:11:31 来源:笔趣阁

乡里的大宗族为什么威望高?其实是方方面面的,首先是人丁兴旺,其次是乡亭的基础建设差,许多乡民不得不依赖这些大宗族。

许多道路本就是乡里大宗族所有,其他人如果不能走的话,就要绕道,而且要绕很远,拿人手短,吃人最短,平时天天踩着别人家的路方便,自然要听这些宗族的。

刘表父子推行的基础道路建设,为的就是降低这类情况,使得乡里的百姓无需过于依赖宗族,降低宗族的影响力,便于管理。

而水泥其实一直都在刘琮的考虑范围,但是刘琮自己估计了目前的技术水准,要想造出和后世一样的水泥有极高的难度!人力,各种都需要太多,

现在修的路先夯实地面,然后用火烧,防止长草,在用石灰石,黏土,糯米及河沙的混合物浇筑,铺上地砖,使其固定成形。

“公子,这是江夏伊籍大人的信件!”

刘琮打开看了看,江夏的铁矿很大,需要更多的人手,他和太守荀衍商量过,希望让吕岱的军队驻扎到鄂县。

大冶铁矿确实很大,从三国时期就开始挖矿一直到了建国后,不过刘琮思虑一下,准备让吕岱调一营军事驻扎在鄂县协助,沙羡的情况很特殊。

江夏郡的郡治所在西陵,但是刘琮建议将治所迁移到沙羡(武昌),原先的江夏北方四县已经全部被划入章陵,因此刘琮建议是将南郡的州陵(嘉鱼县和赤壁部分)划入江夏。

随着南郡西边的开发,未来南郡依然是荆州最重要的中心地段,因此刘表也考虑这个事情。

但是如果将沙羡作为江夏的郡所,刘琮给出的建议是重新修城,刘琮认为沙羡作为长江水道的重要城市,修新城是必要的。

刘琮对长江水道的重视远远超过了荆州众人,刘琮很清楚长江水道的作用,沙羡作为汉水与长江的汇合点,不论是交通价值还是战略价值都值得修新城。

但是江夏郡即便去年增加了数万民众,但是人口依然太少,长沙郡大兴土木是因为长沙郡本身有一百三十万的人口,经得起这么折腾,但是江夏郡只有区区三十万人口,这让刘表有许多顾忌。

而且江夏郡又不像武陵郡,武陵郡修新城,修道路很大一部分是军队在修,而非民众,但是有部分民众也在参与,同时通过水路运送,将长沙郡以及零陵郡数万居民经长沙郡运送到武陵。

目前武陵拥有三十七万人口,今年年底的统计完成,应该能达到四十五万人口,毕竟各郡对武陵的支援远远超过江夏。

武陵郡,临沅,桃源等地得天独厚,发展农业是再合适不过,只要发展的好,武陵北部便能养活百万人口。

大庸县等地则条件差了许多,(今年的热播剧江山如此多娇便是以大庸县为背景!)道路难,耕地少,各项条件差,不过刘琮的建议是养殖。

已经派人去那边考察养蜂以及养猪等项目,同时要逐步改善那边交通,这些都是许多问题,刘琮也派了许多人去研究吊桥。

刘琮的构想是通过弩车发射巨箭,射到对面,同时巨箭上绑上足够长的绳子,先铺设好绳索桥,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铁索。

这个想法得到了韩暨的认同,认为是可行的,同时刘琮运用后世的桥梁经验,在旁边矗立两根巨大的树桩,将树桩当作水泥柱,将绳索绑在树桩之上。

不过目前还是实验,包括水泥都还在实验阶段,毕竟确实有难处,先试验好,待人口以及劳动力足够的时候便可以运用了。

随着脚踩式打谷机的出现,今年百姓在秋收的时候省力不少,襄阳地区预计收获比去年最少提高了两成。

后世粮食产量的提升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钾肥,但是国内缺少钾肥的原料,建国后有一段时间受制于外国,后来在罗布泊发现钾肥的原料才减少了对进口的依赖,不过依然每年需要大量的进口。

其次是磷肥,磷肥原料倒是不缺,但是刘琮也一直让人在研究,粮食产量上去了,那才是生产力的根本提升。

而且磷肥对许多经济作物都有很大的帮助,如棉花,花生等,但是这些的效果是非常缓慢,技术的积累哪有一下就能立马提升上去。

对于农业,除了总结各种种植经验,其次便是各种化肥的研究,刘琮也不懂,但是可以做的是引导他们往这方面去研究。

“公子,刘毅请您过去!”

刘琮一听大概知道什么情况,如今秋收刚开始,他那边的实验田应该是有结果了,

“公子,实验田产量提升了两成,效果非常显著!”

刘琮看了看稻谷,颗粒饱满,确实不错,刘琮这边种植依然是稻谷,小麦以及粟米三种都在种植,粟米虽然有口感不好,但是易保存。

刘琮采用的是土办法,50斤人尿加热至二成,入瓦罐蒸煮至一成,并熟石膏2斤搅拌,晾干后粉碎,这是尿素石膏,是后世建国早期的土办法。

“嗯,不错,这次的种植经验都有总结?可有整理成册?日后每一季的水稻都要进行总结,加强育种,培育出高产的种子!”

“诺。”

今年试验了尿素石膏的效果,经过几年的提升,占城稻的推广,预计亩产能达到10-12石,也就是300斤-360斤的样子,已经是大为提升了。(汉朝的大小亩不做折算,用的是现代的亩。)

要知道建国初期的亩产才200斤左右,当然建国初期有许多特殊原因,但是这需要许多难度,刘琮也清楚尿素石膏虽然可以用,但是如何合理的使用还需要验证。

目前采用的是早期施肥十公斤,后期追肥五公斤,也就是一季度下来需要用到15公斤,这需要改变目前的尿液收集方式,其中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刘琮只能是提前准备,这样以来尿液需要的数量是非常多的,如何收集,特别是动物尿液的收集都需要想办法,自然需要投入一些人力,物力。

农业的提升说来说去就那么些办法,区田法的精耕细作,各种肥料的提升,种子的提升,机械的提升,水利的灌溉等。

除了这些便是食品的多样化,吃的产品变多了,那么对粮食的需求就会相应的减少,猪肉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是主流,但是如今在荆州的发展下,有逐渐成为主流的趋势。

要说猪肉比牛羊美味?那肯定没有,但是比起牛羊他更廉价,而且他更适合圈养,这是其他物种不能比拟的。

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蚕豆,芝麻,黄瓜开始大规模种植,特别是黄瓜适合南方种植,而且可以生吃,产量高而且美味,与白萝卜可以相互交替着吃,也算是换换口味。

“赵俨,你记录好,回去之后与的别驾一同商量如何推广此法!”

“诺。”

主要还是商量如何收集尿液,办公总会有的,人倒是简单点,将大小便分开便可以做到,但是动物就麻烦点了。

如果能普遍将稻谷的产量提高到12石,那意味着什么?此时整个王朝大概有七亿亩农田,亩产12石,年产能达到720斤,那么年产量能达到5000亿斤。

当然实验田和实际肯定还是有差别的,水利,田地肥力等各种因素,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只要能达到300斤的亩产,那么养活一亿人是肯定没有任何问题的。

目前荆州的平均在亩产6石左右,这是占城稻以及各种器械,水利的效果,东汉的平均产量在3石左右,也就亩产90斤左右,如今已经是整整提升了一倍。

“二公子,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不过实验田与实际有一些出入的,不过刘毅挑选的田地本就不是肥沃之田,不过是中田,因此出入不会太大。”

“二公子,还请带老夫一同前往查看!”

刘琮一听也知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刘阖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刘琮只能在带着刘阖跑一趟了。

刘阖在岘山下的一块中田看到了实际情况之后,这才心里大定,农业社会,农业是根本,容不得半点作假!

“利国利民!看来是老天也眷顾我荆州!”

天下大乱,诸侯群起的局面已经形成,至于皇帝,大家心里都有数,如果说刘表父子能平定天下,大家都清楚不可能还政给天子,就算刘表父子原意,麾下可没有谁会原意!

刘阖速速将这边的情况整理成文书派人送到武关的刘表手中,同时颁布命令,以后大小便要求分开!通过政策强行推广!

刘琮也知道此事的重要,首先让赵俨在襄阳强制推广,同时命令木匠大量造马桶,减轻百姓的负担。

“今年粮食本来就是大丰收,这两年在主公和二公子的倡导下,兴修水利,荆南这两年都没有遭受大的水灾,整体情况还是比较好的!”

荆州整体水利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夷道,江陵,沙羡,鄂县,临湘,岳阳,罗县等地都在兴修水利,水库以及试图人工造湖,加强了长江水道的抗洪能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