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龙起荆襄 > 八十七章 天下楷模

汉末之龙起荆襄 八十七章 天下楷模

作者:路漫漫求索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2:20 来源:笔趣阁

“主公,元卓来荆州怎么不通知我等为元卓迎接!”

“主公!”

宋忠连续呼喊了三遍刘表才听到,一看是宋忠,便示意他一起过来,虽然宋忠擅长经学,但是算法也是懂一些的。

宋忠过来一看,开始认真的听,一时之间也入神了,完全忘记了蔡瑁还在外面等候的事情。

蔡瑁在外面等了很久,最后等了半天不见人出来便将竹简给到了王粲,让他一会转交给刘表,王粲到荆州之后被刘表任命为门下书佐。

“景升,你生了个好儿子啊!真乃天纵奇才!”

“琮儿,平日怎么不一起讨论一下,这些早就该出来议论,用你的话是共同进步!”

刘洪对刘琮那是极其欣赏,蔡邕则是非常后悔,早知道这小子懂这么多,怎么也要拉着他出来讲讲,刘表则是倍有面子,摸着胡须笑的非常得意。

“小子整日忙于军务,哪有这些时间啊,有空都在操练士兵了,加上还要操办学校,医院,精力确实有限!”

“胡说,就是借口!”

你这精力有限都能搞出这么多,你要精力无限你不是要上天了?蔡邕直接教训道。

“就是,你那学校为什么很多儒生都拒绝让他们在你学校教书?都是有教无类,为什么偏偏不让儒生教?”

“宋世叔,我什么时候不让儒生教?我有规矩,小学教育,虽然会偶尔教一些儒家经典,如论语的《为政》《学而》其中的一些经典,但是儒生一直在贬低其他学说,这是在破坏规矩。”

刘琮的小学老师开始对外招收,其他学说还好,黄老压根没兴趣与儒家一较高低,法家在刘琮的约束下也不会,偏偏儒家那夹杂私货,讲课的时候拼命贬低其他学说,刘琮让他们都直接滚蛋了。

“仲子,这点我支持琮儿,虽然儒家如今发展鼎盛,但是确实不能诋毁其他学说,难道儒家就没有吸收其他学说的理论?”

“跑题了!”

刘洪出来打圆场,他也听明白了怎么回事,无非是刘琮办的学校什么都教一些,但是其他都比较客官,唯独儒家喜欢去贬低其他学说,但是刘洪活了这么多年,这个事情他看太多了。

“琮儿确实忙于军务,新军的操练还离不开琮儿,诸位也需要多见谅,不过以后尽量让琮儿参与这种讨论之中。”

刘表也发话了,他的儿子,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蔡邕当然清楚刘表的想法,至于其他人就不得而知了。

“小子确实事务繁忙,我保证尽量抽出时间来与世叔交流,我也希望世叔能继续编撰出比《九章算术》更好的书籍。”

刘洪也是点点头,具体事情他还没了解太多就不发表意见了,虽然他也希望刘琮能在这方面发展,但是人各有志。

“主公,这是军师让我给您的!”

刘表看了看,是关于剿匪以及战船的问题,新式战船依然是三层高,但是可以容纳700人,比之前多了一百军,而且能容纳的箭矢更多,过来是请刘表去参观新式战船。

“兄长,今日弟为兄长接风洗尘,请!”

可惜刘洪是一个人过来,刘琮虽然为此高兴,但是也有些失望,年龄大了更适合著书立说,或者教书育人,在研究方面确实有些难度。

接下来的几天,刘琮将自己知道的一些对他们有帮助或者有启发的东西开始跟刘洪,蔡邕等讨论。

蔡邕其实算是全才,当然书法和文学的造诣堪称宗师,书法不必说了,辞赋也是大汉最顶尖的一批,音律,天文,律历,数学几乎样样精通。

“天纵奇才!可惜,你说的这些我们这几天都有记录,至于你说的一些我们也准备论证,我已经传书给我的那些学生们,他们应该这段时间会陆陆续续的来襄阳。”

刘洪对于刘琮再一次夸奖其为天纵之才,刘琮一听学生,刘洪可是有不少学生,其中最出名属徐岳,徐岳对于学习数学的大多都不陌生,而且徐岳有个徒弟,阚(kan)泽,日后的东吴重臣也是大儒。

即便是刘洪和蔡邕这种未开公学的也还是有一些弟子的,早前蔡邕的徒弟阮瑀来到荆州之后,风度翩翩,文采出众,对于音律更是信手拈来折服了不少荆州士子。

“那便是最好,琮一直想组织人手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奈何小子确实精力有限,而且威望也不够,如今有世叔牵头,必然会有更多的成果,日后也定能造福百姓。”

“放心,老夫志向便在此,原本以为景升相邀是为了请我来做官,我这才拒绝的,没想到是为了这个事情!”

“您治理地方是很好,但是小子以为您在研究天文,数学这些更适合,这个比治理地方更有意义,而且能造福后世。”

“琮儿,别吹捧了,我们都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心里还是有数的,不仅如此,我和元卓兄还准备邀请康成来襄阳,一同研究著书!”

刘琮一听也是大喜,郑玄若是能来,那荆襄必定是天下学子之所聚集,如今襄阳有蔡邕,宋忠,司马徽,綦毋闿,黄承彦,庞德公,韩嵩,已经是非常鼎盛了,在加上刘洪,若是郑玄过来,襄阳未必会比昔日太学差多少。

而且郑玄也是算是全才,其在经学方面的成就堪称宗师,不仅仅如此,其在天文,数学方面也非常有研究,而且精通教育,在教育这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刘琮在与他们交谈数日之后便离开了,军营还有许多事情,刘琮自己还有许多事情都要处理。

“主公,你可是回来了,有个人等您两天了!”

“公达,刘洪刘老来襄阳,与他交流了数天,让你吃累了,是郑浑来了?”

“我这就去叫他过来,他还在山下!”

荀攸去叫郑浑了,刘琮考虑的是如何安排郑浑,郑浑这个人能文尚武,这也是汉朝许多文人的特征。

汉朝大多数文人并非清朝那类文弱书生,即便是荀攸,郑泰这类名士都敢谋划刺杀董卓,由此可知汉朝的尚武之风。

“郑浑见过二公子!”

“一直听公达提起,说文公能文允武,乃不可多得的良才,今日才能一见,实为遗憾!”

“我对二公子也是仰慕已久,之前与华神医一同前往长沙郡,在长沙郡也看到了二公子的一些举措,与浑的想法是不谋而合,不过浑有一建议!”

“说。”

“二公子为何不加强对婴儿的管理?或许二公子在百姓之中所待的时间不长,未了解这个事情,由于口钱和算钱以及各种赋税的问题,不少人都会抛弃婴儿,特别是女婴。公子可知否?”

“文公是想加强对这方面的打击?”

“正是!不论男女,其实都可为劳动力,女的虽然体力不如男人,但是依然可以种桑养蚕,编织衣物,浑看长沙郡依然有不少百姓缺少衣物,同时也能增加大量的人口!”

“此事确实我未曾想到的。”

刘琮一听就明白了,世道不好,有许多农民养不起,要不就送人,要不就直接弃婴了,刘琮也是点头表示认同。

“此事我已经在着力解决了,父亲刚刚颁布的政策,估计文公还未知道,武陵郡,江夏的更役从今年起免除,以后都不会有。随着荆州的发展越来越好,更役将会推广到各郡县。”

“当真?”

郑浑也愣住了,他当然明白免除更役意味着什么,郑浑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儒家,为人清廉,品行端正,一心都为天下百姓。

“当然是真的,更役存在是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但是荆州财政有限,目前仅仅取消了武陵郡和江夏郡。”

“一路上有不少人诋毁镇南将军,看来许多人都错怪他了!”

“这是正常的事情,父亲所做所为皆不为世家喜欢,世家诋毁也是正常的,父亲一向以为清者自清,因此也甚少解释。”

“郑浑一路上在荆州的见闻,知二公子乃心系百姓,虽然政令依然有些混乱,但是浑认为二公子日后必能扭转乾坤,浑愿在二公子麾下效力!”

“好。文公乃琮一直所求之人才,这样,你先在军营学习,担任我的亲卫,同时先了解这边的情况,到时候在对文公进行安排。”

“郑浑拜见主公。”

“文公请起,政令混乱是没办法的事情,家父接手荆州之时,宗贼四起,各地的教化极差,荆南四郡的官员纷纷逃离,因此只能慢慢的改变。”

“郑浑明白,这好比吃饭,一口一口的吃,吃太快了容易噎着。”

刘琮点点头,荆州有优势,如今中原战乱四起,这些避乱都跑到荆州来,留不留得住就得靠自己的本事了。

“家里有安顿好没?”

“主公,我自己可以安排好!”

“你不行,刘郃,在中卢找个房子暂时出租给文公!文公,每月要交租金!在琮手下做事,我希望你能全力以赴,如果全力以赴,必然先要替你解决了后顾之忧!”

刘琮可是知道郑浑这个人,历史上郑浑的清廉可是不比海瑞差,郑浑做官,妻儿都经常要挨饿,曹叡听了他的事迹之后将其公告全国,连司马懿都称之为天下楷模。

“谢主公。”

刘琮虽然喜欢这类人,但是并不这么提倡,节俭刘琮也是提倡有度,过分节俭刘琮也不提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