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龙起荆襄 > 六十九章 观念问题

汉末之龙起荆襄 六十九章 观念问题

作者:路漫漫求索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2:20 来源:笔趣阁

翌日,刘琮开始去百姓家中收集晒干的稻草,虎卫本身就有几个是篾匠,刘琮的军队多才多艺的人多,即便休息期间不少人都会主动学习。

大家都很清楚,当兵不能当一辈子,若是军队里面提供学习的渠道,而且还不用钱,为什么不学习,日后当兵之后也会有谋生的手段。

“开始编织吧,其他人开始对是比较粗壮的竹子进行砍伐,典韦随我前往查看一下。”

“诺。”

草帽等虽然算不上科技,但是实用,在烈日下工作,有草帽和没草帽的区别大了,十几分钟没什么区别,一两个小时后就区别大了。

“主公,侯爷的信件!”

刘琮看了看,终于是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盐,刘表将由糜欢,刘毅以及刘卓负责盐的销售,刘卓是刘表的亲卫。

镇南将军的册封让刘表的权利大涨,刘表终于可以放开手脚施展,刘表希望刘琮能尽早回襄阳。

对于赖恭的任命刘表提前下达了,刘琮既高兴也有担忧,忧虑的便是糜竺麾下的一些官员依然抱着士子高人一等,打压匠人的想法。

“李县长,你们县内有多少曲辕犁?多少龙骨水车?这是家父让我询问的,我此次代表的是家父,总可以回答嘛?”

“二十曲辕犁,三架龙骨水车!”

“你们浏阳一件都没有生产?”

“一直以来都是太守府调拨,为什么要下面的县来生产,特别是浏阳,本来就是一个乡,为什么还要承担这些任务?”

“你这的工匠大多也是太守府调拨的?”

“对!”

“陈到的军营看过没?他们的口号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您听了有什么想法?”

“百姓吃不饱,我身为地方官,首先要百姓吃得饱!”

“哦,那您的意思是百姓就穿的暖,住的好了?”

“民以食为天,当先解决温饱,再考虑其他的!”

刘琮也是气乐了。

“我问你,一个睡好,穿好,但是吃5成饱的,和一个吃七成饱,但是穿不好,睡不好的,谁的工作效率更高?”

“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那你不会问百姓?典韦,去找几个百姓过来问!”

“回禀二位大人,这位小大人说的更有道理,若只是五成饱,虽然吃不饱,但是对生活有奔头,因为衣服,房子都在变好,大家会更努力!”

典韦招过来的一个老农如实回答,旁边的几个人也是附和点头,有五成饱,他们就能活下去,要是有更多的曲辕犁,更多的龙骨水车,便能种更多的地,日后不久能吃饱了!

“百姓都懂,您为何不懂?民以食为天确实不假,但是衣食住行哪个能缺少,将草帽给到这几位老人家!”

“这是何物?”

典韦将草帽分发给找过来的农民,教他们使用草帽,很快就熟练的使用了草帽,让他们离开了。

“这是用稻草编织的草帽,能遮风挡雨,也能遮挡烈日炎炎,你是从太守府出来的,子仲对你期望很高,希望你能懂变通,有取舍!

有了工匠,有更多的曲辕犁,更多龙骨水车,才能开发更多的荒地,陈到的新军能在修城的同时,又要剿匪,又要自己养殖各种吃食,按照您的想法,陈到的新军是不是只要剿匪就够了?”

刘琮看着李然说道,撤职?没意义,换一个可能还是这种思想,只能是慢慢是引导他们改变这种看不起匠人的思想。

“我知道,你是读书人,但是不管是儒家,墨家,法家还是道家都讲究经世致用,今山阳太守刘洪,名满天下的蔡邕蔡中郎,桃李满天下的康成公,都提倡学以致用,难道他们都不如您?

张衡,张仲景,皆可以算是匠人,他们就应该不如农民?士农工商这种老思想是要不得,每个人在每个领域都能做出辉煌的成绩,我重用工匠是因为工匠能改善百姓的生活,能提高稻谷的产量!”

“是卑职错了!”

“叔至,以后你进行监督,学徒立马召集起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要什么都等到太守府,州牧府来调拨,那百姓要你们这些县长何用?

现在兴修水利为的是什么?为的是百姓能丰衣足食,李然,你可知兴修水利耗费的人力,物力,钱财无数,那什么还要修?将这些给你们浏阳,浏阳百姓就饿不着了,岂不更好?

昔日孝武皇帝治理黄河,而后黄河八十年再无水患,造福了多少黎民百姓,不要老盯着你这一亩三分地,饿肚子的事情不仅仅浏阳,难道醴陵,建宁就没有?

益阳县令伊籍刚出任益阳县的时候,饿肚子的也多,但是仅仅两年,益阳就发展起来了,如今更是蓬勃发展,百姓都能吃饱穿暖,有遮风挡雨的房子住!

益阳县从一中县两年发展到上县,若不是桃江被单独设县,益阳如今应该算是大县了,上面制定的战略,你们如果有意见应该向上面反应,而不是阴奉阳违,擅自决断!”

战略在某种程度上有好有坏,不可能一开始就能惠及到所有人,只能说尽量的发展,慢慢的普惠到所有人。

“李然,我会在浏阳待几天,观察一下,你顺便看一看虎卫的效率,为官一方是造福百姓,而不是为了士族谋取利益!”

李然也是点头,李然还年轻,犯一些错是可以理解的,这便是刘琮的难处,不仅仅长沙郡,南郡,南阳这种情况都多。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情很多,即便是刘表又能怎么办?总还要有人办事,只能是慢慢处理,逐年处理。

刘琮去看了看油茶树那边,李然依然是敷衍的成分多,大部分都是陈到带人去种植的,油茶树三年才能结果,而罗霄山有现成的野山茶,因此组织起来也有难度。

像这种情况既有官府的问题,也有百姓的问题,许多百姓都希望捡现成的,像罗霄山的野山茶就是现成的,只有极少百姓跟着种植油茶树。

但是真要等三年后这几个山头都长满了油茶树,而且都挂果以后,他们又会羡慕眼红甚至还会闹事。

“对于油茶树,你要宣传,没有种植的百姓日后不得采摘,若是采摘一律按盗窃罪,一定宣传到位!”

“日后百姓或有怨言。”

“有怨言是正常的,所以你现在一定要宣传到位,麾下有多少游徼,让游徼去宣传,而不是通知三老,否则三老一旦否认,到时候就不好收拾!”

“二公子,一直以来的惯例是由三老,亭长以及蔷夫负责,若是由游徼负责,怕是他们会有意见。”

“那便由县尉负责,要想做事,不管你做的多好总有人会不满意的,县长应该掌控全县,三老,蔷夫,佐吏,亭长都只是协助,至于游徼不够的问题会尽快解决。

至于耕牛的事情,尽量亲自分配,不患寡而患不均,尽量平均使用,年内有五十头耕马,八十头耕牛到临湘,到时候子仲应该会分配一些到浏阳。”

“谢谢二公子。”

“这些都是州牧府出钱购买的,牛的数量必须进行登记,有人监督,子仲和我都对你报了很大的期望,不要辜负了我们。”

“诺。”

刚开始的时候对李然很生气,但是刘琮冷静下来之后开始反思,对于下面的官员不要过于苛刻,他们有难处,应该多引导,鼓励。

“这几日看了虎卫,有什么感想?”

“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不犯,而且会为百姓分忧,即便是随二公子出行,也没有骄纵之心。”

“还有呢?”

“军士修缮城墙的时候特别熟练,有一些比泥匠还熟练,而且不少懂农桑,大部分都识字!”

“我刚刚成立新军的时候,他们的体格跟浏阳的普通百姓差不多,不识字,也不懂农桑,泥匠,难处谁都有,但是要克服,我相信你能克服一些客官存在的难度。”

刘琮拿起一个干做的青团吃了起来,青团是用艾草做的,味道还行,虽然无糖,但是很顶饿。

“公子,这是?”

“已经让叔侄的炊事班学了,日后会由他们负责教导你们如何制作,制作材料很简单,除了米就是这山里到处都是的艾草。”

糯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常见的作物,制作起来也简单,丰富吃食能改善百姓体质,百姓体质好了,那么兵源就更好了,战争打的还是国力。

“味道极为可口,冷了能吃?”

“当然。不过冷了口感会差一些。如果没有厨子发明这些,百姓的吃食就单一而且少,不要看不起工匠。”

李然默然的点头,这几日刘琮说的许多东西和他以前学的儒家教育有截然不同,但是又有相似的地方,相似是刘琮对于德行高的老人都非常推崇,还亲自带着东西上门慰问。

但是刘琮没有太多高人一等的观念,能和农民,工匠甚至是商人亲切的交流,没有任何居高临下的态度,而且刘琮没有婢女随行,洗手,洗脸,穿衣都是自己动手,不像公子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