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龙起荆襄 > 二百五十六章 宗亲的态度

汉末之龙起荆襄 二百五十六章 宗亲的态度

作者:路漫漫求索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6 13:11:31 来源:笔趣阁

“承彦说的在理,况且二公子提议是九代,别说九代了,看看邓家,这才多少代,亲情关系早就一塌糊涂了。”

蔡讽感叹的说道,邓家昔日是大汉数一数二的家族,如今败落的多快,至于家族后代更是开始分散到各地了。

“我也听说扬州还有不少世家支持二公子,如周家以及钱家等,扬州路途稍微有些远,很多消息都没有传到襄阳来,或许过段时间还有消息传过来!”

蒯越也说道,这些小算盘他们都在算计,他们怕的是刘表算计他们,但是没想到刘表并非是仅仅算计他们世家,连汉室宗亲也一起算计了。

如此来说,这事对世家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汉室宗亲就会有很大的影响,结合目前的改革,目标不是他们。

“这是好事,确实长此以往,对朝廷,对国家都不利!”

蔡讽说道,为什么说很多朝代都活不过三百年,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所谓的皇亲国戚把国家吃穷了。

以明朝为例,虽然有其他原因,但是在万历时期,宗室支出就占了朝廷税收的三分之一,等到了明末就更多了,而且宗室还两极分化,富的可敌国,穷的饭都吃不起。

因为明朝的宗室不允许从事士农工商,只能靠朝廷俸禄养着!早期肯定没问题,子孙少,到了中后期,这就是问题了,东汉也有这样的问题,不过东汉允许宗室去自力更生,如刘备就织席贩履。

也允许宗亲去做官,如刘表,刘洪,刘繇,刘焉,刘虞等都是宗亲,皇亲,但是压力也非常大,再继续两百年,虽然没有小冰河时期,但是也是要出大问题。

东汉的土地兼并之中,其中有一股势力就是宗室,要不然陈王刘宠哪里来的钱来养兵十万,东汉自安帝继位就屡屡有地方挑战朝廷的继承合法性。

刘琮估算过,以朝廷正常的收入,养七代到九代是没有问题的,超过就不合适了,九为数之极,七为算之极。

至于七代还是九代,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考虑的是如何推动这个事情,其中一些舆论也是刘琮在背后推动。

三人相视一眼,也都明白了这事情怎么做了,都是聪明人,这种事情不需要太直白,大家也清楚,真要出了九代的血脉,没有特殊情况,根本谈不上亲情了。

刘府。

“世叔,这事您是什么意见?”

刘艾问道,论辈分,他就得就刘洪一声叔,虽然刘洪和他们也隔了七八代了,但是相对来说,关系比刘表这类宗亲亲近了不知多少。

毕竟刘洪的祖上是刘秀的亲侄子,当初刘秀为了名正言顺才恢复了不少西汉时期的诸侯王,不过后面都降为侯爷,到如今,基本都早就除国了。

这也是东汉看似强大,不少宗亲都是地方诸侯割据,但是宗亲和天子皇室有时候不是一路!而恢复汉室这个口号是汉室宗亲最喜欢的!恢复汉室,何为汉室?这其中的解释就多了。

“这事确实难办,不过你是宗正,你要有主意!天子什么想法?”

刘洪问道。

“天子临走之前在臣耳边说了句,以阿姐的想法说了算!”

刘艾说道,大家都不是傻子,如今的朝廷又不是天子说了算,天子聪慧,但是非常懂得隐忍,此时必然不会耍小脾气和朱儁等人翻脸。

“你呢?”

“我去见过长公主了,长公主芳心暗许,想留在襄阳!”

刘艾也是苦恼,这事他也不好办,维护宗室吧,天子,公主两边得罪,日后肯定是小鞋!而且得罪了楚侯,虽然明面上不说什么,但是都清楚,如今和光武帝时期多像啊!

谁知道他们父子之中有没有一个和光武帝一样的,这些话虽然不能说,但是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老夫不不管朝政也好几年了,精力有限!刘琮虽然谈不上玉树临风,但也是一表人才,况且才能高,荆州不少大家闺秀都在打听,估计在各个小院里面的妇道人家正在议论着!”

刘洪也是楞了一下,有些笑着说道,抛开刘琮等人的身份,刘琮绝对是如意郎君,没有世家子弟的坏毛病,为人自律,又有才华!公主长期住在刘表府上这么久,也就这一两年才搬到蔡伯喈府上,怕是早就暗生情愫了。

“你也不要担心,这事不是一两日就能有定论的,广明都大老远从扬州回来了,就是綦毋闿,他和刘表是莫逆之交!这边荆州怕是有家族支持,黄承彦的辩才不差,至于蔡邕的关门弟子王粲,那辩才也是非常厉害!”

刘洪倒是不担心,他们这么大年龄了,什么风浪没见过,自然也明白刘表是不会轻易让公主去长安的,况且不去长安也好,长安天子年幼,外臣掌权,反而不安全。

“蔡伯喈收王粲做弟子了?”

“嗯,仲宣父亲本就与刘表关系密切,仲宣的父亲死后,王家举家投奔景升,伯喈昔日就很看好王粲!收徒在情理之中!”

刘艾也是点头,王家并非无名之辈,王粲的父亲昔日是大将军长史,祖父做过三公,王粲在此事站在刘表这边也正常,毕竟王粲的族兄都娶了刘表的女儿,两家如今非常紧密。

“明白了,那小侄就在世叔府上多待些日子!”

刘艾也圆滑,长安如今粮价高,物价贵,还不如在襄阳安静一下,这两天他可是看了,襄阳才150钱/斛粮食,这还是有官府兜底,否则价钱都还难说,长安早就破400钱/斛了。

现在襄阳发展很快,许多饮食的秘方还是被研制出来了,包子铺也不仅仅是刘记包子铺了,不过刘记的生意最好,毕竟形成了一些的品牌效应。

襄阳几乎各个世家都在讨论此事,但是并没有结果,主要两大巨头也没有表明态度,郑玄和宋忠都没有明确态度,缺乏领头之人,而刘琮则派了一个强有力的辩才过来了。

陈珪带着护卫走在襄阳的街道上,刘琮说先让他去见一见楚侯,看一看襄阳!他是被深深的震撼到了,他终于是明白为什么自己的二儿子这么强烈的要求家族现在投奔刘表了。

襄阳的繁荣远远超过他的想象,而且非常大,古代城池都不大,襄阳城池虽然不规则,但是扩张之后,城内面积可达24平方公里。

汉朝长安为当时第一大城,城内面积也不过35平方公里,但是襄阳没有皇宫,长安皇宫占据了很大的面积,而且襄阳附近几座城城池都开始重新修建了,已经初步和长安一样形成了城市群。

周边的樊城,宜城,中卢,蔡阳等地都在重新规划,樊城,中卢已经在动手修建了,樊城预计还有一年就能完工,届时将与襄阳形成双子城。

两个城池仅仅一水之隔,太方便了,同时樊城扩张之后,整个重心会发生改革,码头将有一半以上的货物将分流到樊城!

等到樊城建设完毕之后,原邓县城池内的居民便去迁移到樊城,毕竟邓县编制已经被取消,其属地被划入襄阳和樊城了。

而邓县城池不会荒废,将会成为襄阳驻军所在,同时也方便一些机密研究,避免影响到其他人。

陈珪一边看,早上就非常热闹了,海鲜市场,拆除了坊市之后非常热闹!还有出来用早餐的,有丫鬟提着食盒出来买早点的。

有城外带着新鲜蔬菜过来贩卖的,街道干净整齐,而且还有许多新鲜玩意,最常见的属板车,能拉的多!乡里几个人一起拉着过来贩卖,回去的时候又是几个人同行,相互帮忙能省力不少。

汉朝这点还不错,乡里都是互帮互助,也没有什么红眼病!主要环境有关系,汉朝时候,乡里出了大才,高官或者巨富,他们这些人第一时间是想着怎么帮乡里。

有钱的资助当地读书的孩童,修路,修书院等,这才叫衣锦还乡!吴县的张允便是这样的例子,主要有钱,不停的资助读书人,这样也会成为名士,受到不少人的尊敬。

而且这类人家招工,只要是读书人都会高看一眼,多给点工钱,许多从其他地方到吴县的牛人早期都去一些大户人家做过工。如王朗这类人物,也是穷鬼!王朗俸禄不低,不过他自己过的节俭,还天天资助穷人。

当然也有为富不仁的,相对占比没有那么多,因此许多乡里还是养成了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

其实不仅仅是资本家希望货币流通起来,官府也是希望大家有钱就花钱,钱财开始流通对国家的经济才会好!

当然有许多前提,官府也要做好本职工作,陈珪来了三天,去走访了许多情况,粮食产量比徐州高多了。

而且还不挑地,原先以为自己儿子夸大了,如今看来不是夸大了,而是说的很含蓄了!种子也是,居然开始培育新的品种。

诸侯有没有发展,还是要看他对农事的重视程度,说白了就是会不会治理地方,这方面袁术不行,自身也忽略了。

目前最重视农业的应该数刘表和曹操了,曹操收三十万青州兵,青州兵算是军屯的主力了,曹操也在毛玠等人的建议下大力发展屯田。

陈珪也终于明白了刘琮为什么一定要说要他去襄阳,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如今陈珪算是明白了刘琮的用心了。

种类繁多的吃食,这远远不是徐州这些地方能比的,要知道徐州是东汉非常富硕的地方,10钱一小碗的冰镇豆浆,在这酷热的天气,那真是营养又美味!

美味的油条,就是太贵了,而且容易上火,还有水煎包,饺子,混沌,陈珪在强忍着不适的情况下点了一碗葱爆肥肠,还先让护卫尝了尝,确定没有问题之后才自己尝,真香!

还有葡萄,虽然贵,但是酸甜可口,各类美食,数不胜数,学子数量更是多,若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人告诉他是京都,他都会信以为真。

“冰水,美味的冰水,3钱一碗了!”

陈珪去喝了一碗,太舒服了,放了少许的糖,有一点点甜味,倒也不贵!普通百姓是不会花这个钱的,3钱可以买3个馒头了,是时候去见楚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