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龙起荆襄 > 二百三十章 水患担忧

汉末之龙起荆襄 二百三十章 水患担忧

作者:路漫漫求索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2:20 来源:笔趣阁

“军队操练有难度,一是将领与士卒同心,二是律令要明确,令行禁止,这样的部队是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

刘琮说道,贺齐是刘琮看中的人,有些思维该灌输的还是要说,况且也没说错,历史上但凡能战无不胜的军队,如孙武,吴起,韩信,周亚夫,强军都是军令严明!

“齐明白,听闻公子练兵与士兵同甘共苦,令行禁止,公子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也多次被罚。”

这一点贺齐是佩服的,刘琮被罚大多是公务原因,比如接待时间过长,导致被罚!但是刘琮不会为自己找借口,在军营就得按照军营的规矩来。

“学习也是非常重要,法家喜欢愚民,但是琮不喜欢,在琮看来,越是正确的道理,正确的道路,百姓不管聪明与否,都会争相跟随!而且百姓知识越高,越不容易被野心家所蒙蔽!

军士与我等一同操练,出生入死,在军营能学习一些工匠或者文化都是很好的,战场生死难料,如果因伤退伍,日后也有生计!”

刘琮继续说道,让士兵每日抽出时间来学习是会耽误一些操练的,虽然每日仅仅抽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但也是会影响到一些操练,一些统兵将领是不理解的。

刘琮也有私心,普及文化,这些士兵学会识字之后,他们退伍之后便会回到家乡教自己的儿女或者亲属,同时也会增加对刘琮的归属感。

贺齐没想到刘琮是为了这点,有些事不能明说的,军士出生入死,真正能荣归故里的几乎屈指可数,大多数的结局都不好,战场上落下了一身病,自身又没有手艺,退伍之后只能靠着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

“公子远虑!”

“夫将者,腹心也;兵者,手足也。”

刘琮拍了拍贺齐,刘琮观察了贺齐部操练情况,基本与新军操练已经相同,其指导员,军法官大多是从蒋琬部调用,因此操练起来入手很快。

贺齐操练的强度尚可,不如王越所部,这是有原因的,贺齐部参战不多,若是一开始就操练强度过高,很容易引起军士不满。

这是一种心里,等他们的伙食将身体调整好之后,而且有战功了,看到了战功的录入,心里便会发生改变!

强军说起来很简单,恩威并用,赏罚分明!但是做起来难!赏罚分明,就意味着一定要公正严明,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历史能做到的不多,如岳家军,戚家军!岳飞为了保证军法,跪在母亲身边诉说自己亲舅的违法乱纪,最后还是杀了自己的舅舅以正军法!杨素虽然嗜杀,但是他能做到微功必录!

在杨素的部队里面,哪怕士兵再小的功劳,杨素都会将其录入,并且为其请赏,后世的戚继光也是如此!军士都愿意跟随杨素,跟随杨素虽然有被杀的危险,但是跟着他更容易封侯获得赏赐!

戚继光虽然军法严酷,同样也是一样的道理!和管理公司一样,我跟着你虽然更累,但是钱多且公正,依然会有大量的人愿意!

从军营出来,刘琮心里也是有些底了,虽然贺齐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名气,还是要自己亲自见识一下,如今是放心了。

“派人去丹阳,调祖郎来此地,归于蒋琬麾下统辖!”

刘琮吩咐王越,刘琮准备回吴县,太史慈,周瑜等人还在吴县,会稽的问题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

这也是刘琮希望拆分会稽的原因,一旦拆分之后,会稽北部可以慢慢来,而南部可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如同庐陵郡一般。

“公子,江夏已经送来六百户,原先皆是黄巾,还请公子安排!”

刘琮过去看了看,乌泱泱的一大片,许多人眼睛里都没有光,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刘琮知道他们是原先盘踞在江夏,汝南,庐江交界处的黄巾。

“公瑾,麻烦你安排吃食给到他们,主要是粥为主,可以添加一些肉糜!先让他们在此地休息五天!”

“诺!”

动乱是残酷的,特别是许多黄巾,他们只是随波逐流,黄巾平定之后,他们不是良民,被官府一直追杀,只能是东逃西躲,生活不忍直视!

眼神之中满是死气,如果只有一二十户,刘琮交代一下即可,但是六百户,数千人,这便不一样,首先要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渴望!对未来的希望!

“高宠,你负责维持秩序,每人依次发放,王越,你带着狼卫协助后勤多做馒头,太史慈,注意巡逻以及安顿好晚上的值班人员!”

先让他们吃个五分饱或者七分饱,养养胃!你现在去和他们说教,他们听不见,也听不到!他们现在只知道饿,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来这里,也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

“通知于吉,这三天为这些百姓看病,陈冲,去一趟桐梓,将信件给到桐梓县长!”

安排在吴县是肯定不行的,吴县的这些世家都不会同意,再说吴县人口本来就偏多,刘琮还想从吴县迁移一些到会稽南部去开荒。

黄巾之乱对大汉朝有极大的影响,可以说是黄巾之乱开启了天下大乱的格局,同时使得在编人口大幅减少,国力大幅下降!

黄巾虽号称百万,兵士有没有百万不说,但是数百万的黄巾农民是有的,黄巾之乱被平定之后,部分有潜力的黄巾就各个世家吸收为死士,或者被收为私兵!

这些都变成了不在编的百姓,使得原本收入就不够的大汉朝进一步衰减,而地方诸侯,不少有野心的世家实力都得到增长,土地兼并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更严重。

刘琮之所以不太愿意去涉足中原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中间实在过于复杂,还不如等他们混战之后,再破而后立,那时候更为简单。

吴县的土地兼并问题也是非常严重,刘琮也要着手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上,如何能让世家愿意让出土地也是刘琮需要想法的。

刘琮的想法是官府出资从这些世家手中收购土地,官府占有一定量的土地,佃农可以在官府这边租种,租金与税收等同,这样极大的降低农民的压力。

不过这些要有先决条件,吏治清明,任何的制度或者决策,某些程度上都是好的,但是吏治决定了其好坏。

其次是官府的税收必须足够,不需要依赖田地的税收,或者说田地税收只需要占到一小部分比例。

目前来说,盐铁茶煤皆是专营,书局也是专营,这些是官府的来源,荆州还有油,棉花等税收的来源。

豫章目前也在推广种植花生,花生榨油是趋势,但是收益并没有想的那么大,主要还是各项成本太高,如运输成本。

扬州的优势的靠海,海产的优势还是要适当的开发,但是虽然靠海,却有问题,吴郡不适合打渔,渔船容易触礁!

东汉的水灾过于凶猛,海水倒灌,整个山东半岛有近半被淹,吴郡等沿海地带也是一样,不少地方还在海水里面泡着,后世的上海,启东,南通,泰州等地不少都还在海水里面泡着。

这些地方水位低,极容易发生渔船碰撞,因此渔业发展刘琮还是盯着句章县,也就是舟山群岛那边。

“二公子为何叹气?”

周瑜看到的刘琮一直都充满信心,第一次见到刘琮叹气。

“思量今后该如何发展,思量如何治理长江以及各地水患之事!”

刘琮说道,江河湖海,除了大海,刘琮是无能为力,其他都要想办法,否则日后也会出大问题,东汉实际上亡于天灾。

延平元年才是东汉的转折点,那一年,暴雨在六月袭击了大汉十三州,史书记载六月,三十七郡国发生暴雨洪水,六月本该是丰收的季节,因大水颗粒无收。

以为这就完了?九月,六个州发生洪水,十月,又有四个州发生洪水,并且发生冰雹灾害!以为这就完了?接下来的一年更惨,十八个郡和诸侯国发生地震,四十一个郡和诸侯国发生洪水,二十八个郡和诸侯国发生大风灾害!

两年的自然灾害,第三年,边境羌族大规模叛乱,好不容易平定了,但是国家财政彻底完了,洛阳都闹饥荒!京师大饥,人相食!短短七字,却极为残忍!

洛阳都这样的情况,其他地方可想而知!这也是刘琮为什么一直在想办法治水,不治水,如果再发生这种情况,得有能力抵抗,否则什么的政权都得完。

“听说二公子在组织人手挖深拓宽各地河道,也是为治水,不过二公子不必担忧,治水非一日之功劳,慢慢来便是!”

周瑜说道,东汉饱受天灾,因此对于刘琮治水,在这一点上是没有人反对,毕竟大家都经历过。

“但是不能不忧心,刘老以及黄承彦都预计今年长江都有可能发生大水,琮必须要要未雨绸缪!如何引水,如何使得百姓不受灾害影响,这都是琮要考虑的!”

刘琮严肃的说道,不说其他地方了,一旦震泽的水位溢出,周边的百姓都受到极大的影响,这才是刘琮担心的。

拓宽河道,溪流,增加其蓄水能力,修建堤坝!其中堤坝的工程量太大,刘琮选择拓宽河道,溪流,这些相对工程量没这么大。

“二公子,何不安排这些黄巾流民去治水?应该能很大的缓解青壮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公瑾,这些人不适合,起码目前不适合,这些人还是先让他们恢复了生活,在考虑这些情况,如今我大汉人口锐减,恢复人口是必要的。”

周瑜与刘琮的看法不一样,这是必然的,刘琮眼中,生命是值得尊重的!在周瑜这类世家眼中,不过是一些黄巾流民,死了就死了。

“公子怎么如何安排他们?”

“桐庐县,桐庐县新设,琮也要推广占城稻,那边空余的山地多,适合开发梯田,也不会引起吴郡世家与百姓的反感!”

周瑜也是认同,只要不占用他们世家与百姓的资源,他们便不会有太多的反对,而且刘琮也准备好好治理浙水,放到桐庐是为了日后准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