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龙起荆襄 > 四十九章 勉强说服

汉末之龙起荆襄 四十九章 勉强说服

作者:路漫漫求索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6 13:11:31 来源:笔趣阁

“诸位,小子给诸位介绍一下中学,中学教育中包含儒家,法家,道家,纵横家,鲁班术,墨家,术学等,但是都偏向于基础。

儒家主要是教导论语以及诗经,道家教导的是道德经以及庄子,法家主要是管子,墨家如墨子等,皆是各家之经典,而且会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因材施教。

小子不尚一家,不认为学派就只有一家就好,诸位,你们去郊外赏花,若是只有孤零零的一朵花,你们也不会去看,你看的也是百花争艳!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

学派各有所长,法家,道家善治国,儒家善教化,墨家,鲁班善工,纵横家善辩,农家尚农,医家尚医,并不冲突!

当然若是儒家能吸取百家之长,日后依然会是我大汉正统,若是闭门造车,依然希望凭借昔日之资历,即便是小子能答应,吃不饱,穿不暖的百姓能答应?”

刘表对于这个早就听腻了,在旁边静静的看着,在座的都是儒家大儒,其实黄承彦,蔡讽等人还好,本来就宗儒尚道,难的是仲子,德高他们。

“二公子认为儒家不适合治国?”

“并非如此,但是目前儒家确实没有能力收拾天下大乱的残局,这是不争的事实,儒家并非没有治国的能力,但是不能有私心,目前的儒家儒生私心太重!

若是不能一视同仁,百姓如何相信你?无信则无威,官府没有了威势,何以取信于民?天下终究是天下人的天下,非儒家的天下!

昔秦国一统六国,以信取威,我高祖定天下,约法三章,百姓信服,你们告诉我刑不上大夫,如何取信于民?”

“二公子谬论,我儒家教化百姓,百姓自会信服,行教化之道,乃众望所归,此乃王道,亦是天道!公子难道要行暴秦之道?”

“呵呵,敢问韩大人,既然众望所归,为何荆州叛乱不止,山贼盗匪丛生?这就是您说的王道?要不武陵叛乱,父亲撤兵,韩大人独身前往教化蛮族,可否?”

韩嵩哼了一声,不再说话,刘琮很清楚他们的意思,儒家的特权不可少,一个个标榜为清廉,互相吹捧。古代的宣传基本就掌握在这些士子手中,若是不合他们意思,他们便到处宣传你的坏话,即便是皇帝也经常被他们风评。

“二公子不可混为一谈,武陵叛乱乃外族叛乱,我儒家以仁德治国,仁义礼智信,皆是我儒家之精髓,公子以为不可?”

“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但是你们儒家,特别是众多儒家世家行土地兼并之道,高达七成的地租,百姓忙碌一年,却吃不饱,都活不到五十,孟子若在世,怕是也无颜见世人吧?”

宋忠黯然,他又何尝不知,此时的儒家已经是走向歪路了,哪怕用儒家经典都已经无法解释了,因此如他与康成公等人开始著书立学,何尝不是一种逃避现实。

“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贵!社稷好比轻舟,而民为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儒家亦是如此,小子此举是在救儒家!”

儒家当然有好处啊,教人向善,伦德等还是有正面效果的,并非完全都是负面的,但是目前的儒家儒生早就变质了。

“琮儿就具体说说吧!”

刘表很清楚刘琮后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两父子早就沟通过,刘表在反复衡量之后也是同意的。

“刚才小子向诸位介绍中学,中学所学大多是启蒙进阶,包括了各门各类,各个学派,目的是为了让大众有了解,方有优劣!

有志于儒家的定然在后面的学习之中则会选择儒家作为继续学习,诸位难道认为儒家不如其他学派,害怕竞争?”

“各学派都有不同,儒家又何须如此紧张,再说小子从未排斥过儒家,只是认为当下的儒家已经走在错误的路上。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现在有多少儒生是在以此为标准?诸位心里当比我清楚。小子之所求不过是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下给到一个学习的机会!

至圣先师也提倡有教无类,德高先生也是寒门出身,难道就不希望穷苦学子有学习的机会?至于影响,小子以为有竞争才有进步?相信诸位大儒比我更明白这个道理!

寒门学子的有机会接触到儒学,这样百姓才明白什么是儒学,什么是经学,若是他们不知便会如徐州那边开始求神拜佛,转入佛教,日后儒家便危险了!”

刘琮不能否定儒家,虽然儒家都诸多缺点,但是儒家在东汉时期发展很快,当世显学,八成的学子学的都是儒学,旗帜鲜明的反对儒学便是反对天下士子了。

“哦,二公子所说中学不过是启蒙教育的进阶,那公子在中学以后是?老夫想听一听二公子对于中学后的打算!”

“中学之后自然是大学,何为大学?大家肯定比小子清楚,大而渊博,因此在中学教育完成之后则是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则会开始对专门的分类学习,如儒家学子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以及各类儒家经典,当然道家,法家亦是如此!农家等在学习的时候开始对农事进行研究,推动农业的生产,发展!”

刘琮开始说一些计划,说一半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后续,则是以后发展的事情,或许会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调整。

“景升兄,你生了个好儿子啊!”

宋忠被说服了,将儒家推广到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是他希望的,康成公郑玄有教无类,学生数千便是为了此事,若是他能在此事之中出力,以后或许能力压康成公一头。

学生的数量有时候很重要,如儒家显学,董仲舒在儒家发挥的作用更大,但是胡毋生学生多,如今的大汉都认定胡毋生才是儒家宗师,而董仲舒不是。

蔡讽,黄承彦,韩嵩等人要的是刘琮的态度,既然不是反对儒家,否定儒家,那么便不是问题,至于竞争,他们更清楚,这是必然的,他们也认同刘琮所说的儒家需要向前发展改革。

“仲子,诸位犬子今日有些失礼了,你们也放心了?”

刘琮留下来继续说了说自己对于儒家的期许,儒家并非是那么不堪,只是乱世,儒家便受到自身的局限了,如孟子的很多理论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几乎可以说是无用。

对于他们提议的在襄阳设立学校,老师不够他们可以让自己的学生来当,被刘琮拒绝了,以财力不足为由拒绝了。

若是他们加入,难免不会夹杂私货,若是大学还好,反正以后大学刘琮有办法,但是中学则暂时还是不能,不过可以吸纳一些年轻俊杰。

“琮儿,虽然过了他们这关,但是儒家目前积重难返,未必是那么好想与的,若是日后阻拦,你受到的阻力必然会很大!”

刘表在送走这群神仙之后说道,虽然刘表经常与他们治学,但是刘表为一方诸侯,岂会不清楚儒家的弊端,只是他早就是儒家大儒,有些身不由己。

“父亲,孩儿也知道,这才选定了荆南,中原大乱无法避免,日后必然有许多学者会来荆州或者江南避难,更有甚者会去交州避难。

交州避难的唯一途径便是要经过荆南,父亲当知孩儿的心意,孩儿从来不排斥任何学说,但是孩儿反对的是一些不合理的东西,不管是儒家的刑不上大夫亦或者是法家的刑用于将过都是不合理的!”

刘表点点头,刑不上大夫,导致很多士大夫肆无忌惮,刘表这些年在刘琮的洗脑下,转变了很多思想,很多看问题的方法也是改变了。

如卖官问题,以前刘表的看法是天子宠信宦官导致,但是刘琮不这么认为,认为天子卖官有的时候也是无奈。

汉朝多灾,有灾难要赈灾,赈灾要钱,打战要钱,钱从来哪里来?东汉税赋低,土地兼并严重,人口隐瞒严重,朝廷税钱都收不到,汉武帝也卖官,难道汉武帝就是昏君?

实属无奈,汉灵帝好色无道也是事实,汉灵帝谈不上有为君主,但是也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昏君。

“学校的事情,你不该拒绝他们!此时拒绝,虽然他们接受了你的说法,但是你的拒绝会让他们给你使绊子。”

“父亲,孩儿当然清楚拒绝他们会有害处,但是如果此时就拉他们入学校,孩儿没有把握,他们肯定会夹杂私货,到时候教出来的学生是听他们的还是听我们的?

日后孩儿的重心会在荆南,荆南儒家少,世家力量薄弱,若是有十年积累,未来可定,最早跟随孩儿的孤儿,五年后可出任一些地方小吏或者官卒。

积少成多,日后这种局势则会慢慢改变,世家做大的局势也会慢慢改变,这个是急不来的,否则日后一定其他势力攻入荆州,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卖掉我们父子!”

刘表当然清楚,刘表能入主荆州,宋忠,蔡家,黄家,蒯家等出力很大,这些都是儒家,狗急尚且跳墙,刘表与他们亲近,他们则会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