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龙起荆襄 > 二百六十八章 修路的矛盾

汉末之龙起荆襄 二百六十八章 修路的矛盾

作者:路漫漫求索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2:20 来源:笔趣阁

刘表也在考虑人选,首先宋忠,郑玄,蔡邕这三人肯定是不行的,韩嵩也不行,他刚去张鲁那边,朱儁可是死在张鲁军手下。

“让广明去吧,派人去通知琮儿,说明一下情况!刘琰做为广明的副手前往,也算是锻炼一下。”

要出使的,必须是礼仪非常周到,不能在这点有差池,而且要能言善辩,学识渊博,有一定的名望,綦毋闿是大儒,刘琰是汉室宗亲,他们的身份都很合适。

“主公,吊唁的同时,我军要利用此时机会,建议攻入汝南,无需攻城略地,只需将汝南的百姓迁入我荆州,充实人口即可!”

蒯良说道,随着占城稻的大量推广,梯田被广泛开发,不少地方治水之后,许多荒地被开发出来,现在荆州比较缺人。

“主公,属下也认同,如今江夏郡,南郡,武陵郡都急需人口充实,南阳出现了一些问题,瑁以为不应该急需采取柔和的手段,南阳一地的违法百姓强制迁入武陵,南郡等地,并且加强治理!”

蔡瑁也是赞同,对于扩张汝南这个问题上,大家早就达成了一致,暂时不会对汝南攻城掠地,但是袁术进攻,必须要还以颜色,掠夺人口,充实自身也是一种策略。

“可,就按此计划行事,子柔,你负责去通知广明等,至于南阳一线的战略就交给了别驾了,务必小心谨慎!”

刘表想了想,在他们两走后,将王粲叫了过来。

“仲宣,座!”

“主公,有什么吩咐?”

“不必拘谨,我与你父亲相交多年,如今的舆论情况怎么样?琦儿是怎么考虑的?”

刘表问道。

“大体是两拨,如今又涉及到一些流派的争论,昔日郑公与何公争论过,但如今因为此事又提起来了!”

王粲说道,郑玄与何休,无非是论古今经学的讨论,刘表身为大儒也清楚,但是如他和卢植这类很少加入这种讨论。

“琦儿呢?”

“大公子有些沮丧,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仲宣,尽管说,我一直把你当做亲侄儿看待的,你我叔侄之间没有必要藏着,我更不会怪罪你!”

刘表说道,王粲看刘表都这么说了,那便继续说道。

“大公子认为有些不公平,近期有些借酒消愁,不是很好!”

“不成器的家伙,哪有什么是公平的,公平都是自己争取来的!没事了,此事我有数,你们也多劝劝他!”

王粲听了也不知道说什么,这些他们做属下的都劝过,心结摆在哪里,这些哪有那么容易解开。

吴县。

刘琮此时正在调解矛盾。

“刘老,沈老!”

“二公子来了!你说你,这事还惊动了二公子,真是的!大家这么多人都有牺牲,为什么唯独你就不能牺牲点利益呢?这是造福乡里的好事,你怎么不知好歹呢!”

刘老对着一户人家说道,刘琮已经了解了情况,徐姓人家,搬到吴郡也才二十多年,家庭困难。

“刘老,别着急,听我说!”

刘琮看了看刘老,也看了看徐初三,徐初三是初三生的,家里就给取了这个名字!刘琮给了他一个眼神以及双手下压,示意都安静。刘老等是乡里三老,在乡里还是有很高的威望。

“修路,如刘老所言,乃造福乡里,我看了规划图,图纸的设计没有问题,但是征收方式确有些没有考虑周到!”

“二公子,怎么说?”

这种事情,不能一上来就否定了他们之前的努力,先肯定他们的努力,然后提出一些改进或者补足的地方。

“我知道刘老,沈老等以及乡里乡亲对修路的渴望,也知道乡里的决心,这是非常好的,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表达方式有些欠妥!

官府按照每亩进行估算,比如此次修路正好占了徐初三家的四分地,其中三分是稻田,一分是菜地,对他们家的生活是有影响的!

而且琮以为,征地应该有一套标准的流程,什么是标准的流程,就是对田地的估算价格有一套详细的标准,该补偿的还是要补偿的!

至于乡亲们说修路哪怕占用你们家的地都可以,琮非常感谢你们的好意,但是该补偿的还是要补偿,如果说你们家里条件很好,可以将补偿款捐出来,日后路修好之后,路边上会进行立碑,出钱的都写上!

同理,修路的时候,你们过来出力修路的,也给你们算工钱,你也可以将工钱捐了,日后也会将你们的名字刻在碑上!”

刘琮说完之后,徐初三的眼神明显柔和下来了,没有那么高的戒备了!刘琮很反对这种大家都捐了,你也要捐的道德绑架做法。

每一户由于生活条件不同,如徐初三,家里就一亩两分稻田,三分菜地,你这样一下就占用了他家这么多地,他家日后一家几口的生活怎么办!

有钱,你可以捐,但是不能去绑架别人也捐!而且官府更不能搞这套,那跟土匪有什么区别!该补偿的就得补偿,至于钱的事情是官府要考虑的,不是搞这一套道德绑架!

“顾太守,如果修路的钱不够,我可以捐献一些,但是以后不能这么做了,我们是官府,不是土匪!我知道你也不知道这个事情,但是你以后要督促尽量不要发生这样的问题!”

刘琮也知道顾雍也是刚刚知道这事情,他一郡之太守,每天要忙的事情很多,不可能天天盯着一个乡来处理。

“二公子,这不合规矩,我们乡里的老规矩就这样,修路,如果是大伙都赞成,那就不能有怨言,要说家里困难,乡里乡亲的都可以帮忙!”

刘老不认同刘琮的做法。

“刘老,这是制度,朝廷的制度!你们有你们的规矩,但是你们所有的规矩都应该是在遵守朝廷制度以及朝廷律法的前提下!希望你们理解!

我也知道你们之前为此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多,这点我和顾太守都非常肯定你们的做法,但是以后记得符合朝廷制度以及律法!

我知道之前由于各种原因,有山贼,山越作乱,使得朝廷的制度,律法不能很好的得到实施,但是如今情况不一样的,如果谁要无视朝廷律法,就是与刘琮,与父亲,与大汉过不去!刘琮必将其绳之以法!”

虽然汉朝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实际上对于离朝廷很远的地方控制力很差,很多命令都只能到郡县一级。

东汉定都洛阳,对关中,山东等地区有很强的控制力,但是对其他地方的控制力要薄弱很多,以荆州,交州,扬州,益州为例。

这四州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战事,如陈珪的伯父陈球便曾经威震南邦,平定荆州桂阳郡等地的叛乱,朱儁在光和元年(178年)在交州平定叛乱。

天高皇帝远,黄巾之乱后,江夏蛮族,扬州山越,武陵蛮族,巴郡蛮族,益州南蛮,交州也都出现叛乱,导致朝廷律法这些地方并没有很好的实施。

乡里三老见刘琮态度强硬,而且甲胄在身,身边都是精兵强将,到也不敢造次,但是刘琮可不会就此罢手。

“宗珍,琮准备任命钱化为吴县县丞,负责此事,你怎么看?”

刘琮问了问已经从会稽返回的钱宝,钱化是钱宝的弟弟,钱化倒是没有意见,同意了。这也是目前的一个难题,之前就提过的乡亭里的治理问题。

“廖化,听说你家里有一个族人,命廖忠,为人稳重,目前在临湘出任了亭长,你写信去问问,有没有兴趣到吴郡来担任蔷夫!”

刘琮思虑了一下问道,刘琮很少去负责具体的事物,每日更多的是研究什么人适合什么岗位,提出思路,让他们去做,刘琮负责把关结果就好了。

“啊,爷爷很看重他,未必会愿意!”

廖化实话实说,毕竟廖化年轻,还没有那么深的城府,并没有考虑的太多。刘琮一听也只能作罢,主要刘琮培养的孤儿目前还需要学习锻炼,这种地方担任蔷夫,怕是容易出事。

“顾太守,说实话,吴郡现在修路,修桥还有多大的缺口?”

刘琮问道。

“修路缺口不大,您知道的,吴郡水道纵横,许多百姓出门都是靠竹筏!因此目前主要还是修桥,毕竟一旦汛期就不太适合用竹筏!

其次是治水,缺口也很大!这已经是缓慢进行,如果全速进行建设,缺口是非常大的!因此很多县里对乡里这种行为也是当做没看到。”

顾雍说道,毕竟上有所好,但是刘琮要的不是这种。

“具体数字?”

“如果慢慢来,每个月的缺口在600万钱,如果全速,每个月缺口在3000万钱!因此钱不够!”

全速和缓慢的区别是,这个工地上全速我可以三百人施工,但是没钱不赶进度,那么三十人也是可以施工的。

“我每个月调拨600万钱,但是你们自己也要考虑如何提高速度,当然如果质量出了问题,那就是触犯了国法!提高效率一定要保证质量的情况下!

还有税收改革的问题,我知道您现在在研究荆州的税收,年后以吴郡为试验点,会首先在吴郡以及豫章郡施展,这些你都要考虑进去!”

扬州并没有和荆州一样对一些税收进行改革,毕竟刚开始的时候是考虑稳定,在稳定之后才考虑税收的问题。顾雍也是点头去计划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