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龙起荆襄 > 二百三十九章 宗教管理

汉末之龙起荆襄 二百三十九章 宗教管理

作者:路漫漫求索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2:20 来源:笔趣阁

目前袁术与曹操都比较克制,估计在粮草方面都有些压力,等到秋收之后才是他们大战的开始,刘备那不过是开胃菜,两人都不希望刘备存活。

刘琮看了看情报,刘琮没想法,也没能力参与进去!荆州也经不起连年大战,不过有一个事情还是要做的。

“军师,有一个事情还是要做的,对宗教进行管理!”

刘琮说完,荀攸愣住了一下,这是刘琮从未表现出来的事情,事实上,佛教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危害,到底是兴起还是被遏制,此时便是分水岭。

佛教传入大汉,当时普遍认为佛教是一种神仙方术,去教化胡人,因此并没有在意,只是将和尚当成了方士!

黄巾之乱后,民间疾苦,社会动荡,佛教是一种以救苦救难面目出现,赢得了很多信徒,特别是在徐州,江东一带!

晋朝佛教大肆发展,南北朝试图灭佛也未成功,佛教本身教义没有问题,但是佛教的寺庙却是问题,刘琮不介意佛教在官府的管辖下发展!

其实道教形成于后汉,在大汉虽有道士,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道教,老子的《道德经》等黄老学说更多的是道家治国学说。

唯一的一个教派是五斗米教,张道陵建立的,也就是张鲁的爷爷,目前也仅仅是盘踞在汉中一带。

也是因为官府对于教派的放松,才给了他们可乘之机,佛教,道教后世多次参与政治,甚至很多朝代的衰败事件都有他们的身影。

“主公的意思是?”

“清点境内的佛教寺庙等,将其纳入管理范围,和尚一样需要缴纳赋税,不仅仅是佛教,如其他方士也是一样,在大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如此,就应该和普通百姓一样!”

大汉没有条律规定他们可以不交,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如方士经常是贵人的座上宾,如在当地有佛教寺庙的,几乎在当地都有大量的信徒,由于这类原因,通常官府都不会去收他们的人头税。

“主公,此事怕是会引起部分民众的不满!”

“哼哼,蛊惑百姓,难道不该处理?自我大汉建立以来,多次出现方士参与朝政,导致我汉朝国力受损,如孝武皇帝后期,居然迷信长生之道这等虚无缥缈之事!”

刘琮说道,荀攸也明白了刘琮的决心,不仅仅是汉武帝,从西汉到东汉,朝政变化都往往有方士介入其中,如王莽刘秀时期的刘守等。

“我这就去安排!”

荀攸也发现了其中问题,但是他有些不好处理,虽然东汉末年,寺庙还非常少,但是寺庙的占地面积过大的问题已经出现。

其次是佛教徒非常虔诚,虔诚到连法律都可以不顾,这已经威胁到官府的统治,即便刘琮不说,荀攸也在观察这个事情了。

佛教传入汉朝后,首先便在长安,洛阳以及徐州(下邳)等地迅速传播,在官府有极强的控制力之前,佛教表现的还是比较安分守己,但是社会动荡之后,佛教开始大肆传播发展。

最大的问题是佛教占用的太多的社会资源,而且必须交税,趁着其影响不大的事情就开始处理,这时候的阻力属于最小的时候。

吴县。

“这位将军,请问来佛门,有何贵干?”

黄忠冷冷的看了和尚一眼,他只是负责武力镇压的,其他方面他不负责!

“本官奉命清查这几年的赋税,贵寺一共一百五十二人,按大汉律令,应当缴纳18240钱一年,一共三年,应该缴纳54720钱,按照每年的追缴,应该是六万五百七十钱!限期马上结清!”

朱正说道,朱正是本县的户曹,自然是由他出面处理这类事情,和尚也傻了,他到这边开了寺庙之后,可没有官府来收过税收。

“寺庙乃佛门净地!怎可谈钱财侮辱佛门净地!”

该寺庙方丈义愤填膺的说道,外面的百姓大多数选择看热闹,黄忠带着大批军士披甲执锐,这有极强的威慑力!不是每个百姓都是佛教徒,佛教目前的影响力还很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在我大汉,自然要按我大汉律法行事,交还是不交?”

朱正可不管什么佛教净地。

“不交又如何!”

六万多钱,对于寺庙来说也不是小数目,现在寺庙的教众少,收入并不多!

“不交那便按照大汉律法处置!”

黄忠听到此时,知道是他该出马了,大手一挥,士兵一拥而入,将寺内和尚抓了个干净,同时查抄了寺庙。

“你们就不怕下地狱?佛祖不会宽恕你们!”

方丈威胁道。

“放心,来之前荡寇将军说了,你们佛祖说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哪天我放下了屠刀,就那是佛了,倒时候尔等记得给我跪拜歌颂!”

黄忠哈哈一笑,刘琮可不会因为佛教目前非常渺小就轻视,等日后佛教强大了,想灭佛就没那么容易了,历史上多次灭佛!而且灭佛都是三位武帝,即便如此强势的皇帝都没有灭掉,可知佛教的强大。

旁边不少人都轰然大笑,汉朝道教也好,佛教也罢,都属于萌芽期间,如何在此时进行遏制住或者限制住。

佛教和道教都不可信,他们说的自己好像清心寡欲,既然如此,为何谋求政治的地位?为何参与到政治上来?

不可否认,佛教也好,道教也好,对文化的发展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刘琮并不准备灭佛的原因,只是如何在官府的管理下发展。

而道家思想和道教思想是有本质区别的,道家是一种思想文化流派,道教属于一个教派团体,而且许多也是不一样的,道家所谓长生,不过是长寿,而道教的长生则是追求长生不老!

这些人将被因为偷税漏税,将被刘琮安排到求修水,治水三年!刘琮只是想告诉百姓,遁入空门也是要缴税的,想四大皆空,得看看自己有没有足够的财力。

“二公子似乎对佛教很厌恶?”

“谈不上,只是并非好的事情,公瑾,如果大量的百姓遁入空门,这些佛教徒又不缴赋税,那时候又该如何?杀?当然可以,不过会影响民心,影响到国力!必须在萌芽之中就进行处理!”

刘琮说道,佛教是刘琮绝对不允许大兴的教派,包括道教也是一样!后世许多人把道教和道家混为一谈了,其实到近代,确实很难分辨道教与道家!

甚至不少道家思想学派的人物就干脆在道观里面修行,以俭朴的道士打扮,一旦国家出现危难,他们便会下山济世。

周瑜思虑了一下,也是点头,其实每次刘琮与周瑜等人讨论的时候,廖淳,刘威等人都是在身边的,他们还小,正是可塑造的时候。

论战略发展,其实鲁肃更合适在身边做参谋,周瑜更适合到外面独当一面。由于种种原因,刘琮不得不将周瑜留在身边。

“公瑾,听说庐江有一个叫焦仲卿的人物?”

刘琮突然来了一些八卦的心思。

“公子也知?焦仲卿,姓焦名青,字仲卿!公子是打算问什么?”

周瑜也好奇,这个焦青他也见过,属于中人之姿,并没有到让刘琮如此重视的地步,难道是自己忽略了什么?

“没什么,就是随口一问!”

历史上,特别是后世关于焦仲卿的猜想有许多大开脑洞的想法,刘琮纯粹好奇罢了。

“焦青的夫人是刘家的人,刘威应该知道,你等皆是同郡的汉室宗亲!焦夫人属于下嫁,当时给焦夫人提亲的人太多了!因为周家与刘家关系还不错,当时婚礼的时候我与叔父也去过!”

刘琮一愣,望向刘威,还有这事,挺有意思的。

“公子,我也不知道,父亲过世较早,叔父管我管的很严,我怎么知道这些事情!”

刘威顺便懵了,庐江郡有这么多汉室宗亲,他能认识的都是几个熟识的,何况还是女眷,那就更不清楚了。

“公子,门外有一人求见,自称贾诩,奉公子之命前来!”

刘琮一听大喜,终于是来了,贾诩的到来对刘琮非常重要,刘琮指望着贾诩分担一些事情,不仅仅是刘琮,荀攸担子上的事情也太多了。

原先是寄望徐庶,其他如蒋琬太年轻了,有些并不适合这些事情,刘琮赶紧将贾诩请了进来,其他人知道刘琮有事情单独与贾诩说,纷纷离开。

“文和先生,琮一直在盼您过来!”

“既然答应了主公,自然不会食言!”

贾诩喜行不于色,刘琮说了一下扬州的情况,并且已经派人去请荀攸了,既然贾家已经安顿在荆州了,贾诩便是值得相信之人。

“文和先生,一直久闻大名!”

“公达之名,天下皆知!”

两人相互吹捧,贾诩比荀攸还大了十余岁,仅仅比刘表小几岁,很年轻的时候就被举孝廉,在关中的名气还是非常大的。

“文和,这是扬州的情报人员,丹阳郡,吴郡以及会稽需要整合,这事以后就由文和先生接手了!这些都是协助文和的人,都是主公培养的!”

荀攸本身事物就繁忙,刘琮回来以后,荀攸就计划去一趟豫章,去查看一下豫章西部的情况以及丹阳郡的情况。

毕竟他是名义上扬州二把手,这些事情他都要负责,同时他准备去一趟庐陵郡了解庐陵的情况,只要了解了情况,他才能更好的辅佐刘琮。荀攸也是松了一口气,贾诩的名声在那,他也是放心的!

“好!”

贾诩看了看,惜字如金,这或许是贾诩的风格,对于贾诩的能力,刘琮无需怀疑,刘琮考虑的是日后情报又该如何整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